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商鞅变法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一开始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国,特别是在秦献公即位之前,秦国在和魏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败,乃至于彻底丢掉了河西之地,甚至有被魏国一举消灭的风险。
不过,正是因为战国初期的弱小,促使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法图强,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战国中期和后期,秦国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在对外用兵上胜多败少,促使山东六国为之恐惧。不过,对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在两次战役中的结果可谓非常屈辱,乃至于需要被迫割地求和。
一
首先,对于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合纵攻秦之战中。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其中,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国两次都被迫割地求和。一方面,就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来说。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在公元前316年发起了秦灭巴蜀之战。此战,秦国消灭巴、蜀及苴等各国(均在今四川境),占领秦岭外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战略上还形成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创造了有利态势。 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一统六国准备了条件。
此后,秦惠文王即将兵锋再度转向中原,不断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攻占武遂(今山西桓曲东南)、穰城(今河南邓州)、蒲阪、晋阳、封陵(均在今山西)、襄城等城邑,将领域扩展至中原。到了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战于析(今河南西峡),歼楚军5万,并占城邑十余座。
二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秦国的对外扩张,自然引起了山东六国的紧张和担忧,这成为山东六国合纵攻秦之战的重要原因。在秦国攻打楚国之后,齐国、韩国、魏国这三国担心秦国继续对外扩张,也即早晚会向自己发起进攻,所以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自公元前298年开始,齐国、韩国、魏国这三国的大军,在函谷关一带和秦军展开了三年的苦战。最终,三国联军击败了秦军,攻入了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在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三国联军也从秦国函谷关撤退。对于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也被称之为第二次函谷关之战,这场战役是由齐国名将匡章所指挥的,也是匡章一生的巅峰之战。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国割地求和,看似非常屈辱,不过,因为齐国、韩国、魏国三国没有趁胜追击,也即没能继续重创秦国,所以秦国实际上受到的损失,不是非常大。换而言之,虽然秦国一度割地求和,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秦国的对外扩张趋势。而这,无疑为之后多次合纵攻秦之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秦国在不久之后继续进攻山东六国,所以引起了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
三
另一方面,在割地求和之后,秦国为了争取时间修整大军,并且孤立韩国、魏国,选择暂时停止出击,并主动与楚结好。齐为集中力量灭宋,亦与秦通好。公元前294年,秦乘楚无力、齐无暇过问中原之际,大举进攻韩、魏。次年,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对于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无疑重创了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诸侯国。数年之后,秦国继续攻占魏国和韩国的疆域,促使这两个诸侯国持续走向衰落。
到了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满于称王而在宜阳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中原各国恐两强联合,陷于被夹击的局面。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络各国共同反秦。著名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齐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战国策·齐策四》),以便乘机兼并宋国。于是,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得以在苏秦等人的策略下形成。
四
最后,公元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进至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境),即互相观望,不肯首攻。彼时,面对强大的秦国,五国联军虽然在整体实力上保持领先,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进攻秦国,这无疑会带来自身实力上的严重消耗,从而让其他诸侯国坐收渔翁之利。当然,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之外虎视眈眈,还是给了秦昭襄王非常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秦国为了破坏五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将前占之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以此向五国联军求和。在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五国联军相继撤走,这意味着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还没有真正交手就解散了。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秦国依然是比较屈辱的,也即为了平息山东六国的怒火,从而再一次割地求和。当然,这也是秦昭襄王的理智选择,也即放低姿态,拿出之前攻占的部分疆域,就免去了一场大战的风险,实际上是比较划算。况且,这也让秦昭襄王看清了山东六国貌合神离的一面,促使他在之后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从而对山东六国进行分化瓦解,进而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效果。总的来说,在商鞅变法之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可以说是秦国最屈辱的两次战役,也即秦国都被迫割地求和。但是,这两次战役都没能从本质上重创秦国,也即没有阻止秦国一统天下的势头。对此,你怎么看呢?
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
人们往往将商鞅变法视作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此话虽不错,但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还是个很贫弱的国家。但事实上,秦国早在商鞅变法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强国了。即便算不上一流,至少也是二流。
秦国是诸侯中起步最晚的一个,祖先是一个给周王养马的马夫,又地处西陲,向来都被山东诸国视为化外之地。到秦穆公时,任用五羖大夫百里奚为相,秦国始强,一度还击败过老牌强国晋国,俘晋惠公,还攻灭了梁国、芮国、滑国等。
但是可惜,当秦穆公想继续东出时,却在崤之战、彭衙之战中两次败给晋国,全军覆没。从此向东的道路被晋国牢牢扼住,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魏惠王时期。
虽然秦向东的道路被扼住,但这样一来反而让秦国专心致力于向西发展,所以才有了灭西戎二十方国的“秦霸西戎”事业,也为后来的东出争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就是在商鞅到来以前,秦国也在与魏国的交战中多次取胜。前366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国所败。接着,秦又败魏韩联军于洛阴。两年后,秦与魏血战于石门,最终击败魏国,斩首六万。前362年,秦国又趁魏国与赵、韩大战的机会,攻取了魏国少梁之地。
与魏国的这几次交战中,秦国虽然不是勉强惨胜,就是趁虚而入,但至少也说明一点:面对当时的超级强国魏国,秦国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攻势。魏国如果想揍死秦国,也还要好好掂量下自己要付出的代价。更何况当时的魏国,还在同时乱拳揍遍各路诸侯当中。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公元前359年,商鞅入秦,开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用了将近20年时间,将秦国改造成了彻彻底底的战争机器。
这期间,商鞅还对魏国耍了一出阴招。
公元前350年,魏国和齐赵讲和,腾出手来打算反攻秦国(前几年秦国趁着魏国忙于战事曾屡次侵扰,还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秦孝公亲自去见了魏惠王,才算暂时稳住了局面。
商鞅也认为这时候“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于是提出尊魏为王的办法来转移魏国的注意力。果然,魏惠王中计,“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战国策·齐策五》),“承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秦策四》),摆出一幅天子的派头来。于是“齐楚怒,诸侯奔楚”。
在诸侯的围殴之下,魏国终于双拳不敌四手,渐渐地跪了。特别是在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名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士卒战死前后多达十万,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中原衰落,四方就崛起了。除了北赵还在憋大招以外,南楚、东齐、西秦纷纷立起山头,跻身一流强国之列,四强并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被加以车裂之刑,而商鞅之法在秦国被保留了下来。同年,秦败魏国于岸门,俘虏魏将魏错。此后,秦国步步紧逼,魏国一再退让,还跑去齐国尊齐威王为王,再也不负往日的霸主气象。秦魏之间的实力,才彻底实现了扭转。
魏国作为最初的霸主,在一系列的政策外交失误之后,渐渐走进了死胡同。而秦国凭借穆公创业和商鞅变法,走向了强国之路,终于突破晋魏的这两头拦路虎,东出而争天下。
秦国在穆公之后,商鞅之前,虽然实力有所衰落,但仍保持了相当的力量。虽内忧外患,但仍然生机勃勃。绝不是小说中说的那样到了虚弱濒死的地步。商鞅变法固然让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其实是一条强者更强的坎坷路,而绝不是一个由弱变强的奇迹。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天下的霸主。到了战国中期,齐国依然是国力强盛的国家,甚至比秦国还要厉害。然而在后来齐国却在战国的后期突然衰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战国中期,当时齐国的国力绝对是比秦国还要强大。在公元前301年时,齐宣王病死,他的儿子即位,即齐湣王。当时齐湣王一即位,就开始与各国之间的战争。
首先是秦国,当时齐国和秦国是两大霸主,所以马上就开始了两国争霸的时代。当时齐将匡章率领齐、魏、韩联军攻打楚国,大破楚军,取得了垂沙之战的胜利。在他即位后第二年,齐湣王便又派兵干涉韩国内政。公元前298年,对秦国发动了战争,当时的的秦国也正是强大的时候,但是当时齐军却攻破了函谷关,所以秦国被迫割让土地求和。
后来,齐湣王又想攻打宋国,为了夺取宋国的国土,齐国与赵国、魏国都产生了矛盾。于公元前286年时,齐国吞并了宋国,但是他同时得罪了赵国、魏国、楚国。这个时候齐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后来我们历史上便有了著名的“五国伐齐”,最后齐军彻底兵败,最后齐国都城临淄也被攻破了。齐湣王最后也被楚将淖齿杀了。
齐国差一点就灭亡了,这时齐国将领田单坚持作战,最终击败了联军,收复了齐国的失地,于是他拥立了齐湣王的儿子齐襄王。经过这一次战役,齐国虽然没有灭亡,但实力大不如从前了,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与秦国相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玉骑人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唐大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