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武帝大败匈奴后将其远驱漠北,汉元帝为什么还和匈奴和亲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10:10:48

汉武帝大败匈奴后将其远驱漠北,汉元帝为什么还和匈奴和亲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元帝和亲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楚汉争霸时期,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迅速壮大,并在汉初联合韩王信南下,刘邦讨伐匈奴遭遇“白登之围”后,不得已与匈奴和亲,从而争取壮大自身的时间。汉武帝时期,汉朝历经七十余年治理早已强大起来,面对匈奴的不断入侵,汉武帝断然发动反击,大败匈奴后将其将远驱漠北。然而,汉元帝时汉朝却又与匈奴再度和亲(昭君出塞),这又是为什么呢?

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

从刘邦和亲到汉武帝反击,汉匈关系在汉武帝时期发生逆转

西汉初年,此时的北方匈奴已经逐渐强盛,而历经战乱的新生汉朝却极度衰弱,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南下,尤其是韩王信的叛变,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匈奴,却因轻敌冒进而遭遇“白登之围”。在娄敬的建议下,刘邦开始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送去公主的同时赠送对方大量嫁妆。

汉匈和亲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开始

刘邦此举在于为汉朝争取恢复社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时间,然而和亲的汉朝和匈奴再未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匈奴却仍然时常南下侵扰,而汉朝在汉高后、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理下,仍然坚持刘邦的基本国策,以恢复发展国力为主,同时积极充实边防和积蓄战略资源。

到汉武帝时期,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口也比汉初增长了一倍多,堪称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同时在军事装备和战马储备等方面也达到了巅峰,汉朝已经积蓄了足够对抗匈奴的力量。于是,汉武帝废除和亲政策,开始决意对匈奴展开军事打击。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发动“马邑之围”,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汉匈关系自此开始恶化,就此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为了报复“马邑之围”,匈奴多次南下侵略,而汉武帝则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对匈奴发动战略反击。

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统帅下,汉军多次大败匈奴,并从西域对匈奴从南方形成战略包围态势,至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歼灭匈奴主力后,匈奴残余被迫北逃,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北部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后汉武帝时代的汉匈关系,汉元帝时双方再度和亲

战败之后,匈奴远避漠北休养生息,并开始寻求与汉朝改善关系,为此被扣留的苏武被释放。匈奴希望继续与汉朝和亲交好,但由于形势逆转,汉武帝表示可以和亲,但匈奴必须臣服,并遣子入侍为质,但匈奴表示不能接受,为此双方僵持数十年。

汉武帝时汉匈态势逆转

不过,汉朝虽然在战争中取胜,但付出的代价同样极为惨痛,再加上此后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因而也暂停了对匈奴的用兵,转而向东联合乌桓,向西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细君公主嫁乌孙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汉武帝去世后,汉朝对匈奴的主动攻击基本停止,但有所恢复的匈奴竟然再度试探性南下,之后汉朝先后在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和本始三年(前71年)两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匈奴元气大伤,再加上丁零、乌桓、乌孙的不断打击,匈奴被迫西迁,后西域再度成为汉匈争夺焦点。

汉宣帝时汉朝再度大败匈奴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部发生内乱,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屠耆堂单于继位。屠耆堂上位后大肆排除异己,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被迫率部降汉,汉朝从而全面控制西域。然而,屠耆堂的残酷统治很快引发了内讧,屠耆堂兵败自尽,而匈奴则就此陷入争夺单于的内战之中。

此后,匈奴由于“五单于争立”的内斗,势力继续衰减。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郅支击破呼韩邪,占据漠北王庭,呼韩邪逐南下投靠汉朝,并于次年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逐步恢复元气,并于汉元帝初期重返北庭、恢复故土。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出使西域之时,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呼韩邪得知消息后又喜又怕,喜的是老对头被杀,怕的则是汉朝下一个对付自己。

昭君出塞

为了避免遭受打击,呼韩邪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来到长安朝见,并提出愿意与汉朝通婚结为亲戚。汉元帝应允后,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封其为“宁胡阏氏”,这便是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的汉匈和亲,与西汉初期的和亲完全不同

虽然同为和亲,但汉元帝时期的和亲,与西汉初期的和亲,无论从和亲背景来讲,还是从和亲意义,亦或是和亲人员来讲,都完全不同。

从和亲背景来讲。西汉初期,匈奴处于强势一方,汉朝并不具备全面打击匈奴的能力,此时的匈奴完全处于战略主动,他们可以随意南下侵扰,汉朝却只能被动防御。而自从汉武帝对匈奴实行全面打击以来,由于多次败于汉朝,再加上周边少数民族的攻打以及内部战乱,匈奴已经迅速衰弱,汉匈局势全面逆转。

从和亲意义来讲。西汉初期,鉴于双方的敌我态势,汉朝更多是一种被动和亲,是为了换取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从而为汉朝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而随着汉匈局势的转变,汉元帝时期的汉匈和亲,则是匈奴处于弱势一方,是主动向汉朝臣服的一种表现,是呼韩邪为了避免遭到汉朝打击而做出的一种主动示好。

从和亲人员来讲。汉初时期,汉朝远嫁匈奴的要么是真正的公主,要么是宗室女,不仅女子出身较为高贵,且往往要奉送大量的珍贵嫁妆。而到了汉元帝时期,汉元帝送去的只是一个宫女,只是待诏掖庭的王嫱(王昭君),不仅出身较低,而且匈奴还得感恩戴德。

综上所述,虽然同样是和亲,但汉元帝时期的和亲与汉初时期的和亲却完全不同,而这取决于当时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必将掌握和亲的主动权。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两汉时期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汉武帝之前,汉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规模反击匈奴。

原因:国力的变化。汉武帝之前,汉朝尚无力打击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实力。

和亲: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

昭君出塞:
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
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使北方边境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正确认识匈奴和汉朝之间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
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它们之间的战争属于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侵略”一词只适合于国家和国家间的战争。西汉前期匈奴贵族经常南下骚扰西汉北部边郡,掠夺财产,抢夺杀害汉族人民,因此,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汉代的和亲政策文言文

1. 汉朝时采取的是什么和亲政策 汉帝国通过成功的和亲政策和武力对抗最终瓦解了匈奴在大漠的统治

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避免战争

汉文帝之时,继续和亲政策。匈奴右贤王常率兵侵掠边塞,俘夺人民,气得文帝亲自带兵到太原征讨,恰巧国内济北王造反,不得已收兵。当时冒顿单于刚刚大破月氏国,对属下右贤王略夺汉境之事假装不知道,又遣使来请和亲,汉朝慑于其势强,不得不答应,依常例送大批珍宝礼物过去。不久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汉文帝又送宗室女去匈奴,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到了匈奴就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欢喜(此人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汉奸”)。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从此这些蛮族才知道算数。在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在给汉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入侵,杀汉朝北地都尉,俘抢大量人畜。汉军赶到当地反击,人影也看不见,无获而还。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继位,也是时而和亲时而入侵,杀略汉人很多。汉景帝继位后,情形还是如此,七国之乱时,匈奴还想与反叛诸侯王里应外合攻击汉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延续政策,匈奴继续和亲,通关市,厚赐单于。所以终景帝之世,匈奴没有太大的入寇。

2. 评价汉朝的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开始于西汉的汉高祖时。

和亲,是汉族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有时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婚。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

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族势力强盛,不断侵扰西汉北部边境。当时西汉内部的统治尚不巩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无力对匈奴作战,因而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每年还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同匈奴结为兄弟。

刘邦以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和亲”政策,送给匈奴的东西也逐年增多。西汉初期的和亲,是在无奈的形势下进行的,送去的公主,这实际上和其他物品一样,是给匈奴贵族的礼品。

实行和亲政策,虽然并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盗入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做好反击匈奴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3. 辩证评价汉朝时的和亲政策 汉朝同匈奴的和亲,主要是通过双方统治者之间的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它不能与匈汉两族人民之间的通婚关系混为一谈。汉匈和亲,并非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之上,而只是建立在当时双方统治阶级的利害关系之上,因此西汉初年的和亲实质上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西汉的巨额纳贡使匈奴贵族得以豪华奢侈的生活,助长了他们的贪欲,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骚扰和侵略,是西汉损失惨重。

和亲,这种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不仅是单纯的联姻,而是一种政治行为。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行为。和亲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和亲

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的一切和亲都是积极的、被肯定的。

4. 汉朝时采取的是什么和亲政策 汉帝国通过成功的和亲政策和武力对抗最终瓦解了匈奴在大漠的统治 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避免战争 汉文帝之时,继续和亲政策。

匈奴右贤王常率兵侵掠边塞,俘夺人民,气得文帝亲自带兵到太原征讨,恰巧国内济北王造反,不得已收兵。当时冒顿单于刚刚大破月氏国,对属下右贤王略夺汉境之事假装不知道,又遣使来请和亲,汉朝慑于其势强,不得不答应,依常例送大批珍宝礼物过去。

不久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汉文帝又送宗室女去匈奴,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

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到了匈奴就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欢喜(此人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汉奸”)。

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从此这些蛮族才知道算数。在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在给汉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入侵,杀汉朝北地都尉,俘抢大量人畜。汉军赶到当地反击,人影也看不见,无获而还。

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继位,也是时而和亲时而入侵,杀略汉人很多。汉景帝继位后,情形还是如此,七国之乱时,匈奴还想与反叛诸侯王里应外合攻击汉朝。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延续政策,匈奴继续和亲,通关市,厚赐单于。所以终景帝之世,匈奴没有太大的入寇。

5. 请分析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的和亲政策有哪些不一样 希望对你有帮助:

和亲: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

昭君出塞:

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

6. 汉朝和亲是政策还是制度 是一种政策,当时汉朝的国力不够强大,即使是吕后,对于匈奴的羞辱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和亲只是一种无奈的、换取暂时和平的方式。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了,才开始对匈奴的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简单说,推恩令是一种法令,是用来削藩的。是由文帝时贾谊提出的,到景帝时,晁错再次完善并提出,景帝采纳其意见实施,结果照成七国之乱。真正得到实施的是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提出了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的办法,最后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制度和政策的区别在于,制度是约定俗成的法律、法规、道德观念等。政策则是统治者或者统治阶级在特定时期针对解决某个问题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者方案,因此和亲只是当时的政策,不是制度

7. 应该怎么评价汉朝的和亲政策 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汉朝皇帝的无赖之举。

首先秦末汉初中原征战不段,许多中原百姓为了躲避战祸,迁移到北方少数民族中去了,这样给中原地区的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而迁移去的人也给这些少数民族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北方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并比秦时更加强大。中原因汉高祖刘邦统一。

但是又因高祖伐胡,被围汉天子向胡称臣。才走向了和亲的道路,一直到汉武帝才结束。

根据史料记载汉天子并没有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北方少数民族,而是选的宫廷侍女,冠以公主的名义嫁过去的——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证明。从高祖皇帝到汉武帝都向北方少数民族称臣,在当时看来是奇耻大辱,但是兵不比别人强,也无可奈何。

而就是在这几代汉帝王通过修养生息,使国力空前上升,为汉武帝报几代帝王向北方少数民族称臣的仇奠定了基础。随后汉武帝北伐匈奴,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并取的了伟大胜利的。

8. 汉朝第一次采取和亲政策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娄敬也因此被刘邦赐姓刘氏。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

9. 评述古代历史上的和亲政策 历代“和亲政策” 对我国历史上各族统治者之间的“和亲”,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如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全面否定。和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纵观中国历史,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

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的一切和亲都是积极的、被肯定的,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从和亲的类型上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唐代衡阳公主与阿史那社尔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

从和亲的动机来看,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弱为出发点来决定是否和亲。这一点又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当中原王朝实力薄弱时期,为了求得边境安宁,不得不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汉初刘邦与冒顿单于的和亲;二是当中原王朝势强力大时,少数民族为了寻求中原王朝的认可和支持,或由于向往中原先进生产及生活方式,主动向中原王朝请婚,如唐代西突厥的多次请婚。

二、通过和亲政策,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如唐代就通过与突厥的和亲,使突厥贵族进入皇族,优待他们,利用他们比较熟悉本民族的优势,给他们封官加爵,从而达到对突厥的统治。 从和亲的效果来看,有成功有失败。

西汉初年,匈奴的铁骑踏入今冀北、山西、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一带,所到之处践踏庄稼,劫夺财产,掳掠人口,不但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动乱和痛苦,威胁到西汉政权的统治,而且也破坏生产文化,阻碍了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当时国力还很微弱的西汉只能通过与匈奴的和亲来维持边境的短暂安宁,但此后六七十年里,虽然西汉为和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仍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匈奴贵族得以豪华奢侈的生活,助长了他们的贪欲,所以西汉初年的和亲大体是失败的。汉武帝之后,西汉国力增强,汉武帝两次大败匈奴,从此“漠南无王庭”,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附汉,公元前33年,他又入朝觐见,自言愿当汉家女婿,于是上演了“昭君出塞”这一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在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

由和亲的历史作用来看,虽然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就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借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事实上,“和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目的而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亲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就积极意义来看,这种行为不但会带来和亲双方的友好相处,也在很多时候维护了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如李唐王朝与东突厥阿史那社尔的联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尔与衡阳公主结婚后,在唐与周边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一。

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据《阙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记载,突厥伯克就曾弃去本民族称号,采用唐朝称号,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为天可汗,实行唐的法度。 在经济方面,和亲过程中,缴纳聘礼、贡物、回赐及与之相关的互市等活动非常频繁,必然会促进官方贸易和双方经济的发展,出嫁公主在和亲过程中还带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匠以及农作物稻种、农业器具等,又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补充了他们单一脆弱的牧猎经济,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定居经济的转化,缩短了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间。

汉初和亲

汉初和亲

  苟安与羁縻政策的产物

  「汉匈和亲」,是西汉 *** 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

  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

  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

  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

  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

  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

  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

  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

  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

  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

  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

  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

  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娄敬也因

  此被刘邦赐姓刘氏。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

  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从汉高帝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

  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

  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

  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

  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

  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

  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

  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

  民富足,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

  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行王恢建议以诈献马邑的办法,将匈奴主力诱至马

  邑包围歼灭,武帝准许,遂派30万大军在马邑周围设伏。然而被匈奴识破计谋,围歼计

  划破产。由此,汉匈关系恶化,双方激战开始。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汉军与

  匈奴多次交战,而最关键的战役有三次: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

  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

  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

  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

  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

  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

  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三次打击,更加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

  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

  汉匈力量对比的这种剧烈变化以至递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

  十度的大转弯。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

  息战和平,重建和亲,即汉仍像以前那样向匈奴称臣纳贡,匈奴兵不南犯。汉武帝不反

  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要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

  汉匈地位完全颠倒。双方为此僵持了数十年。

  汉宣帝时期,匈奴遭邻国多次攻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属国解体。又

  因内部五单于争立,战乱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为郅支单于所逼,乃决计归汉。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甘露三年,呼韩邪亲自

  到长安入朝宣帝。宣帝对他优礼相加,仪节高于其他藩国和诸侯王。又从经济上和军事

  上给他以帮助,使呼韩邪部渐渐恢复发展,至元帝初年重返北庭,恢复故土,收集余民,

  政权开始安定下来。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等率屯田士兵与西域

  诸国联军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单于。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

  怕的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

  入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

  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

  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

  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汉朝「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

  干戈之役。」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双方都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加

  强的良好结果。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时的和亲已与汉初的和亲根本不同了。汉初是汉王

  朝向匈奴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和大量财物奉献匈奴单于,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

  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即使如此,其后果仍然是阻不住匈

  奴历年的南下杀戮抢掠。而此时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汉王朝已不是以庄重的对等婚

  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赐汉室宫女于匈奴单于。其目的则是要在

  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说,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

  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西汉的和亲关系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乌孙。而与乌孙的和亲可以说是汉王朝处理友

  好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政策。乌孙地处西域,距汉地遥远,在今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

  敦煌一带,汉文帝时,才来到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一带从事游牧。起初乌孙曾

  依附于匈奴,后来逐渐强盛,乃远离匈奴,保持中立。匈奴击之,不胜。而乌孙与匈奴

  的矛盾,便成为西汉与乌孙和好的基础。在西域诸国中,有的充当匈奴耳目,攻击或刁

  难汉使,终于导致兵戎相见。而唯独乌孙没有与汉政权发生类似冲突。况且,乌孙乃西

  域大国,地广人众,兵力强大,国内物产丰富。西汉若与乌孙缔结友好,一则可以彻底

  制服匈奴,二则有利于西汉势力的向西发展。因此,汉武帝采纳张骞「遣公主为夫人,

  结昆弟」的建议,联络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后来乌孙主动提出与汉王朝结亲,又以千匹

  马作聘礼以迎汉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遣宗室女细君妻于乌孙昆莫猎骄靡。她

  入乌孙时,汉王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待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后来猎

  骄靡年老,细君从乌孙俗,改嫁其孙军顺靡。不久细君死,汉武帝又遣公主解忧续配军

  须靡。军须靡死后,解忧又作其堂兄弟翁归靡之妻。翁归靡死后,她又作前夫军须靡与

  匈奴妻所生的儿子泥靡之妻。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使乌孙由惧匈奴而疏汉逐渐变成叛匈奴而亲汉。当匈奴进攻乌

  孙时,西汉则对匈奴用兵,这就使西汉与乌孙由亲戚关系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军事联盟。

  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西汉与乌孙联合对匈奴作战,汉发15万骑,五将军分道并

  出,由东而击匈奴。乌孙王翁归靡亲率□侯下5万骑由西方直捣匈奴右谷蠡王庭,俘获

  匈奴单于叔父、嫂、公主以及各王、千长、骑将以下4万人,各种牲畜70余万头。匈奴

  在两面夹击下死伤甚重,从此走上衰亡的道路。

  和亲政策对西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它既相当成功地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嫁于乌孙的汉公主所生子女后来

  多成为乌孙国家的重要军政人物,在维护和促进与汉朝友好的事业中起着推动作用。而

  且还把友好的种子撒向西域其他地区。汉王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在促进乌孙与西域一带

  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