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雍正对鄂尔泰用了一招“苦肉计”,背后有何深意

众妙之门 2023-06-18 07:14:14

雍正对鄂尔泰用了一招“苦肉计”,背后有何深意

对鄂尔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雍正十三年,已经升任保和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并获封伯爵爵位的雍正帝宠臣鄂尔泰,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平定“改土归流”地区的苗疆叛乱。在这次平定战乱的领导小组成员中,除了鄂尔泰还有同样被雍正皇帝深为倚重的重臣张廷玉、果亲王允礼。甚至,雍正皇帝还刻意安排了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进入领导小组,锻炼政务处理能力。

可即使领导小组如此强大,苗疆叛乱依然“苗患日炽,焚掠黄平、施秉诸地”,平乱工作迟迟不得进展,惹得雍正皇帝震怒。

雍正皇帝生气以后的后果,肯定非常严重,可在平乱领导小组中,唯有被雍正皇帝深为信任、倚重乃至被其视为心腹的鄂尔泰受到了“削爵、停职留俸”的严惩,其余王公大臣均无罪豁免。

《清史稿·列传七十五》记载了鄂尔泰所受惩处:

鄂尔泰以从前布置未协,引咎请罢斥,并削去伯爵。上曰:“国家锡命之恩,有功则受,无功则辞,古今通义。”允其请,予休沐,仍食俸。

这次获遣虽然是鄂尔泰主动请罪,但雍正皇帝一点面子也没给,将其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直接停职留薪反省;好不容易因“改土归流”而获封的伯爵爵位,也被一并剥夺。

那么, 这个为雍正皇权稳固做出绝对贡献,为雍正新政推行、边疆稳定作出卓越贡献的雍正帝宠臣,为何会被雍正皇帝如此无情的对待?雍正皇帝所给出的“有功则受,无功则辞”的惩治理由,为何独独对鄂尔泰生效,而张廷玉、允礼、弘历、弘昼四人却未得任何惩治?

其实,这非但是雍正皇帝的无情,而是雍正皇帝为保护鄂尔泰而施行的“苦肉计”,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也有着类似演绎。

《雍正王朝》中的“老臣保护法”

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病重的康熙皇帝下达了一道令人颇为费解的谕旨:

朕躬违和、国事繁巨,渠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廉亲王胤禩、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举止失措、临事畏搪,深负朕望。胤禛、胤禩着撤去一切差使;张廷玉、马齐着革去大学士职衔,暂留上书房行走。

在康熙皇帝病危,“九子夺嫡”事件已进入针锋相对的关键时刻,康熙皇帝这道谕旨着实令人费解。但如果相较于鄂尔泰的被惩治,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共同点:

张廷玉、马齐虽然被革除大学士职衔,但依然保留了上书房行走的巨大权力;而鄂尔泰虽然被停职、削爵,但其依然深得雍正皇帝信任。在雍正皇帝的遗诏中,雍正皇帝虽然没有撤去对鄂尔泰的惩治,但却有着对其“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的至高评价,甚至还专门强调了让其死后“配享太庙,以昭恩礼”的巨大荣宠。

对于康熙皇帝这道废黜谕旨,深通圣意的邬思道,给出了最合理的解释:

“龙体欠安,他已经自知不起,阿哥们逐鹿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您一看就知道,凡黜落的都是能员干吏,这些人有陷于党争,于将来的朝局不利;这辅错了人,新主登基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又容易恃功骄主,难以驾驭。所以,现在统统将他们监押保护了。新主登基,一纸赦书,他们就成了新荒地得用的臣子。皇上这一计虽苦,也算菩萨心肠了!”

在断绝上书房大臣影响皇位传承结果的同时,还将这些肱股重臣予以善意保护,并为其得新皇重用打下坚实基础。康熙皇帝的“苦肉计”,着实令人敬佩。

对鄂尔泰的政治保护

在苗疆叛乱再起的雍正十三年,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雍正皇帝,在长期服用丹药的负面作用下,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和《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一样,此时的雍正皇帝也已经到了自知不起,需要为皇位传承乃至为新朝朝野局势做出预先安排的时刻。

从雍正皇帝临终安排的顾命大臣来看,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乃属皇室宗亲;大学士张廷玉属于汉臣代表;而鄂尔泰则是满洲勋贵的代表。就清王朝的政治格局而言,只要拥有了皇室宗亲、汉臣、满臣的拥护和支持,就可以保证乾隆皇帝的皇权稳固、朝局稳定。同为皇室宗亲,同被雍正皇帝深为信任和倚重的允禄、允礼,虽然手握重权,但两人之间尚能相互制约;况且清朝还有着“亲王皇子等毋得干预政事”的祖制,等到辅政期一过,两位亲王干预政事的权力就会被立即收回,不必顾虑。

《雍正王朝》张廷玉剧照

而两朝重臣、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的老臣张廷玉,在鄂尔泰被惩治以后已经是独霸朝廷、权倾朝野的所在。唯一能够对其形成长期制约,并能充分保证对乾隆皇权衷心拥护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同样拥有巨大势力的鄂尔泰。

正如《清史稿·列传七十五》的记载一样,雍正皇帝虽然没有恢复鄂尔泰的爵位和名誉,但依然给予了“世宗疾大渐,鄂尔泰仍被顾命”的重用和信任。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这项足以让鄂尔泰感恩戴德、誓死效命的巨大恩赏,留给乾隆皇帝。

雍正十三年八月,刚刚接过雍正皇权的乾隆皇帝,依照雍正遗诏,命鄂尔泰和允禄、胤礼、张廷玉并列“总理事务王大臣”;乾隆二年十一月,在取消“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以后,乾隆皇帝开始了对鄂尔泰的恩宠、重用:

谕令大学士鄂尔泰仍办理军机事务、监管兵部、加拜他喇布勒哈番,合为三等伯,赐号襄勤。

事实证明了雍正皇帝的苦心效果,直到鄂尔泰病逝的乾隆十年,张廷玉在鄂尔泰的制约和平衡下,始终未能对乾隆皇权形成有效威胁,为乾隆皇帝独掌朝政大权、打造“乾隆盛世”赢得了充分时间并打下了坚实基础。毫不夸张地说,雍正皇帝一招“苦肉计”,换回了十年安稳,换回了大清鼎盛。

清朝改土归流的关键人物是谁,深受雍正信任,年羹尧对他怎么样?

这个人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鄂尔泰,雍正在位期间特别信任与重用他。曾经和年羹尧是同期中举,之后年羹尧还以此情分拉拢鄂尔泰,然而鄂尔泰却没有给年羹尧面子。

在清朝满洲人是不用科举就可以进入仕途的,所以很多的年轻满人因为可以轻松地做官,就变得很腐化,对文化也是很不屑。但是鄂尔泰身为满人,却不是如此,他非常的爱学习,对文化方面也比武学上进。他这样的喜文轻武,估计也是因为他从小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管教育的官,这个官对文化要求很高,但却没有油水可捞,所以鄂尔泰的家庭不是很富裕。

因为他喜文,所以也就参加了科举,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中了举人,年羹尧也是和他同年科考的。不过他在第二年却落榜了,因为家境不怎么样,所以鄂尔泰就当了一个侍卫。即使做了侍卫他也没落下自己的学文,也因此使得他在侍卫里头很不合群。后来终于他升到了内务府的外郎,此时作为皇子的雍正想要拉拢他,却被他拒绝了,这样的态度却让雍正眼前一亮。

后来雍正当了皇帝后,就启用了鄂尔泰。那时的年羹尧正处于巅峰时期,有意拉拢他,然而鄂尔泰却不搭理他。即使这样年羹尧却更加欣赏他,还在雍正面前极力举荐他。这让雍正以为鄂尔泰是年羹尧一派的。不过鄂尔泰对雍正很忠心,也很尽力的把雍正命令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好,最终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和信任。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密旨,为什么让乾隆稳坐63年江山?

其实雍正留下的两道密旨没有那么玄乎,乾隆后来能稳稳把控江山六十三年,靠的还是个人的能力。

雍正的确留下过两道密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道密旨被越传越神秘,弄得好像雍正皇帝有计算百年之后大事的仙术似的。其实这两道密旨,就是一个传统的帝王对于一任皇帝的一些该做的责任和提醒罢了。

总结开过两道密旨,其实可以以八个字来说明:

“秘密立储,小心叔叔”

我们知道,清代皇帝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他之所以能够一反我国古代世袭礼法,不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而是搞秘密立储,康熙皇帝搞的九子夺嫡给了他很大的决心和提示。雍正第一道密旨,其实就是以前决定立弘历为皇帝,私底下告诉了几个心腹。而这个秘密立春,在雍正还没死的时候是没什么人知道的。

反而是第二道密旨,的确为乾隆在其统治的初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帮助。第二道密旨其实是雍正和乾隆的悄悄话,雍正给乾隆留下四个顾命大臣,这悄悄话的内容就是,教乾隆怎么用这四个人。

不过不管是第一道还是第二道密旨,它们只能说给乾隆开了个头。在乾隆朝,对国内生产的提高,对外征战的胜利,乾隆虽然是站在了爷爷和父亲的统治成果上,但他运用得当,这也说明了乾隆本身的能力是不错的,决定乾隆统治稳固的是他自己,而不是那两道密旨。

那么,下面先说说第一道密旨与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

第一道密旨:密旨藏在牌匾后。

我们都知道,清故宫的乾清殿的正中央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字。这个牌匾是顺治亲笔所写,放到清代宫廷中人,如皇帝、大臣等人看来,这是大清的门面的象征。

可是对于雍正来讲,他却把这个牌匾玩出了花。

九子夺嫡,这场皇子兄弟之间的战斗持续了十几年,把雍正直接从三十几岁的而立之年活生生明争暗斗到五十几岁的阴谋家。对于最终夺得皇位,雍正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九子夺嫡这种残酷且错误百出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储君选举法。

为了避免以后自己的儿子们也出这样的事情,雍正改良了康熙之前的秘而不宣,到最后一刻才宣布皇储的行为。

雍正直接改为“秘密立储”。

秘密立储,意味着嫡长子也可能不是太子。而雍正的这个秘密立储,其实就是一道遗诏,他提前写好了这份遗诏,放在了一个世界上最明显但也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正大光明这个牌匾的后方。

雍正临终前,就已经提示过四个人,分别是鄂尔泰、张廷玉,还有自己的两个弟弟,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他提示他们,储君他已经确定好是谁了,但是现在还不会说出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雍正即将要逝世的时候,找到最适合的一刻去面见雍正,然后雍正再告诉他们遗诏在哪里。

看雍正这个模式,是不是有一种“区块链”的即视感?雍正首先让四个人都知道有“密旨”这么一件事,但又不直接说明密旨的内容,这就保证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四个人都无法篡改内容,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扶持的皇子,绝不会轻举妄动。

而后,这份密旨只能四人同时观看并宣布皇储,这份互相制衡就让他们没时间进行争斗,如此才能让雍正的储君迅速即位。

“今躬膺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弥留之际,四位大臣遵循雍正先前的意思,进宫面见雍正,雍正到了最后,才把立储的密旨放置的位置给说出来,就是藏在整个皇宫最高的“光明正大”牌匾之处。这一招,从立储制度的思路再到存放手法,都堪称自古以来立储的最完备手段。

四位大臣在看了密旨之后,立即找到了弘历登基,受先帝之命成为新的满清皇帝。

不得不说,秘密立储让乾隆免于登基前的争斗,登基之路要走得比他父亲雍正更加顺利得多。

第二道密旨:顾命大臣的运用与提防。

雍正留下的顾命大臣就是用于互相监督秘密立储密旨,不过张廷玉、鄂尔泰、允礼、允禄四人,他们在雍正朝的时候就是雍正的心腹了。比起李卫这类经济人才,这四个人中,前两者是以忠心,后两者则是以血脉(允礼、允禄是雍正的弟弟)。

所以自然而然地,四人也是雍正留给乾隆的一笔政治财富和政治保险。第二道密旨,之所以说是雍正与乾隆的悄悄话,那就是因为这道密旨中交代了雍正对四个人的看法和用法,告诉乾隆怎么运用,才能使政治巩固,也不会导致亲王进行夺权行为。

对于这四个人,雍正让乾隆把张廷玉与鄂尔泰作为最核心的心腹,而对于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则是要防范。

对的,对于外人要重用,对亲人要提防,这就是雍正第二道密旨的核心点。为什么雍正会这样想或者说为什么会这样的安排?

根本原因就是,允礼于允禄都是康熙的儿子,即便当年不是九子夺嫡的候选人之一,但毕竟经历过那个时代,他们愿意是雍正忠心,但不一定愿意对侄子乾隆忠心。毕竟唐代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如此忠心,最后都还是占据着外甥唐高宗李治的权力。

除了这一个核心点,雍正也对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的作用提出了指导。

鄂尔泰是满族西林觉罗氏,张廷玉则是汉人,两人都是非皇族,因此对乾隆有着足够的忠心的理由。两人是更高于允礼、允禄,是雍正为乾隆指定的心腹中的心腹,这两人又是对乾隆两位叔叔抗衡的重要力量。

到这里,雍正的心思还没完,他还让乾隆将张廷玉设为顶尖心腹,而在这个设置中,张廷玉又是制衡鄂尔泰的重要人物,同样的,鄂尔泰也是制衡张廷玉的重要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张廷玉和鄂尔泰是死对头的原因。

所以四个顾命大臣,雍正的划分大致是这样的:

顾命心腹: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允礼。

心腹中的心腹:张廷玉、鄂尔泰。

顶级心腹:张廷玉。

之所以张廷玉是这个顶级心腹,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汉人,比起鄂尔泰更没有背叛的可能性。所以雍正一开始就要求了,要让张廷玉以后就要配享太庙,这等同于将张廷玉抬升到满清朝廷中汉人的至高地位,让张廷玉得以一心一意为清皇帝忠心卖命。

心思缜密的雍正,超常发挥的乾隆。

乾隆虽然后来对于雍正的大多数行为都进行了反对,甚至还将父亲的《大义觉迷录》设为禁书。但起码对于雍正提出的第二道密旨,乾隆还是听了父亲的话,这样去做了,没有叛逆地拒绝。

随着时间推进,乾隆将四位顾命大臣之间的调和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之前并没有明确立储,乾隆与四位顾命大臣之间的配合度是不高的,不过即便如此,乾隆也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了这样的政治默契。

比起雍正的顾虑,还有雍正的语重心长,乾隆很快让自己进入了皇帝的状态。说起当皇帝的天赋,乾隆并不逊色于雍正,很快把握到了操控臣子的精髓。于是,在权力稳定后,乾隆开始培养自己的政治根基,渐渐把顾命四臣淡化出大清的舞台。

乾隆为了保有自己的权力稳固,在后来对于张廷玉和鄂尔泰进行了很残酷的排斥,还一度声称要废掉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而允礼和允禄先后逝世,除了允禄因为太过跋扈被乾隆后来针对过以外,两位叔叔都算是善终。

反而是最重要的鄂尔泰与张廷玉最后是无奈地死去。

能迅速完成权力过渡,并且快速清除四位顾命大臣的权力,乾隆可谓是能力十分突出了,这比雍正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必雍正也没想到。

所以说啊,乾隆这六十三年的江山,可不是靠两道密旨支撑。

雍正旧臣中,张廷玉鄂尔泰被乾隆极力打击,为何讷亲是个例外?

这主要还是由于讷亲的家族是官宦世家,而且又是皇亲国戚,所以乾隆对他还是格外关照的。不过后来他也被乾隆下令制裁,结局也不是特别好。他的曾祖父是开国工程,被封为一等公爵,其祖父也是顺治帝只派给康熙的四大辅政臣子之一。而他的父亲在朝中也担任重职,而他两个姑母,一个是皇后,一个是贵妃。

而有这么雄厚的家庭背景,乾隆对他自然是宠爱有加。而前面那两位仁兄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自从乾隆上位之后,凡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他都会拼命的打压。而张廷玉和鄂尔泰就是被雍正其中的大臣,所以因为跟着前老板,吃了不少亏。

在雍正5年他就被授予了爵位,成为了保卫皇帝的侍卫官,入职以来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爬上了御前大臣的位置。既作为皇亲国戚,另一方面又勤俭廉洁,所以深得雍正的喜爱,到了雍正晚年甚至被提升为军机大臣开始参与军政。而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为了巩固皇权,所以选用了不少年轻官员,讷亲就被乾隆也看中了。

而乾隆之所以没有整他,也是因为他本身对于君王是非常忠心的。雍正在他的遗诏中就对张廷玉和鄂尔泰大加赞赏。说他们绝无二心,又因为这两人是三朝老臣在朝廷中的门生遍地,乾隆害怕他们结党营私,所以就将这两位老臣给整死了,转而启用像讷亲一样的年轻官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