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国在襄樊之战大败,其中关羽都有哪些过失呢

以史为鉴 2023-06-17 23:31:13

蜀国在襄樊之战大败,其中关羽都有哪些过失呢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在刘备进入益州,和刘璋展开大战的时候,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到了公元215年,刘备得到益州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这样关羽实际上镇守的是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

公元219年,关羽以荆州三郡作为基础,发起了襄樊之战。不过,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吕蒙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公历的220年1月中下旬和2月上旬),关羽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最终,不仅关羽被杀,荆州三郡也落入到东吴手中。对此,在笔者看来,关羽之所以丢失荆州,是因为他犯了四个错误,并且一个比一个致命!

一、关羽骄傲自大,对东吴逐渐失去了防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吕蒙上书给孙权说:“关羽攻打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袭击他后方的缘故。我时常生病,可以以治病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业。关羽听说这个消息后,就会撤掉守兵,全部开赴襄阳。那时,我们的大军走水路,乘船昼逆流而上,乘他不备,袭取他的空虚所在,那么就可以夺得南郡,擒获关羽。”对此,孙权采纳了吕蒙的计策。

不久之后,吕蒙就声言病重,孙权则公开下达文书,召他回建业。在此基础上,关羽果然中计,逐渐将镇守后方的士兵调往樊城,以此围攻曹仁。同时,在吕蒙的建议下,孙权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陆逊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吕蒙称病,陆逊谦卑的背景下,关羽越来越骄傲自大,也就对东吴失去了防备。换而言之,在关羽看来,既然吕蒙已经生病,陆逊又没有什么资历,自然不需要多加警惕了。

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但没有见好就收

对于关羽来说,发动襄樊之战不是一个错误。因为在汉中之战后,曹操一方可谓士气低落,而且是内忧外患。所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不仅可以威胁到曹操腹地,也是在益州的刘备分担压力。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无疑来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都,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对此,在笔者看来,水淹七军后,关羽一方因为持续征战,自己也有很大的损耗,至于五子良将于禁手中的3万大军,也对关羽的粮草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徐晃等援军的到来,更是让关羽失去了攻破襄樊的机会。所以,在徐晃的援军到来,关羽应该见好就收,而不是继续在襄樊一带和曹魏大军僵持。毕竟此时的关羽,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士兵了,而强大的曹魏,则能够源源不断的支援襄樊。

三、关羽与荆州留守的潘濬、麋芳、傅士仁不好,导致麾下倒戈

关羽的第三个错误,显然是和潘濬、麋芳、傅士仁等人的关系比较差,甚至因为关羽的咄咄逼人,促使麋芳、傅士仁在关键时刻倒戈一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命令麋芳、傅士仁二人供给物资,但是,麋芳、傅士仁二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便放出话说:“回来再收拾你们。”二人皆恐惧不安。再加上关羽对士大夫们的姿态一直很骄横,二人又惧又气。同年,东吴将领吕蒙到南郡。傅士仁、麋芳都背叛了关羽。

至于潘濬这位文臣,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潘濬在荆州时,与荆州守臣关羽不和。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留守的文臣武将大多和自己关系比较紧张,这显然给了东吴可乘之机,也为关羽自己埋下了败亡的伏笔。

四、关羽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导致己方将士溃散

最后,在襄樊之战的尾声,当时关羽已被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击败,又听到江陵失守的消息,所以更是惊慌,急忙撤军而回。但是,关羽在回军途中,数次派人与吕蒙联络,吕蒙热情接待关羽派来的使者,带他到城中周游,让他到将士们家中去慰问,于是,有的人亲笔写信,说得到吕蒙厚待。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得知家中不但平安无事,而且所受到的待遇超过了平时,所以不仅失去了斗志,更是逐渐溃散。对于吕蒙来说,这一招可谓心理战术,也即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吕蒙偷袭荆州时,虽然成功占据了荆州的郡县,不过,此时关羽手下还有数万将士,完全有机会从吕蒙手中夺回城池。可是,关羽多次派使者和吕蒙联系,从而给了吕蒙笼络、分化甚至瓦解关羽大军的机会。而这,导致关羽不仅无法夺回荆州的城池,还因为将士溃散,只能败走麦城,乃至于最终被东吴将士斩杀。综上,正是因为关羽犯了以上四个致命错误,这才导致蜀汉失去了荆州之地,并损失了关羽等文臣武将,从而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都是什么?

蜀汉正式的名称是季汉,也就是第三汉的意思,相比于刘邦建立的?汉?和刘秀建立的?后汉?,刘备一手建立起来这个的?汉?政权,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样,如果从刘备称帝算起来,季汉仅仅存在了42年,如果从刘备夺取第一块根据地荆南四郡算起来, 季汉存在了54年。

从一无所有到建立政权,如果算上刘备早年的拼搏,用了37年,如果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第一块根据地荆南四郡算起来,只有短短的12年时间。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规划的百年大计来看,刘备终极的梦想是要夺取天下,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汉朝,如同当年刘秀一样。

可让刘备失去梦想和实力的转折点就是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惨败,因为蜀汉唯一名将关羽的失败,而让一世枭雄刘备穷尽毕生精力建立起来的政权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进而引发了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让季汉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成为蜗居西南的割据政权。

刘备、关羽、张飞

一、襄樊之战为什么发生

关于到底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还是关羽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历来都是有很争议,别的先不说,就说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有没有权力发动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这种战争似乎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你让曹仁背着曹操发动一场攻打季汉的大战,或者让陆逊背着孙权发动一场攻打曹魏的大战,曹操和孙权的反应一定是:震怒。

《三国志关羽传》对于襄樊之战的发生只有短短几句话的描述: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是刘备先在汉中称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授予关羽符节和斧钺,接着在同一年,关羽就率军发动了襄樊之战,攻打樊城的曹仁。刘备还专门派出费诗给关羽授予印信和符节,但史书中没有记载刘备命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假节钺的权力表示可以斩杀违抗军令的士卒和节将,代表着代替君王行使权力,因为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如果事事汇报才能执行的话,会丧失许多机会和时间,但是率军出征这种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在假节钺的范围之内,而是君主的职责范围内,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是没有权力不经过君主而擅自对外发动战争的。

关羽北伐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了一句话,这可作为襄樊之战发生前,魏蜀双方的战事: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这里的冬十月是指建安23年的冬十月,也就是公元218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一年,这一年10月宛城守将侯音在宛城反叛,而平定这次叛乱的就是曹仁,但是这里明确记载了,曹仁在定宛城侯音叛乱之前,曾经率军讨伐南方的关羽,这一年是在公元218年。

换句话说,曹仁在公元218年就在与关羽交战,这里 用的是?讨?,说明是曹仁主动进攻关羽,当时关羽的驻地可在荆州的南郡,这说明曹仁是从襄樊南下攻打关羽的,然后后方出现叛乱,于是曹仁就回军平叛了,曹仁回军平叛的时间,就在218年10月到219年正月。

也就是说,当刘备在汉中与魏军苦战时,荆州的关羽也没有闲着,也与魏军有着零星的交战,但是魏国边境地区出现了叛乱,导致与关羽交战的魏军统帅征南将军曹仁回军宛城平叛,宛城侯音的叛乱主要原因是因为税收太重,而侯音之所以敢叛乱,就是因为得到了关羽这个盟友。

刘备北伐

曹魏境内除了侯音叛乱之外,还先后在邺城有魏讽谋反案,在许都有吉本谋反案,在陆浑有孙狼叛乱,而这些谋反或叛乱都有着关羽的影子在其中,关羽很可能发现了攻打襄樊的时机,同时为了减轻关中刘备所面临的军事压力,关羽应该在这个时候向刘备上报应该趁机北伐襄樊,一是曹魏有内乱,这是个好机夫;二是如果荆州北伐,可以减轻汉中压力。

毫无疑问,刘备是绝对同意关羽在218年年底及219年年初这段时间北伐的,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如果没有刘备的同意,关羽是不可能向北推进,从襄樊之战中关羽有水军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所以襄樊之战爆发前,关羽用了几个月时间,不断地沿着汉水向北推进,这是经过刘备同意的。

而在《三国志温恢传》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一件事,是关于魏国扬州刺史温恢评价襄樊之战的话,是这么说的: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斐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近,必将为患。

这里记载了孙权在公元219年有一次攻打合肥的行动,当时魏国扬州刺史温恢认为孙权没有危害,反而担心身在樊城的征南将军曹仁的安危,要知道孙权早在217年就派出使者与曹魏交好,并且重新缔结政治联姻,孙权在217年之后的战略应该就是策划夺取荆州的战略,孙权故意攻打合肥应该是一次佯攻,给关羽造成一种假象,让关羽觉得攻打襄樊的机会来了,诱使关羽出兵,然后孙权才有机会暗中谋划夺取荆州,这是一盘很大的棋。

刘备

于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关羽向刘备报告出兵攻打襄樊,刘备同意了,然后关羽开始北上,在关羽还没有打到襄樊的时候,刘备已经在汉中赶走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同时称汉中王,紧接着刘备又派出宜都太守孟达北上攻打上庸,同时派刘封从汉中沿汉水东下,统领孟达所属兵马,与孟达一起攻占上庸三郡,要知道孟达所属的宜都太守本来就属于荆州关羽管辖的范围。

所以襄樊之战的爆发,至始至终是一个各种因素叠加产生的,一是曹魏内部的叛乱,二是孙权攻打合肥,三是刘备在汉中需要襄樊减轻压力,叠加起来就让关羽觉得有机会北伐襄樊,于是上书刘备,刘备同意了,接着关羽开始发兵北上,直到219年7月,关羽才打到襄樊核心地区,所以襄樊之战不是关羽擅自发动的,而是按照正常程序由关羽上报,刘备同意而发动的战争。

二、襄樊之战的经过

关羽发动战争后,到219年7月打到了襄樊,围住了汉水南岸襄阳太守吕常镇守的襄阳城,同时也围住了征南将军曹仁镇守的樊城,很快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也受曹仁的命令前来救援,被关羽利用雨季大涨的汉水击败,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沉醉在战争的胜利中,而将战争执意扩大化。

原本只是一次利用时机抢夺利益,同时支援刘备在汉中的小规模战争,因为关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让关羽信心无限膨胀,进而让关羽对战争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夺取曹魏襄樊地区的战略目的,等于扩大了战争,而这个时候的刘备刚刚称汉中王回到成都后不久。

关羽失荆州

因为形势确实对关羽极为有利,曹魏中部战区战略要地襄阳和樊城都处于关羽重兵包围之中,而曹魏机会部队于禁的七军三万人也被关羽一举歼灭,如果再向前一步,夺取了襄阳与樊城,就能北上宛城,继而威胁洛阳与许都等中原的核心地区,这是蜀汉自占据荆州以来,获得的重来没有的巨大机会,兵临中原的机会,仍谁也不会放弃这个巨大的诱惑,何况是立功心切的关羽。

关羽越是信心倍增,危险就越是到来,在孙权、吕蒙、陆逊的刻章欺骗之下,关羽将所有的荆州军全部调往前线攻打襄樊,紧接着,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219年闰10月,孙权趁荆州空虚的机会,下令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荆州三郡尽归东吴孙权,关羽在襄樊前线的数万荆州军成为无根之水,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所以尽管关羽的数万精锐军面对徐晃的新军,却仍然被打败, 不是关羽军战斗力不行,也不是关羽指挥不力,而是荆州被偷袭的消息传来,关羽和荆州军无心恋战,兵败如山倒,关羽到败走麦城时,数万军队只剩下二三百人,于是关羽被俘杀,荆州三郡归东吴,襄樊之战结束。

三、襄樊之战对季汉的影响

直接损失是荆州三郡的近2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60万人口,数千各级中下层官吏,5万精锐荆州军以及数不精的粮食、赋税等物资,等于损失了刘备政权一半的实力。

关羽败麦城

间接损失是刘备政权的声望损失,季汉官吏和士卒的士气、信心大为受损,刘备一生的名望受损,由此引发的夷陵之战更是带来了数万精锐士卒的损失,无数中下层士官的损失,以及无数提振的信心损失,然则最大的损失则是刘备及其所创业的季汉政权永远地、彻底地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信心和实力。

导致这一切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襄樊之战,襄樊之战不仅让季汉由强转弱,是季汉政权的转折点,而且还是三国鼎立的转折点,正是季汉失去了一家独大的实力,才让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数十年。

如果一定要为襄樊之战的失败找责任人的话,那么刘备无疑是第一责任人,作为季汉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命令和意志决定了政权的兴旺与衰弱,而关羽作为第二责任人,显然要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和执意扩大战争、滥用职权的责任。

四、襄樊之战失败的原因

刘备称帝

襄樊之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作为表面盟友的孙权偷袭了关羽的根据地荆州三郡,导致数万荆州军成为无根之水,关羽在前线的所有部队也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可能性,这比关羽在前线战败产生的危害更重大,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即使在前线战败也不至于损失所有地盘和军队,最多退回荆州就行了,可是孙权偷袭荆州就不一样了,彻底地让关羽失去翻身的可能性,将季汉政权一仗打到解放前。

刘备作为政权的最高领导人,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在战争爆发将近七个月时间中,不仅没有强力支援关羽,而且也没有防范东吴孙权对荆州的虎视眈眈,更没有意料到自己的大舅子居然会投降,只要荆州守军强力抵抗,吕蒙也不至于如此轻易取得荆州,等到关羽赶到,荆州也许还有转机,但一切都是假设,刘备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襄樊之战时关羽身亡,那曹操孙权,又损了哪些大将?

关羽为了蜀汉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刘备感情深厚的关羽也为了蜀汉做出了巨大贡献。关羽相当于是刘备的左右手,要是没有他。刘备打天下也没有这么厉害。三国当中战役很多,有一场战争就意味着蜀汉逐渐走向衰落,这场战争就是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由关羽发起,他想要拿下荆州和益州,之后再和孙权合作,然后进攻曹魏。实际上关羽发动这场战争的时机还不够好,因为曹魏内部十分稳定,还没有达到可以攻打的程度。但是,关羽已经打算要打了,没有反悔之路。

可是打这场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呢?蜀汉把荆州给弄掉了,关羽也被江东杀掉战死。同样,孙权和曹操在襄樊之战也死了几名大将。首先是孙权,孙权在这场战争当中十分的不光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孙权损失的是两名大将,一名是蒋钦,襄樊之战时他帮助了吕蒙攻下荆州,但是他是在返回的路途中生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第二名大将就是吕蒙,吕蒙在收回了荆州之后,自己就离奇的死了,而且死得不清不楚。在庆功宴上吕蒙本想喝酒,就在接过酒杯的一瞬间就已经倒地不起了。接着再说曹操,曹操死了四名大将,第一位就是庞德,庞德本身不是曹操这边的人,而是西凉大将,死在关羽刀下,因为武力值都没有关羽强。第二、三位是董衡和董超,两个人都是庞德所杀,这两人想要投降于关羽,所以庞德很是生气,就把他们都解决掉了。



第四位就是于禁,于禁因为襄樊之战投降于关羽,被江东送回了曹魏,之后因为有投降敌人的污点,最终被人派去看守太庙,最终因心病太重而离世。最后东吴成为了此战的胜利者,为了对付关羽,曹操和孙权也算是动了大心思了。

襄樊之战蜀汉从鼎盛走向衰落

襄樊之战蜀汉从鼎盛走向衰落

在三国时期,很多战役可以堪称经典之战,直到现在依旧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都了解,一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都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胜利的一方意味着地位的提升和领地扩展,相比之下失败一方的损失就很大了,严重的话可能连整个国家都会被消灭。

今天我们来说的这场战役虽然没有挤上三大战役的排名,但其影响完全不输给这几场,那就是蜀国与曹魏的襄樊之战,发起者是关羽,这场战役的结果很是惨烈,大将关羽被杀,蜀国损失惨重,一时间难以恢复。有人对这场战役的爆发表示很不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何要发动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呢?

其实是大环境所造成的,天下三分,为了争夺一方土地大打出手,势力强大的曹操最先占领汉中的有力位置,剩下的刘备与孙权两人谈判分割领地,谈妥之后,不甘于此的刘备率军攻击汉中,想要霸占曹操的领地。曹魏领地因为军民不合而爆发了很多次叛乱,生灵涂炭,此时是最好的进攻机会,于是关羽担起了这一重任。

汉中的襄樊地区位置比较特殊,是很重要的战略通道,不少国家为了霸占这一地区发起多次战争,而对蜀国来说,如果能夺下这个地方,就相当于得到了整副拼图中最主要的一块,可以跟益州、荆州等地联合一起,形成完整的领地。有了这个片区,在防御和进攻上都有着很好机会,对曹操和孙权也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战役,必定要交给最有能力的人,当时镇守荆州的关羽首当其冲,论战绩他是军中最为厉害的,在军事谋略和胆识上也是首屈一指,有了刘备的支持后,关羽自然没有理由退缩,于是带着几万兵力出战。

其实这几万兵力要去攻城的话,还是有点勉强的,但是刘备想着是关羽带队出战,就算人少也是有胜算的,就这样关羽的军队出发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攻城几天后,兵力与粮草严重不足,损失也十分惨重,向刘封等人请求支援却没得到回应,一时间这支队伍成了孤军,不得已之下,关羽想要蛮力进攻,拼死搏斗,不料中计了。

东吴和魏国得知关羽想要夺取襄阳之时,两人联手算计关羽,上无援军相助,下遭人暗算陷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就算是拼死也夺不了这座城,要了解三国中两国联手,这背后的势力有多强大,刘备再大的能力也无法挽救。

就这样,这次战争最终关羽大败,损失十分惨重,几万兵力所剩无几,侥幸存活下来的全部被俘虏,过着很痛苦的生活,而发起战争的关羽最终下场是献身沙场,蜀国丢失的不仅仅是几万兵力与一员大将,还有荆州这个十分重要的城市,这几重伤亡让蜀国难以承受。而后来刘备又因此发动了夷陵之战,导致蜀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本来处于顶峰的蜀国走向了衰落,沦为三国中最弱小的那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