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是什么官职

众妙之门 2023-06-18 04:59:42

李元芳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庄子·养生主》说:﹝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是,有一种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

关于"千牛刀"出现的记载,较早可见于南朝刘宋。萧子显(萧道成的孙子)《南齐书》:"玉夫(杨玉夫)与其党陈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谋,于毡屋中取千牛刀杀苍梧王(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说的是一场著名的宫廷政变: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杨玉夫和杨万年潜入仁寿殿,乘刘昱熟睡如泥时,用皇帝刘昱自己的千牛刀杀掉了皇帝。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中,李元芳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狄仁杰的卫队是千牛卫。连武则天的内卫在名义上也属于千牛卫。

唐制,官员有虚衔和实授两种,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虚衔(相当于现代的军衔),并无实际权力,相当于荣誉职务。王孝杰、桓斌、权善才这三个大将军虽掌握有实权,但和汉朝的大将军并不完全一样,唐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只是军衔(相当于现代的上将吧),不被实授指挥权的话就是个闲人,不象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那是全国军队的司令。唐朝的军区司令在早期叫某某道大总管(只管军,不能管政),全国共分十五道, 比如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就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军区司令,但并不 一定是大将军担任,狄仁杰就做过河北道行军副大总管(正的是太子挂了个名,他实际是正的),到唐玄宗时改名叫节度使, 全国分十节度,统管辖区内一切军、政事务,这一变化正是唐衰落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实际上是相当于现代的陆军上将,给总理做跟班。

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现代的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他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

所以从剧情上看,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到了北宋,府兵制早已土崩瓦解,"南衙十六卫"更是不复存在。宋朝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并不是职能机构,只是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没有定额。作为"十六卫"之二的"左右千牛卫",在宋代,被用来封降君,"千牛卫"早已有名无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