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哪个更厉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汉末天下三分,经过百余年的混战,最终三国归晋。如此,有人会认为司马懿及其后人才是三国的最大赢家,反观诸葛亮及其家族,并没有什么建树,到底这两个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请看笔者细细分析。
司马懿与诸葛亮
首先,大家知道五丈原是在关中地区,这是在曹魏帝国的领地。
大家试想一下,诸葛亮率领蜀军,都攻入魏国的领地,还能与魏军长期屯兵对峙,而司马懿率优势兵力,加上本土作战,都只能选择消极防守,怎么看,也是诸葛亮的能耐更胜一筹吧?
诸葛亮病逝后,蜀军遵照诸葛亮的遗嘱,安然撤军。虽然此时的魏延和杨仪发生冲突,但是很快以魏延被杀而告终,蜀军在杨仪等人的指挥下,绝大部分安全撤回汉中,保存了实力。
而司马懿终究失算一招,没有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发动进攻,坐视蜀军主力撤走。司马懿发动追击后,也有获胜,这部分蜀军是负责殿后的并非主力。
司马懿抵达蜀军旧营地后,都忍不住赞叹:“天下奇才也!”
最后,还有人告诉司马懿,蜀军撤退都是诸葛亮生前的安排,当地魏国百姓都笑话“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表字),司马懿对此也只能自我解嘲,说自己是活人不能预料死人。
问题是,司马懿也没在活诸葛身上占到便宜啊。
再回头算算两人在之前的战绩,张郃、王双都成了诸葛亮的经验包了。其中张郃的军事地位在曹魏帝国属于上流,其战死沙场,可以说是曹魏帝国的一大损失。
遥想当年在定军山之战时(219年),刘备对张郃都极为重视。
两相比较,显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军事上对峙,诸葛亮的成绩是高于司马懿的。
司马昭与诸葛瞻
众所周知,司马昭是继承了父兄的政治遗产,成为曹魏帝国的权臣,反观诸葛瞻,父亲诸葛亮逝世时,他还是个小孩子。
诸葛瞻成年后,受到皇帝刘禅的极力提拔,仕途亨通,还结为皇亲,民间百姓对诸葛亮的推崇也转加到诸葛瞻的身上,仿佛诸葛瞻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武侯,继承光复大汉的伟业。
实际上,诸葛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人并没有多少建树,但是在263年,邓艾伐蜀时,诸葛瞻率军至绵竹迎战,在此战中,壮烈殉国。
此后,邓艾进军成都,刘禅宣布投降。
虽然他能力不足,被人诟病断送了蜀汉帝国最后击败邓艾的机会,但是,不能不说诸葛瞻是位忠臣,他以死报效了国家,无愧于刘禅,无愧于父亲等先辈。
反观司马昭,对不起,先问一下,“司马昭之心”后面一句是什么?“路人皆知”!
对于中古传统文化传承来说,“忠孝”的意义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哪怕是在现代社会,对国家的“忠”,对长辈的“孝”仍然是有着现实意义的,是值得提倡的社会正能量。
如果有谁认为司马昭胜过诸葛瞻,笔者只能认为此人的思想是立足于功利主义的。
从功利上看,司马昭守住父兄的政治遗产,为魏晋禅代奠定了基础,他是个合格的政治家,远胜诸葛瞻;而从名望上看,诸葛瞻能够被后人景仰,而司马昭却不能。
特别是“曹髦之死”给司马昭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司马炎与诸葛京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子,在司马昭死后不久,便继承父辈的政治遗产,然后逼魏帝曹奂退位,自己做了晋朝开国皇帝。
而此时蜀汉帝国已经灭亡,司马炎对蜀汉旧臣是非常喜欢的,其动机大概是出于“继续讨伐吴国,统一天下”的政治需要,所以才会对蜀汉旧臣推崇备至,寄希望以此为表率,证明自己宽宏大度,有容人之量。
司马炎还多次写信给孙吴皇帝孙皓,展示自己的大度,这种手段也颇有成效。
反观孙皓在执政时,以残暴闻名,性格还非常乖戾,很多人被无辜冤杀,怕死的人还干脆投了晋去了。渐渐地,孙吴帝国的百姓和官员都归心于晋,所以最后伐吴之时,晋军势如破竹,孙吴地方望风而降。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晋武帝司马炎形象】
司马炎把蜀汉旧臣樊建引为侍中,经常找他谈话,希望他举荐蜀人中的能人为自己效力,有一次,司马炎还请樊建给自己讲诸葛亮的故事。
司马炎在听完樊建的话后,还一度感慨:“如果我的臣子中有诸葛亮的话,我哪还会这么劳心费力啊!”可以说,司马炎就是当时最大的诸葛亮粉丝。
司马炎提拔了诸葛瞻的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做官,虽然诸葛京最高也只是做到了江州刺史,但也算还是很不错了。
从帝国阶级构成来看,司马懿的后人做了皇帝,诸葛亮的后人继续做官。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比高低的,毕竟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的志向及家风本来就不同嘛!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台词出自《三国演义》中,东吴都督周瑜在临死前说出了这句经典名言。其中的“瑜”代指自己,而“亮”则代表蜀汉丞相诸葛亮,整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表达出了自己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无奈的叹息。除了周瑜,同时期还有不少人将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视为自己的死对头,其中就有小编今日所要说的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司马懿的隐忍与谋略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那如果拿他与诸葛亮做的对比的话,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
先说说诸葛亮吧,他在演义初期最有名的场景应该是隆中对。诸葛亮在茅庐之中与刘备畅谈天下,并且还想他提出了如何谋取天下兴复汉室的建议。大致的步骤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要先占据荆、益两州,建立己方的根据地,紧接第二步便是兵分两路,进军中原。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这一番战略是很妙的并且之后也这样实施了,而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想法很厉害,但毛主席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甚至还给出了“蜀汉灭亡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的评价。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毛主席管用的战术策略是“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而诸葛亮却将蜀汉的兵力分为关羽、刘备以及自己三支。三分兵力就会使本已弱势的蜀汉兵力无法集中,从而导致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走向灭亡。毛主席将刘备集团的失败归咎于隆中对上,一语中的,道出了前人所未道之事。同时再将诸葛亮与笑到最后的司马懿比较,孰强孰弱,相信结果已出。
再说司马懿,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略带反派色彩,但毛主席不这样认为,给予了他“司马懿敌孔明之智”的评价。司马懿到底有多聪明,从以下一事便可看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当时的守城将领是司马懿。诸葛亮大军远行多日,利在速战,于是他便一再刺激司马懿手下大将出战,甚至还送司马懿一块‘巾帼妇人之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急于求战,便一忍再忍,最终使亮自败。
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个人的并起外,还有家族的并起,汉末三国“九大家族”,哪个家族下场最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汝南袁氏
袁家是毫无争议的汉末三国第一士族。东汉前期,袁家始祖袁安就已经官至三公。从袁安开始,连续四代,袁家都有人官至三公,官至九卿、太守的就更多了。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当时的士人,都非常愿意效忠袁绍。袁绍起兵谋反后,在官渡这个地方跟曹操打了一场大仗,最后曹操以少数兵马就战胜了大鼓军队的袁绍,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袁绍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分割了袁绍的地方势力,最后也是被曹操一下子就打败了,最后袁氏家族也是灭亡了。
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同样是“四世三公”,与袁家地位相当。杨家始祖是西汉开国功臣杨喜,他参与分尸项羽,被封侯。东汉安帝时,名臣杨震官至太尉。汉末三国时,杨彪官至三公。由于忠心汉朝,杨彪备受曹操打压,几乎被杀。杨彪之子杨修,因为亲近曹植,又是袁绍外甥,被曹操因事杀害。曹丕代汉后,想任命杨彪为太尉。但杨彪选择为汉朝尽忠,推辞了。
颍川荀氏
颍川荀氏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荀氏是荀子之后。荀淑是汉末一代名士,他的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荀淑之子荀爽,汉末时官至司空。
荀淑的侄子是荀彧。荀彧投奔曹操后,推荐了司马懿、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杜袭等谋士,可见荀家的人脉和影响力。曹营之中,荀彧坐镇许昌,总理朝廷政务;荀衍(荀彧之兄)坐镇邺城,负责河北军政;荀攸为曹操贴身谋士。荀家可谓是曹家的合伙人。虽然荀彧被曹操逼死,但荀家的地位却并没有受到影响。荀家到晋代时,依然非常显赫。
颍川陈氏
陈氏原是寒微之家。陈家始祖陈寔,依靠自己非比寻常的品德,逐渐积累起崇高的声望。陈寔参加了汉末的反宦官斗争,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名士之一。陈寔活了83岁,凭一己之力,把陈家从平民之家,拉到一流士族行列。
陈寔之孙陈群,是曹操的重要谋士。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即出自陈群之手。曹丕继位后,陈群官至镇军大将军。曹丕去世后,陈群与司马懿、曹真一起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陈群之子陈泰,官至征西将军,多次击败蜀国大将姜维。陈家与司马家关系极好,为司马氏的兴起出了不少力。
乱世,就是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过程,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杨氏、袁氏等顶级大家族,都渐渐没落,尤其是袁氏,几乎是从最顶级大家族没落到差点被灭族;而一些家族逐渐成长为新的大家族。
诸葛家族
说起诸葛家族,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但在诸葛亮崛起之前,诸葛家族其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家族而已;虽然司马家族是琅琊郡的望族,但其祖上并没有出现过大官,最高也不过先祖诸葛丰曾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而已,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仅是袁术麾下的豫章太守,后又称为刘表的属官。
这样的家世,简直就是底层小家族了;但后来却出了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这三个人杰;诸葛亮后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官至丞相,权倾一时;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也是数一数二的顶级大官了;诸葛诞在曹魏也是官至征东大将军,也是实权派。一门三人的崛起,让诸葛家族成为当时的顶级大家族。
但后来在蜀汉被灭之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都战死,仅剩一个诸葛京;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后成东吴权臣,可惜后来由于太过嚣张跋扈,被吴主孙亮和托孤大臣孙峻联手诛杀,并被灭三族;最后诸葛诞,由于起兵反对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派人所斩,并被夷灭三族;至此,诸葛家族又被打回原形,仅诸葛京在晋朝担任江州刺史而已。自从蜀国灭亡了之后,诸葛家族也就没落了,一直到现今,诸葛家族都没有什么能人经验世界了。
孙氏家族
孙氏家族据说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这孙氏家族世代在吴地作官,乃是吴郡首屈一指的望族,但终究只不过是地方家族而已,距离权力中枢距离太过遥远;直到孙坚出生后,孙氏家族才开始发迹。孙坚自幼便勇武不凡,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孙坚带领孙氏家族走向辉煌的基石,但真正让孙氏家族名震天下的还是孙策,孙策在父亲孙坚战死后,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后又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最终成为一方大诸侯,被朝廷任命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
之后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并夺取豫章郡,最终一统江东。但就在孙策想北伐曹操的时候,却被刺客刺杀,临终前让位于弟弟孙权。孙权得孙策的基业后也是不凡,先是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后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兵不血刃占领交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最终于公元229年登基称帝,孙氏家族权势达到极致。
曹氏家族
很多人都认为曹氏家族原本就是顶级大家族,其实不然,原本曹氏家族应该只是一个地方的普通家族而已,与夏侯家族关系匪浅。后曹嵩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借助曹腾的权势,曹嵩官至九卿大鸿胪、大司农,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这曹嵩别的本事没有,敛财能力那是一流,曾给西园捐钱一亿万钱,买了个三公之首的太尉官职,但没当多久就被撤了……
这曹氏家族虽然普通,但人才却是出了不少,加上曹嵩多年的敛财,所以曹操起事就顺理成章了。曹操早年以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再之后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了魏国。曹氏家族的人才储备量是刘备和孙权羡慕不已的,典型的有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及夏侯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渊等等。
司马家族
据说司马家族高阳之子重黎(祝融)的后裔,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说去来也算是高官吧,但是和那些顶级豪门世家比起来,还真的不算什么,三公都没出一个;但是司马家族却出了司马懿这个绝世天才,司马懿被曹操强行征辟后,便开始了家族的逆袭。
前期的司马懿表现只能说很一般,备受压制,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而后经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经营,彻底架空了魏国曹氏,在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掌权后,干脆直接代汉自立,建立了晋朝;所以魏国成了三国中第二个被灭掉的国家(第一个是蜀国),在十余年后,又灭掉了东吴,最终一统三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晋王朝。不过保持不了很久,就在晋国建立不久,司马炎继任了几十年而已,晋朝就被八国之乱而击破了,连司马炎都被俘获了,司马家族就这样没落了。
卢氏家族
这个家族想必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这个家族是四大家族里面下场最好的一个家族。其中代表人物是卢植。他可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能力也是世界所认可的,甚至是卢植死后,曹操也是亲自为他扫墓,虽然说卢氏家族在三国中并不出名,但是卢氏家族却能立足几千年,因为他们家族的教育观念中一直强调要忠心君主,不可以有争霸天下为己任的想法,所以这个家族在后代一共出了二十几位丞相,十分了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7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