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和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通常认为鳌拜是权倾朝野的权臣,说一不二的那种,康熙是凭借一己之力把鳌拜扳倒的。
但实际情况鳌拜只是康熙四个辅政大臣之一,和他搭班子的还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三人。论资排辈,鳌拜是四人中最低的一个,他的权势并不像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样。
其中索尼和遏必隆这两人,鳌拜是动不得的。其中索尼的孙女是康熙的原配皇后,遏必隆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再加上他们两家的功劳,鳌拜他敢造次?
至于苏克萨哈被鳌拜扳倒,则是因为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旧臣,在朝内里外不是人,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才能得手。
不过之后的鳌拜确实做得有些过分了,所以他是触动了众怒。康熙要扳倒他,自然得到了其他朝臣的支持。比如索尼在去世前就为康熙亲政铺好了路,遏必隆和苏克萨哈以急流勇退来逼迫鳌拜和他们一并退居二线。
鳌拜不肯,所以给了康熙理由。
更重要的是,康熙手里有兵权,当时的军队是听命于皇帝的,不会被一个辅政大臣忽悠。自不说还有许多汉人大臣忠于康熙,维护皇权。而当时清朝刚刚问鼎中原,蒸蒸日上。所以只要康熙想做,难度并不大。
汉献帝就完全不同了。
他即位的时候,东汉已经进入末期,之前的好几任皇帝被宦官和外戚轮番控制,皇权极度衰弱,已经形同傀儡一般。而黄巾起义又让东汉中央政府威信扫地,名存实亡。这是汉献帝所处的时代背景。
而他本来不是皇帝,他爹死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哥哥刘辩。不久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发生火并,两败俱伤,被趁虚而入的军阀董卓钻了空子。
董卓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控制朝廷,于是将刘辩废掉,把汉献帝扶上皇位。之后天下大乱,再也不把这个被董卓把持的东汉政府当回事了。董卓死后,汉献帝为躲避李傕和郭汜的控制,从长安一路跑到洛阳,然后被曹操接到了许昌。
此时的汉献帝没有权,没有兵,禁军全部是曹操的亲信,到最后连皇后和妃子也都是曹操的女儿,可以说吃喝拉撒全靠曹操。而各地郡守纷纷拥兵自重,各自为战,根本不带搭理这个汉献帝。汉献帝自身都难保了,他还能拿什么扳倒曹操?
靠刘备?皇叔也就喊喊口号罢了,他称帝的时候,汉献帝明明还活着,但刘备却说汉献帝已经死了,所以汉朝的江山只能由我继承。汉献帝能咋办,心里默念羊驼?
不过汉献帝不是没有挣扎过,但都失败了,忠于他的臣子、妃子,乃至儿子都被曹操杀死,他也就认命了。不过最后能有个善终,汉献帝还算是不错了。
崇祯17岁的时候,除掉了权臣魏忠贤,康熙14岁的时候,除掉了权臣鳌拜,汉献帝为何穷其一生,都无法扳倒权臣曹操?
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宦官专权特别严重的朝代,即唐朝和明朝。唐朝晚期,宦官权势大到可以废立皇帝,明朝也出现了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众多权阉,但唐朝和明朝宦官问题最大的区别是,唐朝宦官权势大到可以威胁皇权,而皇帝还很难根除他们,而明朝的权宦,皇帝可以轻易的除掉他们,例如汪直、刘瑾等权宦,不论他们权势多大,最后还是被皇帝杀掉或弃用。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别,是因为唐朝的宦官掌握兵权,而明朝的权宦手中没有兵权。唐朝时期,为了防备武将,皇帝都会让太监去地方上做监军。同时,中央禁军也由宦官掌管,这导致宦官手中拥有大量的兵权,而当时藩镇割据严重,皇帝手中又没有多少兵权,所以很难根除宦官。而明朝时期,兵权掌握在武将和皇帝手中,宦官的权势也是皇帝给的,所以皇帝除掉他们轻而易举。
魏忠贤之所以能成为权阉,是因为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沉迷于木匠活,不喜欢处理朝政,将朝政都交给了魏忠贤处理,这让魏忠贤成为了权宦。但崇祯是个勤政皇帝,他当上皇帝后,将朝政事务揽在了自己手中,这样朝臣就不需要讨好魏忠贤去获得利益,魏忠贤的权势也就没有了。
魏忠贤不掌握兵权,而掌兵权的武将都效忠崇祯,并不效忠魏忠贤,这让魏忠贤不具备抗衡崇祯的实力,崇祯想要除掉他易如反掌。同时,魏忠贤在朝中还有非常强大的政敌,如东林党人,而崇祯也巧妙地利用了东林党人,所以看似权倾一时的权阉魏忠贤,就被崇祯轻易的扳倒了。
康熙的父亲顺治,当皇帝时也是个6岁的小孩,所以由有扶持之功的多尔衮辅政,但多尔衮在辅政的过程中,由于贪恋权势,让顺治成了他的傀儡皇帝,所以顺治和孝庄太后,在给康熙安排辅政大臣时,选择了四个忠诚的外姓大臣做辅政大臣,但效果也不理想,鳌拜逐渐成了权臣。
鳌拜是武将出身,性格粗鲁,为人张扬跋扈,这让他在多件事上得罪了康熙。鳌拜得势后,要强势和其他旗换地,遭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的反对,这惹怒了鳌拜,鳌拜要以?藐视上命纷更妄奏?的罪名将3人处死,康熙知道他们并无大罪,只是碍于鳌拜情面,下令将3人各鞭一百,但鳌拜却矫旨将他们三人给处死了。随后,强行换地。
后来,苏克萨哈为了让康熙亲征,提出解除辅臣之职,但鳌拜不愿交权,反而给苏克萨哈罗列了24条罪名,要处死苏克萨哈。康熙不愿处死苏克萨哈,但是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强行将苏克萨哈处死了,并诛其族。此事让鳌拜和康熙的矛盾激化,康熙有了除掉鳌拜之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东汉末期的汉献帝,与清朝初期的康熙帝,都面临着权臣的威胁。威胁汉献帝的是曹操,威胁康熙帝的是鳌拜。
结果却大相径庭。汉献帝被曹操裹挟了大半辈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而康熙帝宣布亲政后,只让鳌拜嚣张了两年,就将他扳倒,看起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
那么,是不是汉献帝的个人能力比康熙帝差很多呢?
没错,康熙帝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属于能力比较强的,所谓“康乾盛世”,有他一半的功劳。可汉献帝的能力也不弱。
在东汉末期,宦官当权,他们对于不喜欢的皇帝、皇子们,想杀就杀、想关就关;及至后来,诸侯割据,拳头为王,生灵涂炭,汉献帝能够在这样的乱世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居然还可以顺风顺水地当31年傀儡皇帝,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生存技巧,是绝对无法办到的。
汉献帝输就输在,他手里的牌太烂。
东汉末期,由于汉桓帝、汉灵帝等皇帝的昏庸无能,皇权逐步旁落,要么被外戚掌握,要么被宦官掌握。皇帝夹在中间,看着神仙打架,也无能为力。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唷⒉懿俚热诵?帧F渲校?懿傩?炙?罹茫?ご?4年之久。
在这20多年里,哪怕贵为皇帝,可身边没有值得信赖的亲信,更没有足以自保的军队。再大的雄心壮志有什么用?再高明的运筹帷幄有什么用?
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想发动宫廷政变来摆脱曹操的控制,基本上就是找死。
别说,汉献帝还真抗争过。有一年,汉献帝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就连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基于此,汉献帝何必再“鸡蛋碰石头”?不如接受曹操的挟持,苟延残喘过完一生了事。
康熙帝就不同了。康熙帝在扳倒鳌拜时,虽然还不到16岁,但他所具备的优势,是汉献帝完全不能相比的。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个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清朝初期,皇权是比较稳固的,从没有出现过大权旁落的时候。就算因为康熙帝登基时年幼,只有8岁,必须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帮助小皇帝处理政务。可辅政大臣的权力,依然来自于皇权的授权和认可。
没有皇权的授权,他们什么都不是;没有皇权的认可,他们什么都干不了。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他在辅政大臣中虽然位居末位,却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从而以辅政大臣的身份,获得了一些实权。可是,这些实权,是远远不能与皇权抗衡的。
受《鹿鼎记》、《康熙大帝》、《少年天子》等一批小说、电视剧的影响,鳌拜被渲染成严重威胁康熙帝大权的权臣,分分钟可以将康熙帝拿下。实际上并不是,鳌拜远远不具备这样的权力。而康熙帝要将鳌拜扳倒,也不是因为他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是他“欺藐幼主、不愿归政”,以及滥杀无辜,执意杀掉了并没有什么过错的苏克萨哈。
后来,康熙帝扳倒鳌拜后,以鳌拜“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对他进行宽大处理,说明康熙帝也很清楚,鳌拜并没有“篡弑之迹”。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实力嘛。
公元195年,被李傕郭汜追赶得狼狈逃窜的汉献帝一路颠沛流离从长安逃到洛阳。然而当年被董卓一把火烧毁的洛阳城已经千里无人烟,城郭更是一片废墟。没有人哪儿有粮食?百官不得不挖野菜果腹,然而饿死篱笆之外的王公贵族仍大有人在,此时的东汉皇帝不及一个山大王威风。恰曹操派曹洪迎帝于洛阳,于是汉献帝“顺理成章”被曹操定居于许昌。220年,曹操薨,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东汉灭亡。明明知道自己的大汉江山被曹操这帮人一点点蚕食,除了虚无缥缈的“衣带诏”之外,汉献帝为什么没有除掉曹操而自己执掌朝政呢?
公元1662年,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继位时尚且年幼,朝政交由辅政大臣处理。康熙六年,首辅索尼病故,14岁的康熙皇帝开始亲政,然而朝政却受鳌拜及辅臣苏克萨哈掌控,皇权被架空。康熙八年,16岁的康熙带领少年侍卫趁鳌拜入宫拜遏之际将其逮捕拘禁,并诛杀鳌拜兄弟及诸多党羽。康熙从此夺回朝中大权,开始亲政。
同样是“傀儡皇帝”,为什么汉献帝没有杀了曹操而重新执掌朝政,而康熙皇帝可以杀了鳌拜而执掌朝政?
1.曹操和鳌拜实力不同
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动荡之后,华夏大地上处处烽烟,遍布割据势力。冀州的袁绍,豫州兖州的曹操,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西北的李傕郭汜,此时皇帝手中的权力还不如一个诸侯的权力。曹操在统一国家的战斗中,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而且一大批文臣武将也被团结在曹操周围,形成了曹操的力量。比如文臣有郭嘉、荀彧、程昱、贾诩、司马懿等,武将有许褚、典韦、张辽、张颌、曹仁、曹洪、乐进等,这些文臣武将是曹操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嫡系中的嫡系,他们没有受到大汉一丁点儿恩惠,如果此时曹操被汉献帝所杀,肯定会誓死继续扶持曹操的子嗣,然后同汉献帝死磕到底,也就是说,曹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基于此,汉献帝想动动曹操,也得掂掂这些人的分量吧。
反过来看鳌拜呢?鳌拜不过是一个托孤大臣而已,手中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除了自己的兄弟之外,真正忠于他的人很少。那些平时在表面上对鳌拜恭恭敬敬的人,不过是看着鳌拜炙手可热的权力罢了。一旦鳌拜倒台,这些人一定会站出来踩鳌拜一脚!
2.外部形势不同
终曹操一生,也没有能够完成全国的统一。曹操在世时,虽然灭劲敌袁绍,克自守刘表,破彪悍马超,然而最后仍然江东有孙权,益州有刘备,并且东吴有三江之固,蜀汉有崇山峻岭之险这些天然因素把曹操的大军阻隔开来。在外有强权威胁的时候,汉献帝如果杀了曹操,自己又没有迅速平定内部,会有什么结果呢?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这样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给刘备出的主意就是趁中原发生局势动荡的时候趁火打劫!东吴呢?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浑水摸鱼这样的勾当孙权当然也乐意啦!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如果杀了曹操以及曹氏集团对自己有好处吗?不过是从曹操的俘虏变成其他人的俘虏罢了,况且曹操对汉献帝还不错。汉献帝当然不想再辗转流离到其他人手中做人质,既然还是傀儡,还是继续做曹操的“傀儡”自在吧!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所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有几分狂妄,但也是不争的事实,曹操对于维护东汉王朝表面上的统一还是十分有用的。
而在1662年康熙做皇帝之后全国的形势如何?全国除了郑成功所部之外,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虽然此时尚有后世“三藩”在南方有作乱的可能,但是此时在表面上还是没有任何能够和大清相抗衡的力量。康熙八年,康熙在铲除鳌拜之时,即使不能够快刀斩乱麻,也没有人能够撼动清朝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当然会放手一搏,杀不杀鳌拜对政局影响不大。
3.内部小环境不同
汉献帝被董卓从洛阳挟持到长安,又从长安逃到洛阳,再被“请”到许昌,除了自己孤身一人外,有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有没有忠臣死士?没有吧。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满朝文武都是曹操的人。在许昌行宫,即使是侍卫,也是曹操的人,汉献帝处在一种半软禁的状态,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这边“衣带诏”刚刚写好,那边曹操就知道汉献帝在密谋了。曹操在杀死董贵妃之后,汉献帝的老婆都被换成曹操的女儿。如此严密的监视之下,恐怕汉献帝连做梦都不敢胡言乱语。
而鳌拜呢?虽然掌握着朝中大权,但是仍然不过是皇帝下面的一个奴才而已。皇权实质上没有旁落,只不过鳌拜欺负康熙年幼而已,等康熙亲政后,国家依旧是康熙的,满朝文武依旧是站在皇帝这边的。即使康熙没有设计训练一群娃娃侍卫,就算是明诏擒拿鳌拜,皇帝还是可以调动军队武装的——君不见,当鳌拜被擒后,康熙皇帝指挥若定,轻而易举地清洗了鳌拜的兄弟及党羽。如果康熙调动不了侍卫、军队,这边擒了鳌拜,那边自己也是阶下囚了。
4.个人性格不同
这点非常重要,两个人不同的人生遭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性格,从而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刘协是怎么坐上皇帝宝座的?那是董卓在废掉少帝刘辩之后强行把刘协推上皇位的,汉献帝从小就在董卓、郭汜等人手中反复当做玩物传递,洛阳、长安是他不得不经常旅游的城市。幼年惨痛的经历,刚强好斗早就跟他无缘了,能混口饭吃、日子过得安稳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权力,对于他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康熙皇帝呢?从小没有吃过苦,然后在别人一路捧赞之中走向了皇位,听到的是权力被节制,受人摆布,肯定不服啊!16岁的少年,绝对是热血!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干就干,哪儿顾忌那么多!于是就扳倒了鳌拜!而且从后世康熙皇帝平三藩,攻准格尔,战俄罗斯,这哪是一个甘于屈居别人之下的人?所以只要鳌拜专权,康熙和鳌拜之间早晚就有一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7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