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ú]舌战群儒,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 zhàn qún rú,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意思是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近义词】: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反义词】:笨口拙舌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译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与众多儒官辩论并驳倒对方,鲁肃力排众议决定连刘抗曹。”
典故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呢。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哑口无言。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对待不同的人,诸葛亮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总之,诸葛亮舌战群儒风头出尽,其娴熟的论辩技巧令人折服,堪称经典,值得当今习此道者深味。▼长按2秒 命理学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史书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
意思: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论点/看法。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舌战:激烈争辩。
儒:多指读书人。?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的口才好,多含褒义,褒赞能言善辩者。
如:他在辩论比赛中,舌战群儒,带领小组获得了胜利。
近义词:唇枪舌战、舌战群雄
反义词:哑口无言、笨嘴拙舌、言不及义、张口结舌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形容人能言善辩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语惊四座、娓娓而谈
是成语
舌战群儒_百度汉语
[读音][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例句]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