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医典故三国“医闹”事件

网络 2023-06-18 01:55:28

中医典故三国“医闹”事件


提起五禽戏、麻沸散、《青囊书》

你一定无比熟悉

五禽戏助人强身健体

麻沸散开创全身麻醉手术先例

《青囊书》神秘诡谲却了无踪迹

这些事物都足以让人勾起对中医的好奇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医术极佳

尽心尽责的医家——华佗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史书上有关华佗的记载非常多

华佗医病传说众多

然而妙手回春的外科鼻祖之死又是如何?

今天,小诚想与大家谈谈这件

被后人戏称为“中国最早医闹事件”的

曹操怒杀华佗一事。

曹操常年患头风病,一旦发作,痛不欲生。闻之华佗的医术高明,便派人将华佗请来。华佗随即施展医术,短短几针,曹操头痛便止。曹操知晓华佗医术高明,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任华佗为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乐于助人,热心给百姓治病,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一次,华佗借口回家探亲,曹操准行。回到家里,华佗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妻子重病,一时回不了许都。曹操心疑,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华佗仍是不肯赴任,郡县官吏也只能无功而返。这一来惹恼了曹操,他派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下令,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问责。

随后,华佗被捕,被关押到许都。曹操认为华佗大逆不道,故意抗命,下令把华佗处死。谋士荀彧认为处刑过重,替华佗求饶,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望丞相从宽发落。” 曹操本是爱才之人,然而此刻怒不可遏,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愤地说:“我不信他死了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便将华佗处死。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时,随身携带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年经验写成的。他不曾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华佗认为自己死了倒无妨,然而医书珍贵,华佗不愿它被轻易埋没。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狱吏胆小害怕将来曹操怪罪,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发作,就再没有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那部记载华佗的经验的医书已消失无踪。

医家已逝,后人哀悼。华佗想要回归民间为民治病本身好事,却意外丧失生命,汇聚多年临床经验的医书也毁于一旦,世界上少了一位名医,也少了一部医学巨作。古代医生地位低下,卫生系统不健全,医疗条件恶劣,在多种条件的影响下,医患纷争时有发生。这场“中国史上最早医闹事件”的缘由众说纷纭,谁对谁错我们无法评价,然而结局却是两人自食恶果,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近些年来,医患关系越闹越僵,医闹事件频发,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更需认真反思。

华佗能够在浩渺云烟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不仅凭借高超过人的医术

更是因为自己不争名利

不慕富贵的崇高品格受人敬仰

这一切都值得我们中医人学习

-END-

图片来源 | 邓佳倪网络

文字来源 | 张文中

图文排版 | 和鹏芬

责任编辑 | 和鹏芬

指导老师 | 张丛一

一起关注国医精诚班

一起命理学的成长



如何评价从战国到三国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到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药理和方剂发展的重要时期。战国的时候,经络学就已经形成了。后来到了东汉,名医张仲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是药理名著,到现在很多方子都出自这本书,而且他也是学习中医必学的一本著作。华佗在三国时期推动中医发展,并且也是运动保健的创始人。虽然华佗的医学随着他的死亡而失传,但是他所创立的五禽戏体操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养生术里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四大美誉”的典故

中医“四大美誉”的典故

中医是中华医术或医家的传统代称,是一种具有文学色彩的尊称和美称,多出现在牌匾、诗文以及带有情感内容的文章句子中。

尊称中医为“杏林”,有“橘井”美誉,以盛赞行医救世之道,寓意颇为深刻。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

他主张:“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便将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为“苍生大医”。

誉满杏林
三国时的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为人治病有个特点,既不受谢又不收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五棵,轻症愈者则种一棵。多年后,住处蔚然成林,红杏累累。处方开药需要杏果时,他又嘱咐病家不用付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

这样一来,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等到灾年的时候,他就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当地的人们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着“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话语。这些赞誉之词久经流传,便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代名词。
再世华佗
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

施针用药简而有效,行医各地,声名颇着。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家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血色鲜红,凭着医生的本能,他认为病人尚未死亡,决定立即开棺救人。经过抢救,终于救活了尚未死亡的休克产妇,遂被人们誉为“神医”。

后来,人们在赞扬某位医生医术高明时,常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道:“您真是再世华佗啊。”

橘井泉香
现在的一些中药店内,仍在显眼处悬有“橘井泉香”匾额。据<辞海)“橘井”条释:相传汉代苏仙公得道仙去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一升,檐边橘叶一枚,可疗一人。”

第二年,果然发生疫病,远近皆求治,悉数痊愈。{药海拾奇}一书中也介绍了苏仙公成仙,其母以井水、橘叶疗疫的神话传说,此后世人便以“橘井泉蚕”称颂救人功绩,医者也常将其刻于匾上以明志。

河南女中医:生前救人无数,去世后将秘方刻在墓碑公布于众,是谁呢?

京剧、国画与中医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国粹是我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是我国的珍宝。其中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中医文化,更是珍贵无比。中医追溯到最早应该是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理论是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分科治疗的先进理念了。中医发展到如今,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探索,浸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国很多珍贵的文化传承都是家学渊源,基本都是一个家族的传家的东西。由于文化家传,很多宝贵的技艺因种种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人惋惜不已。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愿意把家传秘方公布于众的河南女中医——袁淑芳。

医生这个职业是危险的。如今的医闹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医生要在医治时精准判断病情,还要开合理有效的药品,中医更是其中用药的翘楚。

战火打开封闭的国门,枪炮带来了伤害,同样带来了文明。比如,见效极快的西药。西药对中医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现代文明里的我们,生病了会去药店买点药,就水送服。不会去中医那里,把脉开药,回家熬煮后送服。如今我们在潜意识里更信任的,是西医。

命运的选择

医生是难做的,中医的处境是尴尬的。选择成为中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袁淑芬从小选择了中医,一生救死扶伤。高明的医术让她救人无数,高尚的医德让她被无数人牢记。

袁淑芳,出生在河南省的盘龙村袁家。袁家也是当地有名的医药世家,袁淑芬从小就爱泡在药房,咿呀学语的念药名。中医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经验,知识储备量对其很是重要。成千上万种中药材的药名、药性、药方都是要熟知的。所以明确自己学医的目标后,小小的她便开始为行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淑芬真正开始系统学习中医,是在她16岁的时候。她的行医技术,也在家里的教导下,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进步。可以独自出诊后,袁淑芬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取名袁氏妇科诊所。从名字可以看出,袁淑芳是专注于妇科疾病治疗的。

对此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本身是女性,她对女性的构造包括被病痛伤害的感觉,是感同身受的。她在救治的过程中,将心比心,给病人亲人般的关怀,她的医德,令人敬重,她的医学素质,值得很多医生学习。

在行医的过程中,她的心里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病人是痛苦的,病人的家属也是痛苦的。病人缠绵病榻,面黄肌瘦,家人心疼不已,面露祈求。一切的一切,让袁淑芬深切感受到了无力。当时从医的人,太少了。好医生,更是一医难寻。

中医本来就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积累,是一门传承科学。而中医学的家传化,让很多珍贵的古方,无重见天日的机会。意识到这些的她,开始有意识的记录自己的行医经验,包括一些奇特的病历。

无私的中医师

她90高龄的时候,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她露出了轻松地笑容。她做了了很多年前,她想做的事:把这么多年攒下的经验和家里的秘方公布出去。而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她把秘方定成了自己的墓碑。

她临终前,亲自把这些资料和秘方,按照类别标注好。她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定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刻在碑上,公布于众,绝不可藏私。

儿子王泰升看着虚弱的母亲,含泪答应了。

从小给村里人治病的经历,让袁淑芳认为:好的医生绝不是自私的,她经常和其他的医生交流经验,分享一些古方。只有大家都做到"仁爱无私,"中医才能真正地发扬光大。

袁淑芳婚后和丈夫孕育了三个孩子。其中二子王泰升继承了母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医生。王泰升自幼跟着母亲学医,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在医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作为医药世家的十八代传人,他的母校是河南中医学院。

他如今在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任职。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项,医术精湛,是当地有名的好医生。他被美国的专家邀请,参加学术讨论,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独特的中医技艺,不少外国医生为此啧啧称奇。

袁淑芳去世后,儿子王泰升按着母亲的想法,请人来雕琢这珍贵的医学碑文。他专程从北京的医院回到故土,监督刻碑的师傅完成雕刻。医学典籍是严谨的,王泰升在整块碑完成后,仔细检查过后,将碑立在了母亲坟前。

这份无私感动了很多人。很多医生也定了机票来祭奠袁淑芬老人。古时的家传秘方是概不外传的,这不只是是传承,更是一个家族的立足之本,是养家糊口的营生。袁淑芬的行为,显得格外令人动容。

有人会说,袁淑芬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利和底气公布秘方呢?除了无私,袁淑芬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她的身份。

她是袁家的家主,就是掌门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定下了继承人的身份。要知道,一个医药世家继承人,一般是家族里,最优秀最有天分的孩子。而袁淑芬没有愧对她的天分,成为了建国初期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名医。袁淑芬老人已经过世,她的事迹和珍贵的治疗经验却永远留在人间。

中医这个伟大的职业,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中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有些许的颓势,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让它在新的道路上焕发生机。所有的中医师如同袁淑芬老人一般,相互交流沟通。中医的光大,指日可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