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平一战赵国损失惨重,秦国为何还花费几十年才灭掉赵国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08:21:01

长平一战赵国损失惨重,秦国为何还花费几十年才灭掉赵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260年,秦赵双方展开了战国末期最大规模的一场冷兵器时代的对决,此战秦赵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百万;结果赵军战败,赵国被秦军坑杀45万士卒,赵国自此也一蹶不振,秦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然而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却又坚持了40多年才被秦所灭,这和秦赵双方以及当时的山东五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秦国错了长平之战后灭掉赵国的最佳战机。

长平一战,赵军被坑杀45万士卒,当时赵国都城邯郸已经近在咫尺,秦将白起本想一鼓作气,迅速攻占赵国都城邯郸,从而一举灭掉赵国;但是当时秦国的丞相范睢唯恐白起因战功过高,威胁到自己在大秦丞相的地位,结果向秦昭襄王进谗言,结果秦昭襄王以“秦国苦战日久,士兵伤亡巨大,国力损耗巨大”为由,下令从长平前线撤军,从而错失了灭掉赵国的最佳时机。

其次,赵国军事、外交的合理运用。

长平之战后,赵国先是派出和谈人员,前往秦国,花重金买通秦国丞相范雎,最后赵国愿意同秦国割地赔款,以换取秦军主力从长平前线撤军,从而为赵国准备邯郸城的防卫准备了充足的时间。

尽管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损失45万精锐,但赵国还有一批生力军,这支生力军就是李牧领导的赵国北方骑兵军团,大约有10万左右的生力军,一直在赵国北方,防卫匈奴的入侵。

秦赵和谈后,赵国最终没有履行割地赔款,使得秦昭襄王大怒,发兵攻伐赵国,但是此时的邯郸城早已经草木皆兵,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45万人,赵国人对秦国自然恨之入骨,加上李牧的北方骑兵团,邯郸城内的赵军战斗力也不输秦军。

此外,赵国也充分发挥了外交关系,向山东五国阐述唇亡齿寒的关系,结果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加上楚国和韩国军队,结果秦国在邯郸城战中战败,被俘虏大约2万秦兵,成为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少有的败绩。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长平之战,尽管秦军坑杀赵国45万精锐,但秦国自身也伤亡过半,秦本可以趁机一举灭赵,但战机稍瞬即逝,除了范睢的谗言外,我想更多的是秦昭襄王担心秦国的国力支撑不住后续的战争以及唯恐白起军功过高,威胁到秦王的权力。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不具备灭赵国的实力,战国七雄里,不管秦朝要灭哪个国家,其他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管的,因为任秦国吞并某一国家,那么秦朝的实力必然大涨,这个是其他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为什么秦朝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能够灭掉六国呢?原因也很简单,秦朝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灭六国的实力,所以根本就不惧六国的联合,逐一击破,最终平定了天下。

赵国在长平之战,真的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和无能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来看看长平之战,赵军有取胜的可能吗?丝毫没有,因为有三个原因,第一,赵军接收上党郡的时候,没有想到秦军会以一国之力来夺取上党,赵国准备不足。

第二,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实力对拼,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强大的,赵国的实力虽然也不错,但是跟秦国相比,还是差一点,秦国以举国之兵来攻打赵军,赵军怎么可能打得嬴?

第三,赵王真的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吗?其实并非如此,长平之战,赵国也投入了四十几万的兵力,长平之战前前后后达三年之久,赵国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当赵国向齐国借粮的时候,齐国给拒绝了。

赵王之所以要让赵括代替廉颇,难道只有赵括的母亲看出赵括是夸夸其谈吗?然后赵国的其他人没看出问题所在吗?显然不是,因为廉颇这种防御打法,赵国根本拖不起。

其实长平之战,赵军是损失惨重,而秦军又未尝不是呢?所以白起要继续攻打邯郸的时候,应侯范睢与秦王都觉得秦军需要休整,不能继续战斗,必须得停战,而且还能白白从赵国与韩国那边获得几座城池。

邯郸之战为什么会输,白起为什么不愿意不担任秦军的主帅,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秦军必输,秦军是远征,根本打不过赵、楚、魏三国的联军,而秦军经过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损失也很惨重,所以过三十年,才有实力灭掉六国。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呢?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是当时两大强国,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而在长平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在战役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坐镇长平,秦军久攻不下;但是,因为廉颇的坚守策略遭到了赵王的怀疑,再加上秦军派出间谍在赵国内部散布“不惧廉颇,只惧赵括”的言论,蒙蔽了赵王;随即赵王便将廉颇换下,换上了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其结果就是,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大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军精锐尽失,再无力量抵抗秦国,赵国也从原来的一流国家,沦为了二流国家。

但我们也知道,赵军此时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可赵国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却已经是三十年以后。这是为何呢?

长平之战地图

秦军在长平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赵国的力量大为减弱,但这却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为扩大战果,将秦军兵分三路,命王龁率领一路大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命司马梗率领一路大军北上夺取太原;白起自己则亲率一路大军准备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并想在此一举灭亡赵国。

此时赵国精锐几乎已经丧失殆尽,秦军势如破竹,随即攻占了武安、皮牢、太原等地。但也就在此时,赵国和韩国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感,于是两家合谋派遣使者带领重金奔赴秦国,去游说时任秦国宰相的范雎。随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赵国的议和条件。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

白起——剧照

在合约达成之后,秦王便下令退兵,这才使得赵国免遭灭国之危。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在长平之战后,还有一场邯郸之战。但不幸的是,在邯郸之战中,秦军被赵国与诸国联军击败,但是在此战过后,赵国的实力再次下滑。

此外,赵国除了有秦国这一敌人之外,北边的燕国看到赵国在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便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而我们也知道,赵国和燕国原本就是盟友的关系,但此时燕王不顾反对,悍然撕毁盟约,起兵攻赵。燕王此举彻底激怒了赵国的军民,顿时间,赵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同抵抗“背叛者”燕国。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大败燕国军队,并俘虏了燕国的大将乐乘,甚至还一路打到了燕国的首都蓟城。燕王见状,赶紧派遣使者去和赵王讲和,割地赔款之后才算是换得了平安。

廉颇——剧照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四十五万精锐,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也损失了不少军队。但是要知道的是,古代战争基本上都是以冷兵器为主,俗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在此战役中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仅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就损失二十多万。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大败,死伤不下三十万。所以综合下来看的话,秦国军队损失的程度和赵国实际上都是差不了多少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此两次战役之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基本上就没有发动太大规模的战役。最重要的是,在秦昭襄王死后,秦国还陷入到了政治混乱之中,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换了三位国君。其中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秦庄襄王在位三年,直到秦王嬴政上台之后,秦国内部才渐渐稳定下来。

秦始皇——剧照

但我们也知道了,嬴政即位之后,其权力并非在自己手中,一直到秦始皇九年(前238年)的时候,才得以亲政。随后,秦始皇便开启了自己的统一之路,赵国因为依靠李牧才得以在秦国的铁蹄之下又存活了八年,但是李牧死后,邯郸便陷落了。随后赵公子嘉逃亡到了代城称王,又苟延残喘了近七年的时间,直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前222年,代城被秦军攻陷,赵国正式宣布灭亡。

所以总的来说,赵国之所以能够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存活三十余年,其根本原因还是在秦国身上。秦国内部的政治混乱,使得它没有精力去征讨赵国!你们怎么看呢

为什么长平之战30多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原因不简单!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前后,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一统天下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不过,在长平之战的30多年后,也即公元前222年,秦国才彻底消灭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精兵,为什么30年后才被秦国所灭? 一 首先,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不过,赵国还是坚持了30多年,直到公元前222年才灭亡。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的战争中,「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虽然白起一战坑杀了45万左右的赵国士卒,但是,在长期的消耗中,秦国也损失了20万左右的大军。虽然秦国十分强大,但是,20万人的伤亡,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恢复。而这,无疑给赵国一定的喘息之机。对于赵国来说,也利用这一段时间来进行防御上的准备。 二 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将相之间的失和,无疑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消耗。在这之后,秦昭襄王因为白起违抗命令,所以赐死了白起。而白起的自杀,无疑是秦国的一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减缓了秦国对于赵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三 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动了邯郸之战。此战,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也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在魏国和楚国的帮助,赵国在邯郸之战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并让秦国又一次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在邯郸之战后,魏国和楚国的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这,无疑为赵国分担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也即秦国不得不分兵进攻魏国和楚国。 四 最后,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 ”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对此,在笔者看来,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也是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存在。在战国后期,李牧多次打退秦国的进攻。直到李牧被冤杀后,秦国大军才得以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