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传庭的故事。
每个皇朝的灭亡,一般总是以皇帝退位甚至死亡为标志的。然而在《明史》中,后世的史官们却认为是一个大臣的死宣告了明代的灭亡,这位大臣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是代州一个读书世家里,家里面往上倒三四代都起码是举人出身。孙传庭自己也争气,中了进士后被派去做知县,又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往吏部做主事,一路做到郎中。
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孙传庭不屑与其为伍,便请假回家,久居不出。直到魏忠贤死后七年,孙传庭才重新出山,不久便被越级提拔为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此时的西北已经被起义军折腾的奄奄一息,陕西籍的官员要求朝廷赶紧把不能办事的巡抚换了,而新科巡抚就是孙传庭。孙传庭一到任就立刻整军备战,很快就剿灭了盘踞在商、雒二县的起义军势力,赢得了朝野的支持。
此时陕西地界最强势的起义军首领就是闯王高迎祥和拓养坤,连续数次剿匪在他这里都吃了瘪。然而孙传庭第二个开刀的就是高迎祥。他在黑水峪布下伏兵,生擒了高迎祥及其部众,并击杀了拓养坤。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更是把另一个人扶上了闯王的位子上,那个人就是李自成。
陕西的剿匪形势经过孙传庭的打理,一下子就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他不仅在自己的防区积极剿匪,更配合友军将从河南流窜而来者统统击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孙传庭却坏规矩了。
大学士杨嗣昌打算募集十二万士兵,并且加收二百八十万两战争税,想要百日内彻底平灭起义军。孙传庭理解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但劳民伤财还没太多可能成功,反而会激起更多的人民起义。杨嗣昌对这个不听话的巡抚一下子就有了老大意见了。
偏偏此时兵部要求孙传庭在陕西募兵一万,并领取二十三万饷银。孙传庭清楚这道命令有多愚蠢,更深知北京部里那些敲骨吸髓的办事员们捞回扣的本事,便不理会这道命令,自己开源节流去了。他清理了不少土豪劣绅侵占的民田金钱,自然军费也就有了谱。
杨嗣昌立刻抓住机会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孙传庭不听中央号令。孙传庭赶紧解释如果按兵部的法子来会有多少难处,这才让皇帝消了火。杨嗣昌没法子收拾孙传庭,但心里更恨孙传庭。从此陕西方面的粮饷以及孙本人的奖励基本就算绝了念想了。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孙传庭打胜仗。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向河南方向转移后,孙传庭立刻带兵赶往河南,和洪承畴、卢象升、曹变蛟等人一起将起义军打的惨败,闯王李自成仅仅带着十八人突出重围。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以后,北京遭到了清军的围城,卢象升战死。孙传庭奉命接过卢象升的指挥权,负责北京周围的勤王军。存心和孙传庭过不去的杨嗣昌向皇帝建议把陕西方面的军队全部留在北京负责京师警卫。孙传庭力言不可,结果又被杨嗣昌告了一状说他拥兵自重。孙传庭愤懑不已,加上旧伤复发,竟然导致失聪。
第二年,皇帝让孙传庭去当保定总督,孙传庭表示自己聋了,不能胜任。杨嗣昌又告一状,说他装病。皇帝大怒,派人去查。尽管调查报告显示孙传庭确实真聋了,孙传庭还是吃了三年牢饭。更让人心寒的是,那些赖于孙传庭才得以保全家乡的陕西官员,没有一个为孙传庭鸣冤。
崇祯十五年,已经只剩两年阳寿的崇祯在实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被迫启用孙传庭,让他继续去收拾陕西的烂摊子。一到陕西,孙传庭就杀了养寇自重的总兵贺人龙,军心顿时大震。
孙传庭刚收拾了军心打算练兵备战,崇祯却等不得了。他命令孙传庭带着他的还没训练完毕的新兵出潼关打李自成。士兵们军粮奇缺,又遭大雨侵袭,只能啃还没成熟的柿子充饥,战斗力基本就是没有,自然被兵强马壮的李自成一战打回陕西。这一仗也被起义军笑称为“柿园之役”。
败退回陕西的孙传庭加紧坚壁清野,修固城池。而当地的士绅根本不理解孙传庭的苦心,逼着孙传庭出关打仗,还威胁如果不打就要把孙传庭送回诏狱。而崇祯也对孙传庭这种龟缩关中的行为非常不满,逼迫他出兵。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去打这场必败无疑的仗。
孙传庭一出关,就又被李自成打的惨败,只好率部南逃南阳。在南阳背水一战的明军本已经快要看见胜利的曙光,结果被一个混蛋军官大喊一声“咱们败了”乱了阵脚。大军全军覆没,孙传庭也死于乱军阵中,尸首都没有找到。
孙传庭死讯传到西安,其夫人带着全家女眷投井自杀,小儿子孙世宁被一位老人收养。其长子孙世瑞入关后找到自己的弟弟,两个孤儿在一个大雨天互相搀扶着走在街上。道路两旁知道这是孙督师的儿子,无不流下眼泪。
孙传庭是明代最后一个能打的将领,也是最后一个还有可能扭转当时国内局面的人。孙传庭一死,明朝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对付李自成。而对于孙传庭的死,崇祯竟然认为是谣传,因此不但不抚恤还要治他的罪。有这么一位主子,这个王朝也就是真的气数已尽了。
?孙传庭。是明朝末年唯一一位可以挽狂澜于即倒的将领。他是一个读书人,同时又是一个武将。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和洪成畴一起打败了高迎祥。差点俘虏了李自成。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是最后还是被崇祯逼死在了前线。孙传庭最后战死在了沙场,以身殉国,是一个无愧于国家的男人。?
因为孙传庭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多次产生分歧,杨嗣昌为了报复孙传庭而联合官员陷害孙传庭,听信谗言的崇祯皇帝便把孙传庭打入天牢。孙传庭虽然立下了很多战功,而且还生擒了老闯王,但是由于孙传庭性格耿直,因此并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宠信,他自己也因为性格率直而被奸臣杨嗣昌陷害入狱。
孙传庭和杨嗣昌首次产生分歧是在崇祯十年。当时爆发了农民起义,作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认为应该全方面包围农民军,遭到了孙传庭的极力反对。由于孙传庭的激烈反对,镇压农民军的战略迟迟未定,杨嗣昌为了让崇祯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议便污蔑孙传庭阻碍军务,崇祯皇帝收到了杨嗣昌的弹劾后,立即召见了孙传庭,一顿训斥后还告诉他不许再进宫觐见。
孙传庭虽然被赶出宫外,但是官职尚在,一腔热血的孙传庭选择继续为明朝效力,也因此与杨嗣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孙传庭在与杨嗣昌谈话过程中丝毫没有表现出对上级的尊重,杨嗣昌因此怀恨在心,不断上书弹劾孙传庭,导致孙传庭的职位一降再降,还多次遭到崇祯皇帝的怒斥。
多次遭到贬斥后,气急攻心的孙传庭也因此病倒了,后来又患上了耳鸣的毛病,因此不得不禀告崇祯皇帝,希望崇祯皇帝能够允许自己回乡养老,然而崇祯皇帝却认为这是孙传庭是不满自己而找的借口。此时,正愁找不到理由继续陷害孙传庭的杨嗣昌抓住了这个机会,向崇祯皇帝污蔑孙传庭是在借机表达自己被贬斥的不满,说不定耳鸣的毛病也是编造的。本就疑心孙传庭的崇祯皇帝便下令,即可捕获孙传庭下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6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胸口碎大石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吞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