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是如何《取山西》和《守山西》的

说历史 2023-06-07 19:31:39

朱元璋是如何《取山西》和《守山西》的

朱元璋是如何《取山西》和《守山西》的

朱元璋是完全通过自己的实力,先是消灭江南的陈友谅,然后又派出徐达,北伐中原。在第2年的时候又选择攻打元大都,直接就占领河南以及山东,所以在此时就已经能够形成一个包围的状态。

在盘踞山西的时候,特意带上了10万大军,当徐达率领大军来到这里,元顺帝马上就会逃亡到这里,并且也同样会收复大度,然后就会选择率军北走大同。因为害怕无路可走,所以就选择改变策略,就是希望能够一切都比较顺利,因此最终就会派出人来到徐达的军营,就是希望能够成为内应。

剩下的军队就是因为失去了统帅,所以没有办法去反抗,在被民军攻击之后早就已经七零八落,在第2天的清晨,马上就告知徐达,然后迎接明军。明军在经过调整队伍之后就开始进入到太原城,而且也开始收复将近4万多的人,徐达开始逐渐的扩大战果,并且设定地方官员,希望能够整顿目前的社会秩序。

南下,那么在此时我们同样也会需要注重一些细节,在此时也同样应该加强晋北的防御,多次的击退被援兵的骚扰行动,各边驻扎的大量兵马也会选择派总兵去镇守在山西境内,马上就形成一个两道长城。在此时也逐渐扩建,相对来说也会拥有着非常雄伟的气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也早就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当下的一切,所以说朱元璋还是非常聪慧的拥有着强大的实力,否则根本就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收复,但是后期到底怎么样,其实也同样需要注重一些细节。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朱元璋是如何《取山西》和《守山西》的

谁是朱元璋啊?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年号“洪武”。

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关于他的历史记载是怎样?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扩展资料

朱元璋人物评价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诗词霸气六首

朱元璋六首霸气诗词如下:

1、《天地日月》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赏析:朱元璋少时赶上元末大饥荒,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夜宿室外是常事,以天为帐、以地为毡确实是对他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穷苦的生活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愈加斗志昂扬,他不仅要丰衣足食,还要将这偌大的天下尽收囊中,山河在脚下,社稷在心中,他就是天生的王者。

2、《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赏析: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些眼熟,没错,朱元璋的这首《咏菊》正是对黄巢《不第后赋菊》的仿写,原诗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由此可见,朱元璋在写作此诗时,已经有了夺取天下登基称帝的野心。

3、《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赏析:《愤题和尚诘问》又名《不惹庵示僧》、《示僧》,顾名思义,是写给一位僧人的。据记载,这首诗写于公元1359年,当时,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大胜陈友谅,杀敌无数,豪气正盛。

4、《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赏析:此诗是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当日所作。前两句通俗可笑,形同废话,与打油诗无异,引得文武百官忍俊不禁,但当第三句一出口,朝野上下顿时屏气凝神,第四句一出口群臣则统统伏地高呼。

5、《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赏析:这首诗是朱元璋登基之后视察燕子矶时所作,虽然仍不改他的一贯风格,既无华丽辞藻,亦无生涩典故,却用最形象的比喻表达出作为帝王那种“江山尽在我手”的霸气。

6、《征陈至潇湘》

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过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赏析: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写这首诗,发生在剪灭陈友谅的过程中,诗句用“吹醒”两个字将“梦”由虚幻变为现实,梦实现了,不是在咸阳,而是在洛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