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刘禅阿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在的人们因为各种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影响,认为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生的非常蠢笨,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大傻子,他就是蜀国灭亡的元凶,而他最后还无耻的做了亡国奴,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混账话来。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刘禅真的是如此昏庸吗?如果他真的是一如此愚钝的人,刘备又怎么会把他选为自己的接班人,管理蜀国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好像刘备就只有这么一个傻儿子,选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而他最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时候说了,如果他是一个不值得辅佐的明君的话,诸葛亮自己可以取而代之管理蜀国,这似乎也佐证了刘禅没有多聪明,但其实我们都误会了刘备。刘备除了刘禅,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义字,一个是鲁王刘永,梁王刘义,义子刘封。
从出身上来看,刘禅也并没有什么优势,他的母亲是甘夫人,甘夫人并不是刘备的正室,而只是他的一个小妾。这就说明了刘禅的地位并不比他的两个弟弟高。而且他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的母亲早就已经去世了,也就没有谁能够帮助他,刘备把他立为太子,完全就是经过非常缜密的考虑。所以说,如果他的智力有问题的话,刘备肯定不会把他立为太子,作为蜀国的接班人。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夸赞刘禅是一个贤明的君主。首先孔明就在生前多次说过刘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许多的文献里面都能够看出来,他对刘禅是真的非常喜欢。而孔明这样一个如此精明的人,刘家又对他如此尊敬,他完全没有必要说假话,况且还是在国家继承人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后来的许多史学家也说过后主是一个贤才。更加说明刘禅不是一个蠢笨的人。
而刘禅继位当皇帝以后,诸葛亮辅佐了他11年,在诸葛亮死后,他自己还当了30年的皇帝。我们都知道当时魏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吴国也是非常有野心,而蜀国因为巴蜀地区天然的屏障能够暂保安全,但是也不能够保证魏吴两国不来侵犯。而刘禅还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坐30年的皇帝才灭国,足以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自保手段。如果他真的非常蠢笨,那么蜀国早就大乱,诸葛亮死后很快就应该被灭亡。
所以说就算是刘禅称不上是济世,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其实从很多的事情都能够看出来他非常的睿智。首先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自己虽然说心里对这种做法不同意,但是也并没有公开反对,而且还从各方面来支持这件事。在诸葛亮用人失误,打了败仗的情况下,他也能够主动去安慰,劝他说打仗总有胜败,不用担心这些,能够及时稳定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
他的这种做法说明他明白君臣一定要和睦的这个道理,他明白需要保持政局的稳定,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才能够使国家实力更加强大。而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他立即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转而大力发展国内生产,并且强调一定要联合吴国的实力,才能够抵抗住魏国的强大铁骑,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打败魏国的,取得的结果只能是像是以前那样徒劳无功而已。
并且刘禅在用人方面还有很多的见解,他首先废除了蜀国的丞相制度,设立了大将军和大司马。而当时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这两个人全力互有重叠交叉,又能够相互监管牵制,避免了一人独揽大权,对皇权造成威胁。而在蒋琬去世以后,刘禅干脆收了所有的权利,自己一个人处理国家的政务。这种高明的政治手段岂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能够想出来的。
而且在交朋友方面,他也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一面,非常果断有人情味。当年夏侯霸的父亲是被黄忠所杀,而后来夏侯霸投降来到了蜀国,刘禅亲自前往去安抚他,说他的父亲并不是自己的先人所杀,立即就与夏侯霸套起了近乎,并且还说他自己的儿子还是夏侯霸的外甥。在魏延被杀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把魏延生前的功劳全部否定,而且还赐他棺椁厚葬,对他的家人也很是照顾。
从这些事情就能够看出来,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之所以说出自己不思念家乡的话语,完全就是为了避免蜀国的子民再遭到一次大屠杀,也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绝不是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
刘阿斗扶不起的原因如下:
1.刘禅和父亲刘备反差太大
刘禅作为蜀汉皇帝,是继承父亲刘备的基业登上大位的。刘备早年,虽然也被称作是天下少有的英雄,但却是颠沛流离,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尺寸之地也没有。但这个人始终不放弃,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却从不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刘备真正的起点是在荆州,这儿是他刘姓兄弟刘表的地盘,刘表觉得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行,需要这个兄弟辅助。
但是,这块地方不允许独立存在,曹操要掌握这块地方过长江统一全国,孙权没有了这块地方就没有了院门,这时候的刘备,还没有能力和这两家抗衡。诸葛亮告诉刘备,天下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属于你,西川。
刘备明白了,上苍只能给他这么一次机会了,而豪强给他的时间却并不多。刘备抓住了这个机会,夺取了西川,有了立脚之地,建立了蜀汉政权。可以说,刘备是在自强不息中走向成功的。
2.刘禅没有像他爹那样,给了他一个国家他还给丢了
另外,刘备的遗嘱也给了刘禅一个不好的影响。刘备的托孤遗嘱有一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过去一般认为,这句话是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觉得他不能成器,你就自己当皇帝。
现在另有一种解读:如果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觉得他不是这块料,你就(从我的其他儿子当中)自己另选一个当皇帝。
不管怎样解读,总感觉刘备对这个儿子也不是那么放心,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也给了刘禅一个不好的影响,认为刘备觉得这个儿子也是一个扶不起的主儿。
假如刘备能够多少夸奖上几句,事情能不能稍好一点?假如说,这段话是对着诸葛亮说的,多少有点儿说给诸葛亮听的意思,那么,在他当皇帝时册封刘禅为太子,也没有一句夸奖的话。
刘备说:太子刘禅,我遭逢汉室国运艰危,贼臣窃国篡位,社稷没有主宰,体察有识之士与文武百官的良苦用心,尊重上天圣明的命令,我继承了汉朝的帝业。
现在以刘禅为皇太子,以便将来敬奉宗庙,恭谨而严肃地安定国家社稷。特此委派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予印绶,望太子敬听师傅教导,做一件好事便可得到多种益处,不可不努力啊!”这时候,刘禅已经做了两年汉中王太子了!
3.诸葛亮的强势让刘禅无所作为,这也让人觉得,对比之下,刘禅更加无能
刘禅当皇帝的时候十七岁,在此之前并没有自己独立做事的经历,大权在诸葛亮一人手中。刘备临死,专门给刘禅一封诏书,要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刘禅上台后,也有史书说刘禅说过一句话:“政归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说,所有的政务都由诸葛亮说了算,他刘禅只管着国家祭奠一类事务。刘禅不仅仅是这样说,他还真正的这样做了。当皇帝后,刘禅让诸葛亮“开府治事”,就是让他成立丞相衙门,独立办公。
不仅如此,刘禅当皇帝初期有很多决策都是出自诸葛亮,如和吴国建立亲善友好关系、平定南方诸郡叛乱、出兵伐魏等。
尤其是和吴国建立友好关系,不应该是刘禅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刘备就是征吴失败而死。对于和魏国的关系,诸葛亮在世时,基本上都是出于攻势,也就是蜀国主动对北方用兵。
这很符合后世那些惋惜汉家灭亡的士人们的心理,因为诸葛亮北伐中原,提出的口号就是恢复汉家天下。而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对魏国的军事行动,再也难有诸葛亮那样的声势。
在这种比较当中,也让人觉得,有诸葛亮这种大才之人主政,蜀汉帝国尚可支撑,没有了这个栋梁,蜀国颓势立显。这一切,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刘禅的无能,也说明了刘禅的确是一根软绳索不是一根竹竿——扶不起来!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禅还葬送了诸葛亮北伐的大好局面。诸葛亮在北伐走得最远,也就是取得最大胜利的时候,刘禅下诏让诸葛亮回来,诸葛亮不知道都城发生了什么,只得班师。
回来后,诸葛亮问刘禅为什么让他班师?刘禅没有话可说,只得以想念丞相搪塞。这被认为是蜀汉政权失去了最好的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也是认为刘禅的的确确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扶不起的主儿。
实际上,诸葛亮走的是当年刘邦、韩信楚汉相争所走的路,而他的对手绝对不是惊弓之鸟似的三个秦朝降将,而是强大的曹魏政权。
诸葛亮的军队从来就没有望见过长安城,更不用说曹魏政权的都城许县!所谓“平定中原”、“复兴汉室”,实在是八字还没有一撇。不过,小说家言自有这番魅力,刘禅也只有自认倒霉吧!
4.“乐不思蜀”被认为是最没有骨气,这样的人连个官家少爷也不如,何况是皇帝
公元263年夏天,魏国调集大军进攻蜀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决战。冬季,魏国将军邓艾攻下绵竹以后,刘禅接受了臣下的建议,投降了魏国。刘禅全家迁到洛阳以后,被封为安乐县公。
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成为傀儡,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用的是蜀地的歌舞,蜀汉旧官员看到后都感伤而悲怆,只有刘禅如常,像没事人一样。
司马昭对贾充说:“一个人无情无义,是不是像这个人一样就到了头了!即便是诸葛亮在,也不能长久成全他,何况能力差一些的姜维呢?”贾充说:“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殿下又怎么能这样轻易兼并他呐!”这大概是最早说刘禅是一个不值得扶持的主儿吧!
过了一些日子,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很想念蜀地?”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出处。
这种无心无肺的言论,大概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了,原蜀国官员郤正听说后,要求见刘禅,然后对他说:“如果王(司马昭)以后再问,应该哭泣着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因此常常心内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然后闭上眼睛。”
等到司马昭再一次问他,刘禅按照前面的话回答了,司马昭说:“这番话怎么听起来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吃惊地看着司马昭说:“就是您说的这样。”司马昭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
如果说刘禅前面的表现是一个扶不起来的主儿的话,后面这番话则说明,刘禅根本就是一个不值得扶持的主儿。
封建时代,帝王区别于常人,在于他有一份“基业”,不管是祖上留下的,还是自己挣来的。刘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当然不敢奢谈蜀国的那份儿“基业”,但作为一个常人,按照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要求,每逢节日、忌日要祭奠一下父母,这是起码的孝道。
刘禅连这个“人之常情”都不讲究了,他还是个人吗?这种连一个草民都不如的“主子”,又怎能扶持起来呢?
三国形成于诸侯争雄的时代,走向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像刘禅这种表现,在一般年代都有可能丢掉江山基业,在三国这种英雄辈出的年代,他能够“安乐”而死已经是他的幸运了,谁又敢指望他成为“霸主”呢?
所以,当诸葛亮以管仲自居得到了人们认可,汉室的江山却并没有得以延续,阿斗这个扶不起的主儿,自然就要承担这个责任啦。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在刘禅之后再有这样的皇帝出现,人们就说成是他像刘禅一样,刘禅已经成为“扶不起来”的代表人物,其他人就不值得一提了。
刘阿斗并不是扶不起的,理由如下:
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亮岂不是有心讽刺了?
《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
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
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因此,从历史的真相来看,刘禅绝不是个庸主。
刘阿斗虽然不是做一国之君的料子,但是他仍然是刘备儿子,是蜀国的继承人,由刘阿斗继承刘备的皇位是理所应当的。刘阿斗也就是刘禅性格比较懦弱,刘备义子被杀,年龄适合继承大统的也就只有刘禅一人,所以刘备让这样一个孩子继承皇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刘禅虽然不如刘备但是也是从小就被刘备着重培养的对象,另外还有诸葛亮对刘禅的辅佐,刘禅做君主也未尝不可。历史上的刘禅性格怯懦,资质平庸,这一点他的父亲刘备很清楚,所以在刘备去世之前就特地向诸葛亮进行了托孤,希望诸葛亮会帮助刘禅好好做一名君王,如果刘禅实在不适合,诸葛亮也可以自己登上皇位。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一生都为其鞠躬尽瘁,现在刘备对诸葛亮说出这样的话,诸葛亮不可能不感动,所以在刘禅继位之后就一直尽心尽力辅佐。
刘备虽然是一国之主,但是论才华谋略他比不上诸葛亮,论眼光长远也比不上曹操,刘备心底太过善良仁慈,身处乱世还有一颗?仁心?这是万万不可的。刘备在托孤的时候,蜀国已经是气数已尽,就算是诸葛亮坐上皇位也不一定可以救得回来。刘禅看起来虽然愚笨,但是也有说刘禅是一种不同于他父亲的智慧,他时常表现的乐不思蜀,没心没肺,但是也这是他唯一可以保全自己性命的方法。
与其让自己被敌军残忍杀害,倒不如让敌军对自己放下防备放自己一马,这种看起来很懦弱的做法也是一种在乱世中生存的方法。刘禅更适合在一个普通人家做一个普通孩子,他身上没有帝王之气,平白无故的将这样一个孩子推到高位上对他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0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离奇的尸体“失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