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秀才剿匪
恶狼山上不知何时啸聚了一股土匪,这伙土匪拦路抢劫绑票勒索不谈,隔三差五还下山骚扰一番。这下可苦了山脚下的恶狼镇,赶紧上报官府请求剿匪,结果官兵来倒是来了,可虚张声势吆喝一番后,匪是一个没抓着,什么劳军费、辛苦费的,倒给敲走一大缸。大伙一算账,顿时气了个倒栽葱:官兵这一趟折腾所花银两远远超过土匪的抢夺。
官府指望不上,族长和大伙儿思量再三,只好祭出最后一招:寄希望于民间高人,只要能平定匪乱,赏白银五千两。
悬赏通告贴出不久,果真有一人来见族长,说他有办法对付土匪。族长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只见来人身着长衫文质彬彬,皮肤白皙眉眼如画,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书生,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乔装打扮的大户小姐,这样的人也能杀匪?
书生叫孔平,他见族长一脸的不相信,便摇头晃脑地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我想土匪也是人,是人就懂得忠孝廉耻,所以我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之以厉害,他们一定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族长听完击节叫道:“好,果然是世外高人,整个恶狼镇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就全交给你了!”族长嘴上说得慷慨激昂,心里却在暗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还有劝老虎吃素的高人,这呆鹅送死是一定的了。
孔平当即孤身一人雄赳赳要上恶狼山,谁知还没到山脚就被小喽截住了,小喽见他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心里可就没底了:这人肯定深藏不露身手了得,否则怎敢独自一人闯虎穴?于是上前试探着交手,谁知力道还未使足,孔平已是四脚朝天狼狈不堪,口中声势倒是不减:“切勿动粗、切勿动粗,我来见你们大当家的是有大事相商的,万一误了山寨的大业你担当得起吗?”
小喽给镇住了,当即押了孔平来见大当家的。一见大当家的面,孔平就义正辞严地斥道:“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人人安居乐业渔樵耕读岂不美哉,又何苦从事这人所不齿的行业?再说,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子孙后代谋个前途,是不是?”
大当家的早就听直了眼,又好气又好笑,要杀这个书呆子易如反掌,不过跟他逗上两句倒也不失乐趣,便正色说道:“你以为我天生就愿意落草为寇吗?可你睁眼看看,这年头公堂暗无天日,官场腐败成风,我们这样的小民处处受欺,不上山做强人,难道坐以待毙吗?”
孔平摇头说道:“不然不然,既然是官逼民反,那你做了强人后也应该只针对官府,又何苦跟恶狼镇的小民过不去?”
大当家的一听更气,瞪眼叫道:“不,小民更可恨!那年大雪天,我流落到恶狼镇时饥寒交迫,可讨遍全镇竟讨不到一口热水、一个馒头!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就在这时一只大狗一口咬住了我的脚脖子,可怜我在雪地里拼命挣扎,鲜血把白雪都染红了,恶狼镇上的人却笑嘻嘻地围上来看热闹,不但没有一人撵开狗,竟然还吆喝其他的狗加入战局……”
大当家的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了,双手一撸裤管,十几处伤疤赫然在目。这下轮到孔平无语了,半晌才无力说道:“虽说如此,以暴制暴总不可取……”
大当家的一摆手,咬牙说道:“从那时起我就发下毒誓,他年若得志,绝不轻饶了恶狼镇,官府虽狠,这里的小民却同样狠毒如狼,不愧为恶狼镇!好了,酸秀才,你不用多说了,土匪遇到秀才,有理说不明白,不过我也不为难你,可下次再遇上就不客气了,滚吧!”
2.孤注一掷
天气正热,大当家的情绪激动之下出了一脑门汗,便顺手扯下腰间汗巾擦起汗来,孔平无意中一瞥,发现那条汗巾是粉红色的,上面绣有一朵黄玫瑰。
孔平当即下山来到城内,一番细细打听后,终于得知城南一家门店有这样的汗巾出售,顺藤摸瓜之下再一打听,县城芳春院头牌姑娘最爱这样的汗巾。孔平问:“可知那姑娘叫什么?”
人家答道:“黄玫瑰。”
可是,要想见到黄玫瑰须拿银子开路,孔平二话不说,回家卖了祖屋和田产,揣了银票气宇轩昂地进了芳春院求见黄玫瑰。
在把银票拍上桌子后,孔平踌躇满志地说道:“这么些银两够包下姑娘两个月吗?听着,是整整两个月,一天都不能空。”
黄玫瑰笑得花枝乱颤,说:“够了,够了。可是,每个月的十六这一天恕奴家实难从命。”
孔平大大咧咧地又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拍在黄玫瑰面前,然后色迷迷地说:“自小生见到姑娘后就寝食俱废,实在是须臾不能分开,小姐就不能成全我吗?”
黄玫瑰感动万分,可还是一脸为难,说:“公子,一月之内就一天都不能空吗?十六这一天,即使你堆座金山也万难从命,其中原因恕奴家难以启齿。”
孔平听了无奈长叹:“既然如此,也只好这样了。”
孔平嘴上长叹,心中却大喜:十六这天,恶狼山大当家的会来。
十六这天夜暗时分,恶狼山大当家的果然急不可耐地来了,一月一次的相会早使他望穿秋水,可没办法,来得太频繁容易暴露行踪。
黄玫瑰的房里香气扑鼻,烛光隐隐绰绰处黄玫瑰婀娜多姿令人垂涎。大当家的心花怒放,上前一把抱住,口中叫道:“小心肝,可想死我了……”
他的话忽然顿住,一阵剧疼猛然袭来,低头一看,胸口一柄利刃已直没至柄,再看眼前之人哪是什么黄玫瑰,分明是个男子,白净瘦弱眉目如画似曾相识。
原来孔平早就潜了进来,而黄玫瑰此刻被堵了嘴正塞在床底下,再看孔平慢慢褪去了他身上的黄玫瑰的衣衫头饰,冷笑道:“大当家的,还认得在下吗?”
临死前,大当家的挣扎着说出最后一句话:“你会后悔的……”
3.无处领赏
杀了大当家的,当然是大功一件,不过孔平并没有急着到恶狼镇领赏,他先来到官府。
在公堂之上,孔平喜气洋洋地说了经过后,知县点点头,说:“先把尸体带下去验一下,孔先生,你且回家休息,待查实了自会重赏于你。”
家?哪还有家啊!为了包下黄玫瑰,祖屋和田产全没了,现在就等着赏金过日子呢!孔平只得先栖身于破庙之中,一任蚊虫叮咬,苦不堪言。一天、两天……好几天过去了,一直不见官府的动静,孔平正莫名其妙,忽然听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因为剿匪有功,知县不日将调任升官。孔平大惊,当即火速赶到衙门,三通鼓响惊出知县升堂。那知县一脸的平静,问有何事。孔平说:“大人,我杀恶狼山大当家一事,可有下文?”
知县听了哈哈大笑,说:“孔先生,想你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能杀了土匪头子?你是得了失心疯了吧?那大当家的明明是我等官兵合力,花了无数银两、无数气力、无数智谋才杀了的,尤其是本县冒死上前与他殊死搏斗,其中惊险曲折之处我就不细说了。”
孔平还要叫屈,知县脸一沉,“啪”的一声一拍惊堂木,喝道:“再要胡言,重责三十大板!”
孔平吓得没命地跑了,啊呸,杀千刀的狗官!好在恶狼镇还有五千两雪花纹银,够捞回损失了。
族长一见孔平早喜得迎上前来,说:“我等乡民早就等着英雄了,来来来,先为英雄摆酒接风,至于赏银嘛,早就筹备好了。”
这一顿酒,真可谓喝得酣畅淋漓,族长和乡民们一口一个“英雄”、“义士”,直叫得孔平心花怒放,不知不觉中酩酊大醉。
夜半时分,孔平忽然惊醒,直觉得四下里酷热难当,睁眼一看,顿时三魂去了二魄,但见窗户外火光一片,失火了!
孔平忙开门,不想门给反锁上了,又开窗,窗也给锁上了,他扯开喉咙大喊,外面风声火声“呜呜”怪叫,哪有人听见,正急得要死,“咣”的一声响,门给人从外面大力踹开了,孔平看也不看,没命地跑出屋外。
刚跑了两步,忽被人团团围住,尽管已是深夜,这些人的脸却都用黑布蒙着,手上还拿着火把。
孔平镇定下来,说:“我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你们为什么要烧死我?我是你们的恩人啊!族长呢?出来吧,不要做缩头乌龟了。”
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人,慢慢扯下脸上黑布,正是白须飘动一脸凛然正气的族长。其他人也随之扯下黑布,果然是恶狼镇上的乡民。
族长神情激昂地说:“孔先生,官府早就声明是他们杀了恶狼山大当家的,现在你冒功来领赏金,我们不烧死你又烧死谁?只是不知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孔平说:“别装了,你真的相信大当家的是官府杀的吗?”
族长忽地一笑,说:“好吧,你都死到临头了,我也没必要瞒着你了。黄玫瑰在官府里把你杀了土匪头子的事都说了,但几天后,她却突然离奇落水溺死,其中原因自不必多说。这年头,那些贪官污吏除了向下级伸手要钱,向上级叩头要官,还能干什么呢?但是尽管如此,孔先生,你必须死,你不死,我们就得拿出五千两白银,可全恶狼镇谁又肯拿出一分一文?再说,给你银两,不就是承认是你杀了土匪吗?这不是公然跟官府作对吗?而不给你银两,以后我这族长的脸面又往哪里放?我以后说话谁还会听?所以,只好让你死于意外火灾了。”
族长说完手一扬,几条壮汉便虎视眈眈地逼上前来。孔平不仅不惧,反而长叹一声,说:“恶狼山大当家的临死前说我会后悔的,当时我不懂,现在懂了。族长,你不是想知道我是怎么逃出火海的吗?告诉你,是恶狼山上的强人踹开门救了我,他们一直在暗中保护我。弟兄们,都出来吧!”
孔平手一招,只见黑暗中拥出无数大汉,个个面相凶恶提刀拎棍,形势立时逆转,族长等人都吓呆了。
孔平说:“我杀了大当家之后,这些弟兄们不仅不怪我,反而邀我入伙,因为他们一是不满大当家的寻花问柳,二是见我智谋出众,相信跟着我定有一番前途。一开始我还不肯,不过现在我可是看透了,这年头不仅仅是官逼民反,连愚民都自相残杀啊!听着,从今后恶狼镇每年需上交白银五千两,否则,嘿嘿嘿……”
孔平仰天大笑起来,笑声有些无奈,有些悲凉。在他的笑声里,族长一帮人的心一点一点地凉透了。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江湖一词最初指的是三河五湖,尤其是长江和洞庭湖,而俗称黑道的江湖,大概形成于宋代。江湖,指的是自然环境,演变出后者的意思,恐怕不是偶然的。那些反叛的流民,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生存,都开始组织自己的力量对抗国家秩序,从而创造了王朝管理体系之外的江湖社会。而这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江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中的江湖有着密切的联系。顾说:江上有江贼,湖边有湖贼。太傅吕思勉也注意到古代是贼,他的比率比山泽高得多。陈涉从大泽开始。桓楚亡命之徒泽忠;在黥布被称为小偷;彭越经常在巨野钓鱼;刘邦躲在茫荡山;陈友谅是绵阳一个渔民的儿子;历史斑斑点点,江湖上所谓的土匪,江洋的话估计就是从这种水匪衍生出来的。地域江湖造就英雄江湖,最快的方法就是在水泊聚集正义的梁山好汉。水浒不仅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流传后世的水浒传。
水浒之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被称为东南巨浸。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两个湖泊之间。其水域在宋、元、明、清时期最为广阔。江陵流下,地半与泽国,史称泽国。明朝的书生性格从0755年延续到79000年:洞庭水涨,绵延八百里,贼盗。古:汉明之间,湖面宽阔,芦苇茂密,盗贼藏身。在汉川封门河上下数百里的甲戌,盗贼出没,抢劫商船。荆门四维共治,湖光山色对半,如素有贼源之称的沙洋。
在洞庭湖区影响最大的土匪活动是南宋时期的钟祥起义和杨幺起义。简言四年,钟祥自称楚王,领导起义。他基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接触宗教活动,主张均富均富,流传至环湖十九郡。钟祥死后,杨幺开始在洞庭湖纵横交错的地形上建造70多个水乡。此外还制造了无数大型的车船,忠臣多次损失惨重,包括著名的石牌大捷。有句诗说:辽儿洼里,前后摆着千艘战船;在水浒寨,左右有数百英雄。似乎是杨幺水军利用水寨、舟船进行水上作战的真实写照。无论杨幺起义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否有关,就形式而言,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依托烟波浩渺八百里,陆攻引湖,水攻引登陆,队伍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水泊小聚的独特游击模式。
古代的鄱阳湖也是盗贼聚集的地方。鄱阳湖位于九江冲积扇南部,像一个巨大的水囊在湖口下方,悬挂在江西三面环山的平原地带。它的变化和洞庭湖差不多。虽然不是秦汉时期的大泽,但也是水网密布的湖泊景观。秦死时,和历山一伙聚集在九江水域,人称鄱阳湖大盗。唐朝以后,湖区越来越大,土匪越来越严重。水浒传云,黄章:鄱阳遇三江,浪盛,贼船归路,是张羽诸郡之患。
:春干时鱼相在陆,不如忘了江湖。这句充满意境的话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但土匪和江湖确实息息相关。根据王日根等人的研究,江湖上的土匪主要有四种来源:以水为生的渔民、沿河居民、沿河汛期的渔民和士兵、盐农以及各类土匪,大致可分为半职业土匪和职业土匪。毕竟职业土匪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渔民和土匪双重身份的现象却大量存在。雍正六年,湖广总督麦柱在江夏县讲述了水上土匪的故事:江中省的渡江驳船、江中划艇、毛鹏船。这些船又穷又无赖,或者在河边或湖边的村子里,或者混在周围。他们的起源不得而知,也不受无齿港口的束缚。深夜,以钓鱼为名,正要乘船去阻止抢劫。因其捕鱼,汛期捕鱼不便。乡下抢劫多,贼无窝,船当窝。臣若属江夏县八吉堡,该地素有土匪之称,故皆是附近村人,多以打渔为生,家有泛舟草堂,名为土匪,难查。
老话说,十个船夫有九个偷,也是老百姓,也是贼。他们白天在香港捕鱼,晚上在香港抢劫,或者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伺机作案。这种说法似乎有行业歧视的嫌疑,但或许能看出真相。只有不道德的社会,没有不道德的人。王朝管理体系之外的江湖社会,自有其内在的秩序在起作用。渔民身在其中,又被江湖规矩所管,毫无常识可言。也许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原因吧。
土匪之所以乐于定居江湖,与江湖水环境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湖面辽阔,四通八达,港口和支流纵横交错,沙洲和芦苇纵横交错。河、湖、山、岛、洲、荡等诸多地理景观往往连在一起,形成水网密布的景观结构。另外,天气阴晴不定,潮起潮落,浅滩暗礁分布有规律,只有在该水域呆久了的人才能掌握。对于政府和商人,富人和富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大陷阱。趁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江湖上的土匪们往往一条船航行,优雅而任性,溪流港湾混杂,难以决定是否逃跑。杨国安曾经总结过,江湖上的土匪有流动性、隐蔽性、分散性的特点。利用江湖的风险,他们不顾一切的保命,像跟政府捉迷藏一样,赢了游击战的精髓。
江湖中水陆交通网络众多,便捷的交通和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江湖中发生诸多戏剧和盗窃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盐和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利益,东南是王朝财富的命运,水运系统形成了财富网络。东南财赋和漕运恐怕是宋以后长江下游、运河、湖泊土匪泛滥的重要背景。土匪视江湖为有利可图。除了丰富的渔业产品和丰富的农业,与运河相连的盐、粮食等大宗商品也是土匪垂涎的对象。自古以来,内地封闭的高原湖泊很少有严重的湖匪。原因恐怕是他们没有丰富的利润来源和便利的交通。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历史时期人口增加,土地流失,大量移民涌入江湖,于是无奈抛弃雷,逃往,沦为盗贼。生计的困难
以上是关于江阳古贼是怎么来的。亲爱的故事,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永恒事件,欢迎留言评论。
解放前,当地土豪孙秀章凭借天险,踞寨为霸,拉起了200余人的队伍,称雄一方。他堵塞了其中的八条路,仅在奇险无比的寨口“钻天洞”留下一条靠攀援才能上下的路,居险把守。九路寨也是因孙秀章时代九个通往外界的关卡而得名。
作为一个职业户外人的“大个”曾数次带队和探路进入九路寨,访遍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大山中的村民.在欣赏了九路寨原始秀美的自然风光之余,多次与当地古稀老人促膝长谈。06年与山羊在九路寨探路时偶遇一六旬老者,在他家连住数日交谈中得知,此老者年轻时亲眼见过曾雄霸于九路寨的土匪首领孙秀章。据老者叙述:
“孙秀章其人虽身材不高,但体格强健,虽为匪首,平日粗布短衣,行为不引人注目,但性格刚毅狡猾,在保康歇马镇和百峰镇解放之后,孙绣章曾一人徒步下山在两镇游走一日,安全返回九路寨,当时他己年过五旬。”
老者称在四九年当地政府和解放军在攻打九路寨前两日,他和当地年轻人被召集到隐蔽之处,被告知近日有重大军事行动征集他们做挑夫,所有人员不得回家,不得与亲属见面,两日后攻打九路寨的战斗打响了,他们才知道此行的目的。
九路寨解放后,老者随部队进入九路寨,当地政府把缴获孙绣章的财产分发给当地山民,老者分得一柜子和其他生活用品。
老者年纪虽长,但仍体格健壮,性情豪爽。每餐能食一大碗米饭,饮烈性苞谷酒三两,平均一日米一斤,酒一斤。大个陪老者两日,饮酒聊天,两日后大个倒,老者依然神采飞扬。哈哈!
期间,从老者女儿女婿那里得知,九路寨解放前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曾有一村妇因为是新婚做的嫁衣,平时舍不得穿。一次土匪来袭,逃跑中嫁衣忘带,被土匪掠走,新娘痛不欲生。
在九路寨的村民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孙秀章的传说和留下来的实物。孙秀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山民家庭,祖屋建在简槽老校长现在居住的位置,成名后在现在九路寨村委会所在地,建成三进三出的大宅,从村委会大门向前50米左右一户民房的基座中,还非常完好的保存着一块原大宅中带花文石条。这里有寨中最集中最好的梯田可从屯兵屯粮前后视野开这里还是几条进出山寨道路的交会处,从这里可以控制整个山塞,由此可看出孙秀章的精明与霸道。
孙秀章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养狗打猎。性格暴躁,但不欺凌弱小,好与强者斗狠,因此结交了不少仇家。孙秀章曾多次遭到仇家的报复,但凭借其灵活的头脑,健壮的体魄化险为夷。后名气越来越大,除九路寨当地山民,还有部分兴山和宜昌一带的山民,为躲避战乱和仇家投靠孙绣章,这才形成了以九路寨为中心,并能自给自足称霸一方的土匪山寨。传说孙秀章一生娶有九位夫人,但因生病或仇杀,解放前仅剩三个,其中一个解放后还生活在九路寨。
孙秀章最小的儿子现在还生活在九路寨村,并改姓文,名正章。虽66岁高龄,但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善言谈。嗓音颇好,是当地知名的山歌演唱者。
【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相传,何瑭在沁阳县作官时,有一位钦差大臣从那里经过,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钦差大人很不高兴,心想:我所过之处,大小官员都夹道欢迎,热情招待,唯独你何瑭竟敢如此无礼!有心给他点颜色看看,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着小雨。钦差大人带着人马正走之间,突然见一个青年农民扛着锄头,戴着斗笠,提着一双新布鞋在泥泞中奔走。他顿时心生一计:立即下令将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内,让他定罪。
那青年农民无故被捕,十分气愤,连声大叫着“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这位青年忠诚老实,冒雨回家,有何罪过?这不是钦差大人在有意刁难于我吗?又一想,既然钦差大人送来让我审理,其中必有定罪之处,若审不出,他必定从中抓住什么柄把,对我进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边审讯,一边仔细观察。当他看到那位青年提着一双布鞋时,豁然心亮,立即问道:“这鞋是谁给你做的?”那青年说:“是我的妻子。”何瑭又问:“你的身体是谁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这时何瑭就把惊堂木“啪”地一拍,佯装厉声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遗体,这不是滔天罪行?还讲什么冤枉?”随时将“犯”人押向钦差大人处。并判那青年在母亲面前磕三个响头,以其守法洗身。
钦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阅的案卷时,不由一惊,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农民。
【篇二】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马上让伙计们烧炕。”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来,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接着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知道,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篇三】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有一条可以媲美西湖的秀丽湖泊,它就是西湖的“姐妹湖”湘湖。相传,湘湖葫芦般的形状竟然与神农氏有关。
一日,神农氏来到浙江杭州郡内试尝百草,走到山上树林里,突然看到一只硕大的毛毛虫静静地伏在一株植物茎秆上,那毛毛虫足有一尺长,浑身都是长毛。神农氏的徒弟孙娃上前想拍死毛毛虫,被神农氏劝住:“徒儿休得无礼,它也是一条生命,切不可胡乱杀生。”说完,神农氏发现毛毛虫尾部竟然有条伤痕,还流着一些绿色的黏液。
原来它受伤了,怪不得躺在草茎上不动。神农氏从身边拿出一株药草,把药草的几片叶子撕开,搓出些汁液滴在毛毛虫的受伤处,边滴边说:“毛毛虫,看你的造化,希望这治伤草能在你身上起效果。”说完,神农氏和孙娃就走向另外一片林地。
神农氏尝药,即便万般小心,还是出了状况。那天,神农氏因尝了一株无名草而腹痛不止。看到师傅在地上打滚,孙娃急坏了,想不到这无名草竟然有如此毒性。可急有啥用,他只得抱住神农氏哭泣:“师傅,我该给您吃啥药才能让您止痛?”
神农氏此时已不能开口大声说话,“孙娃,我命在旦夕,此草非比寻常,绞痛得我肠子都要拧断,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此,告诫后人此草叫断肠草,让他们别再误食此草。”
看到奄奄一息的神农氏,孙娃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在女娲山里女娲仙殿打坐的女娲娘娘。女娲掐指一算,这神农氏有难,不去救治,其命休矣。想到这儿,她起身欲飞,却不料身边一株仙草上扑腾出一只蝴蝶,她在女娲面前轻舞着,然后说道:“娘娘,何须劳驾您去?前些日子我欠神农氏一个救命之恩,我要报答他。”
原来那蝴蝶就是上次神农氏救治的长毛毛虫蜕变而成。蝴蝶是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女娲把蝴蝶收在身边,封它为蝶王。别小看这蝶王,凡间的小毛毛虫都得听命于它。
女娲看着蝶王说道:“想不到你个小小蝶儿竟然也会知恩图报。其实神农救你之事我早已知晓,方才我是故欲往浙江郡内,我就是要看看你这蝶儿是否孺子可教也!”
“谢谢娘娘美誉,在下这就前往杭州郡救治神农氏。”
女娲轻轻喝住蝶王:“且慢。杭州郡山丘众多,草木茂盛,鸟类、蛇蝎都是你的天敌,我担心你此番前往会遭不测,你看看你全身泥土色,不好好伪装恐怕会有闪失。”
看女娲这样关切自己,蝶王目光中露出欣喜:“多谢娘娘指点,那要如何帮我乔装打扮呢?”
女娲想了想,然后眼珠一转,“有了,凡间现在正逢五月,百花盛开,我就让你穿一身花衣服吧!这样你和百花混在一起,那些天敌就无奈于你。”说到这儿,女娲双手向前一伸,立即,空中飞来鲜花百朵,女娲红唇轻启吐纳,霎时,那些花朵尽数被吹开,大大小小的花瓣化作花瓣雨打在了蝶王身上,一下子就形成一座花山把蝶王压住。蝶王慌乱起来,它挣扎着从花山堆里飞跃而出,然后上下左右地看,它想看看自己的翅膀压坏了没有。这一看可不要紧,蝶王吓了一大跳:“娘娘,娘娘,你把我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啊!”
这时,女娲又从身边掏出一只似锅子一般大的葫芦,对蝶王说:“蝶儿,这葫芦中装有茶籽,能解百毒,你到了凡间,只要把葫芦口打开,把茶籽给神农氏服下,他便会康复苏醒。蝶儿你要切记,这葫芦和茶籽已得天地灵气,不能让它们离开你的身体,否则会回不转我女娲山。”只见女娲向葫芦吹口气,立时,那葫芦已变成一只极其袖珍的小葫芦,粘在了蝶王身上。
一切妥当后,蝶王离开了女娲山在天空中飞着,没多久就飞到了神农氏晕倒的地方。这时,神农氏正抓着孙娃的手,他又痛昏了过去。
望着师傅受折磨,孙娃无奈地看着天空,心中在祷告,老天啊!让师傅挺过难关吧!就在这时,孙娃发现天空中飞来一只蝴蝶,它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漂亮的色彩,孙娃的眼睛开始发晕,世上哪有这样美丽的蝴蝶,莫非是上苍派它来救师傅了?
蝴蝶随风飞舞到神农氏身边,身体慢慢变大,然后停在神农氏身前,把小葫芦的口打开,轻轻伸进神农氏的嘴中。
看到蝴蝶把小葫芦的口放进神农氏的嘴里,孙娃看呆了,啊!这蝴蝶要给师傅吃啥东西?孙娃屏气凝神,没多久,蝴蝶抽出葫芦口说道:“孙娃,我是一个月前你家主人救治的毛毛虫,现已成为仙界蝶王,今奉女娲娘娘之命前来救治神农氏,方才我给你家主人灌了茶籽,那茶籽能解你主人身体之内的毒,但在他没醒来之前,你要守在这儿,以防他受豺狼虎豹侵袭,我想过不了多久,你家主人就会醒来,你们主仆二人以后尝药时要千万小心,如今我任务完成,就先告辞。”说完,蝶王就准备塞好葫芦口。
听到蝶王如此言语,孙娃欣喜异常,看来那毛毛虫真的还通人性啊!想到这儿,孙娃跑上前拉住蝶王的身体,“蝴蝶,你这葫芦中的茶籽是什么东西,让我看看行吗?到时我也好对主人有个交代。”说完,孙娃一用力便拉出了粘在蝶王翅膀上的小葫芦。
蝶王想不到孙娃要看葫芦,它想阻拦,但为时已晚,小葫芦一脱离蝶王的身体便立刻变大变沉。孙娃可不知葫芦还会变大,他的手没抓稳,葫芦一歪便向地上落去。这一落地可不得了,只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天空电闪雷鸣起来,孙娃吓得忙背着神农氏躲进了草丛。
轰隆隆,轰隆隆,那葫芦在地上开始慢慢变大。
蝶王和孙娃的对话女娲透过洞府宝镜看得真切,她抿嘴一笑,轻声吟道:“唉!造化!杭州郡内山脉奇秀、人杰地灵,看来我的宝葫芦是想安家在那里了。”说完,女娲对着空中伸出兰花指,嘴中低吟着“大、落、变!”
也真奇怪,女娲话音才落,那葫芦在轰隆隆的雷声中越发壮大,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上,一阵山摇地动过后,地上便出现了一个葫芦状深深的凹地,接着又是一阵轰隆隆隆,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多久便把凹地灌满,成了一个湖泊。
雨过天晴,神农氏苏醒过来。他听闻孙娃如此这般地给他讲述,忙对着天空跪倒在地,双手合拢拜谢女娲。
这时,空中传来女娲的声音,“神农,且莫谢我!你为民尝试百草遇毒,本尊理应助你。如今我那葫芦扎根杭州郡成了湖泊,有劳你为此湖起个名字吧。再者,我那宝葫芦中的茶籽已随湖水冲入浙江郡内各地,不消多时它们便会长成茶树,你尝试百草,易误食脏东西引起腹痛,你可食用茶叶解毒。神农,蝶王使命业已完成,我现将它收回我的女娲山,以后你和你的徒儿好自为之……”
“谢过女娲娘娘的相助。”看到远飞的蝴蝶,神农氏再次向着天空跪谢女娲!跪谢完毕,他把目光转向眼前那葫芦状的湖泊,但见那湖泊绿波荡漾,沐浴于阳光之中。
突然,神农氏想到了他曾去过湖南境内的湘江,这儿的环境一如湘江般秀丽,我看这湖就叫“湘湖”吧!
从此,湘湖的美名就开始在浙江境内传扬开。后来,那些女娲宝葫芦内的茶籽在湘湖边长成了茶树,因茶叶的芬芳和特有的药用价值,经过广大茶农的不断引种,杭州成为世界上的茶都。正所谓:神农尝百草,蝶王把恩报,葫芦变湘湖,女娲茶叶妙!
【篇四】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贞观初年,青州发生了一个案子。一名男子图谋造反,被抓获后,州县官吏以为立功的时刻到了,严刑审问之下,发挥捕风捉影的想像力,顺藤摸瓜,穿衣乱搭,不多时间州县监狱里叛乱分子就人满为患了。这个大案很快就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命令侍御史崔仁师前往复查。
这位崔御史干活到是干净利落快,没几天,就锁定了十几名主犯,其它的人则全部宣布无罪,就地释放,之后,他一拍*,打道回京了。
这差不多等于把州县官员们立功的努力全部否定了吧,崔仁师前脚刚走,反映信随后就一封接一封地到了中央。不要说这些人,连李世民都觉得不对劲儿了,涉及这么多人的一个谋反大案,怎么可能只有十几个人有罪呢?他马上又派出使者,去审问这些囚犯,务必搞清楚情况,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走一个危险的坏人。
大理少卿孙伏伽素与崔仁师交好,听说这件事后,找到他说:“这个事件抓获的犯人极多,而你竟然差不多全部给他们平反了,人都是觉得活着好的,谁愿意去死呀!现在皇上又派人去复查,那些被你判死罪的十几个人恐怕会翻供的,我很是为你担心啊。”
崔仁师说:“我曾经听说过断案的正道应该以宽恕为根本,哪有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知道他们冤枉而不去给他们申诉的?如果以我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换取无辜的死囚十个人的生命,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孙伏伽摇着头,无奈地走了。
李世民派遣的特使到达青州后,重新提审那十几个被判处死罪的人,问他们先前的判决冤枉不冤枉。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崔公非常仁恕,他对这件事的处理非常公平,我们都认罪伏法。”竟然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
特使非常奇怪,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生死之际,就是一根稻草也会牢牢抓住的,这些人怎么会不肯为自己申辩呢?细问之下,他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崔仁师到达青州后,并没有对这些犯了“谋逆”重罪的囚犯投以鄙夷的眼光,而是命令把他们的手拷、脚镣全部去掉,让他们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去掉了身上发臭的怪味儿,之后,又让他们美美地饱餐一顿,还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你们都是无罪的,所以不用害怕,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的。”不要说在监狱里,就是走在大街上,也没有官吏这么跟他们说话啊,许多人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面对特使,一个死囚给出了认罪的原因:“崔大人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
崔仁师因为这件事而名动京师,让李世民也刮目相看。
【篇五】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枪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张作霖将错就错体现的不仅仅是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份对于语言灵活的把握能力。有谁能够说,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一种文化呢?面对窘境,恐慌和慌乱是无济于事的。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处变不惊的坦然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灵活地用语言扳回局面。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四两拨千金的巧妙。
【篇六】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春秋时期,黄海边上有一个小村,名字叫仁义里村。
有一天,村里一户姓王的人家挖井时,挖出一块石鼓形状的石头,上面刻着两条蟠龙,昂首翘尾,好象要腾空飞去。人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王氏兄弟便跑到村西小山上,请慈云观里的吕道长,到村里去看看这快非同一般的石头。这个吕道长曾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看了石鼓连声说:“宝物,宝物。这是一块天生地长的石鼓,凡夫俗子是敲不响的,只有大国之君才能擂响。”众人不信,纷纷用石头,棍棒等物敲打,果然寂然无声。
吕道长指点王氏兄弟:“现在齐国国君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你们应该把此宝物献给他,说不定齐桓公会对你们兄弟加封受赏。”
王氏兄弟听了吕道长的话,便邀请了八个好友,抬着石鼓奔向齐国。由黄海之滨到齐国国都临淄远隔千里,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劳奔波,好不容易来到牛山,趟过淄河,又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临淄城南的一个村庄边下。他们实在累及了,便在路边休息。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牧童走过来,好奇的用鞭杆敲打了一下石鼓。石鼓便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王氏兄弟等人大为吃惊。他们想:一个十二三岁的放牛娃,竟能把石鼓敲的震天响,齐国大地真是人杰地灵的大帮。如果把石鼓抬进城里献给齐王,看来,不但得不到什么封赏,说不定落个欺骗国君的罪名。于是,他们沮丧地扔掉石鼓,垂头丧气的返回去了。
从此,城南这个村庄就叫石鼓村,石鼓在这里无声无息待了千百年,后来,有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过,石鼓村的人们至今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
现在的石鼓村,因为城区的扩建,已建起了栋栋楼房。成了石鼓新村生活区。石鼓村的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张作霖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都揭不开锅。他们家欠一个地主很多钱,还不起。张作霖就想出了一个好注意。有一天,他把地主家的老母猪迁到池塘里去。然后假装发现一头老母猪掉池塘里了。他假装大喊呼救。这是地主也赶来了,急得直掉眼泪。张作霖这时一纵身跳入池塘,然后把老母猪拖上了岸。地主不知内情,还以为张作霖真把他的老母猪救了,于是便说:“你欠我们家的钱我不要了!”
还有一个:
1907年6月6日,张作霖在沈阳新民府的后院客厅里,摆起了一场鸿门宴,他宴请的是东北巨匪、也是他的拜把兄弟杜立三。宴席结束后,杜立三刚走出门口,就被突然从外面冲来的
几个大汉按倒,其中一名大汉手起刀落,他的身首便立即分了家。这就是张作霖诱杀杜立三的经过。张作霖为什么要诱杀杜立三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杜立三,辽中县青麻坎人。生于土匪世家,他的父亲杜宝增以及他的三个叔叔都是当地著名的土匪。他在17岁时,就单人在辽河沿岸,持凶器威胁水上过往客人,一天之内,曾打劫过16只由营口回航的粮船。他下令每只船放下“买路钱”,船家不敢违背,只得乖乖地拿出钱来。后来,他索性在柳条岗子渡口岸上搭起席棚,公然设临时关卡,派人开捐,规定下航船每只2元,上航船每只5元,船商习以为常,没人敢多问。
杜
立三与一般匪徒不同,他不喝不赌不吸,但非常喜欢马,把马看得比人还重要。有一次,杜立三领着一伙人在他姑家吸大烟,忽然他的马病了,警卫立刻请来一位兽
医。这位兽医在给马下药时,药量用大了,不到一个小时马就死了。杜立三大怒,掏出手枪要打兽医。被他姑母制止住了。兽医大惊,拔腿就往外跑,不料还是被守
门的匪兵打死了。
杜
立三生性狠毒,不但地方上老百姓闻名丧胆,就是和他打过交道的匪首,也都惧怕他。还有,即使是他的亲属得罪他,他也不饶恕。有一次,他的父亲杜宝增在一次
抢劫之后,回到家中,官兵跟踪捕拿,其父隐匿在附近农户家。他的叔叔杜宝兴在官兵的刑讯威逼下,供出了杜宝增,杜宝增因而被捉去杀头。那时杜立三年纪还
小,不知道其中的缘由。1901年11月,
杜立三结婚办喜事,前来贺喜的人很多,有当地的财主、绅士、官吏,还有一些举人、秀才,场面十分热闹。这天晚间客人走后,杜立三的母亲在高兴中说了一声:
“咳,要有你爹活着有多好,你爹的死是你三叔一句话。”杜立三听了,便牢记在心。几天后,他就带着打手肖汉、王福兴等十几个人,骑马直奔王家窝棚他三叔
家。当时他三叔正在吃饭,见杜立三来了,忙起身相迎。杜立三并不理会,一挥手,四五个人一拥而上,将他三叔和他的儿子一起捆了起来,带到村外坝头上。立即
将他父子二人枪毙了。
杜
立三家乡青麻坎西北六七里,隔一条辽河有个村子叫小高力房,这里有个豪绅兼地主,叫栾佐廷,人称“栾七爷”,此人在地方上很有势力,他与巨匪冯德麟、张作
霖均有交往。栾佐廷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但对杜立三颇有戒心。杜的活动据点,与栾家相距甚近,栾感到大受威胁,便赴大石桥,请来20多
名俄国兵,驻防荒地村一带,以控制杜立三骚扰。杜立三与俄军打过几次交手仗,屡次失利,即转到西马场休整。俄军乘杜不防,于某日夜间,摸进杜的住所,刺死
了二揽把肖汉。杜的弟弟打死了俄兵班长,自己也受了重伤。杜立三从梦中惊醒,用被子遮挡住刺刀的劈刺,手指亦受伤,抽身逃出。
从此杜立三对栾佐廷怀恨在心,不杀死栾誓不罢休。杜整顿人马,对俄兵发动总攻击,把俄兵赶出荒地村,一直追到插拉村。俄兵被打死10余人,其余的退回大连。俄兵退后,杜即派人给栾送信,告诉他“大年三十”晚间见。这年腊月三十过大年时,栾家严加戒备,四门紧闭,警卫十分严密,往年接神在大门外,这年也改在院子里,并告诉家人不许晚间到族人家中去拜年。但杜立三也十分狡诈,他在接神之前,带12个匪徒到小高力村,摸到栾家大门外隐藏起来。鸡鸣后,东方发亮了,大门外有人叫门,说:“给七爷拜年。”栾的大哥以为没啥大事,就去开门。不料大门一开,杜立三率领匪众随着拜年的人闯进院内。栾佐廷一看事不好,急忙回屋取枪,被杜立三一枪打死在院内。
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海军在旅顺口吃了败仗,死守待援。沙皇派哥萨克骑兵从北满南下驰援。日本为阻止这股哥萨克骑兵南下,派特务收拢土匪头目冯麟阁、杜立三
等人牵制俄军行动。杜立三带领一部分骑兵北上,到了洮南,和哥萨克骑兵相遇。他找到隐蔽处,向大队哥萨克骑兵突击。哥萨克骑兵以为遭遇了日军,于是列开阵
势,大炮下架,准备迎敌。但经侦察兵搜索,不见敌人踪影,其时杜立三早已率队远逃。哥萨克军整理队伍,再行前进,走不多远,杜立三又依样来一次打了就跑的
突击战术,这样多次阻击,哥萨克骑兵就耽误了救援的时间,所以未等到达旅顺,俄国海陆两军已全军溃败,节节向北撤退。
日俄战争后,杜立三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他不仅在他盘踞的地方,任意掠夺民财。他还派人到辽阳、营口、盘山等地强抢硬要,甚至公然到军营去抢军火。一次,在辽中县抢得快枪300支,子弹万余粒。杜立三这样无法无天,不仅侵害了老百姓的安全,而且也威胁了地主、豪绅和官府的安全。他们接二连三地向东北总督控告。东北总督徐世昌权衡再三,决定“以毒攻毒”,派受抚不久的张作霖前去剿灭杜立三。
张
作霖和杜立三是当时辽宁的两大股土匪,势力差不多。两人虽然都有自己的地盘,但两人都不安分守己,都常到区域外勒捐绑票,特别是杜立三,更是恣意抢劫。两
股土匪时常发生冲突。有一次,张作霖的人缴了杜立三越界勒捐的小股土匪的枪,杜立三大怒,他明知彼众己寡,但他自恃强悍,倾巢出动,在辽阳,双方打了遭遇
战。结果,张作霖抵敌不住。向镇安县方向逃窜,杜立三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十七户村。十七户村有一个大地主“汤二爷”,是汤玉麟的叔叔,平时与张、杜两人都
有交往。张作霖率汤玉麟、张作相、张景惠等逃到这里,请求汤二爷保护。经汤二爷出面调解,两人均认汤二爷为义父,并结“金兰之好”,成为拜把兄弟。
张作霖接到命令后,欣喜若狂,因为即可名正言顺地除掉这个死对头,又可向徐世昌邀功请赏。这时,他把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找来,一起谋划,他们都认为杜立三枪法好,匪众又多,如带队直接前往,恐怕有失,最后决定将他引出来杀之。
张作霖先以结义兄弟关系,派人到青麻坎向杜立三贺喜,说奉天总督府派员来向他招抚,给他的名义比自己还高,请他速来新民拜见委员,筹备晋升事宜。杜立三同他母亲和弟弟商量,都认为到新民风险太大,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张作霖设的圈套。因而他没有答应张作霖的邀请。
张
作霖见杜立三不来,又请杜泮林出来说劝。杜泮林,黑山县人,是杜立三拜认的同宗叔父,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深得杜立三信任。张作霖和他是义父子关系,对他
特别尊重。张作霖用甜言厚币将杜泮林接到新民府,重情相托,并引见徐世昌派来的委员,证明确是上峰招安。张作霖说:“我和立三都是绿林朋友了,我现在归附
官府,有了一个好出路。但贫贱之交不可忘,因而想劝立三也洗手不干了。凭立三的才干和力量何愁不青云直上,可是立三却认准一条路走到黑,我劝了几次都不
听。前几天徐总督带着一师兵到奉天,发誓一定要剿灭立三的人马,我一听很着急,几次禀徐总督,暂缓用兵,让我先疏通疏通。我特地让部下摆了几桌席,我们哥
俩叙一叙,我进最后忠告,可惜他误会了,不但不来,并且说些闲话。现在立三的处境不好,我也不计较这些了。这次请老人家来,就是替立三想想办法。”
杜
泮林听了这话,大为感动,认为张作霖这个人很够朋友,人家对于自己的侄子这么诚心善意,自己做叔叔的还有什么好说的,遂慨然挥笔写了一封信,让他速来招
安。杜立三见到叔叔亲笔信,感到讲得有道理,替他想的也周到,不得不信。但为稳妥起见,杜立三临行时做了周密布置:第一是通知附近匪帮和留守的亲近匪众200多人,准备发生意外时,让他们驰援;第二是由青麻坎到新民200里途中,安置4个哨所,每所有10名骑匪,如有风吹草动,立即快马传报,由杜老疙瘩率队接应。他自己精选13名崽子,作为随身护卫,一同赴新民府来会张作霖。
张作霖的布置更加周密,在杜立三动身之前,密令张景惠带骑兵500人绕道八角台暂待,等杜立三动身后,又进驻新开河镇(距青麻坎15里),一面准备进剿杜立三的老巢,一面防止外匪增援。另遣一部分骑兵准备消灭路上的哨所,并防备杜立三回窜。在新民府街上兴和店为杜立三设招待处,店内伏下便衣队伍。新民府后大院做为会谈场所,已布好伏兵,单等杜立三入网。
杜立三一行人走到新民府城郊外,张作霖派人前去迎接,安置在招待处。不多时,张作霖来招待所拜会,便衣简从,只带两名护卫,杜立三感到惊讶。张作霖同杜寒暄几句,便招呼上酒席,与杜共进午餐。他频频举杯,庆贺杜立三这次进省一帆风顺,升官耀祖。随同杜立三来的13名警卫人员,经招待处大酒大肉尽情招待,皆大欢喜。饭后,张作霖同杜立三到新民府大院共商招安事宜,杜立三见张作霖只带两名警卫,也只好带两名警卫,其余的都留在了招待处。杜立三和张作霖进到新民府大院后不久,便演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张
景惠接到杜立三被解决的消息后,立即率队驰往青麻坎,将杜立三的老巢层层包围,同时下令收拾了杜立三沿途布置的哨所。张景惠先派人进杜家,劝杜母“改邪归
正”,不要抵抗,可以保住全家性命。杜母见杜立三已死,大势已去,劝小儿子暂时忍耐徐图报复,然后打开大门,迎接张景惠队伍进去。张景惠先头部队进院时,
持枪布岗,气势汹汹。杜老疙瘩忍耐不住,开枪射击,其余匪众也加入战斗,双方均有伤亡,但张景惠的大队随后涌入,很快压倒了对方,将杜老疙瘩抓住,并将他
立即拉出院外砍了头。
杜
立三被杀后,杜泮林才知道中了张作霖的诡计。杜指责张作霖卖友求荣,不讲信义。要和他拼命。张作霖陪着笑脸说:“杜立三凶狠残暴,恶贯满盈,我是奉总督之
命为地方除害的,这正是大仁大义。事前所以没给老人家说,因怕事机不密,就要大动干戈。这样会死更多的人。”杜泮林听后,气稍平和,说:“我已老了,不求
显达,痛心的是,是因为我诱杀了侄儿。”言毕老泪纵横。张作霖极力安慰,并保证对老人家晚年生活负全责。杜泮林见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杜立三,这个驰骋辽西的一代悍匪,最终死于张作霖之手。他虽剽悍,但赶不上不张作霖智慧和谋略。张作霖可不是一般人,他后来称霸东北,又挥师关内,建立北京政权,达到中国最高统治者的颠峰地位。可惜的是,他后退出关外时,在火车上被日本人炸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