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云:''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想要将怪诞的、讽刺的、人鬼对比的一切记录下来,写鬼写神,实际上是在写洞察了的人心。''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罗聘也是如此,他用画笔画下了怪诞的鬼面,成就了人物(鬼物)画中的经典之作。
罗聘,号两峰,清代扬州人士,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开始以卖字画为业。24岁时,他拜了当时的名画家金农为师,在1771年,也就是他38岁那年,他创作了让他享誉后世的《鬼趣图》,并在当时也受到了众人的赞赏与关注。
《鬼趣图》一共8幅,它不像以往的鬼画一般怪异和骇人,反而突出一个''趣''字,比如第三幅中画了两个正在说悄悄话的鬼,另一只鬼则暗暗地在一旁偷听,情态和生人别无二致;第四幅画的是个很像寿星公的矮鬼,旁边还有个更矮的小鬼在为他捧酒盏;第六幅的大头鬼更为滑稽,正在和两个慌慌张张的小鬼你追我赶;第八幅明明是两具荒野骷髅,却像唠家常一样站在树下交谈。
晚清画家秦祖永对罗聘的画评价很高,曰:''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这样的鬼图,没有青面獠牙,唯有妙趣横生,即使是小孩子看了也不会害怕,反而会因为其滑稽类人的行为而感到有趣。孩童并不会想那么多,但从古至今品鉴《鬼趣图》的名家们却从''趣''中看到了更为可怕的现实,即画家借画讽今、揭露黑暗的意愿。
在罗聘的笔下,鬼和人其实是很相似的,富有的鬼飞扬跋扈,贫穷的鬼唯唯诺诺;鬼主人大腹便便,鬼仆瘦弱矮小,竟与人世间一般无二。清代文人袁枚就非常欣赏罗聘画作,题词道:''我篆鬼怪书,号称《子不语》,见君画鬼图,方知鬼如许!知此趣者谁?其惟吾与你。''
袁枚的《子不语》也是一部言鬼神的短篇小说集,与《聊斋志异》相似,他和罗聘一样,用幽默的方式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看似写鬼,实则写人。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也能从罗聘的画作中看出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不过罗聘倒是不怕,他总是告诉其他人他有阴阳眼,画的都是真实所见。据说罗聘的眼珠是蓝色的,类似于西方人,故而这种说法也有一部分人相信。同样的,画家的这一特色也为这8幅《鬼趣图》增添了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鬼与人的界限其实本来就没有那么清晰,或许在画家眼中,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看似是人实则为鬼、看似可怖实则为人的形象,早已不足为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