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宇文赟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都说唐中宗李显是历史最牛皇帝,爹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子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儿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老妈也是皇帝,于是有了一个闪闪亮的绰号“六位帝皇完”!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奇葩帝王,伯父和老爹是皇帝,自己是皇帝,更牛的是岳父也是皇帝!自己为了贪图享乐,21岁将自己的皇位让给自己还在穿开裆裤的儿子,当太上皇专心享乐去了,22岁就死了!两年后,自己亲爱的岳父大人夺了外孙子的江山,自己当了皇帝!
这位就是北周宇文赟,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宇文邕的宝贝儿子!宇文邕文韬武略,杀掉权臣宇文护,大刀阔斧的改革,灭掉北齐,打算南下灭陈统一全国时,北方突厥叛乱,周武帝北上平叛时病死途中,年仅35岁,留下千古遗憾!儿子宇文赟继位,这位生前就恨透父亲的儿子丝毫没有父亲的遗传基因,贪图享受,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造成五个皇后并立的局面,为了专心享乐,
21岁的宇文赟将皇位让给刚断奶不久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当了太上皇,可惜一年后身子被掏空就死了!宇文阐继位,外公杨坚掌握大权!两年后,杨坚实在受不了了,着急了,就把外孙宇文阐废掉,自己当了老大!太后杨丽华是杨坚的女儿,一下子从前朝太后变成了新朝的公主,真是造化弄人啊!杨坚是宇文赟的岳父,夺了宇文家族的皇位,自己开创了大隋,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外公和外孙之间的斗争!
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也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这样两个不同的历史形象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唐玄宗李隆基小的时候,只能生活在恐怖的政治高压之下。武则天非常霸道,让李隆基吃尽了苦难。
李隆基和父亲生活得很谨慎,不敢有任何懈怠,这样的生活很是痛苦。但是这个过程也锻炼出来了李隆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的政治能力和管理能力远远高于其他人,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也是非常有改革的决心,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选择贤能的人,把战乱的地方平反掉。唐朝的局势迅速的就被他扭转过来了。
唐玄宗时期的文化政策非常开放,也非常包容,文化在当时异常的繁荣,唐朝的国力也异常的鼎盛。鼎盛之后一般就是衰落,开元盛世也是唐朝的衰落点。后来唐玄宗有了成就之后,非常的骄傲,非常的自满,他开始沉迷于酒和美女。
接着他把朝廷上非常能干的大臣罢免了,把一个非常不能干的大臣上任。接着,朝廷上的腐败之风横行。安禄山的事业不断膨大,唐玄宗也不管这件事儿,整天就待在后宫之中。接着安史之乱后,唐朝就灭亡了。762年李隆基死亡,终年78岁。?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样,自己一手建立起了大唐盛世,又自己一手毁了自己的大唐盛世,前半生是自己的美好生活,后半生就是灭亡生活。?
大家如果看过有关晓彤主演的电视剧《凤求凰》,就会在里面看到一个极其昏庸残暴的皇帝,名叫刘子业,他是刘宋帝国的皇帝,他年仅17岁,但是性格却极其的变态,丧失人性。历史上的刘宋皇帝刘子业也的确是一个昏君,可能是因为从小的成长环境导致他的性格成长的非常畸形,无视伦理,无视道德。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子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皇帝,他是南宋朝的某一个当权者,魏晋南北朝应该算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个历史时期,就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和君主性格都非常的暴虐。就例如这个南宋朝的皇帝刘子业,刘子业是刘俊的儿子,但刘俊并不是太子,他的父亲原本是藩王,刘俊是凭借着平反太子刘劭的弑父行为才登上皇位,刘俊因为疾病不久去世,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年龄最大的儿子刘子业。
二、刘子业的乱伦行为刘子业仗着自己作为一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视伦理,无视道德,亲手摧毁了自己的亲姑姑刘英媚的一生幸福。刘英媚还是皇室的尊贵的公主,刘英媚已经和魏将军的儿子何迈成过亲了,但是刘子业在登上皇位之后觊觎自己姑姑的美色,将自己的姑姑收为了自己后宫的妃子,后来还将姑姑的丈夫何迈杀死。
三、刘子业的残暴行为在刘子业的心目中,没有亲人,没有长辈,他的心中只有美色,只有权力,他将自己作为一位皇帝的责任抛之脑后,运用自己的权力滥杀无辜。他曾经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去折磨自己的叔叔,那是自己至亲的长辈,他还曾经冷血的下令杀死自己的弟弟,那都是他的兄弟骨肉,如此残暴的刘子业,最后也没有活过20岁。
儿皇帝:
五代时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了求契丹出兵援助灭唐建晋,不惜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而且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 劫走。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
明武宗:
明武宗名朱厚照,年号正德,是明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早年宠信刘瑾,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秦二世:
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秦始皇死,靠赵高等伪造遗诏继位。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
司马衷:
司马衷晋惠帝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由于其兄早年夭折,他便成了晋武帝实际上的长子。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天生愚钝,呆傻而不明世理。
宋徽宗: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但宋徽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所创的"锈金体"书法,和他的画都是艺术的精品。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好色昏君,非常残暴。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
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
朱厚照,就是武宗
最昏庸的莫过于他,沉迷女色不理政治事务.可比得上任何一个皇帝,而且历史上说他是行为最荒唐越轨著称的皇帝
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刘子业因行为过于荒淫而被废帝。但为了和后来的废帝刘昱的区别,就把刘子业叫做“前废帝”,刘昱叫做“后废帝”。
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分封到了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一带,做昌邑王,后来被贬到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史称汉废帝。
刘禅,字公嗣,又字升之,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但后期越发听信谗言,干涉诸葛亮的军政方针,使得诸葛亮一次次北伐无功而返。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 刘禅
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后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1]。晚年大肆荒淫,强奸儿媳,后为三子朱友珪所杀。
陈后主(553—604),名陈叔宝,字元秀,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2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败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行起义,史称“黄巾之乱”,这次起义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镇压,但是影响极大。从此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人民的一片怨声下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34岁。
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农民革命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
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 年)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军进出潼关北上洛阳与南渡黄河直向东京的东路军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向东京进军。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企图南逃避难。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1126 年),为靖康元年。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宣泽门发起猛烈进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原本就是一个畏葸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 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以为太平无事了。罢了有声望的老将钟师道的兵权,各路赶来的勤王兵也全被遣还,宋廷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
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风。靖康元年六月,宋钦宗因为厌恶李纲屡言备边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际,派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强行把他赶出朝廷。八月,李纲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罢去两河宣抚使之职。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金军的这次南侵已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坚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由于宋廷不在军事上作认真准备,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依然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时,宋钦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