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被称“蠢猪式的仁义”,宋襄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以史为鉴 2023-06-18 05:38:19

被称“蠢猪式的仁义”,宋襄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宋国本是弹丸之地,宋襄公凭什么崛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时势造英雄,但历史上也不乏“跳梁小丑”。纸上谈兵的赵括是,毛遂自荐的毛遂也是,只因为他在自荐后,很快就被敌人打回了原形。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点愚人愚己都不好。春秋时期的宋国,本是一个人口不足五千的弹丸之地的小国家,却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那宋襄公凭什么崛起的呢?难道全靠“蠢猪式的仁义”?

在春秋五霸之中,宋国的军事实力最弱,总人口还没有今天一个县城的人多。如此人口,即便全部参军,又能对周围国家,造成多大的威胁呢?事实证明,宋襄公确实是个人才。历史上,人们对宋襄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他的“仁义”。有人认为,他的仁义实在愚蠢至极,例如,主席对他的评价就是“蠢猪式的仁义”。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身有大义的人。

在《春秋公羊传》中,公羊高对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表现,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泓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了讨伐郑国,与郑国的老大哥楚国在泓水进行了战斗。面对强大的楚国,这场战争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了。于是,就有人建议宋襄公在楚国军队渡河的时候,偷袭他们。宋襄公听此大怒,做人要讲道义。宋国的国风,特别讲究契约精神。

等到楚国顺利渡河之后,楚国果然如大象踩死蚂蚁一般,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也因此身受重伤。战后,宋襄公还安慰国人,“仗虽然打败了,但我们却成了不乘人之危的君子。如此,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在《吴越春秋》中,则对宋襄公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宋襄济河而战,春秋以其多义:功立而名称,军败而德存。”也就是说,宋襄公是一个富有德行的人,但却不是一个好领导。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临大事而不忘大礼”的人,他就是刘备。赵云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摔阿斗”。不过,这一切,无非是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正史中,也并未记载此事。春秋宋国本是弹丸之地,那宋襄公是凭什么崛起的呢,全靠蠢猪式的仁义?也不尽然。宋襄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并非全靠“蠢猪式的仁义”。

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泓水之战就是证明。他能够崛起,全靠天时地利人和。当然,其本人也是很有才能的。宋襄公崛起于世界霸主齐桓公逝去之后,宋国周围的国家都是一些力量相对薄弱的小国,于是,在打败了齐国之后,宋国就开始真正的崛起了。不过,对于一个人口不到五千人的小国而言,想要称霸世界谈何容易!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在鹿上邀请齐、楚两国会盟,并有意担当“霸主”之位。楚王见此,先是假装同意,却在会盟当天擒了宋襄公。一直到下一次会盟,才将他释放。对此,司马迁在《宋微子世家》中,做出乐精确的评价:“小国争盟,祸也。”暂且不论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愚蠢。做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身的位置。其次,才是道德。同时,宋襄公的事例,也告诉我们,仁义是相对的,它并不能对敌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善用才是。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中,宋襄公是怎么当上霸主的?他有实力当霸主吗?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宋襄公:春秋中前期宋国国主,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以仁义见称。初立,以贤臣子鱼、公孙固为辅,宋国由此大治。国际上紧跟齐桓公步伐,积极维护齐国霸权。桓公死后,欲霸诸侯,却为楚人所执。后一意孤行,发兵攻郑,与楚决战于泓水,宋师败绩。襄公不幸中箭,不久辞世,终其一生未能主霸诸侯,含恨而终。宋襄公为大国齐国齐孝公复位起到大作用,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的时候了,便想会盟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次睢之社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讨论担任盟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开始时,楚成王接信后轻蔑地直想笑,讥笑世上竟有宋襄公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霸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他事先未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到了秋天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在开会时,宋襄公首先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合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盟主是谁来担任?”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 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 “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我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我这个王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宋襄公说:“楚国本是子爵,假王压真公。”只见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刃的兵士(会盟前曾讲下会盟各国不许带兵,可是楚国不讲信用,由此留下了不仁不义的恶名,欺负以仁义为本的宋襄公,更是激怒了中原有正义感的国家,为六年后在城濮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地阴谋未能得逞。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直到过了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 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无能之人。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得不讲信用的楚国几年不敢正视中原。?6?9齐桓公死后,他的6 个儿子参加争夺君位,太子昭是桓公在世时就托付给宋襄公的,因此在诸兄弟争位中,他逃到宋国。宋襄公于是联合卫、曹、邾等国,送太子昭回国继位,就是齐孝公。   宋襄公安定了齐国国君以后,也想接替齐桓公的霸业,并摆出霸主的架式。滕国(今山东滕县)不服,他就把滕国君宣公囚禁起来。鲁僖公十九年春,他邀集曹、邾、鄫几国在曹都会盟,鄫国国君迟到,宋襄公在邾国惩罚了他。曹国没有尽地主之谊送羊给他,于是派兵包围了曹国。宋襄公的凶暴,引起诸侯不满,在陈国的倡议下,这一年的冬天,鲁、陈、蔡、楚、郑、齐等国在齐国开会,以示对齐桓公的怀念,实际上是与宋襄公对抗。   宋襄公见中原诸侯不服他,于是就想求得楚国的支持,以此压服诸国。鲁僖公二十一年,宋襄公把齐孝公拉来一道同楚国在鹿上(今安徽阜阳市南)相会,约定秋天在盂地(今河南睢县)结盟。楚国人满口答应。宋襄公的弟弟公子夷目劝他说,宋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襄公不听。在到盂地前,公子夷目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就不带军队赴会。到了会上,楚人却早埋伏好了军队,把宋襄公囚禁起来,以要挟宋国。公子夷目从会上逃回,团结宋人抵抗楚军,拒不投降。楚见只捉到一个国君没有用,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楚人才放回本想当霸主却成了囚徒的宋襄公。 郑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骑墙的国家,摇摆于楚和中原国家之间。这时又与楚亲近。宋襄公就联合卫、许、滕几个小国去进攻郑国,楚国自然起兵救援郑国。宋襄公正想报上次被囚的仇,就准备同楚国交战。   宋、楚力量悬殊是显而易见的。公子夷目劝阻他,襄公不听。鲁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襄公首先把不大的一支军队摆在泓水岸边,楚军正在渡河,担任司马的公子夷目要他趁楚军渡河之机发起攻击,就会获胜。宋襄公不同意。楚军渡过河,正在乱着布阵时,公子夷目又劝他趁楚军立足未稳的混乱时发起进攻,宋襄公还是不同意。当楚军排好阵势,宋襄公才下令出击。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亲兵全部战死,他本人的脚也受了伤。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夷目的意见,他却教训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①宋襄公遵循的战争原则,可能是古代原始社会村社间械斗的公共规则②。但时代变了,战争性质不同,仍固守老的法则,必然要失败。宋襄公因泓战伤发,不久死去,他的图霸也就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何把宋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倘若是问:司马迁为何把宋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因为司马迁并没有做这件事,又怎么会有原因呢?把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的是唐代的司马贞,在著《史记索隐》的时候,他大量考证了《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春秋五霸只是他考证的一个“历史名词”而已。

倘若是问:宋襄公有没有资格列入五霸之一?个人认为是没有资格的。这里可以顺带讨论一下司马贞为何把宋襄公列入五霸之一?那时因为司马贞看到了宋襄公的“仁义”。所谓“春秋无义战”,宋襄公是因为恪守周时战礼,因仁义而亡国的。在讲霸业不讲仁义的时代,宋襄公是愚蠢的代名词。在讲仁义而不论霸业的时代,宋襄是高贵人格的代名词。“五霸”这个概念,梳理的就是王图霸业,而不是仁义道德。宋襄公跟这个是不沾边的。

春秋五霸,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并非一开始就确定的。最早有孟子提出“五霸”之说,尸子讨论了四个人分别是:齐桓、晋文、秦穆、越勾践。荀子时期形成完整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个时候还没有宋襄公,直到唐代史学家解读古史的时候才把他列入春秋五霸之中。

后来之所以把宋襄公列入“五霸”之中,除了宋襄公确有历史功绩之外,更多的原因随着社会变迁、历史的进步,后世学者的基本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会盟诸侯,率领宋国、卫国、曹国和邾国四国之兵,平复齐国内乱,扶持齐孝公即位。由此名声大噪,后来又参与了中原霸主的争夺,在泓水之战中败于楚国。

像宋襄公这样,死守着仁义之师的名声,不肯半渡而击,非要等着楚军全部上岸才进行决战。战国时期,列国尚在弱肉强食,当时的学者都笑话宋襄公的,没人为他歌功颂德。但是到了后世,国家大一统,形成文化凝聚力后,宋襄公的行为,被贴上“仁义”的标签。

需要订正的一点是,并不是西汉司马迁把宋襄公列入五霸之中,而是唐代的司马贞和颜师古。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列: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他们两个的意见还是不统一的。

宋代的黄仲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比《史记》篇幅,来断前人说法是非。他得出的结论是:太史公在记录齐桓、晋文、秦穆、楚庄的时候,材料都是很殷实的,唯独到了宋襄公这里,描述少的可怜。这是太史公的惯用笔法,重要的事情多费笔墨,次要的事情言简意赅。因此黄仲元认为,真正的春秋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而不应该有唐人所说的宋襄公。

今人读史,要跳出这种框框。春秋时期争霸的君主,远不止五个。宋儒当时根据华夷之辨,就已经总结出了“春秋十三霸”,意思是除了“周文化圈”之外的秦、楚、吴、越,光是中原的霸主就有十三个。后人认为宋儒所列,太过狭隘,又重新总结出“春秋十九霸”的观点来。“三、五”之数,是子思、孟子等人“案往旧造说”,荀子已经批评过他们了。他们总认为人间之事,必须符合术数。但实际上,三皇不是三个,五帝不是五个,何况春秋五霸乎?读历史要以历史真相为向导,不能被概念所束缚。

详细内容请参考:史料梳理:关于“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你是如何解读的?

宋国的国君,继承了祖先的文化,商业繁荣,经济发展,被誉为礼仪之邦,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等四大学派的发源地,产生过墨子庄子等,孔子的祖先也曾经居住在这里,后来迁居到了鲁国。宋国的国君都讲究礼仪,著名的就是宋襄公。齐国内乱的时候,宋襄公率领着四国联军去攻打齐国。从此就很有名誉,后来代替齐国做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来宋襄公没有听从别人的劝阻,执意要讨伐郑国,和救援郑国的楚军展开了大战,在这场战斗中,他看着敌人慢慢的度过河流,尽管一旁的人都劝阻他这是个好时机,赶紧战斗吧,但他非要等敌人渡过河流,等敌人度过河流,一旁的人说赶紧去战斗吧,但他还是要等敌人排兵布阵好了之后才跟敌人一起战斗。后来楚军把宋襄公打败,宋襄公的腿部受伤。

有人埋怨他,但宋襄公依旧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不打受伤的敌人,不打俘虏的敌人,我虽然受伤了,但是我依旧是仁慈的。宋襄公就这样被后人所耻笑,认为他很愚蠢。宋襄公认为,做事要严格遵守现在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祖先的道德,这怎么能够称得上是愚蠢呢。

作为一个盟主,如果违背道德,都不讲究仁义道德,那么谁又能信服他呢?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在社交的时候,包括战争的时候都要遵守一些原则和规则,否则的话,趁人之危,偷偷的袭击敌人,并不是一个好人,这是不仁慈的。战争中不能伤害俘虏,不能伤害无辜平民。

他的实力最弱,为何能成为五霸之一?

在春秋时期,曾有“春秋五霸”,版本也多少有些出入,但是无非就是下面八位: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由于郑庄公年代较早,那时还没有霸主一说,所以后人一般称其为“春秋小霸”。而阖闾与勾践又相对晚很多年,和前五位不是一个时期。所以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个人说法比较普遍。

在春秋五霸里面,齐桓公是第一位登上霸主之位的。晋文公也是紧随其后,这两位是当之无愧的,没有任何人有异议的。秦穆公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也被《史记》认为五霸之一,也令人信服。楚庄王是楚国的君主,楚国当时与中原抗衡,不听从天子号令,自称为王。后又问鼎中原,按实力进五霸也并不不可。

五霸之中实力最弱的就得数宋襄公了,他既有打经典的胜仗(反而总是打败仗),也没有让宋国成为强国,可他能成为五霸之一凭的是什么呢?

宋襄公这个人在历史上以仁义著称,他这个人非常讲究仁义,宋襄公有个哥哥叫目夷,是他父亲小妾所生。但在他们父亲去世之后,宋襄公居然主动要把宋国君位让给他的哥哥目夷。理由一句话:你是兄,我是弟!这可是权力的象征,多少人勾心斗角甚至丧命,他居然不要。而公子目夷坚决不干,最终还是让宋襄公做了宋国君主。宋襄公还不甘心,就让他哥哥当上了宋国的首席大夫(二把手)。这一次让贤,让他的美名传开。

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争夺君位,闹的齐国元气大伤。指定的接班人太子昭被打跑了,因为之前有齐桓公曾将太子昭托付宋襄公,便来到宋国求助宋襄公。

要说宋襄公真是仗义,不仅护送公子昭回齐为君,还号令天下诸侯都派兵来相助太子昭,以壮大声势。但是由于实力较弱,大部分也不拿他当回事儿,就都置之不理,只有曹、卫、邾几个小国派了点人马来了。宋襄公生气了!他把故意迟到的滕宣公扣押,又把不来鄫国国君杀了以此来威胁震恐诸侯。

宋襄公带着几个小国,来到齐国,平定了齐国内乱,让齐国太子昭当上君主。这使宋襄公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就连齐国的事务都要由他来裁定,此事还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呢?宋襄公也开始飘飘然了,他以为霸主之位非他莫属。

但是能否成为霸主,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周天子册封,齐桓公做到了这一点。齐桓公死后,按当时的情况,似乎由宋襄公来接替齐桓公,成为新一任“盟主”。但是他一直也没得到天子的册封。但是却自行举办了“盟主大会”,想效法齐桓公那样服众,但是在大会召开那一天,由于话不投机却被楚成王事先埋伏在台下的士兵给劫持了,虽然楚成王此举不讲究,但是却也着实的打了宋襄公的脸!

因为他这个霸主是不合法的,他所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名分(宋国在名分上比齐国还要高一等)。将他放在五霸之中,是因为他的“仁义”,所谓“春秋无义战”。宋襄公能将仁义的大旗高举,且非常完美的施行(其实是蠢猪式的仁义)。应该是历史看他可怜,为了教育后世“讲仁义”才给宋襄公开的绿灯吧?!如果按实力,他也可以算做春秋时期一霸,但根本不可能进入实力最强的前五名。说他算一霸还是可以的,但说他是五霸之一,则很牵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