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禅在魏国的晚年生活如何,刘禅过的好不好

众妙之门 2023-06-18 04:06:00

刘禅在魏国的晚年生活如何,刘禅过的好不好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的晚年生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三国时的蜀国,很多朋友应该会第一时间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吧。在蜀国灭亡前夕,蜀后主刘禅昏庸无道,宠信宦官,导致蜀国内部民不聊生。当邓艾带着2万不到的疲惫之师打到成都时,刘禅就干干脆脆的投降了,助攻了司马家族一统天下的步伐。刘禅是个亡国之君,那么在他投降后,他在魏国的晚年生活是怎么度过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

刘禅出生在公元207年,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63年,他做了40年的蜀国皇帝。蜀国灭亡后,他在公元263年到公元271年,一共8年,刘禅一直在洛阳过着亡国之君的生活。刘禅在这8年的亡国之君生涯里,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投降阶段

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在成都还有将近5万的守军。在诸葛瞻父子战死后,他就放弃了天子死社稷的想法,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在投降后,蜀国名将姜维曾写迷信给刘禅,叫他多隐忍几天,姜维准备挑起钟会和邓艾的矛盾,火中取粟,趁机复国。当姜维成功挑起魏军内乱后,成都一片混乱,而姜维、钟会和邓艾等人都死于乱军之中。

当时,蜀军和魏军都一时群龙无首,按理说刘禅登高一呼,极有可能复国。但刘禅最终选择了沉默。而他依然带着自己的儿子和臣子千里迢迢赶赴魏国都城洛阳。司马昭见到刘禅后,非常的欣喜,就封他做了安乐公。而刘禅的儿子和臣子们大多被封了列侯。

第二阶段:乐不思蜀

司马昭封刘禅做了安乐公,食邑万户,并且赐娟万匹,奴婢百人。刘禅在安乐公府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生活非常的奢靡。但亡国之君总是让人不放心,司马昭也是这样,刘禅也因此搞出来“乐不思蜀”的故事。一部分人认为刘禅是装傻,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刘禅是真的傻。

其实,刘禅真傻也好,假傻也好,这都不重要了。毕竟刘禅在蜀国也好,魏国也好,他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今天可以乐不思蜀,改天就可以乐不思魏了。

第三阶段:子孙的悲剧

刘禅在洛阳享受了8年的太平生活,可谓是安然去世,这对一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但他的子孙就非常悲剧了。刘禅的太子刘璿在蜀国灭亡时死于成都之乱,他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在刘禅投降时,就自杀在昭烈庙。而刘禅的其他儿子,他们都被刘禅带到了洛阳。他们都被魏国封为列侯,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可惜的是,在司马炎建立晋国后的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刘禅的子孙也基本上在这乱世中基本上被屠杀的一干二净。.

投降后的刘禅,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结局是什么?

刘禅在历史当中应该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了,人们在说起他的时候总是感觉非常的不屑,认为他是把自己一手的好牌打烂的典型人物。很多人也非常好奇,在刘禅选择投降之后,他的人生是怎样的?大家之所以对于刘禅的印象都不怎么好,说到底还是受到了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但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这样无脑吗?真正的他又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都觉得刘备打下的江山都被刘禅糟蹋了,觉得很可惜,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刘禅一无是处。要知道刘备不是只有刘禅这一个儿子的,刘备又不是糊涂的人,这么多儿子不选,单选出刘禅这样的废物。所以刘禅就算是不那么优秀,但是也绝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如果刘禅真的是什么都做不好,诸葛亮也不能怎么呕心沥血的辅佐他,而且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也不错。

刘禅当时之所以选择投降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蜀汉确实是已经气数已尽了,再耗着也并没有什么用。而且自己手底下也确实没有什么可用之才了。也就是说,无论刘禅是选择继续打下去,还是选择投降,结局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还不如直接投降,不会劳民伤财,而且自己当时那些部下还安全。

而且刘禅投降之后过得也不错,虽然地位没有那么高了,但是生活用度都不差。再加上刘禅本身就很聪明,也没有什么把柄被抓住,所以完全可以在曹魏安度晚年。至于刘禅最大的黑点?乐不思蜀?也完全是漏洞百出,刘禅投降之后根本就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必要装傻。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推敲的。但总之就是刘禅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蠢笨,投降之后也得到了善待。

乐不思蜀的刘禅在魏国过得怎样?他的子孙其实很惨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 在「 ”三国”的故事里,刘备的儿子刘禅最为出名的事估计就是他投降魏国后,说的那句「 ”乐不思蜀”了。 但这毕竟只是一句话,又没有详细交代他在魏国的生活状况,那么作为亡国之君,「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后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的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带领曹魏军队直捣成都,刘禅没有过多的抵抗,开门投降。 本来投降至少可以求个安稳,但带兵在外的姜维见大势已去,便假意投降了曹魏,私下串通钟会想要谋反,以求「 ”曲线救国”。结果没想到事情败露,钟会部下发动动乱,将姜维钟会全部杀死,这期间蜀汉不少大臣遭受池鱼之灾,如蜀汉前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也被乱军所杀。 虽然刘禅没有受到波及,却也受到了惊吓,昔日一同降魏的旧臣也少了许多。 再后来刘禅带着少数几个旧臣前往洛阳,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在中国古代爵位等级里,公爵是最高等的,看起来似乎待遇还不错。 但司马昭显然不是那么好的人。一次宴请刘禅的时候,奏完魏乐奏蜀乐,显然想故意试探或羞辱刘禅。 这时在场的一些蜀国旧臣纷纷哀伤流泪,刘禅则表现的喜不自禁。于是「 ”乐不思蜀”的由来便发生了。 王问禅曰:「 ”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显然,这是司马昭的一种试探,也是羞辱,刘禅若回答不好会有何结果都不一定,极有可能会引来司马昭的猜疑,甚至连累自己家人和其蜀汉旧臣。 而他直面羞辱说出这样的话,或许心里也不会好受。 后来在吴国的末帝孙皓投降时,对司马炎就十分不服,没有像刘禅一样「 ”乐不思蜀”,司马炎给他封的爵位和待遇就比刘禅差了一些,而且正值壮年的他降魏后四年就去世了,这或许便是司马炎做了什么手脚。 在司马昭去世没多久,司马炎就改朝换代建立了晋,同时还封原来的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要知道汉献帝登基前的称号就是陈留王,司马炎这么做显然又是一次对失败者的羞辱。 所以综合来看,刘禅作为被羞辱的第一人,能有那种反应保自己平安,已经颇为不错了。 在司马炎称帝后,刘禅更加谨言慎行,十分低调,司马家也就再没有为难他什么了。最后刘禅活到了64岁安然去世,余生也算安稳。 只不过刘禅去世后没多久,西晋就发生了永嘉之乱,西晋灭亡,继承了刘禅爵位的刘恂及刘禅子孙大多遭到波及,几乎被屠杀殆尽。 只有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了成汉。成汉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直到公元347年,东晋桓温攻入成都,灭成汉,顺便灭了安乐公国。安乐公国历三世84年。 所以说刘禅的「 ”乐不思蜀”确实保了自己的平安,只可惜后事难料,不然子孙亲戚们也一定能安稳更久。 近期热文:如果没有偏安一隅和杀岳飞,宋高宗赵构是不是个好皇帝? 武松当了都头后,为什么不找关系帮武大郎换份工作?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制,那民国的姨太太们怎么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