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彭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到游击战,大家都很熟悉,以小股兵力跟敌军周旋,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来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达到扰敌的作用。虽然不是在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对抗,但不可否认,游击战的灵活多变给正面战场上的友军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那么,问题来了,最初发明游击战的是哪位?据笔者考证,“游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对战北方的匈奴时,经常用到游击战术。而发明游击战的人却是更早的初汉三杰之一的彭越,跟著名的“兵仙”韩信齐名。
他不像韩信那样从底层小兵做起,直到官拜大将军,而是秦末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本是山东钜野湖泽旁靠打渔为生的一个渔夫,由于天下大乱,索性召集了一帮穷途恶鬼当了山大王。直到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二年,才被众人劝说决定起义反秦。
别看他打渔出生,统兵方面还是有一套的,可能是听说过当年孙武杀一儆百的故事,所以他也来了这么一出。决定起义的第二天,就把一个迟到的家伙给直接斩杀了,此举震慑了所有人,由此,一队军纪严明的武装力量就建立起来了。
而后,反秦战争中,彭越带领最初的1000多人,逐渐收拢魏国逃散的士兵,一步步发展壮大,甚至已经发展到上万人的军队。
不过他一直在家乡山东一带游走,并没有跟随项羽一起东征西讨,所以当年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根本没他的份。由此看出他还是个小民思维的普通人,只想着占据一部分地盘,远没有刘邦那样的大志向。
后来,田荣率先叛楚,汉王刘邦也平定了三秦,直奔楚都彭城而来,刘邦当时高举为义帝报仇的旗帜,笼络其他诸侯王一起讨伐项羽,而彭越也收到了刘邦送来的将印。
当年昌邑一战,二人结识,虽然昌邑没有攻下来,但彭越的鼎力相助,刘邦是记在心里的,所以伐楚的时候,便首先想到了彭越。
彭越收到将印,心里想,天赐良机啊,反正和项羽也没什么交情,何不趁此机会攻城略地,占点便宜呢。所以他率军进攻济阴的楚军,经过一番征战,打败了萧公角。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彭越就将部队发展至3万多人。彼时刘邦逐渐势大,彭越也顺势在外黄归附了刘邦,被封为魏国的国相,独揽军权。
但随着项羽的回击,刘邦两次兵败,彭越也丢了最初攻占的城池。于是他收拢旧部改变战术,在梁地一带袭扰楚军,避开项羽正规军的锋芒,专挑运粮队和只有小股兵力的楚军攻击,这正是历史上游击战的起源。
正面有刘邦率领的汉军与项羽对峙,还有韩信千里大包抄,又有彭越在背后袭扰,甚至还攻占了昌邑等20多座城池,并且源源不断的把缴获的粮草辎重送给刘邦。断粮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直接导致项羽由于缺粮而兵败垓下。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同样大加封赏异姓王,彭越也被封为了梁王,山东大片土地都归他所有。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先是韩信被冤谋反,惨遭杀害。
紧接着陈豨的叛乱,又引来刘邦的亲征,走到邯郸的时候,刘邦向彭越征兵却遭到了拒绝,彭越只派了别的将领率军去增援,而他自己则称病不出。
此举遭到了刘邦的怨恨,还派人来大骂彭越的不作为,彭越本想前去请罪的,但部下扈辄却要劝他趁机造反,他的小民思想又作祟了,眼看着韩信这个前车之鉴,却仍然无动于衷,依然称病,既不去请罪,也不造反。
这时他手下的太仆由于得罪了彭越而害怕被杀,所以就去跟刘邦打小报告,说彭越和扈辄要造反了。刘邦此刻已经是个60岁的老头了,对谁都不放心,于是派了使者前去把彭越逮捕。
但念在他为汉朝开国功臣,便只将他贬为庶民,流放蜀地。就在流放途中遇到了更为狠毒的吕后,又把他带回洛阳。最终吕后的一番话,让刘邦改变了主意,不仅彭越被杀,甚至整个家族都受到了株连。
一代军事家就此殒命,但他留下的游击战术却为后来征讨匈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甚至在近代中国史上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虽然军事统兵方面不如韩信,但论对后世的贡献却是连韩信都望尘莫及的。
彭越,这个人到底如何评价呢?他既不是项羽的人,也不是刘邦的人,在魏王豹和彭越之间,到底谁才是魏国老大?总总迹象表明:彭越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争衡天下的战术——游击战。
“游击”和“流寇”是有本质区别的,流寇是漫无目的到处乱窜,而游击则是为了实现某种大战略而实施的局部战术。游击战曾经在历史上取得过重大成功,例子我就不讲了,大家都知道。
彭越,又叫彭仲,应该是家中的老二,战国时候齐国人,家乡在昌邑。彭越从小在湖泽中长大,善于捕鱼,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同时养成了一身豪气。后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各地都纷纷响应,扯起反秦大旗。泽中少年都怂恿彭越带头造反,彭越见时机未到,一直隐忍不发,后来见六国势力都纷纷复辟,彭越才带着泽中少年正式成立一股起义部队,有千余人。
刘邦西征曾经路过昌邑,彭越以友军的身份帮助刘邦攻打过昌邑。但是昌邑城池坚固,起义军没有打下来。刘邦便带兵西进,直取咸阳。这是彭越和刘邦的第一次相遇,但是彭越并没有跟随刘邦西征,说明刘邦当时的势力还很弱,比彭越强不了多少,只是刘邦的胆子更大而已,这就是两个人的格局。
此后彭越就一直在当地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直到项羽戏下分封,重新制定天下格局,彭越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可是由于彭越没有参加灭秦之战,所以他没有获得任何封号,成了一支没有归属的私人武装部队。但他的地盘在齐地,总体上大伙儿都认为自己属于齐国势力。
但是当时的齐国被项羽分封成了三个部分:1、随项羽征战的田都被封为齐王(辖临淄),2、随项羽征战的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被封为济北王,3、齐国本土势力田荣所立的田巿被封为胶东王,这就是所谓的“三齐”!田荣不服项羽的分配,于是起兵反楚。彭越接受田荣的将军封号,击败项羽的部将萧公角,导致项羽的伐齐之战陷入僵局。
后来刘邦东出关东和项羽争霸,彭越和刘邦第二次相遇。此前毫无归属感的彭越(接受齐国封号只是权宜之计),在刘邦的建议下,拥护魏王豹,成为魏国的国相。和项羽结下梁子的彭越似乎别无他路,只能站在了刘邦的阵营这边。
有了刘邦的整体战略,彭越的游击战术此后才体现出价值来,此前只能算是流寇。
刘邦彭城兵败后,整体向西收缩,使项羽和刘邦各占半边天下。但刘邦有一个重要武器,就是彭越,彭越始终活跃在泰山山区一带,严重威胁着项羽的后方,就像卡在项羽喉咙的一根刺,吞又吞不进去,吐又吐不出来,很难受。如图:
此时,彭越打游击的天赋完全发挥出来,就连千古无二的项王都拿他无可奈何。彭越只怕项王一个人,项王不在,他就率兵攻打西楚的后方城池,劫夺粮草、辎重;项王一来,马上放弃这些城池,战略转移,把东西洗劫一空。项羽就是忙于两头奔波,被活活累垮的。
彭越的志向不在于争天下,只在于当个土霸王。后来刘邦让他合围项羽,彭越就是不出兵,直到刘邦封他为梁王他才发兵。从彭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看,注定他的结局不得善终。
但不管怎样,彭越给后来的军事家们上了一堂深深的游击战术实战演练。
作者本人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酒皇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三连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