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样都是背水一战,韩信和马谡的成果为何完全不同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10:52:27

同样都是背水一战,韩信和马谡的成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背水一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神话的缔造者,韩信背水一战

韩信在睡梦中享受,突然被士兵叫醒,说汉王来了,急忙去接驾,结果被数落了一通,刘邦说如此懈怠,如果来的不是我,是项羽怎么办?于是乎夺了韩信的兵权,并令他去讨伐赵国。

这摆明是为难,兵都带走了,打个毛线仗,虽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战神就是战神,他给士族放了三天假,谁回家带来的人越多,就升任官职越大,在利益驱动下,凑足了三万人,浩浩荡荡的去伐赵。

当时赵国正直陈赊跟赵王歇,陈赊未采取李克的半路截击,韩信不费吹灰之力,就兵临城下,面对赵国的20万大军,再看看自己的三万未经训练的部队,他会心一笑,计上心来。

韩信率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驻扎,又选轻骑二千人,手持红旗,隐蔽山后观察赵军。吩咐他们如果赵军出营,就乘虚入其营垒,拔掉赵军旗,换上汉旗。布置完之后,韩信便率万人先行,背靠大河布下军阵。

第二天天一亮,韩信就命令进攻井陉口。赵军出营迎战,双方激战许久,韩信军假装败退,弃旗丢鼓,退入营垒之中。赵将陈余见到这个情景,遂以全军进攻韩信军。韩信军背后是河,无路可退,全都拼死战斗,勇猛拼杀。就在这个时候,事先埋伏在山后的汉军乘虚进入了赵军营垒,拔掉赵旗,将2000面汉军红旗插上。赵军见不能战胜汉军,便想退回营寨,却见营寨已被汉军占领,全都惊慌不知所措。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大败。

事后,有人问韩信:按照兵法,应该背山面水布阵,您反其道而行之,却取得了胜利,这是为甚么?韩信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法的一个原则。我所率的兵,大多没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将他们放在死地,他们才能人自为战,拼死争杀,如果把他们放在生地,他们都会逃走,怎能打胜仗呢?

一番话,说出了关键,也说明了韩信对兵书出神入化的运用。不愧是一代战神。但模仿的马谡,还是没有学到精髓。

模仿韩信的马谡 还是没有学到精髓

马谡奉命守街亭后,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命令蜀汉军队在街亭的山上安营扎寨:理由是蜀汉军队可以起到居高临下的作用。而不是占据山下的城镇固守。

魏国人还为夺下街亭要塞感到十分头疼,因为这一战略要地,夺取后诸葛亮就不得不撤兵,但街亭易守难攻,夺之谈何容易。而当得知马谡将蜀汉军队驻扎在山上后,曹魏军队欢呼雷动,魏军队来到山下,利用兵力优势,先将蜀汉军队围困于山上,而后控制住山下水源,迫使蜀汉军队处于断水状态,很快,蜀汉军队因为曹魏军队来势汹汹,而出现军心动摇状态,而断水的缘故导致蜀汉军队丧失了和曹魏军队长期拖延的可能性。因此很快蜀汉军队陷入溃败状态,街亭丢失。

马谡也因为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死。

二者为何方法相同 ,结果却如此之大

我想重要的还是韩信把握让人心,马谡却没有学到精髓!

韩信的背水一战,刚开始是原离水源的,士兵是在打仗后,被赵军逼到水源处的,因此他们心中的怒火,全部都涌向了赵军,而且面前的是杀死赵军才有出路,所以才会以一当百,强势逆袭。

而且韩信之前还犒赏将士,让他们酒足饭饱,动员以后,许之厚禄,晓之利害,才去背水一战,而且后边的2000人,也算奇兵,打击了赵军的心理。

马谡只是学到了皮毛,他主动上山,魏军切断水源后,大家都不好过,心里肯定有怨气,这时就想:谁带我们上山的呢?最终怨气都集结在了,他的身上,士兵不埋怨魏兵 ,来埋怨他,假以时日,加上物资水源短缺,战斗力肯定大不如前。士兵也不可能全力而战。

而街亭地势险要,倘若马谡安营扎寨布局妥当,完全可以利用街亭的地势优势,和曹魏援军做多日周旋,完成战略任务。

兵法讲究的是因地制宜,马谡却短见照搬韩信的经验,最终身死,实在可叹可悲!

其实笔者觉得其实韩信也学了一个人,那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兵者诡道也,多算多胜,少算不胜。马谡还是没有算明白……

马谡效仿韩信为什么没能成功?

马谡效仿韩信为什么没能成功?马稷输在了哪?

早年韩信背水一战,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用少于敌方10倍的兵力打赢了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役。而马稷的街亭一役,也是主动将自己逼入绝路,自断水源。不过马稷并没能复制韩信的奇迹,而是大败魏军,最后还被处以军令状。有人觉得是马稷不懂兵法,他和韩信之间的差距太大,不过马稷怎么说也跟随了诸葛亮那么久的时间,基本的战略要点还是明白的。那他究竟是输在了哪呢?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一种高级战法,据说是由韩信开创的,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用2万兵力,击败赵王的20万大军,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力,韩信这一招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把士兵的潜力激发出来,因为战败只有死,没有退路,所以2万人奋力拼杀,结果以一当十,十分厉害。

韩信之所以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有几个决定性因素的,比如他有张耳做后手,自己用一万五人牵制赵军,让张耳带五千人绕到敌后,端了对方的大本营,二是韩信平时对待士兵很好,士兵们都相信,跟着他才有活路,三是韩信自己也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士兵是勇士,拥有这一切之后,加上韩信高超的指挥艺术,成就了背水一战。

韩信背水之战以后,也有不少将领模仿他,但基本都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马谡,距离韩信四百多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为了阻挡魏军的援军,就派亲信马谡驻守街亭,诸葛亮千叮万嘱要求马谡在山下安营扎寨,抵御魏军的进攻。

但马谡到街亭之后,瞬间觉得自己熟读兵法,不按诸葛亮的话去做,他偏要把营寨扎在山顶,要知道山顶没有一滴水,他的副将王平就劝他:"山顶扎营,敌人切断水源怎么办?"马谡却说:"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敌军包围我们时,士兵们可以一当十,魏军自然溃败而走。"

很明显马谡这一招,是像模仿当年的韩信,把自己逼入死地,然而激发出士兵的潜力,然而马谡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水平给韩信提鞋都不配,魏将张颌来到后,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把马谡围困在山顶,切断水源,然后放火烧山。

蜀军在张颌的围攻之下,无路可去,加上又被火势逼迫,更加饥渴难耐,又没有水喝,完全陷入一片死地,就这样魏军不战而胜,蜀军在马谡的指挥下,直接溃败了,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韩信用起来得心应手,而马谡用起来却一败涂地呢?

为何韩信能一路开挂,却不像赵括、马谡一样一败涂地?

赵括、韩信和马谡,三人在出山前都自认为自己的军事水平非常厉害;但结果呢,赵括和马谡真正实践时,却是一败涂地,落得个纸上谈兵的称号;唯有韩信,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成为了传说中的兵仙。?

那么,韩信为什么没有像赵括和马谡那样把事情干砸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韩信个人能力的原因,二是具体战役的情况不同。

不过,这里我不讨论这两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给大家说一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的原因。?

据史书上记载,韩信是在公元前206年2月登台拜帅,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但直到公元前205年7月,刘邦才正式派韩信率军出去开辟第二战场。也就是说,韩信虽然很早就当上大将军,但直到一年半后,才真正出去独当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半时间,就是韩信的实习期。在这期间,韩信虽然是汉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刘邦、张良、萧何、曹参等人,都围绕在他身边协助。

换句话说,韩信虽然拥有决定权,但刘邦、张良、萧何也有建议权;甚至曹参、周勃一类的大佬,也拥有着建议权。 在这种背景下,韩信自然就可以很好的在实习期中顺利度过。

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将领,韩信在此期间,肯定也会在某些方面流露出许多幼稚的见解、甚至犯下许多幼稚的错误,因为一个人突然连升数级爬到这个位置上,肯定无法马上完全胜任相关职务的,必然会存在某种经验上的欠缺。?

但是,因为有刘邦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军政人才的鼎力支持,以韩信拥有的理论高度,自然能够很迅速成长起来。

换句话说,虽然当时的韩信还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但是,因为有第一流的团队、有众多经验丰富的军政大佬在旁边协助韩信,所以韩信最后决策出来的计划,并不会完全流于纸上谈兵。?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刘邦、张良等人觉得韩信的计划或决策太过冒险,刘邦或许可以放手相信韩信,就当赌一把。问题是,如果刘邦、张良等人觉得韩信的计划和决策,纯粹就是异想天开,纯粹就是纸上谈兵,刘邦又怎么可能放手让韩信去干呢?

所以,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韩信所有的计划和决策,至少都需要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有可行性。换而言之,韩信可以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自己的计划和决策太过冒险;但是,绝不能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他纯粹就是异想天开、纸上谈兵。

随后,等到韩信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并且用事实证明,他所有的判断都是正确的,那韩信的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同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韩信也会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并且抛弃各种纸上谈兵的内容,最终成长为一个绝对专业的军事指挥官。

事实上,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算长,但说短也不短,它已经足够让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销售小白,在经过一年半的实战磨炼后,就足以成为一个熟练的销售人才。如果再加上他本身天赋极高,又有众多优秀老销售带他,他绝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在韩信当大将军一年半后,张良就对刘邦说,韩信是一个绝对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你可以放手任用他。于是,刘邦就正式派遣韩信出去独当一面,而韩信一生的传奇,也由此拉开序幕。

反观赵括和马谡,都没有这样一个实习期,赵括前脚刚被任命为三军统帅,后脚就不得不立马出去与白起这种绝世名将单挑;至于马谡,虽然在军中历练过一段时间,但却都是以参谋身份跟随诸葛亮在军中历练,而并不是以主帅身份,要知道这两个角色的职能相差很大。

接着,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前脚被任命为前军统帅,后脚就不得不立马出去与张郃这种当世名将单挑。在这种背景下,赵括也好,马谡也好,两人获胜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