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苏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苏轼是个怎么样的人

以史为鉴 2023-06-18 10:24:20

苏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苏轼是个怎么样的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的词豪放,苏轼其人豁达乐观又不乏柔情。苏轼的家风源于苏杲、苏序的“扶危济困”,继承了苏洵的“诗书传家”“志存高远”,在传承父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政以德之风。

为人子,志向远大,爱国爱民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这首诗便是苏轼对家的描绘。

父亲苏洵常常游学在外,家庭教育的责任主要落在了母亲程氏的肩上。她知书明理,善学善教,常常利用古文古人教导孩子。有一次,她教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名士,学问气节皆受敬重。读后苏轼问:“如果我做范滂这样的人,母亲答应吗?”程氏夫人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苏轼就立下远大志向,为理想而奋斗。

苏轼的母亲天性善良,悲天悯人。苏家庭院中有很多鸟雀来筑巢,程氏夫人不让家人捕鸟取卵,天长日久,来苏家的鸟儿就越来越多,而且都不怕人。苏轼就常常和小伙伴们围在鸟边,给它们喂食。

苏轼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苏洵对孩子十分严格,苏轼小时候贪玩,父亲在家时对功课都有具体的安排,并会严厉催促,这就让苏轼从小就饱读诗书。父亲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回到家中便会给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讲述旅途见闻,这也让苏轼从小便见识不凡,胸怀天下。

苏轼走上仕途后,虽几遭贬斥,但都关心民生,勤勉尽责。在凤翔任职期间,他发现某差役让民受苦后,他便写信给宰相反映情况;在徐州工作时,面对洪水来袭,他身披蓑衣,脚穿草鞋,亲自指挥抗洪抢险,过家门而不入,晚上也住在城墙之上,最终取得了胜利;到杭州上任后,苏轼疏浚两河,整治六井,全面治理西湖,造福一方百姓……

虽人生几经坎坷,但苏轼舍身为国、亲民爱民之心从未改变。这些与其从小的家风家教,显然是分不开的。

为人兄,亦师亦友,呵护备至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与弟弟苏辙的感情被后人称为“史上最深兄弟情”,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

苏轼、苏辙的兄弟情谊,是在从小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在故乡时,他们俩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日刻苦攻读;学成之后又跟随父亲出川,双双高中进士,一直到入仕之后才不得不分开。

多年后,当知道苏辙生活中遇到不顺时,苏轼作诗多首安慰弟弟。在“乌台诗案”苏轼罹祸下狱后,苏辙呈上奏折《为兄轼下狱上书》,愿免除自身官职为兄赎罪。二人回朝任职相聚京师时,两家相距不远,苏辙总是到哥哥家里对饮闲聊。在苏辙位高权重、苏轼要回乡时,苏轼在伤感之下再为弟弟写下《感旧诗》。

苏辙在为兄长所作的墓志铭中提到:“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兄友弟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在这一点上,苏轼和苏辙二人可谓典范。

为人夫,情深义重,至死不渝

苏轼的发妻王弗性情温柔,谨言慎行,二人的婚姻美满恩爱。王弗初到苏家时,并未说自己读书识字,只是在做完家务后,常常来到书房静静地陪伴苏轼。

有一次苏轼背书时卡壳了,十分着急,这时王弗轻轻一笑,背了一两句提示他,令苏轼大吃一惊,刮目相看。

王弗知道苏轼性格耿直,特别留意他在外行事,每当有人来拜访苏轼,她便与苏轼一起分辨人情是非。王弗对待公婆亦十分孝顺,就像侍奉自己的双亲一样,深得苏洵和程氏夫人的喜爱。王弗在27岁时因病去世,苏轼悲痛万分,十年后还写下一首凄婉的词作怀念亡妻,情真意切,字字带泪。

苏轼始终过着淡雅简朴的生活,即便是回到荣华富贵的官场时也未改变,并且为人大方,乐于助人。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勤俭持家,安贫乐道,不购买奢华的服饰,不贪恋物质的享受,在这一点上二人是相互影响、高度契合的。苏轼每每拿家里的钱物帮助别人时,王闰之从未表示不满。

苏轼历经坎坷,往往是刚贬到一地没待上几年,又迁移到另一地,生活上的艰难可想而知,但王闰之一直陪伴,无怨无悔,对前妻的孩子也如同己出。苏轼对这一点特别感激,夸她“母仪甚敦”。王闰之与苏轼同甘共苦、相濡以沫25年,在46岁时离开人间。苏轼对她的思念挥之不去,久而弥坚。

为人父,乐于陪伴,关爱如山

苏轼一生起伏不定,几经荣辱,他的三个儿子也跟随父亲经历沉浮。他们虽然难能安定为学,但他们在优良的家风中耳濡目染,从幼年到成年时时接受着父亲的教导,个个勤奋好学,知书达理,孝顺仁爱。

苏轼并不像苏洵一样严格,他可谓慈父。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他喜欢与他们一起嬉玩,稍有好一点的表现,便予以称赞鼓励。全家一起闲坐聊天时,苏轼来了兴致便会与儿子一起作诗,并毫无顾忌地公开夸赞诗写得好。被贬黄州时,苏轼带着家人早起种田,夜间织布,过起农家生活,“虽劳苦却亦有味”。苏轼新垦的荒地就在黄州东门之外,将其取名“东坡”,其号“东坡居士”就来源于此。重视家庭生活、乐于陪伴家人,是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鲜明特质。

苏轼对孩子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陪伴上,更体现在教育其做人上。长子苏迈携家眷赴德兴任县尉时,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并作铭文教他为官之道:“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在苏轼年逾60再遭贬斥、苏迈要顶立门户时,苏轼写给苏迈一封书信:“慎言语,节饮食,晏寝早起,务安其形骸为善也。”俗语说,子不教,父之过。苏轼作为父亲,对孩子们的教导从没有停止过,也造就了孩子们优良的品格。

苏迈幼年便随父沉浮,侍奉父亲游历各地。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时,时年21岁的苏迈徒步相随,陪伴父亲斡旋于险难之中。苏轼被投入监狱后,其饮食供应和生活所需皆由苏迈操持。在黄州凄苦的生活中,苏迈也未废家学,常常与父亲像小时候那样作诗联句,以此为乐。

次子苏迨幼年努力求学,后曾跟随父亲外任地方、入职京师,直至苏轼去世,始终与苏迈同进同退,相互扶持。三子苏过曾陪同父亲一路南行。在惠州时,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习惯,苏过负责父亲的饮食器用,学习做地炉取暖,在艰苦的生活中能安之若素,并在诗画方面着力。

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苏轼的后代无法扬名于朝,只能耕读传家。但人们均相信,虽然湮没于乱世,但受到父亲、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亦是丰盈富足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名篇泽被后世,其展现的价值观念、心路历程,无不与他的家庭、家风密不可分。纵然到今天,苏轼的爱国爱民、超然达观,还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想必很多人都读过苏轼的诗和文章,苏轼是宋朝的大才子,但是这个大才子因为为官耿直,多次被贬,但苏轼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小编以为这就是君子之风吧,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要心中坦荡,并能坚持真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位宋朝才子的仕途之路吧。

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奔走在被贬的路上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人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仁宗晚期的大才子,他清新洒脱的文风备受欧阳修喜爱,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榜眼,青年时期的苏轼可谓是顺风顺水。但后来苏轼入朝为官,可谓是在逆境中生存,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奔走在被贬的路上。因苏轼为人耿直,且在王安石变法中提出了不同意见,被王安石弹劾,首次被贬出京。之后,又发生乌台诗案,苏轼在被贬黜期间,文章被小人断章取义,郎强入狱,惨遭陷害。后因王安石为其辩解,才被释放,但却又被贬黜至黄州团练副使,官阶十分卑微。再之后又因反对司马光的变法而被流放,直到司马光变法未被实行,才被召入京。再之后,苏轼就是周而复始的被贬黜,成为了一位奔走在被贬的路上的大宋官员。

一个饱受官场摧残,却有超越世俗精神的巨人苏轼虽然多次被贬黜,甚至被流放,但苏轼却一直很淡然,在逆境之中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在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仍能悠然自得的从事农业劳作,被世人称之为?东坡居士?。在多次的被贬期间,苏轼依旧乐观向上,淡定自若。

最后,苏轼的乐观心态,让我们从他的诗句中感受一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一个敢于创造的人,也是一个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0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