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后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后汉可以说始于“军士劝进”也亡于“军士劝进”。但是之所以存在4年而亡,在于他的严刑治国,任用酷吏,草菅人命,暴虐统治。其开国君主刘知远成为五代中最严酷的君主。但是后汉而亡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末代君主汉隐帝以议事为名,诱杀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个元老重臣,并诛灭了郭威在京的所有家属,同时派人到邺都诛杀郭威,这直接促使后汉的灭亡。下面我就详细说说后汉:一、刘知远与后汉的建立建立后汉的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改名为嵩,他是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家世贫寒。
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且多病多灾,看似难以养大。长大了之后,长成一副异相,面色紫红,眼睛多白,有凝重之态。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到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当了上门女婿。倒插门后,他为女家牧马,有一天,马践踏了庙田,僧人恼怒,将他绑起来揍了一顿。上门女婿不好当,身份太低,被人看不起。面对这个战争连绵不断的世界,刘知远为改变自己的前途,走上了当兵吃粮的道路,投在李嗣源的手下。他上阵打仗勇敢,不久就被提升为偏将。李嗣源和梁军举行德胜之战,战斗打得激烈,参战的石敬瑭突然马甲断裂,情况危险异常,刘知远冲了上去,以自己的战马与石敬瑭相换,并断后保护石敬瑭脱离了险境。
事后,石敬瑭感激他,把他从李嗣源那里要了过来。石敬瑭镇守太原,会朝廷发生政变,后唐愍帝被迫出亡,在道中与石敬瑭相遇,一起进入屋舍密谈。刘知远为防出事,特派勇士石敢袖藏铁锤相随保护。结果两下闹了起来,刘知远带人闯了进去,将后唐愍帝的随从全部杀死,再次救了石敬瑭的性命。两次相救,刘知远在石敬瑭面前逐渐大红大紫,升为兵马总管——马步军都指挥使。他治军无私,不管士兵、将军一视同仁,治得全军上下一心。唐废帝疑石敬瑭有反心,大军进围太原,他负责守城,把城守得固若金汤。石敬瑭为摆脱困境,并使自己取得天下,欲争取契丹的支持,刘知远和桑维翰力排异议,表示赞同。
然当石敬瑭准备以称子、割地的条件去谈时,刘知远认为这样做过于屈辱,反对说“称臣可以,以子事父则太过分。厚赂金帛,足以让其出兵,不必答应割让土地,恐日后为中国大患,后悔莫及。”石敬瑭不听,刘知远只能听之任之。契丹军帮助石敬瑭粉碎了后唐的围攻,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耶律德光非常看重作战有方的刘知远,在和石敬瑭分手时,他特地关照说:“此将军甚勇猛,没大过切勿相弃。”后晋政权迁移到开封,建有大功并受到契丹关照的刘知远和投降契丹的杜重威,同时被任为节度使。刘知远耻于和杜重威一起受命,杜门不出,以此表示他的不满。石敬瑭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一气之下要剥夺他的军职。
幸宰相赵莹说情,另派大学士和凝登府宣喻,刘知远才接受了诏命。几经迁职,刘知远数年后被任命为太原最高军政长官,接管了这块北方最重要的领土。颇懂人情世故的他,到任后,公务不管,先忙着做了一件事:将当年揍他的僧人召来,好言抚慰。此事虽小,却为他赢得了度量大的美名,获得了当地的人心。晋出帝子继父位后,景延广把持朝政,以强硬的姿态和契丹交了恶。朝臣畏惧景延广的权势都噤若寒蝉。身在太原的刘知远,也没向朝廷说半句话,暗中仔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契丹的进犯将只是时间问题,由此,他积极扩军备战,以确保河东地区的安全。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河东强冠诸镇,马步兵共达五万人。
事情照着刘知远的预见发生了,契丹终于打进开封,灭了后晋政权。在契丹兵大举南侵的过程中,刘知远没有作出任何军事姿态援助坐以待毙的朝廷。耶律德光曾答应赵延寿做皇帝,也答应过杜重威做皇帝,可占领开封后,却把二人扔在一边,于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二月,在开封为自己举行了加冕仪式,建立大辽,改元大同。迫于眼下的局势,刘知远派出使者王峻去开封,向耶律德光献贺表。耶律德光见后晋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刘知远来贺,高兴得不可名状,称之为“儿”,格外加恩赐了他一个象征最高荣誉的木拐。王峻带着木拐回太原,途中的契丹人见了,纷纷让道。向耶律德光献贺表其实只是刘知远的权宜之计,以争取时间,观望形势的发展。
观望了一段时间,刘知远看到:契丹不可能在中原长久地呆下去,他们的掠夺政策和残暴行径,激起了中原民众和各路军队的反抗,他们早晚会撤出中原。于此之际,他的部下多要求他登上皇位,以此号令四方,招集各路诸侯。刘知远没有急于登位,他刻意为自己粉饰道德形象,扬言要出兵救晋出帝,把他接来太原,奉为君主。在他的集团骨干的挑动下,军士们云集广场,对主帅说:“今契丹攻陷京城,虏走了天子,以致天下无主。能主天下者,今唯有我王。宜先正位号,然后再出师也不晚。”说罢;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内心激动的刘知远,表面装着镇静,让人禁止士兵们这样做,他斥责道:“虏势尚强,我军威未振,当先建功立业。
你们士兵知道什么”士兵劝进无效,将军又紧跟着劝,一劝再劝,郭威等人对刘知远说:“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实乃天意。王若不乘此机取之,谦让不居,恐人心离散,到时反受其咎。话说得有理,刘知远同意了他们的看法。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刘知远走上了皇位。凭着政权的支撑,契丹军队任着性子地抢,任着性子地杀,任着性子地胡来,把中原民众逼进了地狱,逼得难以生存下去,逼得他们举起刀枪,打起了一场场自卫反击战,打得契丹政权天无宁日。做了中原皇帝的耶律德光,统治得很吃力,在勉力维持了一段日子后,以避暑为名,留下一个看守政府,带着文武百官及后晋归降人员向老家撤去,走到半路,他因病而亡。
为收拢后晋官民之心,刘知远表示继承的是晋高祖的事业,官布将开运四年改为天福十二年。他一上台,就明令宣示以契丹为敌。他下令:“各地为契丹搜刮钱财之事,立即停止;晋臣被迫为使者的,不予追问;各地的契丹人,全部处死。”刘知远的登位,对中原反契丹的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耶律德光刚走,刘知远就开始向中原进军了,他指挥大军,攻伐依附契丹的势力,扫荡割据的诸候,进展顺利。看守政府的首领萧翰,面对契丹在中原大势已去的局面,毫无守志,无心恋战,他找来唐明宗的儿子李从益,立为愧儡皇帝,以对抗刘知远政权,自已返归北方。李从益名为中原之主,其实,中原根本无主。
刘知远进抵洛阳,派人前往开封秘密处死了李从益。随后,他带着军队夺取了中原,开进了开封,宣布以开封为东京,改国号为汉(为有别于以前以汉为名的政权,史称后汉)。为稳定新政权,他下令:所有契丹任命的官员,不论大小,一律安于原位,不得变更。二、后汉的灭亡汉高祖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撒手而去。可在这短短一年的统治中,他以严刑治国,任用大批酷吏,草菅人命,成为五代中最严酷的君主。他在临终前,将儿子刘承祐托付给了苏逢吉、史弘肇、杨邠、郭威四个顾命大臣。汉高祖长于权变,善于应对时事,然不太随波逐流,还知道点民族自尊。他虽是石敬瑭与契丹定盟的积极赞成者,却反对石敬瑭割地称儿。
他虽在耶律德光人主开封时献上贺表,却是虚与委蛇,以观形势的变化。他建立的后汉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原民众反抗契丹的倾向。不过,他鼓励大臣用严而无当的刑法治国,使他的政权成了五代时最为残酷的政权。刘承祐登台,是为汉隐帝。刘承祐启用外戚亲信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为新贵,以对付元老重臣的掣肘。新贵与元老斗,四个元老加上一个财政大臣王章内部也起了内讧。河中李守贞、风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三地联兵谋叛,朝廷震动,派了几个大将前去平叛,都无进展。郭威临危受命,被拜为西征统帅,全权节制各军。他率军开赴前线后,以儒将的风采,交文人,抚上卒,亲冒矢石,冲锋在前,与军队同甘苦,赢得了军心。
他攻城和攻心双管齐下,没有多久,就把三地一一平定,凯旋回朝。平定三地叛乱是使朝廷转危为安的大事,郭威成了朝野瞩目的大功臣。这个大功臣,在接受了最高的荣耀后,又被赋予一个新的使命:前往河北邺都主持对契丹的防务。使命是重大的,具有非常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后汉是否能阻遏契丹侵扰的大问题。郭威被委此重任,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可他临行前,顾命大臣内部却对他能否带枢密使衔去上任,发生了严重的争论。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汉隐帝及其近臣对顾命大臣的不满情绪。在他上任之前对君主关照说:“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都是先帝旧臣,尽忠徇国,愿陛下推心相任,必无败失。
至于疆场之事,臣必竭忠报效,不负陛下驱使。”到达邺都,针对契丹的骚扰,他采取了加强守备,坚壁清野的对策。郭威在邺都凳子还未坐热,朝廷就发生了剧变:汉隐帝以议事为名,诱杀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个元老重臣,并诛灭了郭威在京的所有家属,同时令李太后之弟李洪义等人前往邺都杀郭威及其相关者。李洪义审量朝廷势力分野,不敢与郭威为敌,把消息透露给了郭威。听到噩耗的郭威,没有慌乱,用以退为进的办法,收拢将官之心,留养子柴荣守邺都,自领大军以诛奸臣为名,杀向开封。他派人向全军许愿:“若克京城,任你们剽掠十日”朝廷军不是对手,汉隐帝战败被乱兵所杀。
进入开封的郭威,表现出老练的政治家素质:止住了军队的剽掠,以安定京城秩序;把李太后推到前台当旗帜,以缓和人心;假选宗室刘赟继位,以为政治过渡;自已充当监国,以在幕后操纵;除首恶者之外,宽大政敌,以笼络人心。这样郭威迅速控制了政局。等到时机成熟后,他“奉”太后命,把部队拉出去,说是北上打契丹。部队进至澶州,几千将士忽然大哗,要求郭威即天子位,连声高叫“万岁”,有入扯了黄旗当皇袍,硬披在“拒绝不从”的郭威身上。众意难违,郭威“被迫”认可。大军返回开封,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正月,就在刘赟行至宋州还未到达开封之时,郭威已抢先一步进入汴梁,逼迫太后下诏封自己为“监国”,总揽朝政大权,并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黜了刘赟,降封刘赟为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又遣部将郭崇威到宋州将刘赟囚禁在当地。
随后郭威登上了皇位,建国号大周(为有别于以前以周为名的政权,史称后周),定都开封,改元广顺。至此,建立仅仅三年,历二帝的后汉就此灭亡。
夏朝:夏桀失德,商部落兴起,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灭夏
商朝:商纣残暴加上四方征战,激起民怨。西岐周部落兴起,联合其他部落灭商
西周:周幽王昏庸贪腐,喜欢褒姒废申王后和太子,申后的父亲申国国君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攻破西周国都镐京,西周灭亡。
东周:日益衰弱,下属的诸侯国越来越强,最后被秦国所灭
秦: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引发全国农民起义,被刘邦率起义军攻入国都咸阳,灭亡
西汉:被外戚王莽篡权称帝,改国号为新
新:王莽胡乱改制,使得整个社会混乱不堪,引起绿林赤眉起义,最后灭亡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廷腐败不堪。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朝廷在镇压过程中,各个武装乘机抢地盘壮大自己,形成军阀混战。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死后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自此东汉灭亡。
三国魏:被司马懿夺权之后传到孙子司马炎,逼魏最后一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魏灭
三国蜀:被魏所灭
三国吴:被晋所灭
西晋:八王之乱让社会陷入动荡,少数民族纷纷起来造反,匈奴人刘渊称帝,攻破长安,俘虏西晋最后一帝晋愍帝,西晋亡。
东晋:后期腐败不堪。先经受孙恩卢循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之后寒门出身的将领刘裕镇压起义有功,地位不断升高最后篡权,改国号为宋,进入南朝。
南朝宋: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趁乱掌握了大权的萧道成,迫宋顺帝禅让帝位,改国号为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
南朝齐:梁王萧衍逼齐最后一帝禅位,改国号为梁,齐灭亡
南朝梁:降将侯景叛乱,杀掉梁帝。武将陈霸先和王僧辩平叛成功,陈霸先又杀死王僧辩,自立为帝,国号陈。
南朝陈:被隋朝所灭
北朝北魏:北魏最后一帝不愿被权臣高欢控制,逃出国都投奔宇文泰。高欢迁都往东另立一帝,史称东魏。宇文泰杀死投奔来的皇帝,也自立一帝,史称西魏。
东魏:皇帝被高欢之子高洋杀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西魏:皇帝被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北齐:被北周所灭
北周:被权臣杨坚逼禅位,改国号为隋。
隋:隋炀帝暴政极其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当时在江都被权臣宇文化及所杀,隋朝灭亡。
唐:经过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中央对各地失去控制,黄巢降将朱温大权独揽,杀死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自立为帝,改过号为梁,史称后梁
后梁:被沙陀李存勖所灭。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后唐:后唐末帝即位后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相互猜忌,石敬瑭许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联合契丹军南下攻破后唐都城,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后晋:不履行与契丹人的合约,契丹军南下攻破晋都,俘虏最后一帝,晋灭。
后汉:最后一帝听信谗言杀死大将郭威一家,郭威率军攻克汉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出去打仗,刚出国都不远发动陈桥兵变,回国都废掉后周最后一帝柴宗训,改国号为宋。
北宋:被金国人攻破国都开封,最后二帝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亡。
南宋:被元朝所灭。
元:社会腐败不堪,引起元末农民大起义,被朱元璋攻破国都大都,元朝最后一帝元顺帝北逃,元灭亡。
明:社会腐败,陕西大旱引起张献忠李自成农民大起义,被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最后一帝崇祯上吊自杀,明灭亡。
清: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各地纷纷组建革命党,混入军队。在武昌成功发动起义,各省纷纷独立,成立民国。权臣袁世凯与民国谈判,答应成立共和国,逼请朝最后一帝宣统退位,清灭亡。
注:以上只包含正统中原王朝,像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中的十国,西夏、辽、金、吐蕃、大理等等没有列入。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扩展资料: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
公元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刺史为州牧,使刺史成了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州牧的设立和州刺史权力的提升,埋下了东汉末期军阀割据的祸根。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但何太后反对,士大夫领袖袁绍提出建议,让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
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当时在西园军的袁绍闻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屠杀。
宦官张让挟持汉少帝逃走,追兵到,张让自杀身亡。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导致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
董卓为了树立威望,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190年汉少帝和何太后被董卓杀害。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中原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纷纷以讨董为名起兵并推举袁绍为盟主,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但关东军内讧、盟军决裂导致失败告终。初平元年(190年)又起董卓之乱,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实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荡然无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下令大赦,董卓之乱结束。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东汉朝廷再度失控。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到洛阳,但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则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
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明朝灭亡有诸多原因,土地兼并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那么,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小冰河气候。当时的小冰河气候席卷全国,北方极端恶劣的天气频繁出现,甚至江南地区,乃至广州、福建都开始下雪。尤其北方地区,往往农民颗粒无收。本来就生活十分紧张的农民一旦一年没有收入,只能卖儿鬻女,家庭经济彻底破产。?
小冰河期
而这样的小冰河,气候并不仅仅一两年,而是持续到明末几十年时间,被这样极端天气反复蹂躏的普通农民,纷纷走向破产。活不下去的农民,或饿死或揭竿而起,于是大明王朝内地,流民遍地,饿殍遍野。再加上别有用心的野心家从中生事,大明王朝没有一片净土。
第二,土地兼并过于严重。由于明朝过于善待读书人,只要考上举人就会免除土地赋税,因此,考上举人的读书人会大肆圈占土地,而拥有土地的自耕农也往往将土地挂靠在举人的名下,从而逃脱交税。
经过大明王朝200多年如此恶性循环,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归于不用交税的地主阶级身上,而承担着全国大多数税收的却是只占少部分土地的自耕农。如此庞大的压力,再加上恶劣的天气,使自耕农乃至小地主阶层逐渐破产,沦为流民或佃农。?
农民生活
因此,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而特权阶级却越来越多。这些特权阶级像蚂蝗一样,趴在大明王朝的身体上肆意吸血,他们越来越肥,大明却越来越瘦弱。
到了明末,土匪流民遍地,后金八旗开始崛起,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别无选择,只能加税以供养部队。而所加的税收再一次按到了占据土地面积最少的自耕农身上。如崇祯年间所征收的?辽饷?、?练饷?等,他们愈加不堪重负,再加上极其恶劣的天气,农民已彻底无法生存。?
饥民
第三,江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特权阶级,拒绝交税。哪怕已经十分低的商税,这些特权阶级依然不愿意交纳。他们与官僚勾结,大肆损公肥私。明末著名的政治团体东林党,就是他们的代表。
同时,这些特权阶级还垄断了海贸,他们拒绝明政府开海的政策,垄断着海洋贸易巨大的利润,却不用缴纳一分钱税收。明朝长期存在骚扰沿海的倭寇,其中的主力和幕后黑手就是大明海商。
第四,大臣自私自利和崇祯皇帝宵衣旰食的胡乱指挥。崇祯皇帝继位可以算上一个意外,由于他的哥哥天启帝无子,兄终弟及。因此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皇家教育和帝王教育的崇祯帝,将朝政弄的一团糟。
崇祯
崇祯在位17年,仅仅百官领袖内阁首辅就换了40多人。再加上他胡乱干预前线作战,使得大明王朝的精兵良将贤臣不是战死,就是投敌。剩下的,不是损公非肥私,就是尸位素餐。
正是这几项内因,造成了明朝像失血的巨人,越来越虚弱。而无论是蒙古还是后金八旗,不过是次要因素,他们不过趁着大明王朝的虚弱,如非洲草原的鬣狗,趁机偷食罢了。
中国古代的王朝大多都是盛极必衰,只有汉朝在自己很强的情况下灭亡的,这都是因为汉朝的皇帝未成年的太多,有9位皇帝都是年龄没有超过15岁的,虽然经过特殊教育,但年龄小也是管不了一个偌大的王朝的。
自从汉武帝开始决定攻打匈奴,汉朝的军队几乎无可匹敌,周边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不信服的。即使是在东汉末年,汉朝即将走向衰亡,可是汉军的气势依旧无可阻挡。可是东汉皇帝大多活不过40岁。东汉共有14位皇帝,可是活过40岁的皇帝只有3人,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献帝刘协。其余11位皇帝都没超过35岁,更是有3位婴儿皇帝。
东汉皇后很多没有自己的孩子。在古代王朝实行王位世袭制,主要以皇后所生嫡长子为主,而皇后的弟子是要被立为太子的。可是在东汉却是例外,除了刘秀是金戈铁马的奋斗,其他13位皇帝都是子承父业,在这些皇帝里只有2人是皇后所生。
古代的女子是很少有会治理王朝的,小皇帝又不会管理天下,这样的皇帝既无实权,也没有羽翼,只能是依靠于外戚主政,宦官四起。比如汉和帝对窦氏外戚,汉顺帝对阎氏外戚,汉桓帝对梁氏外戚。整个东汉王朝,长期处于两种势力的对峙,经过长时间的内耗,虽然汉朝军队的战斗力依然强悍,可是体内已经腐败不堪。汉朝之所以强亡,是因为祸起萧墙,不得不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