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亲公主都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
一般并不会害怕被发现,因为就算被发现,也并不会因为真假公主而直接造成两国争论,当时的唐朝有着强盛的国力,很多的官方为了能够有机会和大唐和亲,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两国的友好,一般就算合情的不是真正的公主,也照样会选择接受。
朝代只要能够繁荣昌盛,就不需要担心别人有任何的想法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皇帝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就算送过去的公主仅仅只是一个冒牌货,就算不服气也只能够选择忍下这一口气,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现实。谁也不愿意把自己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女儿送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子,而且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牺牲品,成为出气筒。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都会选择送一个冒牌货,就是可能担心会回到这一次的和亲,但是还是会选择冒险一试。古代的女子大部分都不会经常性的外出,所以就算去换掉一个也不会有人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有人敢说出来。其实这件事情的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让大家知道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身份比较高贵的公主,自然就可以直接逃脱一劫,而这些被替换的女子就算有一些不允许也并不会反抗。
这其实就是社会的黑暗,也同样是人性,我们也会知道古代过去和亲的女子全部都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要知道政治的意义很明显要超过于公主的幸福。也有一些和亲的公主,可能就会嫁给别人,成为妻妾,成为小老婆,这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国家并不是特别的强大,因此最终也只能够任人宰割,就算最终被虐待儿子,也并不会有任何的人为他伸张正义。
既然有一些皇帝并不舍得自己的女儿,然后送去和亲,但是在这个历史上真的有很多的公主,全部都是因为和亲而死,比如说王昭君。王昭君在来到他乡异国之后真的是饱受折磨,为了能够摆脱委屈就选择服毒自尽,那个时候才只有33岁。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古代“和亲”的“冒牌”公主,真的不怕被发现吗
在古代的时候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自由恋爱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家庭,会把自己的女儿远嫁到别国去。这样两个国家可以共同发展,也可以和平发展。帝王家族主要想的是自己的国家,其次才是儿女私情。但这个时候一些公主就沦落为牺牲品,如果遇到好的君王,自己的命运会好一些,反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其实这在古代时候称为和亲,但是很多公主都不愿意去。有些公主因为需要和亲,甚至自杀。在宫廷内很多妃子都害怕自己的女儿会被远嫁他国。其实嫁到哪里都是过日子,为什么要如此的害怕呢。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的思想,所以我们只能翻阅资料。当看到事实的真相时,的的确确有些震惊。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公主叫顾伦,当时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女儿。这个女儿古灵精怪,并且长相也出众人特别的聪明,康熙有的时候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这个女儿,只可惜当时女孩是不可以继承皇位的。不过当时因为朝廷上的政治,康熙不得已才把固伦公主嫁给了蒙古族。
君主的头脑不简单,后来都是选送假的的公主去和亲。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父亲,女儿远嫁,甚至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如何,君主们最后只能出此下策。只要自己的女儿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就好。虽然给人的感觉很自私,但正是这样却体现出对女儿的爱。
古时中原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都会将公主嫁过去,以和亲来换取两方的安稳。一般来说,都是强盛的国家将女儿嫁到弱小之国去。这么说岂不是强盛之国吃亏了?
当然不是,公主嫁过去并不是当奴隶,而是去享福的,更何况她的孩子以后是有继承王位权利的。不过,很多时候,帝王们都不舍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过去,所以都是用“假公主”和亲。
那这假公主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皇帝的养女或者是临时认的义女,充当“真公主”。两国皇室和亲乃是重大之事,用这种欺瞒的手段不怕被对方发现吗?
在唐朝的时候,用“假公主”来和亲是十分盛行的。大唐存在了三百多年,期间出了二十一位和亲公主。然而,有二十位都是“假公主”,就连非常有名的文成公主也不是唐太宗亲生的女儿。
毕竟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舍不得将亲生女儿嫁到偏远的苦寒之地,而且多年无法见上一面。所以就衍生出了“假公主”代替的手段。
众所周知,世人最痛恨的就是弄虚作假,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非常大。更何况还是娶了一个“假公主”。
“假公主”的身份可以欺瞒一时,无法欺瞒一世,总会有露馅的时候。一旦对方知道实情的话,能善罢甘休吗?难道就不会引起进一步的冲突,甚至爆发为战争?
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唐朝的历史,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假公主”嫁过去之后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难道真就没有发现“假公主”的身份吗?
小编认为不大可能,这么多个和亲国家,肯定会有知情者,只是不愿意发声罢了。那为何不愿张扬呢?
首先,娶到的公主说她假吧又说不过去,只能说不是大唐皇帝亲生的。
但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为何?和亲,是将大唐公主给嫁过去,并没有明文规定是将皇帝的亲生女儿给嫁过去。
至于口中的“假公主”,也是皇帝认定了的,是认为了义女,也就有了“公主”的身份,而且在待遇上面与皇帝的亲生女儿并没多大区别。
既然皇帝都发话说这是我女儿了,谁还敢不从呢?所以说,没有哪个和亲的国王敢质问大唐皇帝这个问题,不然失礼的不是对方,反倒是自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自找麻烦事呢?
所以说,只要是皇帝钦定的公主就行了,至于是否是皇帝的亲生女儿,真的不重要。
在古代,皇帝亲生之女从小就被娇生惯养,脾气可能有些大,只要稍有不满便会大发雷霆。所以古代男子当上驸马虽然有着无限的荣耀,同时自身也是有着一定压力的。
公主出生于皇室,自然打骂不得,不然到皇帝面前告一状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驸马爷们通常只能忍着,只能迁就。
当然,唐朝的时候也出过狂躁的驸马爷,动手教训了金枝玉叶的公主,最后自然是惹上了很大的麻烦。
所以,那些藩属国的国王也是这样的心态,若是真娶了皇帝爱女,自然是要好生呵护着,一旦有些差池惹恼了公主可能就要倒大霉了。
藩属国通常离中原王朝较远,公主嫁过去很可能会水土不服,一不适应便会由着性子大闹起来,这是一件麻烦事。不仅中原百姓会以此为笑柄,还可能会遭来中原王朝的呵斥,说是怠慢了公主。
所以说,藩属国王自然更喜欢那些“假公主”,原先是宗室贵族之女,后因和亲而被破例升为公主。这些宗室女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会太放肆,怕会惹来麻烦,多会选择顺从。
所以这样的“假公主”还真是藩属国王们想要娶到的,而且作为中原王朝的驸马,也是威风凛凛的。
另外,和亲在古时候更多的是流于一种形式,是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人会在意太多,只要双方态度达成一致便可以了。
其实,藩属国的国王娶到中原王朝的公主并没有什么荣耀感。史书上说那些藩属国国王多开心多幸福,这并不见得是真的。
毕竟,史书多是由中原王朝所记,自然要吹捧本王朝,所以那些思想都是古人强加上去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就算出生于一个弱小之国,也会有家国情怀,会认可自己的国家。外国虽然好,但不是自己的国家,没什么好稀罕的。
那些藩属国与中原王朝和亲,不是看重这份“驸马”的荣耀,而是另有目的的。
第一点自然就是要缓和两国的关系了,打了败仗后如果直接投降,势必会遭来它国耻笑。若是以“和亲”为说辞,那就不一样了,不是我认输了,只是现在我们攀上了亲戚关系,没必要再打下去了。
第二点就是这娶过来的公主相当于“人质”,若是中原王朝翻脸的话,也还会有一个顾忌,顾忌公主的安危。这公主虽然是“假”的,但是中原王朝也不能完全忽视她的存在。
毕竟已经是皇帝所认的女儿了,如果完全不管不顾,那就会遭到天下人的质疑。帝王冷血如此,又怎会善待天下黎民?
第三点是和亲之后,双方就建起了宗藩关系。在这层关系之上,藩属国便可名正言顺的向宗主国索要封赏,不用侵略就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岂不是美哉?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谁还会在意娶到的公主“是真是假”呢?已经完全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
确实唐朝和亲中只有三个是真正的唐朝公主,其他全是宗室的子女并不是君主亲生女。至于这种原因目前学术上主流的都认为有以下可能:
一方面, 唐朝初期的“贞观之治”算的上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期,正所谓明主贤臣八方来朝,边疆无战事,小国皆称臣。唐朝初期打败了周围东突厥等反对势力,导致周围像吐蕃这样的一些国家心生恐惧,李世民为了安抚这些小国,显示自己的友好,就安排了一些和亲政策。可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亲女儿母亲必定舍不得下嫁。
于是就找了一些比较优秀的皇室宗亲或者外戚封做公主下嫁给边疆的少数民族。比如东光公主,是驸马都尉韦捷与新平公主的女儿,嫁给了可汗饶乐郡王李鲁苏。而燕军公主是慕容嘉宾与余姚县主女儿,嫁给了契丹松漠郡王郁干。
另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和唐朝皇帝其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小国本身就以和唐朝结亲而争得国家间的政治地位。能得到联姻已经是周边国家中最高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还能获得唐朝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化上的输出支持。其国家间的深远意义远大于公主是否正统。索性就算知道也顺水推舟,双赢的事情不拘小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人打完井后,为什么要扔两只乌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