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忽必烈“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成为元朝的代表性统治人物!

众妙之门 2023-06-17 23:06:21

忽必烈“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成为元朝的代表性统治人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忽必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忽必烈生于1215年,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第四个孩子,他的生母是唆鲁禾帖尼。据说他是成吉思汗最钟爱的孙子。从小,忽必烈就同父亲拖雷一起征战沙场,父亲去世时他才17岁。然而直至过了而立之年,忽必烈才掌握重要领导权。尽管成吉思汗指明了继承权的分配问题,子女们也遵循了他的遗嘱,但是到成吉思汗孙子辈掌权的时代,蒙古国已经变得四分五裂。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死后,其妻子昭慈皇后统治了一段时间,后来她的儿子贵由继承了王位。贵由汗死后,其遗孀钦淑皇后宣布摄政。后来,蒙哥当选为蒙古国大汗,他是拖雷和唆鲁禾帖尼之子。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兄弟之间展开对王位的激烈争夺。其中最小的弟弟名叫阿里不哥(称为蒙古草原上的“家族守护者”),他有着身为金帐汗国的汗王哥哥拔都,以及驰骋北方草原的侄子海都的支持。王位的下一位继承者本是忽必烈,但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反对忽必烈执政,认为他过于“汉化”,行为举止不够“蒙古化”。

但是在领导草原大军大举南下攻打宋朝这一点上,忽必烈证明了自己是个十足的“蒙古汉子”。他把成吉思汗创立的战术同从中原和穆斯林军队那学来的围攻战术相结合,在取得战役胜利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蒙古大将。他学习汉族文化的长处,例如他把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和科技发明与蒙古人的民族传统和骁勇善战相结合。然而,在蒙古人中的保守派看来,忽必烈对汉族文化的钟情无疑意味着对蒙古民族的背叛。

1260年,忽必烈突然与宋朝停战,挥兵西北向其弟阿里不哥的驻地哈尔和林进军。忽必烈大军攻下哈尔和林后,利用该城同阿里不哥军队作战。终于在1264年,迫使阿里不哥对哥哥忽必烈臣服。忽必烈对弟弟进行了大赦,还为其分配了土地,但是忽必烈并没有放过那些在阿里不哥身边鼓动其造反的人。忽必烈的侄子海都拒绝归顺,其后30年间一直伺机袭扰中国边境。

忽必烈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蒙古人的首都——哈尔和林,而是折返中国,回到被誉为人间仙境的花园之城——上都。由于宋朝在忽必烈讨伐阿里不哥期间违反了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所以忽必烈返回中国后便发动了对宋朝的新一轮进攻。这番作战,忽必烈又在传统蒙古人作战策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条新战法:由于之前蒙古军队在攻破那些顽强抵抗的城池后进行了残忍地劫掠和屠城,这一做法广为人知,他充分利用汉人对于蒙古人战争方法的熟悉和了解,主动提出如果各地能够投降蒙古,蒙古人必将与汉人和平相处。忽必烈的保证,加上他对难民的善待,赢得了汉人的信任。1276年,年仅7岁的宋朝皇帝归顺蒙古。此后忽必烈继续征讨散落在中国东南部的宋朝残余势力,并攻下广州,对最后的抵抗者发起海上打击。然而,事实上在宋朝皇帝投降蒙古的那一刻之前,忽必烈就已经取得了对宋朝战争的胜利。

相比其在军事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忽必烈在政治上的领导能力更让人刮目相看。元朝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忽必烈还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其执政期间兴修了多条主要道路和运河。忽必烈推行仁政,为农民提供公共救济,实行国家控粮政策:在丰收年景,国家收购农民余粮,贮藏于国有粮仓之中,遇到农业歉收的年份则开仓放粮。忽必烈保留了汉族的官僚体制,也维护了蒙古人的特权地位。他鼓励人民追求知识,下令大量印制书籍,修建观测台以随时更新天文发现。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中国戏曲事业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过忽必烈也并非全部都好,没有过失。忽必烈拥有的庞大军队产生的巨大开销给纳税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他还两次攻打日本,劳民伤财,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还无端葬送了几千人的性命。忽必烈花费大量银两修建富丽堂皇的宫殿,把纸币引入流通领域。然而,由于其过度发行纸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忽必烈立下诸多功劳,如保护人民免受海都侵扰以及统一了全中国,今天中国的版图就是在忽必烈时期形成并基本上保持下来的,但是,沉重的赋税还是给纳税者——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忽必烈虽被誉为明君,但事实上,他也为元朝后来的衰落埋下隐患。其实,他自己也预见到了蒙古的分裂。俄国的别儿哥从未承认忽必烈的最高权力地位,始终保持自己所占领土的独立地位。旭烈兀在波斯建立了独立的伊儿汗王朝。北方的大草原上,海都也保持着他的独立统治。因此,虽然在忽必烈治下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顶峰,但不久之后,汉人仍然推翻其继承者的政权,建立了后来的大明王朝。1294年2月,忽必烈逝世。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位蒙古统治者能达到他的高度。而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相关记述也使得忽必烈成为了蒙古专制君主制度下的绝佳代表。(本文摘自《世界大历史》)

忽必烈 成吉思汗都是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吗?他们在执政间为人民做过贡献?谢谢

两位都是有作为的历史人物。不过成吉思汗除了减少亚洲人口,貌似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嗯,当然,减少了人口,人均土地数量就增多了,这也算个贡献吧。忽必烈统一了中国,然后发展经济,开拓疆土,发展文化,执政期间,比较清明,社会繁荣。时评: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简介



人物介绍:元世祖博尔吉金忽必烈汗,别名雪禅汗,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忽必烈继位可汗,1271年改“大蒙古国”为元,迁都大都。忽必烈灭了南宋大理,在位期间统一了全国;改革政治体制,开创省制;建都大都,开凿大运河。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死。他是谥号皇帝,他的庙号是世祖。人的生命


滴岁月


忽必烈出生于1215年9月23日。他是拖雷的第四子铁木真的孙子,他的母亲是索鲁和铁尼。关于忽必烈的童年、教育和早期生活的信息是有限的。


在全国上下战斗


151年7月1日,忽必烈的大哥蒙哥为元宪宗成为蒙古的皇帝,也就是蒙古帝国的大汗。由于忽必烈是蒙哥兄弟姐妹中“最长寿、最贤明”的,蒙哥登基后不久就任命忽必烈负责莫那加尼的事务。这一时期,忽必烈任用了一批有志之士,包括刘、许衡、姚枢、窦谟、赵弼等。并提出了“实践中国法律”的主张。学者元好问、张德惠也要求忽必烈接受“儒学大师”的称号,忽必烈欣然接受。忽必烈尊儒,说“要高贵贵,要开白丙聪,要善儒,要喜衣,要尊礼。”


一五二年,宋军攻打豫边区。忽必烈要求蒙哥在河南设立跑部,蒙哥任命史、赵弼为跑使。六月,忽必烈去草原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153年,蒙哥与诸王分赏,忽必烈得京兆之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傅玄公司。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避暑。秋天,军队经临洮进入藏区,到达特次。八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攻下大理,今位于云南等地;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段兴之王投降,忽必烈灭大理。云南并入蒙古版图。


156年,忽必烈被授淮蒙府封地。256年夏,蒙古以南宋扣留蒙古使者为由,正式宣布要攻打南宋。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了蒙哥的怀疑。257年,孟戈命阿兰达等人在关中设立钩考局,检查京兆、河南的财富。在河南行署和京兆傅玄署的官员中,罗志有100多项罪名,旨在消灭忽必烈信任的官员,削弱忽必烈的权力。12月,我自己去看了蒙哥。看到忽必烈来朝,我哭着求他不要再忏悔了。


258年农历七月,蒙哥率领大军进入川北,一路所向披靡,征服了川北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攻势被挡在河州城下。


158年11月29日,根据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开平东北举行授旗仪式,正式出兵南征宋朝。次年八月二日,忽必烈率军至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军,并派杨维忠、郝静公告江淮。259年9月3日,忽必烈率领中路军渡过淮河,入侵南宋疆域。然后一路南下,在湖北开辟新战场,攻打长江中游的鄂州。


当皇帝


159年8月11日,蒙哥病逝于四川贺州钓鱼山。9月19日,忽必烈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四川派出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要求忽必烈北上继承皇位。忽必烈心想:“我奉命来南,却还不起?”于是攻打南宋,多次胜利。后来忽必烈的第一任妻子察隅派使者密报,林密谋建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布格曾派阿兰达在开平附近调兵,托里池在燕京附近招募民兵。使者敦促忽必烈汗尽快返回北方。11月17日,儒生郝静上书《班师议》,陈述了不得不立即撤军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守北方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留下将领继续围攻鄂州,增加了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宰相贾思道派使者求和,同意南宋割地,并送上了贺岁币。忽必烈随后撤军,并于当日返回北方。


1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来到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解散了托里池招募的民兵,百姓大乐。忽必烈率军驻扎在燕京郊区,度过了整个冬天,并积极联系诸王,准备在1260年春召开库里台会议,举行即位仪式。


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伟大的蒙古皇帝,蒙古帝国的大汗。忽必烈汗颁布了《皇帝登宝位诏》年的圣旨,他称自己为“我”,称他的兄弟元宪宗蒙哥为“第一个皇帝”。


260年6月29日,忽必烈颁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立“中统”称号。


164年9月7日,忽必烈颁布《至元改元诏》,以《易经》的含义为“至元元年”,将“中央五年”改为“至元元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由大蒙古国皇帝改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的第一个皇帝。


灭南宋


1963年5月,忽必烈擢升开平为上海首府,担任夏季东道主。


264年8月,诏下燕京,仍改名中都,准备建都。忽必烈建立“大元”称号后,


272年2月,刘议通过,改中都为大都,并在此宣布建都。


173年,大部分宫殿建成。次年元旦,忽必烈在大雄宝殿接受祝贺。此后,元朝定都大都。大都取代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清时期的国家首都。


174年,忽必烈下令驻守朝鲜的丰州,向日本派遣军队一万五千人,战船九百艘,其中包括新都和朝鲜军民总经理洪察秋。在忠诚的反对下,日军初战只取得了小胜,但未能深入。很快,由于台风摧毁了大部分战船,将士疲惫不堪,元军不得不仓皇撤退。


275年2月,忽必烈派遣礼部侍郎杜世中出使日本。杜世中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决了。这个消息直到1280年才传到元朝。于是忽必烈决心再次征服日本。下半年,元朝招兵买马,设立东方行省,负责征伐计划。


276年2月4日,元军入侵临安,降旨投降。南宋灭亡,元朝控制了全国政权。1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权最后残存的抵抗力量被消灭。


1281年正月,忽必烈下令元军两次远征日本,仍未成功。


晚年死去


1281年,忽必烈的妻子查比先于他去世。五爷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的矛盾之处,为何一边“汉化”,一边“胡化”?

忽必烈是蒙古人,所以他身上有浓厚的蒙古人的气息,当然,他建立元朝后,想着将自己的蒙古文化传入中原,使中原彻底“胡化”,但是中原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想要将中原彻底“胡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忽必烈只能一边“汉化”,以安稳汉人的心,另一边“胡化”,安抚自己人的心,也可以慢慢地将自己蒙古文化在中原慢慢的传播。

忽必烈在小时候就开始接触汉文化了,并且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原人认识了许多的文士,所以他对中原文化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为他今后统治中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忽必烈接任蒙古大汗并统一中原后,他面临着很打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蒙古文化在中原传播,进而取代汉文化,可是汉文化在中原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想要将实施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如果他在中原不采取自己的蒙古文化而采用汉文化,这必将会使自己的本国利益受阻,所以他非常的为难。因为忽必烈从小就接触了汉文化,他也知道汉文化对国家经济文明发展的好处,所以他就在想一个既能保留自己蒙古文化,并且在中原传播,又能让汉人接受的方法。

于是他便实行了双边化,就是一边“汉化”,一边“胡化”,这样既能让自己的蒙古文化在中原传播,也能让汉人接受。要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和民族,要想让被征服者接受征服者的文化和文明,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的,更何况中原有着几千年的汉文化,所以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