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能力和势力不如孙权和曹操,为什么诸葛亮还要跟随刘备打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三顾茅庐“前,刘备处境相当堪忧,身边只有关、张、赵,没有好的谋士,也没有固定地盘。而当时袁绍坐拥天下大半,江东孙权父子也是雄霸一方, 还有汉贼曹操,任何一方都势力雄厚。后来刘备被逼新野,徐庶加盟后,才打了几场胜仗,后来也是徐庶推荐诸葛亮, 这才有后面的一段千古佳话。陈寿曾如此评价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可见诸葛亮并不像我们书中还有电视看到的那样,是一介布衣,隐居山林,躬耕于南阳。而是年少有为,并且成名已久。
诸葛家三兄弟,卧龙诸葛亮,伏虎诸葛瑾,功狗诸葛诞,三人当时都是有大才之人,而诸葛亮身为老大,能力和才能也是首屈一指。那么诸葛亮到底为什么会跟随刘备,真有就只有三顾茅庐这么简单?那就得要一点一点分析了。
一、曹操东征陶谦,攻下徐州下,一种扫荡,大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生灵涂炭。此时刘备带兵前去救援,诸葛亮虽然被迫背井离乡,但是在幼小的心灵下确是记住了刘备。二十几年后,刘备再出现, 在诸葛心中早就有了几份好感。
二、诸葛亮隐居南阳,虽然未闻达于诸侯,但是常自比管仲、乐毅,只是当时情势尚未成熟,还未碰到那个让自已甘心追随的天下之主。而这时,刘备出现 ,并且“三顾茅庐”盛情邀请。后来出师中表也有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的惜才,爱才,还有那份诚意,深深打动诸葛亮。
三、刘备是真正的汉室宗亲,刘皇叔也不是白叫的,跟随刘备也是师出有名,未来也是大业可图,天下归心。再者刘备身边不乏猛将,关羽,张飞,赵子龙等, 唯独缺一谋士,诸葛亮此时正好补上这一空白, 并能得到重用。而东吴和曹营,有能之人甚多,再者东吴有周愉,曹操又善妒。所以刘备此时也是最佳人选。
四、诸葛孔明上达天文,下知地理,能算祸福,集雄才伟略于一身,这种大才之人,又怎么能甘心归隐山林。他需要的是一位名主,也需要一个能一展才能抱负的机会。此时刘备虽然势单,但是与孙权和曹操相比,也是最合适之人。况且依附刘备无论胜败,都不至于被胜者忌惮,也正是一展抱负大好机会。
诸葛亮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诸葛亮一向是智慧的代表,那么看过《三国演义》后,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追随刘备而不跟随曹操?
事实上,这一问题与汉朝的选官制度密不可分,当时的选官制度,一直被推崇的是察举制,换个大家熟知的名字,应该就是举孝廉了,那么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原因也就在这里,也就是说,水镜先生当时所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而安天下,这里所说的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亦正因如此,刘备才去请诸葛亮,而接下来的三顾茅庐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必细说了,现在已经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跟着刘备,接下来又是为什么要跟着曹操。
实际上,诸葛亮是可以到曹操那里去的,一方面,曹操对于这样的人才也是分外看重的,另一方面,曹操在当时也是很优秀的,这两点都值得诸葛亮来选。但这不是说一切事物都需要机缘巧合一类吗?
而且这恰恰缺少一种机缘,就是说诸葛亮没有朋友,是在曹操手下做事,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推荐诸葛亮或者把诸葛亮介绍给曹操,所以说,两个没有交集的人,连认识的机会都不存在,怎么能一起工作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下面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刘备和曹操同时向诸葛亮抛橄榄枝,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选择谁呢?
假如是我,我也许会选择曹操,因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曹操这一方可能有更多的优势,不管是条件还是待遇都比较好,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毛遂自荐呢?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或许就可以很容易解释,作为一位文人,一直都很淡泊名利,这也被他们视为一种必须坚守的气节,所以说,对于诸葛亮这样的文人,是不存在自荐这种事的。
对于认识诸葛亮的人来说,我想诸葛亮的《出师表》一定不陌生,甚至他本人在这里也清楚地表明,自己在当时确实是不那么受重视,也不像后来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被认为是智慧的代表,所以说,如果没有水镜先生的推荐,或者当时的刘备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加入,或许我们也没有机会了解这种智慧。
对诸葛亮而言,也许说跟随曹操会有不同的后续发展,但这些都不是当前讨论的重点,而是需要知道为什么当初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或者是什么塑造了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文人,也就是达到了目的。
诸葛亮是什么人啊,三顾茅庐时得诸葛亮已经隐居隆中,凭借自己超出常人的天分已经在天文物理军事等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所以诸葛亮可以说是有了真才实学走到哪里都不怕。但是诸葛亮不是那种性格十分张扬,乐于在人前表现的人,并不是十分乐于参与到三国争霸之中,再者诸葛亮即使有出山想法,也要看看自己侍奉的主子是不是真的靠谱。
诸葛亮那时才刚满20岁,按照现在来看也就是大学刚上没几年,年轻人嘛,有了才干资本,有时候难免自傲。但是诸葛亮不同寻常,这个年龄就隐居山林,颇有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意思。面对藉籍无名得刘关张三人,诸葛亮也很有可能知道来者何人,知道他们的身份,心里面虽清楚他们并非无能之辈,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再者,诸葛亮是不是真的三次只见了刘备一次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根据之后的人在书中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记载,诸葛亮大概率只见了刘备最后一次。之前两次有可能是在考验刘备,让手下的人探探刘备虚实,也是看看刘备到底有没有野心和能力。到第三次诸葛亮对刘备也了解的差不多了,所以才会让刘备进来。
最后,诸葛亮自己也会考虑一下啊,虽说诸葛亮隐居山林,但是他对世间变化可以说了如指掌,那时候得局势刘备算不上实力强劲的人,诸葛亮如果跟着刘备是有性命危险的。所以聪明如诸葛亮自然要思来想去,为自己未来的仕途和政治理想考虑一下。
诸葛亮虽然隐居在隆中,但他并不是像陶渊明那样对社会失去希望,而是有目的地静待时机。他首先就造出极大的声势,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一代名相,助齐桓公首登春秋五霸的宝座,乐毅是一代名将,曾连下齐国七十多余城池,势不可挡。诸葛亮没有自比首阳山的伯夷叔齐,说明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在像天下人宣布,我诸葛亮是一个将相之才。
诸葛亮虽然表面上是一介布衣,但他跟荆州的上流社会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貌丑陋,但他因为黄月英的才学而并不嫌弃,其实他更看中的是黄小姐的家庭背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跟刘表是连襟,这样就使得他跟荆州地区的最高长官扯上了关系,他的地位远不止躬耕南阳的布衣了。
当时曹操一统中原,手下人才济济。郭嘉、贾诩、程昱、荀彧、荀攸等人都是当时一流的谋士,诸葛亮要是投靠曹操,想要出头实在太难。孙权坐领江东,人杰地灵,内有张昭,外有周瑜,也没有多大施展才能的空间。而面前的刘表,又绝非雄主,辅佐他只能保土安民,不能中原问鼎。而刘备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首先刘备胸怀大志,有统一天下的决心,能够给诸葛亮发挥才能的空间。然后刘备身边目前只有关张赵等几位武夫,诸葛亮一来就能做二把手,不用漫长地熬资历,这让他有了施展才华的地位。
诸葛亮感觉火候也差不多了,一见刘备,就慷慨陈词,滔滔不绝,一番《隆中对》将天下大势分析得明白透彻,给刘备规划了十分光明的前景。刘备听得如此如醉。
于是心底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叹: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恰巧诸葛亮外出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扩展资料:
三顾茅庐原因:
当时刘备处于很不利的状态,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帮他处理政治和军事问题的军师,他开始请了徐庶,但徐庶被曹操施计骗离。所以他更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军师。
他当时被曹操包围,几乎快要灭亡了。在荆州的地位也快随着刘表之死而变的一文不值,如果他不能改变现在这种逆境,刘备势力的灭亡将是迟早的问题。他会三顾诸葛,也就是想借用诸葛帮他改变逆势,想在天下中立足。
三顾茅庐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1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赤狼之谜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测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