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武林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见识到很多厉害的宝刀,而形容这些宝刀无一例外用到了“削铁如泥”这个词语,以此来说明宝刀威力之大。
而这个词语也经常出现在过去的史料记载中,古代也经常以“削铁如泥”来描述宝刀的锋利。但出乎人意料的是,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却从没有听说过有那种刀具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又是何种缘故呢?
01. “宝刀的传说”
除了用“削铁如泥”来形容宝刀之外,还有一个词语经常被用到,那就是“吹毛刃断”,想一想能够轻而易举做到这些的刀具,那么当真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宝刀”无疑。
但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宝刀吗?而且是在古代如此落后的铸造条件下?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宝刀,那么曹操当年刺杀董卓用的那把“七星宝刀”无疑是其中之一。传闻,这把宝刀是天上的流星掉落到地上所铸造的,而除了这把小的之外,另外还铸造了两把大的,也就是干将、莫邪,即吴王剑跟越王剑。
能够用如此上天之物打造的神器,其威力自然不容小觑。只是可惜的是,曹操并没有靠着这把七星宝刀杀死董卓,否则,一定可以赋予这把宝刀更多的传奇色彩。
而由此联想到另外两把宝刀,即吴王剑及越王剑。
吴王剑我们没有见过,但越王剑却是真实地出土过,即历史上越王勾践用过的那把兵器。此剑出土后,不仅历经上千年不朽,而且造型精美,即使放到今天,依然可以轻易划破几张牛皮纸,堪称剑中之宝。
如果说七星宝刀是传说中的物件,现代人都没有见过。那么,越王剑可以说是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让世人见识了古代名不虚传的宝刀威名。
那么,一个让人疑惑的问题就来了?古代的宝刀传说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削掉”对手的兵器,那为何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反而没有听说过有如此强悍的武器。
这其中到底有何缘由?
难道是古代的武器描述都有些夸张,还是压根就没有“削铁如泥”这回事?
事实上,这并非夸张,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正史发现这方面的秘密。
典型的就如西汉时期,中原汉民族面对强大的北方游牧骑兵时,为什么能够打败对方,一扫之前的耻辱。原因就是,除了靠国家实力强大之外,中原军队携带的刀剑远比对方的质地要高一个层次,这才在两军短刃相接的时候能够占据上风。
有个夸张的说法是,如果两方的兵器“硬碰硬”,那么极有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兵器被直接斩断,战场恐怖的氛围中,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对军心的动摇可见一斑!
究竟根本原因,那是因为中原的汉文明要远远比对方发达,中原早早就掌握了娴熟的冶铁技术,这才能够在武器的坚硬度上更胜一筹。
但同样放到今天,我们却很难再见到这种现象了,即使今天的刀具铸造再过先进,也很难看到“削铁如泥”的情况,连斩断同样是铁器的刀具都十分罕见。
难道是古代的工匠掌握了什么先进的冶炼技术,这才得以打造出现代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02. “宝刀的秘密”
首先,古代的“冶炼”技术并不像现如今这般,说到底,是比较粗糙的,仅凭简单的手工程序根本炼不出精品,放到今天,绝大部分都只能算是一块铁皮罢了。
这就导致一般的刀具在质地上要差上很多,遇到越王剑这种刀具中的精品,自然不是对手。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越王剑的成分大部分都是青铜和锡,只含有少量的铅,这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是十分罕见的。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铅”的含量呢?
因为如果铅含量越高,这把刀剑的坚硬度就会越低,反过来,铅越低,宝刀就会越坚硬。
而这也是越王剑被人称道的原因所在,用此剑来对付那些含铅量高昂的普通武器,当真犹如“削铁如泥”一般,非常轻松。
反过来,现如今科技发达了,冶炼技术更加成熟,即使再普通的刀具,甚至是残次品,也早已“今非昔比”。
如此,尽管刀具的坚硬度在提高,也不能轻松做到“削铁如泥”的程度,这其实就是相对性的比较问题。
其次,古代的所谓“削铁如泥”明显具有夸张的描述,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现实情况,也就是说,古人有“夸大”宝刀威力的嫌疑。
还拿出土的越王剑来说,这把剑锋利无比不假,能够轻松划破纸张也没有问题。但如果用它来斩断同样成分的刀具,则显然是做不到的。
但这也不能说古人“妄言”,毕竟,即使是正史,比如《二十四史》来说,其中又有多少杜撰成分在里边,更不用说,只是一个略微夸张的形容词而已。
最后,古人所说的“削铁如泥”可能这块“铁”指的并不是坚硬的铁器之类,而仅仅是一块普通的没有什么抵御能力的铁皮而已。
如果是这样,随便一把锻造成熟的宝刀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更不用说,古代铁皮质量堪忧,可能不需要宝刀,一把普通的刀具就可以做到。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并非是因为古人掌握了何种神秘技术,导致现如今失传了,而是古代的工艺压根不达标所导致的。
也许这对于我们想要大开眼界,甚至对宝刀充满好奇的人有些失望,但仔细想想,这或许是国家的福气,也是古代平民的运气。
不要忘了,“刀枪”自古以来就是杀人的利器,越是锋利,越是给世间带来灾祸,所以,这种东西还是普通一些为好,大家认为呢?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古代宝刀“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了原因出乎意料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江湖里边的侠士佩戴一把宝剑,更有的还会为这些宝剑排名。古时候的宝剑可以削铁如泥他们的所说的那个“铁”根本就不是铁而是铜,因为冶炼技术的落后,古人是逐步发现铜、铁、金,所以最早的时候,古人把铜称为铁。当时流通的货币,几乎都是由铜制作的,所以我们测试宝剑的锋利程度时,往往会在木桌上摆上一串铜钱,然后用宝剑劈之,铜钱被毫无阻碍地劈开,这才形容为削铁如泥。
古代的宝剑在如今我们的眼里那就是非常的神奇了。甚至让一些人觉得古代的宝剑,比如今的一些高科技生产出来的东西号要厉害得多。可在专家看来就不那样认为了,专家表示一部分可能是剧情需要,另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古代剧中所饰演的削铁如泥的宝剑都是假的。
专家说,在古代,剑切割的不是铁而是铜。这显然看起来像铁,它怎么又变成铜了?专家解释说,在古代,早期最常用的是铜,因为古代硬币是由铜制成的,所以古代人认为铜很硬,在早期用铜制造剑。
铁的硬度是要大于铜的,所以削铜如泥不一定削铁如泥。用铁制作的宝剑,劈砍铜钱,当然能轻松将其劈成两半,宝剑自然就显得很锋利了。古代对于这些知识并不了解,所以一直沿用削铁如泥这样的形容词,神兵利器都是这样称呼的,以至于现代人们认为宝剑削铁如泥,就真的能削铁如泥。但却不知,古代的铁根本不是现代的铁。
削铁如泥只不过是夸张的说法,因为古代冶炼金属的技术可以说是非常落后的,更没有合金的概念。那时最常用的金属是铜,而且是纯度并不高的青铜,所以不可能存在削铁如泥的宝剑。
一、古代宝剑的冶炼工艺。古代宝剑的制作工艺是非常落后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捶打才能去除杂质,合金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一把好的宝剑,需要上万次的锤炼,才能使得宝剑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大。传统工艺是将准备好的原材料放进火炉中加热,等待完全红热时便可以拿出来进行千锤百炼。但是毕竟是手工捶打的,当捶打折叠10次左右就是极限了,因为这时候金属内的大部分杂质已经剔除,金属的硬度已经非常大了,想要通过人力捶打折叠已经很难实现了,所以古代宝剑无法达到削铁如泥的境界。
二、刀刃无法达到如此锋利。要知道刀刃的锋利程度和韧性是相互矛盾的,只有取一个中间值才适用于战争。因为一旦将刀刃变薄,确实可以将刀的锋利度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刀刃非常脆弱,很容易就发生卷刃,或者宝剑断裂都有可能发生。譬如刀片被做的非常薄,轻轻一割就会造成非常深得伤口,可以说非常锋利,但是刀片自己本身也非常脆弱,不要说削铁如泥了,可能刚碰上铁自己就卷刃了。
三、铜的硬度相对较软。一提到削铁如泥,大家一定第一时间想到杨志买刀,他吹嘘自己的刀?砍铜剁铁,刀口不卷。? 后来人们不信,他就在桥下商铺讨了20文钱,一刀下去就将铜钱劈成两半。我们暂且不论故事的真假,首先古代的钱币一般都是纯铜的,铜的硬度相对较软,质量相对好一点的刀都能做到,但是要达到削铁如泥就非常难。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生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所感受的不仅仅是这一方乐土所带来的安稳与和平,我们也一直在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是言谈之间,亦或是餐饮文化方面,处处流淌着中华民族所浸润的文化精髓,所以中国人对祖国的爱是厚重的,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深切的凝结,我们的凝聚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是其他民族望而生畏的。所以,今人每每遥想过去,总会带着一份无比的尊崇和敬意,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骨血中所具备的本能,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敬重。
但是渐渐的我们开始陷入到一种迷思当中,很多人会认为现代社会中所有的事物都不如古代。当然支持这一观点的人也没有任何错误,因为从一些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确实可以发现很多依据。比如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现在的空气不如古代新鲜,现在的河流不如古代清澈,现在的人也不如古人厚道。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之下,很多人会对古人所拥有的一切都表示无比的尊崇和喜爱,以至于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新生事物持鄙夷的态度。
对此,很多史学家都表示,这种观点不仅是对古人的误解,更是现代人的遗憾。
实际上从现代人对越王勾践所持宝剑的态度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现代人在看到和听到和越王勾践相关的故事时,总是会想到这把宝剑,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将它神话,认为这把宝剑无所不能,甚至削铁如泥。可是对于这种说法,史学家再次摇头,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现代人所使用的菜刀都比越王勾践的宝剑锋利。
那么,究竟是现代人错了,还是史学家的观点不正确呢?
01
神奇的越王勾践剑
现代很多文章当中都会将这把宝剑形容为锋利无比的宝贝,认为只要手里拿着这把宝剑一定会所向披靡。当年越王勾践能够成功反攻吴王夫差,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是因为越王勾践剑是不可多得的珍宝。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王勾践剑因为勾践的成功变得更加神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