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国和韩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
———《申子》
韩国是战国时代最先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大国,自韩国国的灭亡开始,秦国拉开了灭国之战的序幕。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韩国是非常弱小的国家,但是韩国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兴盛的阶段,从最开始对于赵氏孤儿的成全,到后来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之后爆发出来的劲韩之势,这些都是韩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政治事件,也是成全了韩国一个时代辉煌的事件。
虽说韩国的实力并不强大,但是这个国家却可以在诸侯环绕的环境当中谋求生存,并且那时的韩国占据着战国时代最大的铁山,在兵器制作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韩国是为什么会被秦国当出是手要消灭的目标的呢?其实这也是有诸多原因所导致的,它给了秦国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
一、秦国有对其出兵的借口
在战国时代发动战争是需要拥有正当理由的,至少要寻找一个看起来正当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这一点对于军队的气势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战国时代的时候,弱小的诸侯国对于自己的行事都是比较小心,以免落人口实而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
而到了战国末年的时候,秦国的一家独大,给了其他六个国家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当口里,秦国其实已经开始准备灭国之战了,它需要的是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一个能够打开灭国之战道路的导火索,这让秦国开始寻找口实,无奈的是,韩国直接将把柄送到了秦国人面前。
那是郑国被擒事件的暴露,曾经韩王安派遣水工郑国进入秦国修建郑国渠,企图通过为秦国修建不合格工程来拖垮秦国的经济发展,但是郑国渠对于秦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秦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灾害的深远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国才会采取修建人工渠道的方式来加以改善,所以郑国渠的修建其实关系到秦国的民生,这样的一个工程是很难去做手脚的,所以郑国虽然承担了这样的任务,可是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却非常的吃力。
他只能延缓秦国修建完成的时期,根本无法修建破渠和坏渠,而且秦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比较雄厚,想要通过一个工程就拖垮它的经济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最终郑国疲秦非但没能拖垮秦国的发展,反而让秦国的农业经济受益良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疲秦事件暴露之后,秦国朝野上下十分愤怒,这是威胁到秦国国本的事件,秦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事件暴露之后,秦国就有了攻打韩国的借口,如此一来,秦国出兵韩国比出兵其他国家显得更加正当,自然会将韩国当作是进攻的目标。
当然,哪怕是拥有了出兵的口实,但是如果不能在战争中获取利益也是白费的,但是韩国的地理位置却非常符合秦国的胃口,能够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二、诱人的地理条件
我们上面说到韩国给了秦国出兵的借口,但是如果韩国与齐国或者燕国那样与秦国并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的话,想必秦国也不会选择大军压境。
因为领土不相邻就需要通过长途奔袭作战来进行攻打或者占领,可是长途奔袭战争的危险性是非常高的,而且就算战争取得了胜利,可能也并不能真正的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地理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韩国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区,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它夹在魏国和楚国中间,如果能够将韩国占领,那么向北可以监视赵国、魏国的动向,向南可以防止楚国给予其他国家支援,这等同于在山东六国心脏部位插了一把刀,能够带给秦国的利益是巨大的。
而且韩国作为秦国的邻国,这让秦国无论是在凝聚兵力攻打上,还是在后援保证系统的支持上都显得非常方便,在战争当中给予军队的保证就更多,战争的胜利率也就提升了。
不过,与秦国相邻的国家也有很多,比如赵国、魏国、楚国等等,为什么秦国偏偏选择了韩国呢?除去拥有出兵的借口之外,两个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三、悬殊的实力差距
韩国是战国时代占地面积最小的诸侯国,也是战国末年的时候最为弱小的国家,秦国自秦惠文王时期对于韩国的蚕食就非常严重,所以到了战国末年的时候,韩国已经不能够以一个国家自居了。韩国国内除了都城以及南阳地区之外几乎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任何支持,所以那时的韩国等同于一张支离破碎的网络,能够凝聚起来的国家实力少之又少。
可是秦国却不一样,秦国是战国末年一家独大的国家,哪怕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基本上也不能取得胜利,就更不用说韩国一个国家的抵挡了。
所以韩国与秦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是非常悬殊的,这就为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而消灭韩国的战争是秦国灭国之战当中的第一场战争,我们总说万事开头难,如果第一场战争打不好,那么很容易打击军队的士气,而且如果在战场上蒙受巨大的失败,还有可能会影响后续的计划。
所以第一场战争也必须选择一个有很大把握的国家进行攻打,为的就是能够一举将其击溃,为后面的计划铺平道路,也为军队的士气增长打下基础。那在这一点上,韩国比秦国其他的邻国显得更加方便,也更加合适。
小结:
所以我们综合上述的叙述来看,秦国之所以首要选择进攻韩国是由诸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在此其中导火索是韩国双手奉献给秦国的,郑国疲秦事件的爆发给了秦国很好的出兵借口,同时韩国诸多方面的条件也都非常符合秦国手要攻打目标的条件。
首先它的实力比较弱小,秦国在发动战争之后有着更大的胜利保障,能够为后面的计划作出铺垫;再者,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占领了韩国之后也限制了其他各大国家的行动,对秦国来讲是一石多鸟;此外,郑国疲秦事件本身就是一个不义的阴谋权术事件,韩国在这一事件当中是站在无理的一方的,这样的国家不容易取得其他国家的支持,如此,站在正义一方的秦国更容易激起军队的好战心理。
所以综合来看,在这场战争中,秦国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而韩国的结局也是比较悲凉的,其实到了战国末年的时候,山东六国的行事都非常的小心,为的就是避免落人口实,只有让秦国暂时找不到出兵的借口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可是韩国却将口实拱手让人。
秦国出兵是不是在为郑国被情事件复仇我们不知道,但是疲秦事件确实是韩国灭亡的导火索,此事暴露之后,王翦率大军压境,韩国招架不住,只能够举国而降。至此,灭国之战正式开始,秦国的统一进程也拉开了序幕,这对于韩国来讲或许是欲哭无泪的。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史》
秦国为什么第一个灭韩国呢?原因有两条:其一、韩国离秦国最近,秦国东出函谷关后第一个面对的国家就是韩国;其二、韩国富裕且弱小,韩国吞并郑国后经济实力一直都不错,经过申不害变法后更加富裕,数十年来秦国屡屡用兵韩国,韩国已经弱小不堪了。因此秦国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当时的韩国还不如秦国一个郡大;攻灭韩国的也不是秦国的野战部队,而是内史郡的郡守嬴腾率领的内史郡地方部队,到新郑城下一喊?战或降??韩国就投降而灭亡了。
韩国的综合国力远远弱于秦国,因此一方面亲秦而赂秦,另一方面联合魏赵两国谋秦,还想出了许多奇计来弱秦而存韩。正如题目所讲的,韩国派水家名士郑国去帮助秦国修建关中大渠,以开发渭水平原两岸的盐碱地,增加秦国的粮食产量。但是韩国真有那么好心帮助秦国增加实力吗?还记得越国送给吴国的水煮种子吗?韩国的目的就是让秦国大兴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国的民力、物力,让秦国内顾无暇,以此来保存韩国!除水工疲秦计外,韩国还想出了移秦攻赵计(长平之战)、资周抗秦计(周天子)、兵事疲秦计(韩非)。
韩王安秘密召见水家名士郑国,给他下达了水工疲秦计大策,主要内容如下:其一、郑国以私人名义去见秦国丞相吕不韦,诱使吕不韦开工建设关中大渠;其二、关中大渠要尽量扩大工程量,延长工期,以消耗秦国的民力与物力;其三、建成的关中大渠必须是一条漏水渠,让秦国投入巨大的资源建渠却不能得到渠的好处;其四、事情败露后,郑国必须逃到赵国或者楚国,让秦国去攻打赵楚两国,不能引秦军入韩国。
韩王安以郑国的族人相要胁,如果郑国不去秦国实族水工疲秦计,则郑氏族人全部有罪诛杀。郑国到了秦国后给丞相吕不韦讲了建设关中大渠的必要性和经济性,吕不韦通过秦国的间谍机构了解到了郑国的图谋,但还是让李斯辅助郑国建设关中大渠。吕不韦下台后,嬴政知道了关中大渠的阴谋,于是关押了郑国,并下发了《逐客书》驱逐在秦的六国人士。后来嬴政亲自去大牢与郑国相谈,说服了郑国建设一条真正可以使用的大渠。郑国以水家名士的敬业精神,在百万秦人的努力下用两年时间建成了关中大渠。嬴政将其命名为郑国渠,册封郑国为大秦大田令,得知韩王安的阴谋后,又派兵将郑氏族人全部救到秦国定居。
离着近最弱,当时三晋里面战国前期魏国号称第一兵,虽然后来没落了,但底子还在,赵国后来胡服骑射,成为唯一一个能和秦国对砍的强国,韩国当时也就是宋郑国之流,人家宋国郑国好歹祖宗牛逼过,韩国就是从建国一直怂到灭国。
不论是现在的韩国还是战国的韩国,看起来挺厉害,一打就怂。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不过,这并没有阻止韩国的灭亡。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最强,为什么第一个被秦所灭呢?
首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在消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魏赵韩三家成为事实上的三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其中,就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韩国正式消灭郑国这一诸侯国,并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根据史料记载,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同时,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经评价韩国: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苏秦还表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由此,对于韩国来说,不仅兵器非常厉害,而且士卒也还具有非常高的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兵器最强,为什么相对于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跟韩国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
在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差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诸侯国,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韩国和魏国都处在四战之地,也即周边都是大国,自身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其中,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一度成为力压秦国、齐国、楚国的霸主,但是,这也是因为其继承了晋国的衣钵。此后,因为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变法和崛起,魏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最终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对于韩国来说,在三家分晋时,自己一开始的疆域面积就不如魏国和赵国,又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即便兵器最强,也无法抵挡周边多个大国的压力。
最后,就韩国来说,因为疆域和人口在战国七雄中几乎都是垫底的,即便自己的兵器和士兵非常精锐,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劣势。而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只能吞并周边的小国郑国,之后就很难再次扩大自己的疆域了。所以,在战国七雄中,韩国能够坚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消灭,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总的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疆域面积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在此基础上,韩国对于弓弩刀剑等兵器自然会重点发展,所以在兵器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以此在大国的夹缝中自保。不过,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地理上最靠近秦国的韩国,还是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
韩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是战国七雄之一,早在西周时期,晋国就出现了,不过后来晋国慢慢衰弱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掉了智伯荀瑶,瓜分晋地。因为国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前230年韩国为秦国所灭。
韩国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一分为三而来,虽为战国七雄之一,实力却较为弱小,夹杂在各强国之间,北为赵国,东为魏国,南为楚国,西为秦国。且韩国作为秦国东进的第一个障碍,也是最先灭亡,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因呢?
韩国虽为七雄之一,但是国土面积和实力却为七国中垫底的存在,早年间韩昭昭侯和秦孝公分别任用申不害和商鞅变法,申不害重用"术"而商鞅重"法",申不害变法没能让韩国成为强国,因为他的变法不彻底。而商鞅的变法让秦国一举成为七国中的强国,韩国只能在列国的夹缝中生存,所以也是帅先灭亡的一个原因。
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素有统一天下的决心和夙愿,而且秦国采取的逐个击破,慢慢蚕食的政策,先有张仪的连横之策,后有范睢的远交近攻之法,使秦国国力和领土不断扩大,而韩国是挡住秦国东进的第一个障碍,不灭韩国秦国则只能永远守卫那函谷关内的寸土之地,所以当秦国强大之时,势必首先攻取韩国。
在秦赵长平之战前,韩王担心秦国的虎狼之师攻伐,于是想直接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以期得到赵国的庇护,然而长平之战时韩国并未帮助赵国,后来赵国战败,韩国也自身难保,所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韩国的软弱也是其灭亡的一大原因。
结论
韩国的灭亡有其自身的软弱和弱小等内在因素,也有其地理位置等外在因素,但是韩国能被第一个灭亡,总有其自身的弊病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