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倭国多次进攻明朝属国高丽,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这一年,倭国派遣使臣来明朝进贡,实为试探虚实。
倭国使臣除了带来奇珍异宝之外,还带来了一张奇怪的古琴。使臣说:“这是一张无声之琴,普通人弹奏不出声音,只有智慧卓绝之人才能奏响,不知大明朝可有超群的智者?”
面对如此挑衅,皇帝很是不悦,他当即叫来宫中最高明的几位乐师,谁知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奏响这张无声琴!
皇帝脸色很不好看,他斜眼瞥见座下的七王爷与七王妃,开口道:“朕久闻七王妃琴艺冠绝京华,今日可否一展身手?”
七王爷和七王妃闻言,不禁面露难色,但七王妃还是走上了琴台。七王妃轻轻一拂,那古琴居然颤响了一下。谁知,众人还来不及叫好,那张古琴又没了声音。七王妃的脸色有些难看,说道:“臣妾也奏不响。”
使臣更得意了:“堂堂大明朝,也不过如此!”
这时,四王爷站了出来:“皇上,微臣认识一人,也许能奏响这无声之琴。”
没过多久,四王爷推荐的那人就到了。来人是个颤巍巍的老妇人,四王爷介绍说,这是他王爷府的古琴老师,名气虽不大,但技艺颇高。
众人见老妇人这副模样,都有些不屑。那老妇人礼数倒是周全,伏拜了皇帝,又向朝臣施礼。皇帝问道:“老妇人可能奏响这张琴?”
老妇人点点头说:“我有把握奏响这张‘天凤琴’。”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天凤琴是号称华夏第一的宝琴,不过这张琴在20年前便不知所踪了,这张倭国使臣带来的无声琴又怎么会是天凤琴呢?
皇帝率先反驳道:“这张明明是无声琴,怎么会是天凤琴?老妇人你看错了吧?”
老妇人却笃定地说:“陛下可曾听过‘封音’?”
皇帝摇了摇头。
“陛下若是有耐心,不妨听我讲个故事吧。”接着,老妇人便缓缓开始了讲述。
20年前,天府成都一位参将家有位小姐名唤琴桑。琴桑自幼学琴,琴艺高超,更有一张高人相赠的天凤琴。琴桑演奏可谓人琴合一,大家都对她的琴艺赞赏不已。
分封在四川的蜀王有位世子,当时正公开甄选世子妃。据说这位世子痴迷于古琴,并把抚琴作为了甄选妃子的试题,哪个女子琴技高超,就有可能得到他的青睐。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琴桑是世子妃的热门人选。
选妃前夕,成都府知府的千金琼蕊找到琴桑,伤感地说:“也许你不久后就要当上世子妃了,一入宫门深似海,不知何时才能再听到你的琴音,今日可否为我弹奏一曲?”
琼蕊和琴桑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听她这么说,琴桑也很伤感,于是便弹了一曲《空山鸟语》。琼蕊还特地在琴桑旁边放置了一个铜兽香炉,为她的演奏添香。
这曲《空山鸟语》居然引得周围的百鸟都驻足倾听!琼蕊听完后也十分感动,两人相拥而泣。
三日之后就是世子妃大选了,这天琴桑正在练琴,却突然发现天凤琴怎么也弹不出声音。她急忙找到赠琴给她的高人师父,问其原因。师父查看过后,问道:“你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寻常的事?”琴桑摇了摇头。
师父皱眉说道:“那就怪了,这天凤琴应该是中了‘封音’之术。”
接着,师父还讲起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世人都以为俞伯牙最后摔坏了焦尾琴,但其实他没有,而是用“封音”之术废了焦尾琴。所谓“封音”,就是用施了秘法的容器把古琴的琴声封住,被封的古琴就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琴桑吓坏了,忙问选妃那天怎么办。师父说,只能用别的琴代替,走一步看一步了。
选妃那天,琴桑忐忑地来到了王府。她惊讶地发现,琼蕊竟然也在,原来她也入围了世子妃甄选。
世子客气地请琼蕊落座抚琴,琼蕊一出手,琴桑便惊呆了。不仅因为她演奏的曲子动听,远超于她平时的水平,更因为这曲调似曾相识,正是那日琴桑演奏的《空山鸟语》!
这时,琴桑才发现琼蕊的琴案上又放了当日那个铜兽香炉。她这才想起来师父说的话,除了有“封音”之术,还有“转音”之术,就是把别人的琴音“偷”过来,当成自己的琴音传出去。很显然,那个香炉就是琼蕊“偷走”自己琴音并窃为己用的道具。
一曲奏完,琼蕊技惊四座,琴桑却气得脸发白,她万万没想到,琼蕊竟然出卖了她!
“久闻琴桑小姐的琴艺天府第一,今日可否赐教一二?”世子充满期待地看着琴桑。
事到如今,琴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可是天凤琴换成了普通的琴,加之她心中愤愤难平,所以弹奏时表现得相当一般。
奏完之后,世子失望地问:“这张不是天凤琴,琴桑小姐,你为何不用天凤琴呢?”
琴桑一愣,只得撒谎说:“天凤琴已坏,恕我无法使用。”
这时,琼蕊却落井下石道:“据我所知,天凤琴应该还好好地在府中吧。”
世子闻言大怒:“琴桑小姐,可是看不起我蜀王府?”
琴桑再想解释也为时已晚,在琼蕊的谗言下,琴桑的父亲被革职,全家被发配边疆。发配路上,琼蕊为了斩草除根,派杀手挑断了琴桑的手筋,把她推下山崖。幸亏她大难不死,还被四王爷的父亲所救,不但找来名医治好了她的手,还让她教授琴艺给当时还是世子的四王爷。就这样,她在王府一呆就是20年。
最后,老妇人说,她就是当年的琴桑!
文武百官听完琴桑的讲述,都是脸色大变,一来这故事十分离奇,二来20年前蜀王世子正是当今的七王爷,而琼蕊正是七王妃的小名!这老妇人讲这个故事,正是在控诉七王爷和七王妃的恶行。
七王爷勃然大怒道:“这女人妖言惑众,恳求皇上下令把她拖出去斩了!”
琴桑却十分镇定:“我所言是真是假,七王爷稍等片刻,让我弹奏一曲不就知道了?”两边莫衷一是,皇帝看了看一旁的倭国使臣,说道:“罢了,你先弹奏一曲吧。”
七王妃的脸色也很是难看,当初为了毁灭证据,她把琴给了一个倭国浪人,没想到时隔多年,琴桑竟然和这张琴同时出现了!琴桑开始抚琴,谁知琴弦拨动后依旧没有声音。
七王妃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笑道:“你也弹不响,还不承认说谎?”但琴桑却丝毫不被打扰,仍旧镇定地演奏着。
谁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四王爷突然面色一变,似乎听到什么美妙的乐曲,一副如痴如醉的模样。倭国使臣也惊讶得站了起来:“这就是心曲?传说无声琴并非无法奏响,只是弹奏的曲子耳朵听不见,只有有缘人用心才能听见!”
眼见“听见”乐曲的人越来越多,七王妃也急了:“什么心曲,这些一定是她的同党,配合她来演戏的!”
四王爷却没好气地说道:“是真是假,七王妃何不耐心等待,何故如此着急?”
这时,奇迹发生了,皇宫里突然响起了声声鸟鸣,窗棂上、房梁上落满了燕子和麻雀。
“天凤一响,百鸟来朝”,通音律的乐师也是一愣,想到了这句古老的预言。
琴桑冷冷地瞥了七王妃一眼,说:“我现在弹奏的这支曲子,正是《空山鸟语》啊!怎么,如今的你利欲熏心,已经听不到了吗?”
七王妃还想反驳,皇帝一挥手道:“别再说了,朕也听到了!”
其实,20年前师父也告诉过琴桑,虽然这琴凡音已封,但心音仍在,并将弹奏“心曲”之法教给了她,让她关键时刻一试。
蜀王世子降罪之前,她也曾请求用天凤琴演奏心曲,但没想到蜀王世子是个叶公好龙之辈,根本听不见心曲,反而更加厌恶她,治了她个全家充军发配之罪。
听到皇帝这么说,众人看七王爷和七王妃的目光都变了。皇帝也叹了口气,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和弟媳竟然如此残暴阴险!可他们毕竟是皇亲国戚,他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治他们的罪。
正在这时,一名武将跑了进来,附在四王爷旁边耳语了一阵。四王爷闻言后脸色大变,禀报道:“皇上,这名倭国使臣心怀不臣之心,一进京就跟朝臣接触,图谋不轨。”皇上龙颜大怒:“是谁这么大胆?”四王爷扬手一指:“是七弟。”
七王爷与七王妃急忙伏倒:“皇上,四王爷这是借机报复。”
四王爷大义凛然,扬手出示了证据,那是暗探从七王府搜出来的,七王爷跟倭国奸细的书信往来。书信内容记录了七王爷想与倭国里应外合分割大明江山的狼子野心。
皇帝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让侍卫把七王爷、七王妃和倭国使臣带了下去,发大理寺严查此案。
而琴桑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瘫坐在琴台上。她身负深仇20年,没想到终于有了申冤的一天。这真是20年血海仇,一曲心曲解怨。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鱼羊趣史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鼓琴
【 #一年级#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 无 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
瑶族赶鸟节的传说: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下来之后,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块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 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在盘云寨,有个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晨,他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也引来一些山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十分高兴:“哈哈,九架岭又到我名下了。”于是,他急忙修书,报告皇帝。皇帝朱笔一点,命令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篇二】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
宫女图的故事: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 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皇上问天台:“你想要什么”,天台拿出宫女图,说要画上的宫女。皇上想反悔,又不好改口,只好答应。
【篇三】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凤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凤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盂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自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决,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篇四】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
火烧岛传说:
火烧岛在台湾岛东边的东海里,距离台东有几十里。火烧岛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阿里山下住着阿里和阿里嫂夫妻俩。他们有一个儿子叫阿沟。夫妻俩对儿子宝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气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气热了,夫妻俩轮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儿子渐渐长大了,能讲话、走路了。夫妻俩更加疼爱,"乖乖,乖乖"不离口。儿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计找来给他吃,给他玩,总怕儿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饭后,夫妻俩带着儿子在门外散步。月亮出来经过对面高山顶。儿子看见了,于是指着月亮说:"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顶摘下来给我玩。"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恳求地说:"悬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儿子可不听这话,他身子摇了两摇就滚在地上大哭。过去,儿子一打滚,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可现在这个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难住了。妈妈慌忙拉起儿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搂着儿子说:"乖乖,莫滚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给你。"她转过头来恶狠狠地骂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给阿沟玩!"
阿里无可奈何爬上山去,艰难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浃背,爬得手脚打颤。山下的儿子却在不断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给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脚踏上了一块松石,连人带石骨碌碌滚下山脚,脑壳开了,手脚断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烂南瓜。
阿里嫂抱着阿沟去看,她的心像刀绞那么痛,眼泪扑籁籁流下来。儿子阿沟也舞手踢脚地大哭起来,可他却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没有摘月亮下来:"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这里躺着睡觉,晤唔唔……"妈妈也顺着儿子的心意,指着阿里骂道:"你不摘月亮下来给阿沟玩,你该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样溺爱儿子,纵容几子。儿子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称作阿里婶了。她的儿子发展到又偷牛,又偷粮,还招集一帮坏人大搞绑架、杀 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组织起来打阿沟这帮坏蛋。
阿沟带领一队坏蛋渡海去占领了南寮岛,把岛上的老百姓统统杀光。还经常乘船到台东、大 麻里、都兰,绑架百姓,抢掠财物,放火烧村,搞得天 怒人怨。大家都来责备阿里婶:"你呀,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现在害得我们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觉得难过吗?你有罪啊!"后来,那队坏蛋竟然抢到了阿里婶家,抢走了她的鸡、猪和粮食,还打伤了阿里婶。这时,阿里婶才醒悟过来。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祷告,请求玛祖婆除掉这个祸。天上飞下来一只高大的火鸡,脚根长,嘴下垂着红彤彤的皮肉,像一团火。它来到阿里婶家说:"阿里婶,玛祖婆派我下来喷火球烧死南寮岛上的坏人,你同意吗?那里面可有你的儿子阿沟啊。"阿里婶恨恨地说:"阿沟不是我的儿子,烧吧,烧吧,烧光那一群坏蛋!"
火鸡站在台东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头长鸣一声,张开大口,哗哗哗,吐出大团的红火焰,一串串地飞向南寮岛,火在南寮岛上劈里巴啦燃烧起来,灰烟飞腾,火焰冲天。
阿里婶和百姓一同大叫:"烧呀,烧呀,烧死那一群坏蛋!"火鸡口里的火球不断地喷过去,烧呀,烧呀,南寮岛上的坏蛋通通被烧成了焦炭,连石头也烧红了。阿里婶眼泪不滴一颗,只是连声呼喊:"烧呀,烧呀,烧得好!烧得好!"
后来,人们就把南寮岛称为火烧岛,只有一个镇还称做南寮镇。
【篇五】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民间故事
雷公山顶水井的传说:
在贵州雷公山的顶峰,有口水井,四四方方的,象箩筐那么大。下雨它不满,久旱它不干。传说这口奇怪的水井是张秀眉、杨大六挖的。清朝的时候,张秀眉、杨大六带领苗家反对皇朝暴 政,打了十多年,攻州占府,把清兵杀得*滚尿流,喊爹叫娘。
清政府看见势火不好,就派大将席宝田带领官兵来镇 压。席宝田的兵多,秀眉、大六的兵少,他俩估计硬抵不行,就带领苗家只弟上了雷公山。可是雷公山顶上到处是荒坡杂草,没有水喝。怎么办呢?下山去桃吧,山下布满敌兵。为这,苗家兄弟们心焦得不得了。秀眉、大六比弟兄们还要着急。一天,秀眉、大六俩亲自去找水。找遍了大小山冲,踏遍了雷公山的坡坡岭岭,仍找不到。最后,他俩爬到了峰顶,杨大六望望天、望望地,焦总万分,急得大声吼道:“到处是山高水高!雷公山呀,你为什么没有水?!”说着,用脚朝地下猛地一蹬,只见一股清泉象银柱一般,哗哗哗地冒出来。张秀肩看见了,高兴极了,一把拉开杨大六,说:“兄弟,快让开,等我来!”接着便抽出大砍 刀“嚓!嚓!”地一阵凿,马上出现了一个象谷仓样的水塘,水象白带一样向着山坡四面流淌。弟兄们见了,蜂拥奔上山顶,“有水了!有水了!”地喊个不停,声音一直响到天上。
从那时起,张秀眉、杨大六和苗家兄弟们不但有了水喝,他们还用那口井水在雷公山上开辟田土,栽种庄稼,坚持战斗,清兵简直拿他们没办法。后来清兵来的太多,张秀眉、杨大六才失败,那口并也就慢慢地缩小下来,变成现在的样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