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百年(三十九)——:赤壁矶头(上)

网络 2023-06-18 02:49:20

南宋词人张孝祥,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这首词写的气势恢宏,暗含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曾经一度入选高中生语文教材。

词是这样的: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这首词,写于南宋早期的公元1161年,距离岳飞被杀,也仅过了二十年;

这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大军,准备一举南下荡平南宋,结果在采石矶被南宋军民重创,完颜亮被手下所杀。

作者在词的上阙,表达了渴望参加战斗,保家卫国的浓烈的家国情怀。

词的下阙,则用了四位历史名人的典故。其中的“周与谢”,说的是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玄。

小乔初嫁和香囊未解,也分别指的两人的盛年,暗指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也要为国为民作出一番贡献的心境。

接着又用“赤壁矶头落照”和“淝水桥边衰草”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最后的“我欲乘风去”和“击楫誓中流”指的是乘风破浪的南朝名将宗悫和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晋代名将祖逖,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国家,奉献一切。

(注:宗悫为南北朝时期南朝名将,曾在少年时期说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壮语,并一生为之奋斗;祖逖为东晋名将,当年西晋灭亡,东晋偏安江南,祖逖率军北罚,在渡过长江的时候,祖逖有感于山河破败的困境,敲着船楫大声发誓:“如果我不能克清中原,就让我如同这大江一样,一去不返!”后来祖逖率军光复河南故地。)

正如同这首词中所说,千年以来,赤壁之战一直是偏安江东的历代政权心中永远的荣光,只要谈及南方政权的武功,赤壁之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那么赤壁之战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彻底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基础呢?

这一切,不妨先从刘表之死说起。

一、荆州分裂

208年8月,刘表背疽发作,病重而亡,享年67岁。

刘表死后,荆州内部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势力分为三派,一派是刘备,刘备在荆州已经客居八年,由于具备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在荆州地区很得人心。特别是诸葛亮的加入,给刘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使得刘备对荆州地区也是更加渴望。

第二派是刘琦,刘琦是刘表的长子,但是不被后母所容,而且自己的班底缺乏能人,虽然自己掌控江夏郡,但是由于江夏郡与孙权接壤,其实所处境地十分危险,外部环境的恶劣,使得刘琦只能需求其他实力派的帮助,而诸葛亮作为自己的表哥,在刘备处任职,直接拉近了刘琦和刘备的距离,两派合流成为必然。

第三派是刘琮,刘琮是刘表次子,与刘琦是真正的亲兄弟,但是由于自己娶了蔡家的女子,使得他得到了自己后母的支持。所以刘表在死前,为了安抚蔡氏,更是直接宣布将荆州传给刘琮。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刘琮虽然是荆州法定的继承人,但是刘琦和刘备怎么办?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刘琮其实根本无力应付这个局面。

古人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就是说,刘琮这个人,本身没有什么原罪的,但是他得了荆州,又控制不了,这就是罪过。

特别是现在的形势极为紧张,曹操的大军已经在来的路上,这必然导致原本平安的荆州,即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战场。

面对这个情况,刘琮等人又该怎么办呢?

曹操又是怎么出牌的呢?

二、孔融被杀

曹操在南下的过程中,做了一件非常凶狠的事情——诛杀孔融。

就是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

没错,就是他。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是典型的士族门阀大佬。

纵观曹操这一生,杀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有这么三个文人的死亡,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这三个人,无一不是士族门阀大佬。

第一个是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兖州门阀代言人边让,此人多次讽刺曹操,后来曹操一气之下杀了边让全家,结果导致兖州门阀集体反水,拥立吕布当兖州牧,曹操自己差点死在濮阳。

第二个就是孔融,杀掉孔融之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一败涂地,统一天下的梦想直接破产。

第三个是后来的杨修,杨修被杀之后,曹操放弃了汉中,使得刘备可以占据益州全境。

那么孔融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孔融,由于多次讽刺曹操,其实早就引起曹操的不满。

曹操就在等待时机,一举铲除这个嘴巴不干净的人物。

不妨看看孔融那些作死的往事:

事例1:公元200年,就在官渡之战前夕,南方的刘表作出了许多僭越的举动。


(《后汉书》: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当时朝野上下有声音,要求立即讨伐刘表。

孔融出来表示,现在盗贼蜂拥而起,刘表虽然有罪,但是咱们不能讨伐他,得替他隐瞒,让他继续为国家镇守南方,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国防力量不受损失。

这样一来,曹操必定极度不满。

因为当时曹操集团,其实是代行国家职责。

曹操可以打着刘表不忠这个旗号进行攻打。

古人讲究出师有名,这样的话,曹操就有了足够的名义对付刘表。

但是孔融从中阻挡,导致曹操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理由,因为一旦继续用这个理由,就是不顾国家安危。

后来曹操出于官渡之战对付袁绍的考量,暂时放过了刘表,但是对于孔融,已经记在了心上。

这是第一件事。

事例2: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氏兄弟,夺取袁家在河北的大本营邺城,曹操之子曹丕趁乱纳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曹操感觉这个女子还不错,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这时候,孔融又看不惯了,他又写信给曹操,说当年武王伐纣之后,就把妲己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

曹操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因为历史书上记载的是武王把妲己缢死了,就去问孔融,你所说的是哪本书上记载的?

孔融说,我是根据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来推测古人。

曹操瞬间明白,孔融这是在变相骂自己一家,骂自己的儿媳妇是妲己,骂自己的儿子贪图女色,骂自己对儿子疏于管教。

曹操瞬间怒火中烧,但是出于平定袁氏残余势力的目的,暂时没有发作。

事件3:公元207年,曹操一路追击袁氏兄弟到达北部边陲,准备与乌桓人决战。这时候孔融又跳出来讽刺曹操:“大将军远征,可真是威名远播海外啊。我听说当初肃慎国的人不肯向周朝进贡木材,丁零人曾经偷盗苏武的牧羊,要不干脆您把他们一块收拾得了。”

这段话是在讽刺曹操穷兵黩武,认为乌桓人只不过像当年的肃慎国和丁零人一样,就是一点点小的过错,而你曹操却小题大做率领大军攻打人家。

曹操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但是由于战事吃紧,暂时没有和孔融一般见识。

事件4:由于天下大乱,粮食产量一直不高,曹操出于节省粮食的考虑,下令禁酒,这样就可以节省那些用来酿酒的粮食。这本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但是孔融又看不惯了,孔融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公然与曹操唱起了反调。孔融举了大量的例子,用来反对曹操的禁酒令。


(《后汉书》: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比如“孔子如果不是很能喝酒,怎么能做圣人?”

“樊哙靠着能喝酒才解了刘邦的鸿门宴之困。”

“高祖皇帝就是靠着喝醉了酒才斩了白蛇起义。”

“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对汉朝有大功。”

“景帝要不是酒后临幸唐姬,怎么会有大汉中兴?”

“屈原就是不喝酒,才给自己招致困境。”

这还不算完,不久孔融又上书给曹操,再次把曹操讽刺的一文不值:“夏商两朝,都因为女人而失了江山(指妹喜、妲己),但是从来没有人要禁绝婚姻。我看你曹大人要禁酒,原因就是心疼那点粮食而已。”

这段言论再次激怒了曹操。

事件5: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有了要裂土封公的趋势。

孔融又跳出来,表示现在应该遵从周礼,王室方圆千里范围内,不能分封诸侯。

(《后汉书》: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反正曹操要干什么,孔融就要跳出来阻挠什么。

无论曹操的做法是对是错,孔融都要跳出来反对,完全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一下,曹操彻底动了杀心。

而孔融呢,在曹操下令禁酒之后,继续大宴宾客,日日饮酒,引起曹操的嫉恨。

孔融甚至说:“座上一直高朋满座,杯中的酒一直不空,我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正好,曹操要南下攻打刘表,刘表又是名士,在士族中间很有威望,阻力必然不小。

这时候杀掉士族大佬孔融,对于平息内部的反对声音,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曹操思来想去,找来一个打手,叫郗虑,并让他罗织罪名,除掉孔融。

当初,汉献帝问孔融,郗虑这人水平怎么样?

孔融说这人可以论道,但是做官的话水平不够。

引起郗虑反感,两人自此不和。

郗虑得到曹操命令,开始暗中收集材料,准备构陷孔融。

郗虑等人为孔融罗列了四大罪状:一是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二是诽谤朝廷;三是不遵朝奉、唐突宫掖;四是违背孝道,因为孔融曾经公然叫嚷:“父亲对于孩子,有什么感情,无非是情欲冲动的产物而已;孩子对于母亲,无非就是个东西盛在容器中,东西拿出来就离开了而已。”

要知道,两汉以汉治国,除了两位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之外,其余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

这不孝的罪名可是个重罪。

不仅如此,孔融的文人怪癖又发作了,那就是和祢衡两个人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孔子)不死,孔融就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这属于诋毁圣人。

于是曹操以这些罪名将孔融下狱,全家处死。

孔融被抓的时候,他的儿子9岁,女儿7岁,由于年幼,本来不在追捕名单之列,此时的两人正在下棋。

听到父亲下狱的消息,他们表现的十分平静。

有人就问他们,你们的父亲被抓了,你们为什么不难过呢?

两人表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下令,将这对儿女一同诛杀。

引起很多人的悲伤。

由于文人领袖孔融被杀,朝野上下再也没有人敢对曹操说三道四。

曹操终于可以整合所有的资源,大举南下攻打荆州。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荆州集团内部又出现了什么变化呢?

三、刘琮投降

当时的荆州,一共有四大家族:蔡、黄、庞、蒯(音“kuai”三声)。

蔡家主要的话事人,其实是刘表的小舅子蔡瑁。

而蔡瑁在年轻的时候,又和曹操关系很好,这次曹操南下,蔡瑁一伙主张投降。

由于蔡氏家族把持荆州的军政大权,所以蔡家的意思,刘琮必须得好好考虑。

黄家在黄祖战死之后,由于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的关系,其实黄家并不想投降曹操。

庞家的主要人物是庞德公和庞统,庞家目前其实并没有明显表态。

这个时候,蒯氏的表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很不巧,蒯家的意见,又是投降曹操。

蒯家的主要人物,是章陵太守蒯越。

这个蒯越,和蔡家的立场相似,主张向曹操投降。

当年在官渡之战时期,蒯越就劝刘表,不要帮助袁绍而要帮助曹操。

这样的人,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怎么能不反水呢?

于是蒯越联合一个叫傅巽的人联合劝刘琮投降:“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势,都要有相应的规矩,强弱之间也往往会有一定的形势。现在您以臣子的身份去对抗天子,这属于逆势而为;想依靠刚刚接手的楚地(指荆州)来对抗整个中原,那么一定会陷入险境;想依靠刘备来对抗曹操,那么肯定抵挡不住。现在三个方面我们都存在明显短板, 又能如何对敌呢?将军您考虑一下,您的才能是否能比得上刘备?如果连刘备都不足以对抗曹操,那么即使投入全荆州的力量,也不能完成自保;如果刘备能够抵抗曹公,那么刘备就不肯居于您之下了。”

刘琮被这番连恐带吓的言论吓破了胆,他害怕蒯越说的是真的。

他害怕刘备如果挡不住曹操,自己也肯定挡不住;刘备如果能挡住曹操,那么刘备回手就会收拾自己。

于是刘琮决定向曹操投降。

为了表示诚意,刘琮还特地派人带着以前朝廷使用的使节去迎接曹操。

(《资治通鉴》: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


农历公元208年9月,曹操大军到达新野。

新野是什么地方?

刘备的屯兵之处。

刘琮投降曹操的消息,其实是被严格封锁的。

刘备并不知道。

但是刘备通过多方打听和观察,发现了曹操大军的动向,猛然发现自己身处险境的他,立即派人去向刘琮询问情况。

刘琮这个时候才派宋忠去向刘备宣达了自己的旨意。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到达宛城,刘备大惊失色,对宋忠说“你们这些人,做事情怎么能如此随便?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早早通知我,现在大祸将至才告诉我,这不是太儿戏了吗?”

随后刘备抽出佩刀,对宋忠说:“我现在就是砍下你的头,也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我作为堂堂大丈夫,不耻于在临别的时候杀掉你这样的人。”

于是让宋忠回到刘琮身边。

随后刘备招呼自己的部下前来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干脆劫持刘琮和荆州的官员一块南下到江陵,刘备回答说:“当初刘荆州(刘表)临死前向我托孤,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的事情,我决不会做,否则我百年之后有什么面目去见刘荆州呢?”

(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刘备在南撤的途中,到达了襄阳,于是在马上遥呼刘琮,请刘琮出来相见,但是刘琮害怕刘备,不敢出来相见。

这个时候诸葛亮献计,希望刘备攻打刘琮,夺取荆州。

但是刘备并不忍心手足相残,拒绝了这个计划。

刘琮身边的人有感刘备的仁义,纷纷离开刘琮,投奔刘备。

接着,刘备又去了刘表的陵墓,哭着祭拜了一番之后,继续率军南撤。

就在刘备走后,刘琮手下一个叫王威的人,出来向刘琮献计:“现在曹操已经得到了您要投降的消息,而且刘备也已经逃走,曹操肯定会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且会孤军深入。这个时候如果能给我几千骑兵,让我从险要路段偷袭他,就可以生擒曹操。抓住曹操之后就会威震天下,进而可以虎步长江,那时候虽然中原很广大,但是咱们可以传檄而定,绝对不是一场战役获胜的功劳,成就也绝不仅限于自保而已。这等千载难逢的时机,请您不要失去。”

刘琮没有采纳。

(汉晋春秋曰: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於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琮不纳。)


有人说刘琮是个懦夫,不敢兵行险招。

持这种说法的人,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首先,曹操会不会真的如王威所说,放松警惕?

恐怕不会。

当年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曹操可是因为放松警惕而吃了大亏。

而且曹操得到刘琮投降的消息之后,手下将领是非常狐疑的,很多人认为刘琮是假投降。

是一个叫娄圭的人出来劝说,才平息了大家的猜疑。

但是有备无患的道理,人人都懂,恐怕绝对不会因为这么一番劝告就彻底打消。

其次,如果偷袭不成,又能怎么办?

曹操此次南下的大军,估计约在十五万左右。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威,带着几千人,去偷袭曹操的大营,请问王威是神仙还是曹操是根木头?

王威这几千人很可能偷袭之后回不来,那么刘琮呢?

本来约定要投降,现在出尔反尔偷袭曹操,又被曹操打败。

接下来迎接刘琮的,就是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刘琮不能这样做。

曹操见到刘琮之后,为了将刘琮迁出荆州、远离其根据地,表奏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侯爵。

刘琮离开荆州,标志着刘表集团在荆州的统治彻底结束。

正是刘琮的这次投降,直接引发了后来魏蜀吴三国围绕荆州的反复争夺。

当然,这是后话。

曹操在受降了刘琮之后,接下来要追击的,就是刘备了。

那么刘备又将何去何从呢?

四、当阳之战

在南撤的途中,由于曹操屠城的恶名远播,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为了活命而选择投靠刘备。

这使得刘备的队伍迅速壮大。

但是这又直接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百姓的加入必定会拖慢行军速度,使得现在刘备的行军速度不过每天十几里,而追兵的速度,却昼夜不停,一天可以追击三百里。

而刘备此时迫切要做的,却是要快速南撤,越快越好,直到把追兵甩开为止。

这样就出现一个矛盾,到底是应该带着兵马快速南撤还是带着百姓一起走?

如果带着兵马南撤,刘备又不忍心让这些百姓惨遭屠戮;

如果带着百姓一起走,那么曹操的追兵一旦追上,无论是谁,都是死路一条。

刘备为保完全,令关羽带着数百艘战船沿长江而下,到达江陵。

正是这个决定,保全了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的主力。

也为后来的孙刘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这个时候,有人向刘备劝说,说现在应该快速去往江陵,现在虽然人马众多,但是军队太少,一旦曹操的追兵到达,那么将无法抵挡。

刘备说:“做大事的人,讲究以人为本。现在这些老百姓都来投靠我,我又怎么忍心放弃他们呢?”

(《三国志》: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然而,令刘备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的追兵来的实在太快了。

追击的地点,就在当阳的长坂坡。

在经过一番厮杀之后,刘备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家人,带着诸葛亮、赵云、张飞等数十人逃走。

这也就是著名的当阳长坂坡之战。

在这次战斗中,刘备顾不上自己的妻子,使得妻子被追兵所困,危急时刻,是赵云保护甘夫人和刘备的孩子刘禅突出重围,方才保住性命。

(《三国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赵云的这次突围,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就是赵子龙七进七出。

赵云在突围之后,追兵再次尾随而至,这次阻挡追兵的,是张飞。

张飞见到赵云,让赵云尽快撤离,自己据水断桥,横着长矛对追兵怒目而视,大声喝斥说:“我是张翼德,可来共决生死!”

追兵无人敢近前,刘备得以有了足够的时间撤出战场。

(《三国志》: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就在刘备不断撤退的途中,突然碰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也直接导致曹操一统天下的夙愿彻底破产。

那么这个人是谁?

他的出现又使得局面有了什么改观呢?

下回不妨再来看看这段往事。

篇末思考 曹操为什么会先打刘表

关于赤壁之战的缘起,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南方三大军阀之中,为什么曹操会先打刘表而不是刘璋或者孙权?

首先从地缘战略上看,荆州位于南方的中心位置。

一旦曹操占据了荆州,就会将南方彻底撕裂,无论是益州还是江东集团,都会曹操两面包围。

曹操可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逆过来的思路,一路从荆州出兵向西,一路从汉中出兵向南,两路夹击益州;或者一路从荆州向东,一路从合肥向南两路夹击扬州。

而南方则彻底失去联合的可能,失败只能是失败问题。

其次,从实力上看,诸葛亮的隆中对清晰的看到,江东集团民殷国富,这一点诸葛亮能看到,曹操也能看到。所以江东实力不容小觑,如果要攻打南方,江东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不考虑益州呢?

因为益州的北面,还有张鲁控制汉中。

控制了汉中,就掌控了秦岭,大军要翻山越岭的先去攻打张鲁,再去攻打刘璋,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而荆州则不然,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被曹操夺得之后,其实荆州腹地已经在曹操大军的攻打的范围之内,曹操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第三点,人和方面。江东集团经过孙权八年的整合,明显比益州和荆州更加团结。

益州刘璋虽然软弱,但是已经在益州经营十四年,也还是有一定的根基。

唯独荆州的刘琮,刚刚即位,还有个哥哥与自己争权。

而且荆州还有个实力派人物刘备不能很好的安置,这很有可能出现内战。

所以在综合考量之下,曹操选择率先攻打荆州。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先主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后汉书·郑孔荀列传》

(含《后汉书·章怀注》《三国志·裴松之注》)

随缘知识付费关

更多推荐
三国百年(三十八)——卧龙出山
三国百年(三十七):曹操的为政举措
三国百年(三十六):袁氏军阀集团的覆灭(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