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公为什么把女儿嫁给落魄的刘邦?
吕公会拥有先见之明,知道眼前的人拥有着出色的优势,虽然说现在没有什么特点,但是以后必然就会拥有着一番作为。
刘邦在成为帝王之前真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年龄很大,而且一天到晚不务劳作,简直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根据史书的记载,吕公在看到这一个人之后,马上就会觉得面相非常的好,自然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富有的大户,人家只不过是为了有效躲避仇家,所以也会全家选择来到沛县。
吕公是为了躲避仇家才选择来到这里,那么在此时我们也会知道这就是一个外乡人,想要在外面站稳脚步也并非是金钱能力,而是需要去依靠庞大的人脉,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个时候的制度也并不是特别的完善。
刘邦四兄弟其实在沛县也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虽然刘邦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做正经事,但是为人也非常的豪爽,也同样会有效结交至亲好友。拥有着比较深厚的人脉资源,张良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始终都会和刘邦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果可以让刘邦能够成为自己的女婿,这也就意味着拥有着一个坚实的靠山,再加上吕公也会知道当时本身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情况,在不久之后同样也会避免不了战乱。像刘邦这样的人,必然也会抓住机会,希望能够闯出一番事业,这也就意味着拥有着更好的前途。
刘邦在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结婚,但是早就已经有了私生子,而且也知道刘邦的年纪很大,可是为了整个家族着想,还是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直接嫁出去,只能够说这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女儿未来到底会不会幸福,只是想要让女儿帮助自己拥有着一个稳定的设定地位,所以也是非常可惜的。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刘邦只是个小小亭长,年纪也很大,为何吕公却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刘邦娶吕雉时,有正经职业,乃大秦帝国治下的泗水亭长,纯纯的体制内人士,绝非什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吕雉嫁刘邦,完全是吕公的主意,吕雉不过听从父命而已。
首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乃是读者对刘邦的刻板印象。
《史记》中从未说刘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乃是一部分历史科普爱好者据“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敷衍出来的,此说一经问世,便得到广泛传播,以至于大家对刘邦有了这样一种负面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过是因为刘邦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不下地干农活罢了,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脱产学习”一样,西汉名相陈平年轻时也是如此,把做农活的时间拿来读书、游学。
按《史记》各篇章的零散记载可知,刘邦少时曾和卢绾一起读书,且书读得很好,青年时曾外出做过张耳的门客,壮年时成为一名秦吏,在秦吏任上因私访刑徒而亡命芒砀山间,随后便随着时代的洪流前进,成为一名义军首领,其后逐步被封侯、立王、称帝。
刘邦的一生,履历是清楚的,从好学少年到有为青年,从秦吏到草寇,最后登顶人生之巅,这样的一个刘邦,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吕雉嫁刘邦,不过是在听从父命而已。
吕雉后来贵为一代女主,执掌汉帝国达八年之久,但她年轻时,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父亲吕公在宴席间看上刘邦,没跟吕雉商量,便自作主张,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这段故事,《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得很清楚。
吕雉一家迁往沛县,宴请宾客,刘邦也去赴宴,吕公迎客,见刘邦状貌不凡,又自诩会相面,便一厢情愿地相信刘邦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宴席结束,吕公留下刘邦,把吕雉许配给刘邦。
跟现代社会的一见钟情差不多,只不过现代社会的一见钟情是男女双方,而这段故事中的“一见钟情”是岳丈和女婿。
总而言之,刘邦娶吕雉时,是有正经职业的,吕雉嫁给刘邦,就是听父命而已。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吕公觉得刘邦面相上特别有福气,以后一定是大富大贵之人,所以就把年轻貌美的吕雉下嫁给他。不过吕公还真没看错人,刘邦以后还真的成了大事,他建功立业当了大汉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原来心狠手辣的吕雉也是个极其孝顺的人,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一点都没有反抗,心甘情愿的做起了刘邦的贤妻良母。
当时的吕后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是个白富美,虽然家庭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绝对是个小康之家,但是反观刘邦呢?是亭长,但是每天混迹在大街上,还总是骗吃骗喝。所以当时吕雉嫁给他也绝对算是下嫁,而且刘邦当时还有个分非婚内生子的大儿子刘肥,吕雉还算是个合格的继母,从来没听说过她虐待刘肥。但是当男人有了权力和金钱那就什么都变了,刘邦在自己发迹之后,果然开始冷落糟糠之妻,但是他忘了吕后初嫁给他的时候也是个明艳的像花一样的女子。
刘邦最知名的宠妾就是戚夫人,而且戚夫人不仅仅是和吕后争夺刘邦的宠爱,她还想要权力,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刘邦的继承人,也就是想抢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如果戚夫人仅仅是争宠而已,那么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也不会对她如此残忍,因为刘邦的宠妃也不仅仅只有戚夫人一人。但只有戚夫人妄想和吕后抢权力,这一点是吕后绝对不能容忍的。
刘邦和戚夫人两个人都低估了吕后的政治能力,他们没想到吕后在汉朝的根基竟然如此之深,就连与刘邦都撼动不了。所以最后刘邦也放弃了废刘盈太子之位的念头,等到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大肆清算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人打完井后,为什么要扔两只乌龟下去
下一篇: 八旗子弟待遇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