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和刘璋作战的时候,魏吴为何不趁机消灭蜀军

众妙之门 2023-06-18 01:33:50

刘备和刘璋作战的时候,魏吴为何不趁机消灭蜀军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派遣法正、孟达领兵四千人迎接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卓膺等将领入川。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将张松处死,刘璋下令守关将领之文书不要再送达刘备。刘备召白水督杨怀、高沛,责备他们对客人无礼,把这两人处斩。刘备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怀、高沛的部队。继续进军,占领涪城。

由此,虽然刘备于公元211年就入川了。但是,在公元212年,刘备才和刘璋爆发了益州之战。对于益州之战来说,于公元214年结束,也即刘备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才击败了刘璋,夺取了益州之地,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曹操和孙权这两大诸侯都没有进行干涉。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攻打益州用了三年,这么长时间,曹操和孙权为何坐视不理呢?

首先,就曹操来说,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遇到了后方不稳的情况。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让不少反对曹操的势力蠢蠢欲动,为了安抚各地的势力。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下《求贤令》,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以此来化解各地的反对势力,比如忠于汉室的力量等。

在此基础上,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曹操在公元211年就击败了马超、韩遂组成的联军。但是,不管是马超还是韩遂,事实上都没有在渭南之战中被一劳永逸的解决。于是,在公元211年后,曹操还需要应对马超、韩遂等人的袭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曹操无法干涉刘备攻取益州的行动。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今甘肃甘谷县南)。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韩遂来说,在公元211年被曹操击败后,逃回到了凉州,从而继续和曹操相抗衡。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不久,韩遂便病死。

也即直到公元215年,刘备结束益州之战的时候,韩遂依然可以给曹操制造麻烦。而这,自然牵扯了曹操的精力,促使其无法干涉刘备攻打益州的战役。并且,对于曹操来说,因为逐渐将重心放到了征讨孙权上,这也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刘备。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以舟师围攻曹操水军,俘获三千余人,曹军溺亡数千人。在与之相持一个多月后,孙权成功地劝退了曹操。

对于曹操来说,因为内外部的因素,所以只能坐视刘备夺取益州。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孙权来说,同样没有干涉刘备攻取益州的行动。公元209年,在周瑜去世后,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孙权与刘备在京口相见,并同意借南郡给刘备。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周瑜的去世,江东损失了一位可以攻取益州的大将,这也是孙权同意借南郡给刘备的重要原因。

如果周瑜没有去世的话,孙权很可能就不会把南郡借给刘备,并且江东还可能自己派兵来攻打益州的刘璋。同时,在笔者看来,周瑜去世后,鲁肃等主和派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上风,这导致孙权、刘备之间的同盟关系更加紧密。也即在鲁肃看来,可以容忍刘备势力的壮大,因为这样可以分担曹操带来压力,达到孙刘联盟共同抗衡曹操的效果。而刘备早一天顺利攻取益州,江东一方也好向刘备讨要荆州。换而言之,对于刘备攻取益州,江东是乐见其成的。

最后,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听从谋臣张纮的建议,将治所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今江苏南京)。同年,又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对于孙权来说,明白曹操已将重心放到了东线,所以,孙权的当务之急,不是和刘备争夺一城一地,而是防御曹操的进攻。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率吕蒙、甘宁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自此,孙权控制了江淮南部。对此,在笔者看来,获得江淮南部的疆域之后,可以让孙权在和曹操的较量中不至于非常被动。

不过,因为曹操一方的实力太强大了,孙权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比如到了公元215年,孙权甚至亲自率领10万大军征讨合肥,目的就是清除曹操在江淮一带的势力。当然,非常遗憾的是,在逍遥津之战中,孙权被张辽重创。在此基础上,合肥这座城池长期被曹魏占据,无疑让东吴如坐针毡,可谓如芒刺背。总的来说,刘备攻取益州的时候,虽然耗费了三年的时间才击败刘璋。但是,因为曹操和孙权各有各的事情要忙,也即无暇他顾,这让刘备可以在没有外力干涉的背景下夺取巴蜀之地,以此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诸葛亮讨伐孟获时蜀汉国内空虚,魏吴两国为何不趁机偷袭?

诸葛亮征战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次,以谨慎平稳为基本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也是有了充分的准备再去执行,除了空城计之外从没有做任何的冒险,其他的基本上都在他严谨的掌控之中。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决定南征孟获,率赵云、魏延为大将,王平、张翼为副将,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定南境,在首先平定了雍闿、高定两个叛将之后,马良之弟马谡奉命先来犒军,因为马谡的一番高论使得诸葛亮如遇知音,便令马谡为参军和大军随行。从章武三年春到同年秋天,经过历时半年多的征战,七擒七纵蛮王孟获,终于平定了南方的国境的骚乱。

而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魏吴两个却没有采取对蜀汉的任何军事行动,不仅让人产生了很多疑问,应该说当时的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国内的军事实力肯定匮乏,为何魏吴两个却是如此的安静呢?

诸葛亮南征之前已经做了很好的安排,蜀汉地理环境特殊,把守国门不需要太多的军队。本来在汉中阳平关是赵云在把守的,诸葛亮为了南征用马超把赵云换了下来,用马超守汉中用的很妙的。因为马超在西凉地区是个明星一样的武将威望很高,汉中之地濒临雍凉,马超独自守卫汉中是很合适的,还有关兴张苞为呼应,几乎是可以万无一失的。而在东边有李严防守者白帝城,李严是和诸葛亮一起的托孤大臣,李严的才能在蜀汉集团里是很高的,诸葛亮对李严的评价是能和陆逊相比的文武全才。国内的事务安排,诸葛亮安排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为掾史,蒋琬费祎是蜀汉后期的重要人物,这样的安排是很得当的。

从诸葛亮出征之前做出的准备,可以看出蜀汉内部是井井有条的,并非是国内空虚。而此时魏吴两国没有对蜀汉动一兵一卒,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让诸葛亮安安稳稳的平定了南方孟获。笔者认为无论是曹丕还是孙权,两人都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以下就分别通过魏吴两大方面为大家做扼要分析:

魏国曹丕方面

第一、从地理条件上看,魏国要攻打蜀国的话只能从汉中进兵,而马超把守着阳平关,进兵的意义不大。在之前司马懿的五路兵马攻蜀计划当中,就有曹真率领的一路,当时是赵云把守阳平关,曹真久攻不下就退军了。如果曹丕再次发兵还是一样的结果,而且马超是当世名将,曾经把曹操打的割须断袍,曹丕定不会走他父亲的老路。

第二、政治结构产生了变化,东吴孙权重新和蜀汉联盟,如果曹丕发难东吴一定会响应。东吴和蜀汉的关系从关羽失荆州以后彻底破裂,后来经过了蜀吴的夷陵大战,吴国向魏国称臣以得到魏国的支持。刘备托孤时候,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联盟东吴,共同对抗曹魏。而在这时曹丕同时陷入了左右开战的局面。

第三、曹丕首次讨伐东吴失败,守边名将张辽去世,本来于东吴的对抗已经失去了有利条件,再对蜀汉发兵的话,除非是脑子进水了。

因为东吴和蜀汉的重新结盟,曹丕不顾众臣劝阻,亲率大军征讨东吴,而且是还用他老爸的方法,放弃马步军的优势,乘船用水军和吴军作战,也落了一个被火攻是失败的下场,不过这次不是周瑜而是徐盛。张辽在这次战斗中中箭,不久就因箭伤而亡,正史当中的张辽是因病而亡的,也是在南征的前一年就是黄初二年,以前有张辽在的时候根本不担心东吴,因为东吴太惧怕张辽了,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后在吴地就有了“张辽止啼”一说。没有张辽驻守合肥对抗东吴,曹丕在南方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臂膀。

综合来说从这三点来看,曹丕断不会对蜀汉用兵,在此窃以为诸葛亮也会这样想的,下边再分析一下东吴的状况。

吴国孙权方面

第一、蜀吴再次联盟的结构很稳定,东吴没有必要在做出破坏联盟的事情。

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无论对于刘备还是孙权,都是又爱又恨纠结万分的,终于因为荆州打了一场大仗,两家都安心了。邓芝出使东吴达成两家和解并联盟,这是建立在东吴已经得到了荆州,而蜀汉也不追究的基础上的,两家已经没有了争端,结构非常的稳定。孙权也知道共同的敌人是曹魏,他给曹丕称臣是在是不得已为为之,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让步,从内心来讲是他不乐意的,

两家功归于好共同抵抗曹魏相互依托,东吴实在没有必要再次孤立向曹丕称臣。

第二点、托孤重臣李严把守白帝城,白帝城这个地方是刘备一直防备东吴的地方。

李严原来是在刘表帐下的,曹操进驻荆州之后让他做了秭归的县令,不愿为曹操做事而去投奔了益州刘璋,在刘备入川的时候李严和黄忠交战不分胜负,最后被诸葛亮用计收降,后来李严由于多次立下军功,成为蜀汉的军事重臣。白帝城这个地方是刘备在夷陵大战以后的归所,他没有回成都是因为要在白帝城防御东吴进犯,刘备选择了白帝城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防御条件。

白帝城是西汉末年的割据军阀公孙述所建,位于现在的重庆奉节县东边,是三峡的西口入川的咽喉,由于地势险峻,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李严这个托孤重臣把守着白帝城这个险要的地方,蜀汉的防御等于有了双保险,如果吴军选择逆流而上进攻蜀地的话,胜算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说无论是从联盟道义上讲,还是从军事状况上看,东吴都没有进攻蜀汉的条件,再加上东吴已经得到了荆州,又有了可以对抗曹魏的联盟,终于可以不用向曹丕称臣了,何乐而不为?傻乎乎的再去攻打蜀汉,后边曹丕就一定会抄后路了。

三国刘备对东吴发动灭国之战,曹丕为何不趁机进攻蜀国?

曹丕的想法很多,但最符合曹魏利益的只能是攻打吴国,柿子都喜欢捏软的,孙吴虽在在夷陵之战中获胜,对曹魏而言,依然是最软的那颗柿子。

吴、蜀之战起源于关羽被杀,关羽被杀的根源是荆州被刘备所占,荆州地区的重要性对三国时期魏、蜀、吴都非常重要。

荆州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此地不但可以北进中原,也可以东下江浙,甚至可以顺江而上进击益州,刘备就是占据了荆州之地后,率军入川,创下了蜀国的基业。

三国时期的荆州一直都是魏、蜀、吴三国垂涎的底盘,吴蜀两国联盟的解体就是因为孙权大将吕蒙趁关羽北上抗曹,偷袭荆州得手,占据了荆州七郡。

刘备率军出川为关羽报仇是假,抢回荆州是真,自此爆发了中国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以刘备惨败而结束,但是孙吴不但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却遣使向暂居白帝城的刘备求和,因为曹丕派大军从北方伐吴来了。

那么题主的问题就来了,此时孙吴大胜刘备,兵锋正胜,为什么曹丕不痛打落水狗,进攻蜀国,反而进攻孙吴呢?

这就是我前面提的柿子理论了,孙吴此时虽然表面光鲜,实则内部柔软,夷陵之战孙权左凑右挪才给陆逊五万人马,陆逊带着几万人马去对付刘备的几十万大军,难道真的是因为陆逊艺高人胆大,那是孙权没有办法,能用的军队都给陆逊了,傻子也知道几万对付几十万能取胜的概率会是多少,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既靠的是陆逊的指挥有方,也靠的刘备的轻敌冒进。

孙吴是软柿子,而此时的蜀国呢,却是个硬核桃!

刘备东伐孙吴,却留下了诸葛亮镇守成都,魏延防守汉中,马超北守羌戎,蜀国对于北方曹魏的进攻进行了严密的防范,最重要的是进攻蜀国对曹魏来说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蜀国地处四川盆地,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攻击,都会受到地形地势的阻碍,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举国之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更何况曹魏在吴蜀之战前还兴兵八十多万伐过蜀国,都被诸葛亮轻易的化解,这个曹丕的印象很深刻,几十万大军伐蜀都无功而返,现在在蜀国进行了精心准备的情况,伐蜀的成本太高。

那么曹丕在夷陵之战后伐吴就是为了灭其国吗,肯定不是的。还是冲着荆州来的,关羽丢荆州前,曹操就派曹仁、于禁从襄阳进攻,打过荆州的主意,最后惨败而归。

此时吴蜀联盟瓦解,正是出击的好时机,恰逢曹丕登基称帝不久,也需要用战争的胜利来建立自己的权威。

孙权不是傻子,刘备更不是,双方都明白,如果孙吴联盟就此瓦解,那一定会被曹魏各个击破,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在政治利益面前,一切仇恨都不是个事儿。

于是吴、蜀联盟重新修好,孙吴化解了蜀国刘备的恩怨后,全力抗曹,最终曹丕的战略目的并没有得逞。

综上来看,曹丕在吴、蜀之争结束后,打算来捡软柿子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只是没有考虑到吴、蜀能够迅速的达成和解,而且还低估了孙吴抗曹的决心和实力。

蜀国和吴国在打夷陵之战时,为何魏国不趁机前去偷袭呢?

公元221年七月,在刘备称帝后的第三个月,他以替二弟关羽报仇为理由,挥兵伐吴。孙权在多次求和不成的情况下,派遣陆逊率军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夷陵之战由此爆发。

在蜀汉与东吴开战后不久,魏国的谋士刘晔就建议曹丕乘虚领兵偷袭东吴,以绝后患,但曹丕却认为孙权已然称臣,若再举兵讨伐,于情于理都不妥,于是拒绝了刘晔的建议。

相信很多人读到这段历史上,都会忍不住骂曹丕真傻,白白浪费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因为,在大家看来,孙权的军事主力都在夷陵地区和刘备对峙,这个时候曹丕如果能够派出大军从淮南方向进攻东吴,孙权肯定招架不住。

而且,孙权的首都建业距离合肥也就不到200公里的路程,曹丕的军事主力是很容易将孙权打崩盘,即便到时候,刘备趁乱重新夺回荆州,但整个扬州肯定是被曹丕占据,到时候魏国携天下十州之力攻打刘备的荆、益两州,难道会失败吗?

也正因为此,大家才会觉得曹丕应该果断趁机偷袭东吴,因为这实在是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

问题是,偷袭东吴,真的对曹丕有好处吗?有一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息。如果曹丕真的从淮南大举进攻东吴,孙权所面临的那就是亡国之患,在这种背景下,他还会全力和刘备争夺荆州吗?

当时刘备东征孙权的目的,虽然号称是为关羽报仇,但其实就是想重新夺回荆州,既然如此,最坏的情况下,孙权大不了把荆州再还给刘备,甚至而言,再多割让点地盘给刘备,相信到时刘备和孙权重新和好的概率会非常大。

这就如同当年刘备夺取汉中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结果刘备不愿意,以至于双方都派出大军对峙。而后来刘备一听说曹操进军汉中,就立马找孙权和好,并主动把长沙和桂阳还给东吴。

事实上,刘备也好,孙权也好,他们都清楚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曹魏,如果他们两个无止境的斗下去,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更多时候,他们两个人的争斗,都是点到为止。

换句话说,刘备举兵东征孙权,心里可能就是期望着曹丕能趁机出兵,这样刘备不仅能够趁机夺回荆州,甚至而言,如果到时候孙权和刘备达成同盟,一个迅速撤兵回去给曹丕一记回马枪,一个趁机从荆州偷袭襄阳,曹丕恐怕就成了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实上,刘备从公元222年正月进入夷陵地区,一直到六月,蜀军始终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实就是在等曹丕的动向。曹丕自然也不是傻子,你刘备如果真想进攻东吴,那就直接顺江而下急攻江陵,那我曹丕自然会进击淮南。

但问题是,你刘备躲在夷陵龟缩不前,却想让我去进攻淮南,这个是明摆着让我给你打白工,替你当炮灰,曹丕自然是不会做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2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