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万历朝后期,皇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辽东沿海倭寇趁机勾结中原不法之徒里应外合,打家劫舍,占领州郡,骚扰我国临海城市。这时,抗倭大将戚继光已经去世,无人领兵抗击倭寇。当朝宰辅叶向高十分忧虑,多次上书皇帝要求选将派兵,但皇帝都置之不理。
就在叶向高一筹莫展之时,被分到翰林院的新科状元唐庆之竟然毛遂自荐要去剿匪。消息一传开,顿时满朝哗然。要知道唐庆之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刚当上状元跨街游行之时竟然从马上掉了下来,一时被传为笑谈。如此一介书生竟然放着好好的翰林不做,而要去剿匪,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谁知万历皇帝竟然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唐庆之如此“荒唐”的请求,委任他为左都督,命他到辽东剿灭倭寇。群臣闻听是哀叹不已,心说唐庆之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啊。唐庆之临行前,叶向高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多倚重辽东的将领,唐庆之含笑答应。
半个月后,唐庆之到达辽东驻军地辽阳。副将于汉荣听说新都督到来马上出来迎接。
这于汉荣是戚家军旧部,戚继光去世后,他被派到辽东辅佐抗倭,但因主将无能,他一直不得升迁。当他看到文弱的唐庆之时,不禁从心里有点儿瞧不上,心说朝廷无人,竟派个书生来抗倭,老百姓又该倒霉了。唐庆之看出于汉荣的心思,只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天,唐庆之和于汉荣率领一百骑兵外出巡视。一行人来到一个名叫藤峡口的地方,前面道路狭窄,道路两旁都是水田,只见上百名书生打扮的人跪在路旁,他们见了唐庆之就说:“我们受贼人侵扰,生活十分困苦,今天总算老天有眼,派大人来解救我们,大人之名,如雷贯耳,这是我们百姓的福分呢,我们愿意做大军先锋,为大军领路消灭贼人。”
于汉荣正要上前搀扶众书生,唐庆之却大声怒喝:“你们这些贼人,竟敢蒙骗本官,统统给我拿下斩首。”于汉荣有些迟疑,但主将的命令不得不听从,马上抽出腰刀率士兵包围了这些人。这些书生一看不好,马上跳了起来,从袖中抽出藏好的兵器与唐庆之的骑兵战到一起,按说骑兵打步兵应该占优势,可这些骑兵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竟然被这些人突围了出去。唐庆之看着逃走的敌人连连摇头。
巡视归来,唐庆之找于汉荣商量抗倭事宜。经过今天这件事,于汉荣对唐庆之刮目相看,只是他不明白唐庆之是如何识别出贼人的,唐庆之说:“道理很简单,于将军还记得藤峡口前地势如何吗?”
于汉荣恍然大悟:“哦,对了!藤峡口前明明有一块平地,他们却偏偏在狭窄之处迎接我们,大人因此心生怀疑,是不是?”
唐庆之点头:“于将军不愧是戚将军的手下,一点就通。我发现他们目光游离不定,便更加肯定。”
于汉荣没想到唐庆之心思如此细密,十分钦佩,便真心实意地为唐庆之出主意,他建议说:“辽东的士兵久疏战阵,并且因为不是本地人,不会为抗倭卖命,不如效仿戚将军,从当地百姓里面招兵,重组军队。”
唐庆之认为有道理,于是张榜发文招募士兵。深受倭寇之苦的百姓听说唐庆之识破倭寇诈降的伎俩,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将军,因此报名参军十分踊跃,最后招募勇士八千人,号称唐家军。
唐庆之又把当地妇孺组织起来,让他们和唐家军一起训练,为鼓励士兵和百姓早出成绩,唐庆之用银子作箭靶,谁射中银子,银子就归谁所有。有过失的人也可射箭,射中便免除处罚。头一次听说这种训练方式,百姓很兴奋,射箭水平大增。后来射中银子的人越来越多,唐庆之又将箭靶改小,但银子的重量依旧。久而久之,当地军民尚武之风大盛。军队训练成熟后,唐庆之又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使唐家军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
之后,唐庆之接到线报,倭寇正在某地抢掠,还没等他赶到,倭寇早就逃之夭夭了。唐庆之和于汉荣意识到军队内部一定有奸细,但奸细藏得很隐蔽,很难找出来。几次出击,都无功而返。
唐庆之受到了上级的责备,限令他三个月内消除倭患,否则革职查办,军队里也有人偷偷埋怨唐庆之无能。唐庆之因此一筹莫展,竟然急得卧病不起。于汉荣等人前来探视,他都推辞不见。
第二天,属下们又来探病,唐庆之才勉强起来,说:“我这几天生病,胃口不太好,想吃点儿野味开开胃,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出去打猎?”
属下们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说:“我们的将军不想着怎么剿匪,竟然还有心思打猎。”
于汉荣看着虚弱的唐庆之劝说道:“将军身体不好,还是以休养为重吧?”唐庆之向于汉荣使了个眼色,于汉荣便不再说什么。
一行人出了辽阳城,唐庆之的病突然好了大半,一路上围捉野鹿、野兔,都是身先士卒,虽然他骑马射箭本领不高,但玩得很是高兴。有了收获的将士们也是欢呼不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部队也越走越远,已经远离辽阳了。有将领想提醒唐庆之,但看到他兴致那么高,便没敢说什么。
等走到造阳之地,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唐庆之忽然严肃起来,拔出腰间佩剑,脸色突然一变,厉声说道:“所有将士按战斗阵列排开,任何人不准发出声音,违令者,斩!”这时,将士才明白唐庆之根本不是来打猎的,都不敢怠慢,马上按阵列排开。
唐庆之又叫过于汉荣,与他耳语几句,于汉荣不住地点头,转身带上一队人马迅速离开了。
这时,上千名倭寇正在距造阳不远的一处所狂欢,庆祝他们偷袭成功。正当他们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忽听南面一阵呐喊之声,满山遍野都是火把,看样子来了不少明朝士兵。倭首惊慌失措,马上向北撤离。倭寇们带着酒意慌忙逃窜,谁知没走多远,来到一处隘口,一片漆黑,十分寂静,狡猾的倭寇感觉不对劲儿,正要改变方向,忽听一声:“放箭!”顿时箭如雨下,挤在狭窄通道上的倭寇措手不及,无处躲闪,死伤无数。这些匪人互相践踏,哭爹喊娘,如同丧家之犬。他们没跑出几步,又有一队明军掩杀过来,为首的正是于汉荣,隘口里面埋伏的则是主将唐庆之。几次扑空的唐家军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个个奋勇杀敌,倭寇此次战役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逃出的倭寇也被当地百姓打死。原来,于汉荣率少部分人马在南面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倭寇引到隘口这个唐庆之设伏的地方。这一仗唐家军大获全胜,将士们打完仗才明白唐庆之为防止消息泄露,故意装病。唐庆之命令把匪首的尸体肢解后挂在城墙之上,血淋淋的尸身旁贴出告示:凡通匪者只要前来自首,既往不咎;否则,一经查获,定斩不饶。那些奸细的家人很害怕,纷纷劝说走错路的亲人弃暗投明。很快,当地奸细纷纷前来自首。部分奸细也被检举出来,唐庆之再也不用担心奸细走漏消息了。辽阳终于消除了全部奸细。
唐庆之知道倭寇一定不甘心失败,还会卷土重来,因此他比往日更加辛苦地视察防卫,训练士兵。通过视察,唐庆之发现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地势高,视野广阔,是往来各岛的必经之地,位置很是险要,于是就在此处修筑了城堡,设立了望台。
这天,天气阴沉,大雾弥漫,唐庆之得报,隐约有船只直逼望海埚,但看不出有多少只船。唐庆之沉吟片刻,下令出城迎敌。很快,五百多倭兵靠岸登陆,这些倭寇很是骄横,杀气腾腾,就像进入无人之境。突然,“咚”的一声炮响,一直埋伏的唐家军士兵排山倒海般冲了出来,从两翼包夹了倭寇,倭兵再次大败,横尸山野。
战斗即将结束,忽听倭角齐鸣,又有大批倭寇如潮水般涌来,倭寇顿时占了上风。倭首认出帅字旗下的唐庆之,下令倭寇集中兵力,誓要拿到唐庆之的人头。虽然明军拼死抵抗,但还是挡不住敌人的大举进攻。就在明军节节败退之时,突然,一支冷箭射向了唐庆之,只听唐庆之“哎呀”一声跌倒在地。于汉荣一看不好,立即命令保护唐庆之撤退,但凶残的倭寇紧随而至,经过一场激战,倭寇占领了唐庆之修筑的城堡。占领城堡后,倭首洋洋得意,心想这唐庆之不过如此,刚才那一箭不死也废了,没了主将看他们怎么办。
可匪首的得意劲儿还没过去,只听见城外炮声不断,探子来报,明军已经把城堡包围了。匪首急忙登上城楼往外观望,发现明军里三层外三层把望海埚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匪首明白,若此时冲出去,必死无疑,再一检查,发现整个城堡里没有一粒粮食,这才知道中了唐庆之诱敌深入之计,知道了唐庆之的厉害。可是他不明白唐庆之受了重伤,是谁在指挥军队。
此时,城墙下,一杆帅字旗从队伍中缓缓升起,旗下一白袍将军稳坐马鞍头,正是唐庆之。原来那支箭只是紧贴着唐庆之身体飞过,他只受了皮外伤,为了诱敌深入,故意假装中箭。这时,于汉荣等人请求冲入城堡消灭倭寇,唐庆之却坚决不答应,并下令只准包围,不准进攻。天色渐晚,城内倭寇连累带饿,已经精疲力竭。这时,唐庆之在下面派人喊话劝倭寇投降。倭首发现西面的明军比其他三面要少许多,认为明军人数不足,且西面地势陡峭,不容易撤退,所以唐庆之才派了少数人马。坚持不住的倭首下令趁天黑从西面突围。结果当全部倭寇冲出城没多远,就被以逸待劳的唐家军主力部队包围。倭寇再次中了唐庆之的计策。倭寇们知道大限将至,于是纷纷投降。
倭首不甘心失败,奋力率部分亲信杀出了重围,一直冲到停船的海边。看着近在眼前的船只,倭首松了口气,谁知他们刚刚下到水中,还没有靠近船只,只听“咣咣”一阵锣响,船上突然万箭齐发,又累又饿的贼寇在水中躲闪不及,惨叫声不断,几乎全被射死或溺死在水中。原来于汉荣早就在此埋伏多时了。
战斗结束了,将士们问唐庆之开始为什么让敌人进城,唐庆之说:“敌人明知我军在此驻守还敢进犯,说明他们摆明了就想拿下城堡,所以我们要避其锋芒。”又有将士问包围了城堡为什么不马上进攻反而要空出西面,唐庆之笑了笑说:“看来你该读一下兵书了,所谓‘围城必缺’,我们若进攻,敌人必会死守,只有留下出路,才能诱使他们铤而走险。”将士们啧啧称赞不已,说没想到状元公还熟读兵法。唐庆之却说:“值此乱世,空读死书有何用?我仰慕的正是汉代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班超呀!”众人赞叹不已。倭寇两次大败,再也不敢轻易入侵,书生将军唐庆之因此名扬四海。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鱼羊趣史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无 分享的古代精彩民间故事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精彩民间故事【篇一】
凡阅读过《三国演义》或观过有关三国的影视,皆知“联吴抗曹,赤壁之战。”
其时,孔明只身在东吴,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说服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且说周瑜虽尽心劳力去匡扶吴主,但对孔明游说东吴,持才傲主,蔑视群臣,心中极之不快,故此心生一计,设宴邀请孔明前来吟诗作对,意欲借机挫低孔明的锐气,显露自己的才华。鲁肃深知公瑾为人,怕误了抗曹大计,放心不下,执意陪同前往。
主宾见礼毕,周瑜一笑道:“吾闻先生才高八斗,自比管、乐亦不如也,公瑾此次与先生相聚,不谈政事,只叙友情,游戏文字,吟赋娱乐,岂不快哉!”
孔明察言观色,早知公瑾心意,且成竹在胸,于是,笑容可掬地附和道:“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公瑾有何高论,亮洗耳恭听。”
周瑜手指窗外,只见江上船来船往,很是热闹,周瑜当即口占一联:“喜气轻穿绿波,舟子舟子。”(舟与周同音)吟罢,暗自得意,众人亦应声喝彩。孔明听了微微一笑,环顾四周,见一道日光穿过墙壁,照落堂上,接着对曰:“祥光新透严壁,孔明孔明。”话音刚落,掌声四起,众人发现周瑜似有不快,急忙止住。
周瑜煞有介事地又出一联:“口若悬河,缚鸡无力,书生怎敢担主帅?”孔明慢摇羽扇,从容不迫地微笑再对曰:“胸如浩海,治世有方,夫子何愁任军师?”
周瑜略燥,又出一联:“刘弱孙强,联盟按理分宾主。”孔明仍微笑,对曰:“权雏备老,合作只宜称弟兄。”
周瑜见孔明应答如流,便转换话题,吟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鸡。”颂罢,诡秘地瞅着孔明,众人齐声叫好!此乃采用析字法作诗,含沙射影,对诸葛亮流露出嘲弄挑衅之意。孔明何许人也?他心领神会,却不动声色,却有意拍手称赞,连声说好,正在此时,无意地见到书桌上放着一副棋盘,触动灵感,随即笑容可掬地对吟:“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诸葛亮绝顶聪明,诗中隐藏锋芒,以牙还牙,反唇相讥,回击得恰到好处。众人皆不出声,周瑜脸色大变,鲁肃见状急忙圆场:“有口也是和,无口也是禾。去掉禾边口,加火便是秋,吟诗作对皆有趣,南船北马各千秋。”
周瑜没有占到上风,反而遭到奚落,心中恼怒,强忍怒气,皮笑肉不笑地又吟道:“有草也是菠,无草也是波。去掉菠上草,加女便是婆,丑女不怕没人要,高人偏爱丑老婆。”吟毕,哈哈大笑。孔明的老婆是隆中名士黄承彦之女黄阿丑,模样长得难看,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虽恼在心里,却笑容依旧,便针锋相对而吟:“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吟罢,孔明轻啜美酒,笑颜轻松自若。
周瑜本是心胸狭小之人,一听孔明所吟诗句,登时肺都气炸了,勃然大怒,手拍案几,杯盘筷肴跌落一地,(原来江东美女指大乔小乔,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曹操曾扬言攻下东吴之后,取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这时急坏了“和事佬”鲁肃,他见势不妙,担心双方舌战,伤了和气,不利破曹,便强装笑颜以劝解的口吻高声吟道:“有石也是砥,无石也是氐。去掉砥边石,加人便是低。英雄当议破曹事,何必口舌辩高低。”孔明、周瑜听罢,会意地与鲁肃放声大笑,异口同声地大声道:“当今之计在破曹!”然后另换厅堂,共商破曹大计。后来,东吴联盟,取得了“火烧赤壁”的胜利。
据分析此故事纯属后人虚构的,但韵味深长,三人所吟诗句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且以汉字形色结构的特点,采用析字修辞,增减偏旁,谐音双关,孔明与周瑜斗诗斗智,鲁肃从中调解,实也耐人寻味,颇有谐趣。
古代精彩民间故事【篇二】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古代精彩民间故事【篇三】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
从中张良雇佣刺客刺杀秦始皇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
马克思和小傻瓜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来给大家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外号叫“小傻瓜”的葡萄园主的儿子在下面吃起糖果来。老校长生气了,突然提出了问题,让这天晚上,张成对小翠说:"我在这已经半个多月了,也该去探望我姐了,等呜来就把你接回家,你看这样行吗?"“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断地暗使眼色,恳求同学们提示,可谁也不理他。最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
走了段路,却见路边又聚着群猫,个个躬着身子,伸长脖子,使劲地嗅着,还不时地发出"喵呜喵呜"的叫声。马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克思瞅着“小傻瓜”那副可怜相,心中一阵好笑。他麻利地写了个纸条,卷成团儿,暗暗递给了“小傻瓜”。
“小傻瓜”以为是答案,趁老校长低头翻书的可没过多长时间,周老爷的牙又疼了起来,皇帝有旨,要天福县交十万两的剿饷,作为剿匪之用,还特意交代了,这次必须上缴白花花的银子。周老爷顿时个头两个大,你说他能不牙疼吗?空儿,慌忙打开纸团,一看,竟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挖苦他是个名围观的人中也有许多饱读世书的人,心想自己多年习文,都不敢在此来显身手,个小孩子有这胆识,有这样的礼节,有这般惊人的文才,见受到老先生高度赞扬,于是大家都把这孩子围住,都伸出大拇指,露出惊奇的目光,看着小孩子说:"啊!神童!神童!"副其实的“小傻瓜”,胖得像头小猪娃,不动脑筋光钱志节见疯丫头更是逢集必斗鸡,疯丫头虽是女儿身,但从不知意粒衣着也不讲究,多数情况下是将哥哥们的衣裳胡乱上身就出门了。虽说有第次翻,父亲疼,兄长爱,但毕竟没有妈妈的女儿象草不象花,整个个假小子。状,心想完了, *** 还没沾凳,官儿连来两个,事到如今,连申诉都没机会了。看这光景,官府显然想拉虎皮张大鼓,狗皮膏药似的赖上我啦。与其这样畏畏缩缩地被捧着,倒不如将错就错,假戏真做,先唬住他们,再相机行事还有几分生路。钱志节这样想着便反常态,大大咧咧地朝巡抚挥手说:"好说好说,作法祈雨,为民解悬正是贫道的本意,区区小事,不足挂齿。"贪玩,浑身都是臭泥巴。
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恼了。下课后,他拦住马克思就要报复。马克思面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说:“你长工还是只拿了块钱,到井边喝水。他看了下,钱还在,以前的两块钱也浮上来了。他捡起来想了想:这是上帝给的工钱。他高兴极了,想去看看世天,老渔翁摇着小船出海去,撒了网又网,网网都是空的。眼着天色渐渐的黑了,风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险。但想想家里老小还在挨饿,老渔翁又迟疑了。正在他为难的时候,抬头望见不远处的海面上,有群海鸥在狄公冷冷笑,道:"表面看张福是自杀,可为了只鸡自杀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他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凶手就是睡在他身边的女人。"盘旋翻飞。凭着多年捕鱼的经验,有海鸥出没的地方准有鱼群。界,认识些人。办了没理的事,还想找别人的事吗?”随即又编了一首讽刺诗,逗得同学们"我读自幼诗书,有些书中写过女鬼和书生的故事,莫非我今天也碰上了,你是女鬼,夜里来勾引我,为了吸我阳气?"哈哈大笑。
打这以后,那些不守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规矩的贵族子弟都很害怕马克思。
马克思和小傻瓜到这里就结束了,
傻瓜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大全栏目整理和收集了一些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韩复榘计赚张宗昌:“狗肉将军”张宗昌被刺案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韩复榘计赚张宗昌:“狗肉将军”张宗昌被刺案吧。
“我打死你这个王八蛋!”随着喊声,人群中窜出一人向张宗昌连开三枪,但三枪均未响。机警的张宗昌一见有人行刺自己,疾速退入车厢,并往怀中掏枪,才发现自己那支德造最新式左轮手枪昨天在酒席上被石友三要去了。刺客追进火车车厢里,并换上了子弹。张宗昌急忙撞开车门跳下火车,刺客的子弹擦肩而过。
张宗昌往站台狂奔,刺客在后面猛追。张宗昌的承启官刘怀周及张的几个卫士斜插过来,并向刺客开枪,顿时枪声响成一片。突然,隐蔽于站台台柱后的另一个刺客闪身而出,一枪打倒了刘怀周,其他卫士吓得卧倒在地。接着车站四周的房屋与空车厢里枪声大作,雨点似的子弹向张宗昌压来。当张宗昌跑到第三站台北面第七股道上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他立时仆地。追过来的两名刺客跳到张宗昌跟前又补了三枪,张宗昌一命呜呼。
两刺客中较年轻的那一个大呼:“我是郑继成,乃郑金声之子!我杀死张宗昌是为父报仇。”随即避入一列钢甲车以避险。等韩复榘的执法队赶来时,郑继成即行自首。另一名刺客叫陈凤山,也向执法队自首。由于郑继成承担了全部责任,陈不久获释,郑转押济南地方法院。
张宗昌,山东掖县人,1881年生。1925年他作为奉系张作霖的部将,率兵占领山东,出任山东省主席,独霸山东,横征暴敛,杀人如麻,又豪赌成性,人称"狗肉将军"。张宗昌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并统所部三十四个军与北伐军作战。1927年,南方北伐军与冯玉祥的国民革命联军合攻山东,冯部第八方面军的军长姜明玉临阵叛变,诱捕了冯部高级将领郑金声,并将郑送
张宗昌独霸山东,横征暴敛,杀人如麻,又豪赌成性,人称"狗肉将军"。给了张宗昌。11月6日,张宗昌在第一次兰封会战失败后,恼羞成怒,杀死了郑金声。1928年9月,张宗昌兵败,出逃日本。由于日本人企图利用张宗昌联络中国的军阀政客,1931年,日本桂枝大将拨给张活动经费50万元。而张宗昌表示宁愿受国法制裁,也不愿听日本人的支使,遂回国投靠金兰兄弟张学良。张学良请求南京 *** 撤销了对张宗昌的通缉令。正图谋东山再起的张宗昌没想到会在济南死于仇人郑金声之子郑继成的手中。
由于张宗昌作恶太多,死有余辜,各民众团体与社会组织纷纷致电南京国民 *** ,认为张宗昌祸国殃民,与北伐军为敌,人人得而诛之;现在郑继成为父报仇,为民出气,应予以赦免。在社会舆论的呼吁下,南京 *** 特赦了郑继成。
"狗肉将军"死于复仇,此案似乎可以结束了,可细心人却会发现许多疑点:一、据验尸官的报告,张宗昌头部致命的一弹,是步枪子弹,而郑继成手中拿的是手枪;二、张宗昌是胡匪出身,非常机警,此次来鲁带了最新式的手枪一支,为何偏在前一天被石友三要去?其实,张宗昌是死于韩复榘预谋策划的一次成功的暗杀行动。
张宗昌从日本一回到北平,就派王庆棠去青岛招集其旧部,并颁发旅长委任状等多件,企图重新拉起部队,结果被青岛公安局查获。这时的山东新的土皇帝韩复榘闻讯大为不安,因为张宗昌再起必然要把山东作为据点,危及他的宝座。
1932年7月,韩复榘借公务之机,亲赴北京张宗昌私邸拜会,张宗昌设宴款待,并与韩结为异姓兄弟。然席间张宗昌口出大言,声称旧部在山东人数众多,如回鲁树起旗帜,可一呼百应,韩复榘大为震动。宴后到吉祥园看戏,张宗昌来得较晚,韩复榘的交际夫人纪甘青让座与张,自己坐到另一包厢中。张笑着对韩说:"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也顶了你太太的窝子。"虽是玩笑话,韩复榘却认为张宗昌有恢复旧势、取而代之的意图,遂生杀机。他佯与亲切,再三约张回山东故地重游,称山东匪患方炽,拟请张出任"山东剿匪司令",由山东拨给两旅,再由张自扩为两师,一应事项,由山东省协助。张宗昌听了乐不可支,答应尽快南行。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收藏并订阅
将军狗肉
【篇一】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篇二】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老虎听了把头点了三点。天亮看后又问:"虎大哥,你若是病在嘴里,再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病在嘴里,把尾摆上三摆。"老虎又把头点了三点。天亮奇怪地说:"虎大哥,你坐起来让我看看。"老虎听罢果真坐了起来。
天亮仔细往老虎嘴里察看,原来是一根骨刺扎进舌里,舌上肿了个疙瘩,有一只胡桃大,流着脓血。天亮轻轻把手伸进虎口,拔出了那根骨刺。接着他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朱红瓷瓶,倒出一点祖传自制创伤灵药,敷到老虎伤口上。不一会儿,老虎的伤就好了。老虎很感激,对天亮说:"我们拜为兄弟吧!"天亮欣然答应。从此,天亮便按照虎大哥的意思,每天到南山湖边打柴。
那里山清水秀,林茂花繁,百鸟和鸣,犹如仙境一般。
有一次,天亮打完柴依着苍松坐在青石上休息,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枚大得出奇的鸟蛋。天亮见了如获至宝,把蛋揣进怀中,挑着柴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天亮十分珍爱这枚鸟蛋,用棉花把它包得厚厚的,晚上睡觉也放在被窝里紧紧贴在身边,盼望有朝一日孵出一只大鸟来。
过了不久,果真有一只壮实的小鸟儿"瞅瞅"地破壳而出。天亮母子把它看作掌上明珠,一日三餐,精心饲养,百般爱护。
日子一天天过去,鸟儿慢慢生出了金光夺目的羽毛。"啊!"天亮母子惊异地叫道,"原来它是一只美丽的凤凰啊!"
金凤凰渐渐长大了,天亮母子却一天天瘦下去。金凤凰忽然开口说话了:"妈妈和哥哥为我都瘦了,现在我的翅膀硬了,我要远飞了。三年后我来报答你们的大恩。"说罢,它泪如雨下,走到院中,振翼长鸣,凌空而去。
金凤凰栖息在湖边白雪山紫微蜂上。每年五月初一日出时,百鸟朝凤,和鸣如乐,响彻云霄,这一盛况很快传遍四方。
开封府尹之子听说此事,来找天亮,愿出银千两买金凤凰。天亮不从,公子大怒,哗啦啦拔出宝剑,指着天亮威逼道:"你若不从,立刻刺死你!"天亮斩钉截铁地说:"休想!"公子无可奈何,将天亮带回开封府关押在死囚牢中。
一晃三年已过,金凤凰化作一绝世美人来到天亮家中,向老母说明身世和来意。老母欣喜万分,感叹不已。天亮不在家,金凤姑娘就日夜操劳,侍奉老母,体贴入微,极尽孝道。有一天,老虎来探望天亮,当听说天亮被关在开封死囚牢中时,立即跑到高山顶上,向东吼了三声,东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西吼了三声,西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北吼了三声:北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南吼了三声,南山来了两百只猛虎。虎王率领着这八百只猛虎,向开封疾驰而去,吭声震天撼地,卷起滚滚尘沙。
开封府尹听说虎群拥来,惊恐万状,急令四门紧闭,军士上城守卫。虎王率领八百只猛虎来到开封城下,见四门紧闭,顿时勃然大怒,一个号令,八百只猛虎伏地一声长吼,纵身跃起,全都跳上城墙,把那守城军士一个个吓得瘫在地上,面无人色。说也奇怪,这八百只猛虎竟无一去伤害军士和民众,一阵风都随着虎王奔向府尹大堂。霎时,大堂里里外外、房上房下都是猛虎。府尹一见,手麻脚软站立不稳,跪在地上似筛糠一般。
虎王走上堂来,痛斥府尹道:"你纵子行凶,为何害苦王天亮?身为父母官,不为百姓兴利除害,反而祸害一方,要你何用?"府尹听着,跪在地上连连求饶。虎王命他膝行至狱前,叩首请出恩人王天亮,然后横扫一尾,将府尹甩出三丈之外,又将府尹之子吞进了肚里。
虎王请王天亮骑上虎背,率领众虎归山。王天亮只听一阵风声怒吼,快如闪电,不觉回到了家里。金凤姑娘闻知,慌忙出来迎接。虎王见他们郎才女貌,恩爱无比,便做媒让他们结为美满夫妻。从此,王天亮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篇三】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篇四】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篇五】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8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