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烧火窑也开冰窑。火窑夏天烧砖,冰窑冬天藏冰。
开冰窑,采凌和码冰都是技术活儿,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帮东家码冰的张大手双手张开如蒲扇,一块厚冰重有一百多斤,他玩儿一样就举过头顶。张大手臂力大,码十米高冰,别人要借助跳板,他只用一根麻绳,捆住冰,喊一声:“走起。”那厚冰就顺着粗绳越过工人们头顶,整齐地码在冰堆上。
白天温度高,码冰是在深夜四更天。黑夜寒冷,码冰人穿多了,手脚不方便,穿少了,站在冰堆里,两腿打战。码冰,一般需要三个人默契配合。而张大手码冰就一人一绳。
张大手码一窑冰,够他全家人吃一年的。
东家知道张大手值这个价钱。张大手力气大,会码冰,也只能当三个人用。
今冬,东家新开两座冰窑,还要再找人。工钱开高,自然有人报名。
来人自称姓马,管家喊他码冰马。
管家告诉东家:“码冰马工价比张大手还高。”
“他也一人抵三个?”东家一双眼睛,扑闪扑闪,像两团炭火。
“码冰马就这个价。”管家眼睛上下滚动,如两粒黑豆。
“让他来!”东家说这话时,炭火更亮了。
码冰马个矮,双脚迈入院门时,如同滚进来一个石碾。东家特别留意下他的手,短粗,半握的拳头似两把钢锤。
东家心想,码冰马除了长得敦实以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到门旁的石狮,他有意问 “石狮多重?”
“怕是有三百多斤吧。”管家说,“张大手能单臂举过头顶。”
“真是大力士。”码冰马不卑不亢地说。
其实东家心里想问,你能举动吗?见码冰马并没有举起石狮的意思,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码冰,又不是举石狮。他只担心码冰马不能一人抵三,节骨眼儿上,不好找人的。
码冰马似是察觉到东家的顾虑,说:“两窑冰码完再结工钱吧。”
东家轻轻摇了下頭,笑了。
管家当然知道这不是钱的问题。
送走码冰马,东家一转身,石狮怎么并排坐在一起了?便问管家:“刚才狮子蹲哪儿?”
管家也愣住了:“东西门旁各蹲一个的。”
东家看看管家说:“奇怪了。”
管家望望东家说:“他没碰到狮子呀?”
这不废话吗,东家心想。
张大手很自信,方圆百里,码冰就数他了。听说东家新找来一个码冰人,付的工钱不低。张大手纳闷,什么人值那么多钱?当他亲眼看到码冰马时,心里笑了,东家心也太善了,码冰又不是碾麦子。
张大手拍了拍那蒲扇一样的大手,上街喝酒了。
很快从邻边冰窑传来,码冰马码冰,不穿皮袄、皮裤,也不戴皮手套,活儿干得紧时,他索性脱下旧棉袄,光着膀子。工人们还说喜欢跟码冰马码冰,只需将冰块用镩钩拉进冰窑就行了,他们一转身工夫,厚冰就码上冰堆了。
白天,张大手不止一次问别人:“只用手?”
“赤手空拳哩。”工人们肯定地说。
张大手好奇,又不好意思跑过去看。码冰人都知道冰窑底层冰好码,越向上,越讲究技术。十米高冰堆,不借助跳板,冰块就自动跑到堆顶上去?就算码冰马力大无穷,可他码冰时怎么能连手也不用呢?吹吧。
听管家说,码冰马赤着上身码冰。东家心想,滴水成冰的深夜,他不冷?
管家还告诉他,身上冒着热气哩。
“狮子是东西门旁各蹲一个吧?”东家似在问管家,又像自言自语。
“石狮并排蹲在东门旁哩。”管家回答说。
东家并不奇怪。他知道冰块除了湿滑,重量是不能和石狮相比的。
码冰的人,都喜欢喝酒。一有空,码冰马就会抓起腰间那个酒葫芦,喝上两口酒。
黑夜,没有机会看码冰马码冰,白天,张大手请他一起喝酒。
“你怎么不怕冷呢?”
“有酒喝,不冷。”
“他们说你不用手码冰哩。”
“吹!”
“吹?!”
张大手笑了,码冰马也笑了。
一场酒喝过。两个人关系亲近多了。
冬夜,出奇地冷。
采凌运冰干了一夜,工人们很累。
东方露出鱼肚白,管家来了,满脸赔笑请大家去帮东家搬运救济粮,说城外饿肚子的百姓等着救命哩。
看着一脸疲惫的弟兄们,码冰马翘起脚跟,轻轻地同张大手耳语了几句。随后转脸对管家说:“打两斤白酒来先暖暖身子吧。”说着话将酒葫芦递给管家。
马车很快来到东家粮仓。等管家打来酒,五辆马车上的米袋全码好。
“就你们俩?”管家递过酒,嘴巴张开如圆圆的葫芦嘴。
“你去打酒,俺在茅房蹲着呢。”张大手摊开两只蒲扇大手说。
管家眨着一双黑豆眼望着码冰马。
码冰马举起酒壶说:“咱们喝酒去。”笑着拉起张大手蒲扇一样的大手走了。
发完粮食,管家回来告诉东家:“听说码冰马会变魔术,嘴向粮堆一吹,那些米袋就像长了翅膀,全飞到马车上来。”
东家一听,笑了,告诉他:“早上码冰马来过了,要赶去河北帮人家装冰窑。”
管家能听出来,东家舍不得码冰马走哩。
“码冰马那样的人,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待太久的。”东家叹口气说。
管家一下没听明白这句话,他转身离开,发现那对石狮东西门旁各蹲一个。他没问,心想东家一定早就看到了。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关于隋炀帝的皇后萧后,《说唐》语焉不详。
但《说唐》对萧皇后的美,有过侧面的形容。《说唐》三十六回,李密随王伴驾,“魏国公李密随驾,此时乘了一匹轻骑骏马,在岸上观看龙舟。只见萧妃在龙舟内观览岸边风景,果然有天姿国色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觉使人魂消魄散,称赞道:“世上哪有这般绝色的女子。”李密不住眼在岸上往船内观看。这作为国公,一个美女也就罢了,看一次还不行,看了又看。而且这个女人是皇上的女人,这李密为此险些被砍掉了脑袋。不是美得不可思议,他不会不顾自己的性命。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对于萧皇后的介绍比较齐全,结合正史,不妨介绍一下。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公元570年出生于后梁国国都江陵。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送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养父萧岌过世后,萧氏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据说她出生时,当时的占卜奇人袁天罡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得出结论是“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的正确。
萧皇后出生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二十一岁的杨广选择王妃。谁知挑来选去,唯独刚满九岁的萧氏女入选。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未来的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聪明过人的萧氏女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礼,多才多艺。
杨广当时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他见到萧氏一年年长成,出落得如此动人,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商议决定,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为他和萧氏女完婚。这年杨广二十五岁,萧氏刚满十三岁。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也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经私下里向杨广透露说:“萧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萧氏既然要母仪天下,那么他这个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虽然晋王此时不是太子,但他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
因为有了萧妃,杨广原本不妄想王位,现在就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太子杨勇这时因冷落了皇后为他选定的太子妃元妃而宠爱云昭仪,引起了的母亲独孤皇后的不满。而杨广乘虚而入,故意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和萧妃相互专一、恩爱的姿态,而聪明识体的萧妃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终于废除杨勇,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为了这一目标,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独孤皇后面前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戏。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从仁寿二年,太子杨广就开始握有实权了。隋文帝暮年入花丛,和宣华、荣华二夫人如胶似漆。那宣华夫人乃是陈宣帝的女儿,生得性格温柔,丰姿窈窕,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隋文帝宠爱尤甚。隋主自此以后,日日欢宴,比独孤后在日,更觉适意。隋文帝曾心满意足地对两位美人说道:“朕老矣!情无所适。今得二卿,足为晚景之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2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郎阴阳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