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官湖州
南宋末年,虽说朝廷偏安于临安,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可随着金兵被势力越来越大的蒙古人纠缠,一时之间无暇南顾,宋朝皇帝因此没有了兵戈之忧,皇帝也就有了振兴国家的想法,开起了恩科,招揽天下贤士。
这个时期,正是贾似道贵为丞相,掌管天下。科榜一出,各路状元榜眼都聪明地前来拜谒贾似道,口称恩师。贾似道得意地哈哈大笑,他吩咐管家,立即摆酒设宴,款待这帮贵客。管家贾安却没有急着下去办酒宴,而是附耳于贾似道说:“启禀丞相大人,您数了人数没有?”
贾似道听到这话,不由得一愣,看到贾似道垂询的目光,贾安又轻声说道:“大人,难道您忘了,经您录用和皇上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郎,一共27人。可今天来的,不过26人。显然,还有一个人没来。”
贾似道听到这话,心里就有了气。今天这帮人来到自己府上之前,可是先去皇帝的金銮殿觐见了,然后一路上跟着自己尾随而来的。如果说有一个人没来,那这人是压根儿今天就没出现,还是见过皇帝之后,在半路上溜了呢?如果是后面一种情况,这个人显然是有意不肯上自己府上了。
自己在朝廷可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一不二的人物,就连皇帝也不敢对自己有半点不恭敬,如今,这新科进士怎么会如此大胆呢?贾似道那双狐狸眼睛转了几转,不动声色地让贾安暂且不予理会这事,他自己心里自有打算。
不一会儿,酒宴就摆上来了。贾似道亲自作陪,与新科进士们把酒言欢,“各位才子,你们都是我大宋的新科进士,今天齐聚本相府中,是本相的荣幸,过了今日,各位也会去各地主政了。以后我们就同朝为官了。来,来,来,本相与各位干一杯。”说着,贾似道举起杯来,一饮而尽。
慌得那些进士们一个个忙不迭地站起身来,先异口同声地躬身说道:“谢丞相大人恩典厚爱。”然后齐刷刷地干了杯中之酒。
贾似道放下了架子,笑吟吟地劝酒。这帮文人呢,几杯酒下了肚,也少了很多拘束,一边喝酒,一边轻声地聊起天来。说着说着,嗓门也渐渐地大了。贾似道呢,静静地听着,他从刚才贾安拿来的新科进士花名册中,已经找到了那个缺席的进士名字,那人叫柳春永,湖州人氏,是今年恩科的第七名,榜眼,同进士出身。
忽然,有两个进士的话引起了贾似道的注意,“对了,你和柳春永不是同一个学堂里出来的吗?怎么他今天没来?难道他没收到黄榜喜报?”
另一个显然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他答道:“柳春永虽然和我就读于同一个学堂,可是平时私交不多,对他的情况也不了解。”
酒宴已毕,各个进士向贾似道告别,贾似道专门留下了和柳春永是同门的进士杜峰。杜峰起初以为贾似道会给他带来什么意外的惊喜,可是,一走进贾似道的书房,贾似道就面沉似水,冷冷地盯着杜峰,“你有什么话要告诉本相吗?”
一头雾水的杜峰连忙跪下来,磕了几个响头之后,支支吾吾地答道:“启禀丞相,小人,小人不知道丞相大人指的是什么?”
贾似道嗯了一声,“那个柳春永,是怎么回事?”
杜峰这才明白贾似道要问的是什么,他急忙回答说,自己虽然和柳春永都在湖州的书堂读过书,可是柳春永是四个月之前才来的,那段时间,学子们都忙于应考,所以,自己和柳春永并没有什么交往,甚至也只见过三两次面。
“那今天去見皇帝,他来了吗?”贾似道问道。
杜峰摇了摇头说没有。
“他是湖州人吗?”贾似道又问道。
杜峰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答道:“应该不是。从他说话的口音看,他们家可能是从北边过来的。这事,容小人回乡去查核清楚,然后把结果报给大人。小人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贾似道狡黠地笑了笑,“那好,过几天你就去湖州赴任吧。记住,湖州可是个鱼米之乡,江南富庶之地呀。”
杜峰又跪下了,“小人明白,小人誓死效忠大人,一定不会忘了大人的提携之恩。”
二、谁是螳螂谁是蝉
送走了杜峰,一直守在一旁的贾安向贾似道劝道:“大人,这事完全可以交给湖州知府去办,何必让这个嘴巴没毛的小子去做呢?”
贾似道冷哼一声,“你还不明白吗?湖州,这事发生在湖州,几年前的那事还没了结,我有心想让湖州知府去查,可那个知府是个狡诈之人,一旦被他发现了蛛丝马迹,肯定会拿这个要挟我。杜峰就不一样了,他刚刚当官,刚性有余,柔韧不足,他要是有了结果,立马会想到我对他的恩情,应该会报知于我。万一他反目,我也可以奏明皇帝,说他年轻,缺乏历练,立即把他革职。当官的,没了职务,说什么也不会有人信的。”
贾安听到贾似道提起了几年前,心头一颤,他再也不敢多说话了。三年前,他把贾似道的一个密函放在衣袋里,正要交给心腹送出去,谁知迎面碰上了贾似道的一个小妾,那小妾抱着贾似道的孩子,见到贾安之后,小妾把孩子往贾安手里一塞,说乳娘不知死哪儿去了,自己正想和几个太太摸几把骨牌,孩子却丢不了手,一般的婢女抱,这孩子还不肯,一个劲儿地哭。
贾安懂得这个小妾的意思,那孩子只肯让有限的几个人抱,一个是小妾自己,另两个,一个是乳娘刘氏,一个就是他贾安。乳娘不在,这个任务非自己莫属了。
贾安一边派人去找乳娘刘氏,自己呢,则抱着孩子哄着玩。忽然,贾安觉得手里热乎乎的一团,原来是那孩子便溺了,连贾安的衣服上都沾到了,贾安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乳娘刘氏到了,刘氏见到这个情形,忙脱下了贾安的外套,送出去浆洗,然后又从贾安手里接过了孩子。
贾安洗净了手,想到自己衣服里那个密函,急急地跑到洗衣房去找,那衣服已经洗净了,只有一个潮乎乎的纸团,墨汁都润到纸外面来了,一个字也看不清了。
贾似道知道了这事之后,大发雷霆,先后调查了几次,也没发现那个洗衣服的婢女和刘氏知道些什么。尽管如此,贾似道还是把那个婢女和刘氏全部遣送走了。这两人刚走,贾似道又后悔了,紧跟着派人去追杀她们。正在回乡半途上的婢女被杀了,可家在湖州的刘氏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也找不到踪迹。就这样,湖州成了贾似道的一块心病。
贾似道过了两天之后,就会同吏部安排这帮进士的仕途。杜峰被任命为湖州佥事,相当于湖州副知府,执掌刑狱。
皇帝对贾似道的安排很满意,高兴之余还说了句:“可惜那个柳春永生病了,要不,也让他做一任县令。官场有了新人,就是新气象呢。”
贾似道听到皇帝这话,不由得一惊,忙问道:“柳春永病了?”
皇帝嗯了一声,顺手拿起一个折子,递给了贾似道:“是啊,那天朕接见他们的时候,他就托人送来了这个。”
贾似道翻开了折子,果然是用柳春永的口吻写的,上面写道:“我皇英明,擢臣于草莽之中,臣虽万死,不敢不竭力为我皇效忠,然秋考之后,身染沉疴,特向皇上告假,乞恩于陛下。”
贾似道再向皇帝打听是谁送来了这个折子,皇帝就一问三不知了。
贾似道把这个折子往袖筒里一揣,直奔礼部而来。在那里,他翻到了柳春永的科举文稿,一核对笔迹,贾似道气得发晕,这哪里是柳春永的字呀,折子上的文字粗犷,而柳春永的笔迹十分娟秀,分明是另一个人替柳春永向皇帝告了假,只是粗心的皇帝没有往心里去罢了。
贾似道分明嗅出了这里面有名堂,他又翻开了杜峰的文章,再和奏折一对,令他吃惊的是,笔迹是一模一样。
贾似道再往细里一想,明白了,那个杜峰肯定对柳春永的情况了如指掌,那天在自己府上,杜峰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杜峰想做什么?他究竟是想隐瞒什么,还是想暴露什么?
贾似道心事重重地下了朝,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这个时候,他心里有些懊悔,如果直接让湖州知府去查办这些事情,也许更好。是自己误以为年轻人办事懵懂莽撞,更容易把握。谁知,他是想错了。
万般无奈之下,贾似道又拿起纸笔,给湖州知府修书一封,令他立即严查柳春永这个人的身世,并且一并核查刘氏的下落。与此同时,贾似道又暗中派了十名暗杀高手,由贾安带队,潜入了湖州。一旦发现异动,这帮人就会在湖州大开杀戒。
三、图穷匕现
贾似道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筹划一切的时候,远在湖州的杜峰已送了几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呈交到了皇帝的案头。第一道是介绍柳春永的身世,原来柳春永竟然是个女子,她的祖辈在高宗皇帝之时为官,由于岳飞屈死风波亭之后,她的祖父在家中放声大哭,开罪了丞相秦桧,秦桧上奏高宗皇帝,把柳春永的祖父逐出了朝廷,并且贬为乞丐,令他世世行乞。柳春永在行乞之余,不忘诵读圣贤之书,参加科考,竟也能中第,说明她很有才学。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不如免了她家的罪名。
皇帝诏令回复道:“如此才女,虽不便为官,但可以免于行乞。其家人也一并免罪。”
杜峰上奏的第二道奏折中说他准备和柳春永结为秦晋之好,希望皇帝能亲临湖州,届时,万民都将为皇帝的圣行感到激动。皇帝很开心地答复:“准奏。”
贾安来到了湖州之后,见到了湖州知府,俩人一聊起刘氏的情况,湖州知府就说道:“本府户籍管理向来严格,尤其对于从皇城回来的人氏,更加详细备忘。相府乳娘刘氏,两年前从北方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几个人。听说都是她的亲人。如今,刘氏可是当朝状元郎杜峰的亲娘,也就是佥事的母亲。我还以为相爷念及旧情,故意给杜峰这个官做的。本来嘛,状元郎应该先从县令做起才是。”
贾安听到这话,半天作声不得。敢情相爷被杜峰那个小子给耍了,那小子哪里是为相爷效犬马之劳啊,分明是借助相爷的势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贾安看到湖州知府欲言又止,不断地打量自己神情,不由得心中一乐,心说这官把人都给做精了,一个个比贼还精呢。“那个柳春永呢?”贾安问道。
湖州知府的话,更是让贾安吃惊,“别提那茬了。那柳春永一家,就是刘氏从北边带过来的。本来下官想好好地把他们收监,治他们一个不遵圣旨的罪。因为高宗皇帝让他们奉旨行乞,他们倒好,跑到湖州来了,还留在了杜家。我带人去了杜家几次,都是因为刘氏从中作梗,这才作罢了。现在我听说柳春永是个女子,还要和杜峰成亲。”
贾安浑身上下,如置冰窖。他问清了柳春永和杜峰成亲的日子,决定就在阴历十一月十八动手。杜峰成亲,柳家的人和杜家的人都会在一起,他要杀得杜府片甲不留。要知道,当年的密函,可是相爷写给金国的。里面不但有文字,还有整个宋朝的地图。这个杜峰,处心积虑到了这种程度,难保当年刘氏没有发现什么。甚至,她玩了掉包计,都有可能。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万。相爷的秘密如果被人知道了,那可是通敌的罪名,一千个脑袋也被砍了。
转眼十一月十八就到了,贾安领着十名杀手,悄悄地潜在杜家对面的街上。他要等到前来贺喜的人到了,装成送贺礼的,一道走进杜府。毕竟,他是贾府的管家,丞相家丁七品官,他代表贾似道前来道贺,是天经地义的。那十名杀手,跟在他后面,谁也不敢拦。
然而,杜家的大门敞开着,许久也不见任何动静,大街上也是冷冷清清的,不见一个行人。贾安躲在对面,简直怀疑湖州知府是不是弄错了日子。他正想着,冷不丁几声炮响,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一队一队的兵丁衙役经过街头,然后守在了杜家周围。
贾安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万没想到杜家会有这么风光。他正考虑着下一步怎么办的时候,几顶小轿停在了杜府的门前,杜峰也走出了门迎接。
贾安觉得事不宜迟,向身后招了招手,十名杀手跟在他后面,就走向了杜家门前。两名兵丁拦住了贾安的去路,贾安忙道:“我是贾相爷府上的管家,听说今天是杜佥事成亲的大好日子,特地前来道贺。”他正说着,忽然看到屋里正站着刘氏,贾安忙不迭地向里面走。
那十名杀手也尾随着进了屋。贾安一进屋,就挥手指示那十名杀手冲向了刘氏。
那边突然响起了一声暴喝,“你们想做什么?当今皇帝和相爷都在这里,谁敢放肆?”说话的,正是杜峰。
贾安一愣,那十名杀手也呆了。贾似道果然坐在屋里,苦着一张脸,似笑非笑地看着贾安。他的对面,端坐着当今的皇帝。湖州知府斜坐在贾似道的对面。
湖州知府一挥手,几十名兵丁冲过来,就将那十名杀手和贾安死死地摁到了地上。不一会儿,兵丁们就从杀手们身上搜出了利刃。
“今天是状元郎的大喜日子,你们送贺礼也就罢了,干嘛还要带刀呢?贾相,朕刚刚清楚地听到这人说是你府上的管家,是也不是呀?”皇帝站起身来,盯着贾似道问。
贾似道慌忙跪了下来,“是,是,可是他们所做的,臣并不知情。”
那边刘氏已捧着一个瓷盘走了过来,她走到皇帝面前,恭恭敬敬地跪下,把盘子托着,递向了皇帝,皇帝伸手一拿,就把里面的一个信函拿到了手里,“你自己看看,这是不是你的手笔。今天他们来,是冲着这个,杀人灭口来的吧?”
贾似道只瞄了一眼,就看到了皇帝手中的地图,他知道大势已去,不由得长叹一声,再也不说话了。
权倾朝野的贾似道就这样被铲除了。可是,柳春永为什么女扮男装去参加科考,杜峰起初又为什么拜倒在贾似道的门下,始终是桩悬案。直到杜峰上了年岁,告老还乡时,他才说出了真相,最初他是想通过科考,帮柳春永一家翻案,可是母亲刘氏告诉他,不管他怎么做,只要贾似道知道劉氏是他的母亲,杜峰永远都不会有好下场。万般无奈之下,杜峰选择了向皇帝告密。
皇帝早有扳倒贾似道的心,正苦于没有借口,如今有了真凭实据,杜峰奏什么,结果都是一个准。其实,那盘子里托的,根本不是什么密函,地图是皇帝派人带来的。
刘氏听说了洗衣的婢女被杀的死讯之后,只是推测那天贾安是不是丢了什么重要的文书。
贾似道死在了刘氏的推测之下。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
泰山上有个舍身崖,关于其名称的来源,各有其说,不过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山脚下一户人家爷俩相依为命,父子都老实本分,朴实厚道,为人善良,只是后生的脾气很倔强。因为家境贫寒,后生一直未娶。
这一年,年关将至,爷俩赶赴集市办点年货,忽见前面人群簇围,但闻唏嘘怜叹之声。父子俩过去一瞧,只见一个长相清秀的姑娘眼角挂泪跪在地上,面前“卖身葬母”几字赫然入目。寒冬腊月,衣衫单薄的姑娘冻的瑟瑟发抖。
看到此情形,爷俩顿生怜悯之心,想家中亲人离去之时,自身一贫如洗,在好心人的相助才得以安葬。于是,爷俩拿出仅有的微薄积蓄,放在姑娘面前转身就走,姑娘起身追寻爷俩,人群熙熙,俩人已不见了踪影。好在有人认识爷俩,告诉了姑娘,姑娘铭记在心,回家葬母去了。
一日,在村人的引领下,姑娘寻上门来谢恩,欲兑现卖身之约,爷俩不肯答应。村中长辈者闻之前后,慨然做媒,撮合佳缘,后生与姑娘遂拜了天地结为夫妻。
当年年景不好,村人多有结伴异乡做工,后生亦随前往。一年的光景过的也快,又到寒冬,大爷的腿受过风寒,今年好似更重了,媳妇看在眼里,自己先把被窝暖了再让公公去睡,公公不胜感激。
不料,村人心术不正者由此传谣,说媳妇不守妇道云云,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开了。不久,谣言也传到了后生那里,后生忍受不了如此污名之辱,不问青红皂白就决意休妻。
这一日,先回来的人告诉说后生明日就到,并暗暗告诉大爷儿子欲休妻之事,媳妇也细细听到了。
良缘途上现坎折,乌云遮日风雨来。公公好生愁苦,想那儿子如此无福受这姻缘,想到伤心处,啜泣哽咽。
媳妇这里,陡增磨难,何去何从,两全之策难有,思量前后,主意定下。媳妇劝慰公公不必如此难过,并告诉公公,明天丈夫到家,告诉他若相信媳妇是清白的,就在日落之前到某崖那里来找。
第二天,儿子到家,欲责问妻子,大爷告诉说媳妇上山了,并督促儿子去找媳妇回来。儿子认为媳妇是做个样子以逃脱责问,犟劲上来,生着闷气,不听父亲的话,大爷痛心疾首。
等犟劲慢慢下来,儿子也开始担心起来,于是这才赶忙往山上赶去。盘回立陡,山势弯折,日头一点点在逼近山头,后生急急上赶,等后生转过山弯,赶得上来,正好日头将将隐没山头,却见一个身影从崖上纵身而落。后生大喊媳妇,却也迟了。但见那身影落到半空,忽然仙鹤出现,托住媳妇,媳妇在五彩祥云的映照下,由仙鹤载着向那云端飞去,逐渐消逝了。
后来,为纪念媳妇舍身取义,人们把这个崖起名叫舍身崖。
【篇二】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
在豫北淇县城北几公里处,有一座思德桥,几百年来,关于这座桥在当地百姓中曾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那是宋朝仁宗年间,中原地带民风淳朴。有一年正逢朝廷开科大选,相州(今汤阴县)书生李牟骑着一头驴到京都汴梁赶考,过了碧水悠悠的淇水,临近中午他来到一个小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飞来一朵红云,在头顶上“喀嚓嚓”打了个响雷,天空中顿时阴云密布,劈雷电闪下起白状雨来。书生忙从背上取下油纸伞,还没等他撑开遮雨,却又云开雨散,露出了太阳。正惊异间,突然听到前面桥上有人喊:“雷击死人了!雷击死人了……”
书生李牟忙催驴向前,果见石桥上围了七、八个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静静的躺在那里,已经没有一点气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给老者放下绾起的裤腿。
“天理何在呀!”一个老太太在一旁哭泣着,“一辈子修桥补路,到头来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哎,……,”其他人也纷纷摇头叹息。
“怎么回事?”李牟好奇的问围着的人。
“唉!士子呀!赵石匠这辈子行善积德,我们脚下的桥就是他费了十年时间筑起的,没曾想一个月前刚建好,就……”。当地人很尊崇读书人,忙回答他。
李牟心里一阵激动:难道*人说的好人不长寿?正沉吟间,这时有人让他给死者提几个字,他二话没说,拿出笔砚,略一沉思,便在老者左臂上写下一行字:行善不好作恶好。写完顿觉不妥,旁边的人也唏吁起来,于是又在老者右臂上写下:行善更比作恶强。然后才与众人道别,往京城而去,一路上心情上下不定,满脑子都是做人行善好还是作恶好的事。
二日后李牟到了京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他洗漱完毕,独自一人出店在京城里闲逛。京城果然是热闹非凡,由看不完的繁华景象,他正忖思间,街道上几匹马迎面而来,上面几个官兵口里喊着:“出皇榜喽!出皇榜喽……”纵马呼啸而去。
李牟举目望去,果然有一堆人在那里看皇榜,只见里面有一个举子模样的人高声朗诵着:“……三日前太子临世时,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迹:行善不好作恶好,行善更比作恶强。……今遍寻各位奇能异士,前来解朕心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大惊:天下竟有这等奇事,若不是这两日亲身经历,是万万难以使人相信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揭下皇榜。在金殿上,他向仁宗天子详述了两天来自已的所见所历,仁宗让他写出那两行字让两班文武大臣核对笔迹,果然分毫不差。于是又派快马去访,打听到那赵石匠刚刚下葬。仁宗不再疑虑,随即加封李牟为本科第三名探花,衣锦还乡。
李牟回家路过那座石桥,专门停下官轿,给那座桥取名为“思德桥”,并把自已知道的故事讲给村子里的人听,告诉人们赵石匠一生积德,死后转生帝王之家。所谓天理昭昭,善恶有报,让人广传这善果之事!
这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篇三】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
清乾隆年间,某一年的中秋节刚过,在鲁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山明水秀的小山村的小客栈里,韩掌柜从天交申时起,就不时走到门外,眯起昏花的眼睛手搭凉棚向进山的路上张望一番,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喔,该回来了!”
被韩掌柜念叨着该回来的主,名叫王儒林,每年都会在中秋节前几天,一声“韩掌柜,您好”,下榻到他这家集吃饭住宿于一体的小客栈,第二天天交寅时,带两张韩掌柜老伴烙的大饼,再背上一葫芦开水,拱手道别独自进山。下午天交未时,一定准点返回,然后韩掌柜陪其喝酒吃饭,第二天一早饭罢,让韩掌柜用小毛驴送他出山。这样子的准年、准月、准时的交往,已延续了十年,从未间断。
这一年,亦如往常,昨天下午王儒林进得店来,两人彼此说了些别后的话,今天一早便带上烙饼、开水,与韩掌柜拱手道别后进了山,只是不知为啥过了一个多时辰,还迟迟未归。
韩掌柜与伙计一边往山里越来越深地走着,一边不时停下喊几嗓子,仔细地向四处张望着。
大约又走了一个时辰,他们才在路边的草丛里,发现了歪坐在地上的王儒林,他正无助地抚摩着已肿起老高的右脚踝。
韩掌柜赶忙蹲下身子,仔细检查了下王儒林的伤脚,看是否伤到了骨头,随后让伙计到附近找了两根结实些的木棒,简单做了副担架,将王儒林抬回了住处。他翻箱倒柜地找了些活血化瘀的草药敷在王儒林的脚踝上,随后简单吃了些东西,安慰了几句,两人便各自休息。
虽劳累了半天,躺在床上的韩掌柜却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这个王儒林也是一把年纪的人啦,每年来这穷乡僻壤的干啥呢?旅游观山景?不像呀!走亲戚?可他从没提及是哪家呀!
韩掌柜便自言自语道:“若不是碍于祖上传下的‘客人不说,不准打听客人事’的规矩。天明后,说什么也要问个明白清楚。”
转眼过了三天,王儒林扭伤的脚,由于没伤到骨头,经过韩掌柜的仔细料理,脚肿已消,慢慢走路已无大碍了。他就从客房里踱到韩掌柜面前,深深一揖,说:“韩掌柜的,我想请你准备几样酒菜,咱哥俩一块喝几盅,一来呢,表示感谢,二来呢,我守了十年的进山秘密,也想对你抖搂抖搂。”
韩掌柜听后自是高兴,赶忙叫伙计去做准备。自个儿沏了一壶上等高碎,先与王儒林慢慢品着,不咸不淡地说些脚踝疼不疼及家长里短的话。不长时间,酒菜上桌,王儒林端起酒杯,向韩掌柜再次一个长揖,万分诚恳地说了声“感谢!”这才捋了一把花白的胡须,轻声说道:“连续到你这里叨扰整十年了吧?”
韩掌柜一边微笑着点了点头,嘴里一边应着“是的,是的,整整十年啦”。
王儒林接着讲道:“我可是考验了你十年嘞,过去我也在别处住过,但一旦人家问我‘来干啥呀’,我虽都能含糊而过,但第二年就绝不会再去住了。只有韩掌柜,你可是从没过问嘞,就冲这点,证明你是个懂规矩的生意人,所以我才每年必来贵店打扰。”
韩掌柜听后,自是心里受用,但表面上仍淡然地笑了笑说道:“王先生您过奖了,俺也就只是个守规矩的普通生意人罢了。”
“半点不为过,韩掌柜。实话对你讲,我是个风水先生,十几年前,刚到知天命之年的我,偶尔得知贵村的名字叫‘金墩’,心想,既然祖上起名金墩,说不定真是个金坉呐。就打听着来到这些山中四处探查。嗨,工夫不负有心人,金坉虽没找到,但确实找到了一份意外的财宝!”
韩掌柜听后,心中虽有些波澜,但表面仍平静如水地微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接着听王儒林继续讲道:“也就是顺你们家门前小路往山里走,大约走十里,会看到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最明显的标志是上边筑了一个硕大的喜鹊巢。”
韩掌柜自小生活在此,自是知道,随即又点了点头。
“然后向右拐下山路,再往里继续走,就会看见一条不起眼、平时无人注意的小山沟。”
说的这个地方,韩掌柜似也有些印象,仍点了点头。
“因平时无人行走,需要小心往上攀爬,大约一个时辰后,会来到一处隐秘而又不起眼的地方,最明显处,是有一条流水冲刷的细小沟壑,沟壑呈之字形,在之字的拐角处,有一个如同酒盅般大小的小坑。”
“就是这个小坑,你说奇也不奇,早来没有,晚来没有,只有中秋节过后这一两天,里边准会盛满黄灿灿的金子,这也是我为什么每年必来,还正这个时候来的原因。”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口袋,打开口袋,抖出里边用猪尿脬包着的一个包,再慢慢一层层打开,这时,呈现在两人面前的是一包黄灿灿、夺人眼目的金子。
韩掌柜接过来,边仔细观看,边啧啧称奇一番,后仍递与王儒林,让其包好、收好。
这时又听王儒林说:“十年啦,我一直对掌柜的秘而不宣,就是为了这点财宝,这次来,岁数毕竟大了,手脚已不灵便,才在采得金子后,下山时扭伤了脚踝。”接着他长叹一声说道:“这是上天在警告我呢,不让我再来取了。”
说罢拿起酒盅,一口喝净,再次两拳一揖说道:“要不是韩掌柜的相救,那天晚上,说不定就在山里喂了狼呢。”说罢又自饮了一杯酒,接着说道:“这三天,韩掌柜的一家仔细料理我养了三天伤,也让我仔细想了三天,如何报答韩掌柜呢?最后决定把这份财宝送与韩掌柜的吧。”
韩掌柜嘴里虽然客气地说道:“不必、也不用。”但心里还是有些惊喜,心想,善,必有善报的。
王儒林接着说道:“韩掌柜,我决定明年就不再来了,我说的那处财宝,韩掌柜的照我说的时辰去,尽管取来,保证不会有假。并且我已画好了草图。”
韩掌柜自是欢喜不尽,又让家人新添了几样小菜,与王儒林喝了个痛快,聊了个痛快。
韩掌柜自得知这处财宝之后,自是高兴万分,就暗地里将王儒林所讲之处,跋山涉水地探查明白。第二年中秋节后,他如期获得了一小坑金灿灿的赤货。
是夜,因得到意外之财,竟兴奋地久久难以入睡,心想,这自是经冬雪春化,又经夏雨冲撞,流落在此,金子量重,正好被小坑所接、所留,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呀。如若将小坑做得大些,那就更好了……
第二天,他就找了把锤子和钎子,悄悄地来到了小坑处,一阵叮叮当当敲打,把个原本只有酒盅样大小的坑,敲打成如蒜臼般大小,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日月如梭,转眼间冬去夏至中秋又到,韩掌柜信心满满地如期来到坑边,低头细看,不觉一阵心慌,只见坑里边空空如也,别说金子,连块石子都没有落下。
韩掌柜赶忙四处张望,见周围自是林木葱茏,花草丛生,绝无人来过,暗自思忖,难道是来早了?
但过了几天来看仍是如此,再过一年还是如此。
至今村里仍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金墩村韩掌柜,救人获得黄宝贝。酒盅变成大蒜臼,贪心不足令人悔。
【篇四】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
话说清朝咸丰年间,贡生唐宽任河阳县令,由于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不几年,就把河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天,快到正午了,唐宽正伏在公案上批阅着公文,忽听衙门口有人大声喊冤,唐宽赶紧升堂。不一会儿,衙役将鸣冤之人带上堂来,却见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婆婆。身为一方父母官,唐宽十分体恤民情,他见老婆婆大晌午的不在家生火做饭,却跑到县衙告状,想必是有什么冤情。想到这儿,他忙问:“老人家,你有什么冤情只管讲来,本县替你做主就是!”
老婆婆跪在地上,说道:“老爷啊,老妇人别的不告,只告我那不孝的儿媳冯氏!”
唐宽让老婆婆起来慢慢说。
老婆婆一五一十地说起了事情的原委。“三年前我给儿子胡岩娶了媳妇冯氏,婚后儿子多半时间在外做买卖,这冯氏一不洗衣二不做饭,不孝敬公婆不说,在家里稍有不满非打即骂。为了顾全这个家,我只好忍气吞声。”说到这儿,老婆婆难过得掉下泪来,“今天是我六十大寿,冯氏一反常态,表现得甭提多好了,一大早就上街打酒买菜,回到家又杀鸡宰鱼,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我坐在里屋一个劲儿地乐,心想,这冯氏终于知道孝顺了。可谁想,等到吃饭的时候,冯氏只给我端来一碗青菜豆腐汤,说什么‘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唐宽听老婆婆说完,很是气愤,天下哪有这样做儿媳的?他让人速传冯氏来见。不一会儿,冯氏就来到了堂前。这冯氏二十出头的年纪,见婆婆站在堂前,似乎明白了什么。唐宽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冯氏,身为儿媳,却不尽孝道,你可知罪?”话音刚落,就见冯氏眼圈一红,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落下来,抽泣半天才说道:“老爷呀,民妇虽然粗陋,对二老尽孝又岂能不知?我哪敢不殷勤侍奉?就说今天,虽然做了不少好吃的,可奴家也只喝了几口青菜豆腐汤啊!”
唐宽一愣,媳妇与婆婆说的完全相反。再看那冯氏,一副柔弱的样子,也不像是恶毒的妇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堂上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难辨真假。
就在这时,冯氏的丈夫胡岩从外面做买卖回来,听说母亲把妻子告到了衙门,急忙赶到堂前。胡岩看看母亲,又看看冯氏,不住地唉声叹气。
唐宽沉吟片刻,问胡岩:“你母亲状告你妻子不孝,大寿之日让婆婆吃粗茶淡饭,而自己却大鱼大肉;你妻子却说自己只吃了青菜豆腐汤。你说本县该怎么处置啊?”
胡岩面带愁容地说:“老爷啊,这一边是我生身母亲,一边是结发妻子,我能说什么呢?全凭老爷做主,小人依从便是。”
“好吧,”唐宽爽朗地说,“既然今天是老寿星的生日,本县就准备一份寿面,算是给老人家祝寿了!”说完吩咐人赶紧到后厨下面。众人不解其意,案子还没断完,老爷怎么有心思给老太太祝寿呢?
老婆婆听说县太爷要给自己做寿面祝寿,欢喜得不得了。工夫不大,只见从后面端上来两大碗寿面。唐宽吩咐,老婆婆和冯氏每人一碗。
不一会儿,冯氏的那碗寿面就吃完了,婆婆只喝了几口汤。唐宽道:“老人家,怎么不吃啊?是本县做的寿面不好吃吗?”
婆婆满脸堆笑地说:“好吃,好吃!大老爷能给老妇寿面吃,那是我天大的荣耀啊!只是刚刚吃过午饭,老身吃不下了!”
“好吧!”唐宽一提嗓门,“冯氏、婆婆,二人听判:冯氏伺候婆婆,殷勤周到,虽在婆婆寿辰之日有美味佳肴,仍然只吃青菜豆腐,孝心可嘉,堪为妇道人家的表率;胡老太太操劳一生,安享晚年也就是了,以后不可刁难儿媳,再生事端!”原来唐宽借祝寿为名,检验她二人说话孰真孰假。那婆婆刚吃了一肚子鸡鸭鱼肉,此刻哪里还吃得下满满一大碗寿面?而冯氏劳累了大半天,只喝了几口菜汤,此时正饥肠辘辘,自然是风卷残云般就把一碗寿面吃完了。
按说案子已经结了,冯氏轻扯一下丈夫的衣襟,意思是该走了。谁知婆婆几步抢过来,拦住儿子胡岩,近乎恳求地说:“儿啊,我是冤枉了你媳妇。可是,我也是没有办法啊!今天当着县太爷的面,你还是听妈一句话,把她给休了吧!”
唐宽闻言,怒道:“本案已经断明,本县看在你年迈的分上,不责罚你也就是了,却为何还要怂恿儿子休妻?岂有你这样做母亲的!”
冯氏是个孝顺的人,想起往日儿媳的好处,老婆婆眼泪竟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原来,她没事找冯氏的茬儿,是因为冯氏一直没有生育,想以此逼走儿媳,她这样做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原来问题的症结在这儿呐!唐宽问胡岩:“听说你婚后常年在外做生意,你夫妻二人厮守在一起的时间共有多少天?”
胡岩想了想,说:“加在一起也不到三个月。”
唐宽听罢哈哈一笑,对老婆婆道:“二人在一起的时间连三个月都不到,没有生育又何足为奇呢?依本县看,他二人情谊甚浓,万万拆散不得!”说罢,唐宽手捻短须,略一沉吟,然后轻轻一拍惊堂木,“胡岩听着:本县命你从今日起,在家侍奉老母、服侍妻子,住上两个月不得外出。你可愿意?”
“小人遵命。”
再看那冯氏,脸上早已羞出一朵红云。她一手牵着丈夫,一手挽着婆婆,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出了大堂。
等他们走出衙门口,衙役们再也忍不住,和他们的知县老爷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篇五】民间故事精选文字版
康熙末年,安徽石台县仙寓山。
今天是雾里青新茶上市的第一天,仙寓茶庄的老板崔友贵起得很早,亲自坐在柜台里,只等贵客上门。雾里青虽然价如黄金,但只要是尊贵的客人来了,说要买雾里青,他是必定要请客人到茶室去看一番茶道表演的。表演的人,由他的亲生女儿依云担任。其它相对普通的茶,则是由丫环来表演茶道。
雾里青茶主要产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仙寓山上,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且只采春天里生长出来的第一抹嫩芽,在清明后至谷雨前一周采摘最适宜。这种茶叶,合适的时间采摘是宝,过时的采摘就是草了,所以产量很少,每斤雾里青大约有20000到25000个芽头。
依云从十四岁起就表演茶道,每年只是在雾里青采摘后表演几次。今年她18岁了,这个春天,她为新上市的雾里青表演完茶道,就收手嫁人了。嫁的人,就是自家茶庄的炒茶师傅陆振新。传说陆振新是茶圣陆羽的后裔,在茶艺上颇有天赋。崔友贵无子,欲将陆振新召赘,两家已有婚约。崔夫人更是早将陆振新视为半子了。
早在年前,崔友贵就放出话去,茶客们都知道今年是依云最后一次做茶道表演。茶叶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表演茶道的只能是清丽的未婚女子,婚后的妇人不宜再抛头露面。崔友贵笃定今年自家的生意会超过往年,他很清楚女儿在茶客心中的地位。他算准了今年的茶客不会少,说不定还有“大鱼”呢。
正在做着发财梦,茶庄来客了,崔友贵打眼一瞧,这客人身着缎面薄袍,脚踏云纹靴子,举止沉稳,身边还跟着一位相熟的老茶客李思明。李思明热情地介绍着:“这位是远方来的贵客唐老板,仰慕雾里青之名而来,快叫依云出来吧。”
崔友贵连忙挤出一脸笑容,早就打扮好的依云不用父亲叫唤,自个就轻盈地飘出来了。她挽着望仙髻,一双素手托着一个银质的托盘,托盘上面是一只玲珑剔透的玻璃茶壶,配了四个白玉般的茶盅儿。
“一看就知唐老板是风雅之人,小女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对于泡茶小有经验。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雾里青,一边品,一边讲解可好?”依云纤手如兰,嘴巴里却是飞珠溅玉一般,茶不醉,人都要先醉了。唐老板的目光追着依云白里透红的玉面,眼珠子竟懒得往茶上多看一眼了。
依云显然见惯了茶客的好色嘴脸,不以为意,悉心讲解起茶道来:“我们知道,雾里青要经过37道工序才能制成茶。但是,这么好的茶要如何泡?除了水好,还要茶具好。小女子经过对比,发现茶杯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所以我这方喝茶的杯子采用上好的白瓷薄胎杯,像玉一样洁白。”她拿出一撮雾里青茶叶置入玻璃茶壶里冲泡,将第一遍洗茶水弃掉。然后,她将四个茶盅摆成杯口相接的方阵,提壶转圈,将第二泡茶水依次注入各个盅内,红唇贝齿嫣然一启:“这叫关公巡城,可以保证各个盅里茶汤浓度一致。”
此时,各个盅内腾起一缕乳白色的雾气,同时从雾气中散发出一股诱人的兰花香气,加上泡茶的是妙龄玉人儿,不说唐老板和李思明,就连崔友贵自己都陶醉了。“女儿,你往年泡茶没这些说法啊?”
“女儿交了几个茶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罢了,请各位试下,味道如何?”依云微笑道。唐李二人争相赞叹,都说如饮琼浆、沁人心脾,是难得的好茶。
接下来的三轮冲茶,依云总是把壶底几滴茶水小心翼翼地往各个茶盅里各注几滴,以示公平一般。但她却不解释,只是别有深意地看着大家。唐老板看出来了,这是依云等着客人主动发问,他就开了口:“敢问姑娘,都说酒壶里的最后几滴酒是发财酒,你这个想必是发财茶,讨赏的意思?”说着,他就去搭链里摸出两锭银子来。
依云娇声阻止道:“唐老板你这是小瞧我了,每一壶的最后几滴茶,是精华,各个茶盅轮流滴注叫韩信点兵。总之,今天的茶道主要是跟广东潮汕那边来的泡茶师傅学的,这样喝茶越喝越有滋味,正所谓梦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品完茶,唐老板豪气地丢下两个银元宝就走了,说改天再来买茶。
第二天上午,李思明一个人来了,绕过茶庄,到了后院,进门就道恭喜,说:“崔老板,昨天来的是新上任的巡抚大人唐连忠,看上你家依云了,想娶做偏房,要跟她这一辈子壶中日月长呢!”这一席话,把崔友贵和夫人吓傻了。
“这……我家依云与店里伙计陆振新三年前就订下了婚约,婚期就在一个月以后,你是知道的。”崔友贵一口拒绝了。
李思明露出一脸替他着想的神色来,说:“等下媒婆柳三娘就来了,唐大人是什么人?你这个茶庄是不是不想开了?你把那么漂亮的女儿嫁个伙计,你亏不亏啊?依云跟了巡抚大人,就是一步登天了,将来扶了正,封个诰命夫人都是可能的事,好过卖一辈子的茶叶是不是?”
这一下就说到崔友贵的痛处了,把依云许配给陆振新那年,女儿还是黄黄瘦瘦的,哪知道她女大十八变,变得这么漂亮,还这么聪慧呢?
还没容崔友贵和夫人想明白,柳三娘就带着丰厚的聘礼来了,一盘盘的元宝,一匹匹的绸缎,锦绣灿烂,晃得人眼花缭乱。
等到弄明白原委,陆振新脸上是青一阵白一阵,趁着人乱就悄悄走了,他觉得自己是没脸再在这儿呆了。他的对手是巡抚大人,他完全没有一点能力去抗争。
依云关了闺房的门,要死要活地刚喊了几句,就被崔夫人唬住了,她劝道:“依云,我们的茶庄和身家性命可都在你身上啊!你还是从了唐大人吧,人家是巡抚,我们是生意人家,高攀了呢。”
“早说过不要叫我出来表演茶道了,你们就是不听!我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为了吸引人气,不惜让我抛头露面,这下可好,惹出麻烦来了,就叫我一个人扛着!”依云愤愤地说。
晚上,众人点收完聘礼,依云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五天以后就要出嫁,必须把茶室的所有东西都清点一下。这一清点,才发现出了大事,茶室里两个装满雾里青的青花瓷瓶都不见了,不说茶叶贵不贵,就是那两个瓷瓶也是古董。一个是明弘治民窑出产的青花花卉蒜头瓶,一个是明成化民窑出产的青花婴戏图瓶。
“茶室只有自家人有钥匙,八成是陆振新偷走了!他知道斗不过巡抚,就趁乱卷起宝贝走人!”崔友贵本来还有点同情陆振新,这下就只有恨了。
依云冷笑道:“那两个青花瓷瓶原是他给我们家的订婚聘礼,如今我们负了人家,他拿走东西也是应当的。说来还得感谢他,不是他,我们还不知道雾里青包上锡纸放到青花瓷瓶里保管最相宜。”
白蛇传。查询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中心,白蛇传第二集篷船借伞:许仙扫墓回来天下大雨,许仙赶紧搭船离开,遇到白素贞和小青在岸边招手请求搭船,好心的许仙让他们搭船,白素贞眼见许仙是个善良温厚的人便芳心暗许以求,许仙将雨伞借给白素贞和小青,并约定改日再去府邸取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