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晋女子教育之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子不教,母之过

众妙之门 2023-06-17 22:48:43

魏晋女子教育之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子不教,母之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晋女子教育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朝的士族们是一群胸无大志的庸俗人,他们心中没有所谓恢复中原的大志,整日以奢为荣、沉迷于享乐、热衷功名、歌宴,炫富,崇尚玄学、炼丹,比起精神上的追求,他们认为人生苦短要及时享乐,整个社会中都充斥着物欲横流、只知享乐的靡靡之风。

汉魏时期,士族社会中普遍盛行家族内部教育,女性也因此享有同男子一样接受经史、文学、艺术等教育的权力,还有因为其独特的社会角色和女性地位,还要接受针对性的对于女子的德行方面的教育和训导。

而在中国古代,中国历史是按照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当代来进行划分的,其中中古时代意思指的是较晚的古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多认为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段时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公684年。

这一时期是一个被士族门阀把持朝政大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官职都由国家中的名门望族所垄断。

一、社会中的"母教之风"

中古时期在历史学上是一个世界历史范围性的名词,指的是世界历史上从西罗马帝国开始一直到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个时代。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古时期世界也是按照各个地区的宗教文化和文明来划分的。

东晋时期,或者说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们生活的时期都不能归结为和平安稳的年代,在这个乱世当中,在这个兴宁朝夕不保的特殊时代,士族们没有肩负恢复中原、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他们虽然生活优越,却整日颓废苟且。

他们精神世界极度空虚,有的无奈避世,随波逐流,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自己,纵情声色、奢侈淫逸。也有一部分士族知识分子选择面对现实、直接抗争,但他们自己的力量却撼动不了这个社会,无奈的世道,因此他们感到更加痛苦,别无选择的时候只能任由物质世界中的物品来麻醉自己。

1. 大家族中的女子同男子接受一样的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中世家大族的根基之稳之深,既是历代朝代更迭中的帝王的一大助力,更是帝王眼中的一根刺,毕竟“过犹不及”的道理和后果是尤为明显的,帝王可以允许世家大族兴盛,但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些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这样的力量便是帝王也需要忌惮的。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世家大族别无选择,要么自己兴盛到足以保存这一大家族姓氏背后的几代子孙,要么就是和其他世家大族联合以来,使得自己的家族能够在“帝王更迭”中得以保下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尤为兴盛,这些世家大族都是经过几百年的积淀才能够存续这么多年的,因此对于后代子孙的教育更为重视,更明显的是在家族之间开始联姻之后,更有甚者要和皇室王侯联姻,家中的子女代表的便是整个家族的名声和利益。

这一时期,家族对于子女的教育就更为迫切和重视。男子要建功立业自然不比多说,女子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做官入朝的需求,但是由于联姻和家族利益的需要也不能“胸无点墨”,这一时期对于女子的教育有甚于男子。

2.社会中有专门针对女子的训文

首先对于这些士族来说,家族内部最为重要的便是家族的荣誉,因此这些士族家庭内部都十分重视从小的对家族中子女的培养,因为他们代表着以后整个家族的兴衰。

中古时期士族社会各个家族无不是拥有自己的门规家训的,士族子孙,无论男女,都必须严格遵守,不仅如此,许多家族为了能够实施士族内部的女子教育,士族内部的一些女性人物将士族社会中普遍的礼法和女性要遵守的社会教养结合起来。

特别制定了家族内部针对女子的训诫和规则,还有一些繁盛的家族祖训成为了社会中作为女子教育的教育读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教育读本在当时的社会中十分盛行,即使读本内部不载有姓名,也成为女子之间十分流行的谈资,由此可见当时社会重视女教的程度,也能够看出提倡女子教育的根本还是在于儒家思想。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社会之母教”的风气从何而来

1.家族之间的男女联姻使得女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士族作为大家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虽说已经有百年的家族积淀,然而这些稳扎稳打在社会中扎根的士族大家们,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家族姓氏背后的兴盛,还要在皇帝的猜疑和打压中生存下来。

因此这些世家之间的“合作”——子女联姻开始在家族利益中扮演起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以此来维持整个士族社会和内部各个家族之间的兴盛。所以士族女子不仅是代表着自己家族的利益,自己的婚姻也成为一条士族社会家族内部的利益纽带。

维护自己家族和丈夫家族的名誉和利益,还要保证夫家的家族传承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家族姓氏背后的兴盛,甚至代表家族未来的子女们都不能得到保证。包括当时士族社会中培养的皇后人选,不仅代表着自己的家族荣誉,还要作为一国之母,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2.君主重视礼法教育的风气

中国古代中古时期的士族社会在教育上尤其重视礼法,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倡导的“孝道”,最受世人尊崇。其目的在于增强士族子弟的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意识,以此来维护士族社会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以确保家族能够得以传承和继续维持兴盛的局面。

故而倡导家族之间兴盛的孝道思想成为教育子女的首要的思想,男子需要传承家族,女子作为联姻的纽带,也需要时刻为家族作出牺牲,故此士族内部家族中的子女,无论男女,首先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时刻要以家族的荣誉和利益为先,接着便是要做好家族内部的传承。

然而中国古代社会中嫡庶之风,在中古时期仍然盛行,因此嫡子女都担负起了传承家族文化的主要责任,庶子女自然就不需要担负这样的责任。因此庶子庶女大都是只能够凭借特殊的才学才能够在社会中出人头地。

3.士族门阀越来越高,女子也要教养后代

士族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时期,在曹魏时期开始形成,在西晋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东晋时期士族的势力已经到达了顶峰,到南朝的时候门阀制度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这一制度一直到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之后彻底崩溃。

门阀制度时期,国家重要的官员选拔都是按照出身和家世来的,其他的官职都是世袭得到的,按照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甚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位于优先地位。门阀越来越高使得即使有家族的背景,没有过高的素养也无法在社会和朝堂中立足。

因此,代表着家族荣光的后代子孙们,不仅要自身素养过高,还要担负起保卫家族荣誉的重责。事实上,家族拥有的资源是一回事,父母在教育子女后辈中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毕竟父母才是和子女心灵最为相通的。

再加上无论什么时候社会中都盛行的仁义孝顺的风气,都将父母,尤其是母亲在教养子女上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三、魏晋南朝时期士族社会家族内部家族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盛行使得当时不仅出现了许多大家族,还出现了许多宗教信仰为主的家族文化。

尤其是女子,他们不仅在未出嫁的时候作为社会交往之间的纽带,代表着家族的地位和荣誉兴衰,在出嫁之后,作为士族内部家族之间的连接的纽带,代表着更深层次的利益。

其次,出嫁之后,在丈夫的家族内部还要担负起教育自己子女的责任,因为这些子女代表的是这个家族未来的希望,女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素养,必然难以支撑起这样的责任,教育出来的子女不仅会使丈夫的家族蒙羞,自己的家族同样会衰落。

因此我们其实不难看出男子虽然在外争取功名,但是家族内部的兴衰却都是系于女子身上的,社会重视女教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结语

这一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自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女子身上肩负的家族责任其实不小于男子。魏晋南朝时代,士族女性在家族教育与门第传承上的作用尤为突出,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记载的贤明的士族女子也非常之多,门第之间的传承对于家族文化的传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你怎样理解“子不教,父之过”?

子,指的是孩子,儿女;父,指的是父母,意思是,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而不是父亲一个人的过错。

都说父母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业。当我们生了孩子,走向父母的岗位,但我们真的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吗?

作为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受了委屈,向我们倾诉时,我们用烦躁的语言打断他的倾诉;当我们劳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看着满屋子的玩具时,我们威胁孩子如果不收拾好玩具就扔掉;我们是否记得,当我们正在因为某件事焦虑不安,孩子却缠着我们讲故事,我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

作为父母,不仅要控制情绪,还要承担做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母过”,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撒谎、骂人、打架时,谁的责任?当然是父母的责任。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过马路,红灯亮了,孩子说:“妈妈,红灯,不能过马路”,妈妈对孩子说:“没关系,由妈妈牵着你,不会被撞到”。孩子打防疫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一点也不疼”,结果孩子哇哇大哭说“妈妈骗人”。

曾经在火车上,看到一对儿夫妻为该给孩子买全票还是半票和列车员据理力争,而旁边站着尴尬的孩子;孩子出生了,我们交给老人照顾;我们就这样逃避着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责任,然而当有一天,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批评没有家教时,我们却又把矛头指向孩子。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她原本的天性是善良的、友爱的、纯真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强,他的第一个老师,也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把父母比作原件,那孩子就是复印件,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要从父母身上找问题,当父母的问题得以修正,孩子自然就会好。

弟 子规详细讲解(上)第一集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么多的*,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今天就开始为大家讲解《*规》。


   【*规】第一集


  *』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请看课文:


   【总叙】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合了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这样才有办法去落实。请看第一条:


   【*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是所有古圣先贤。


   【首孝弟。次谨信。】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就会生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爱护。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


  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次谨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高喊自由,人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么纷乱,家庭才会不合。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人人都能如此,社会哪有不安定的这种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泛爱众。】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


  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不断的再接再厉,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师,找良好的善知识(亲仁)。


  【而亲仁。】亲近良师益友。


  善知识(仁者)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的良师了!除此之外: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技术艺术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


  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进修上面,是放在看无益的东西,只会污染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被污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人生当中获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看:


   【入则孝】


  第二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我们再往下看: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要注意专心的听。我们看现代的情形,几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对应,父母讲一句,孩子可能顶了三、五句。父母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时代变了。。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的话,将来在社会上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也可以说很难用虔敬之心去服从别人、去听从,或者长辈的话、领导所命令的话,可以说很难有那种诚敬之心。


  『父母教,须敬听』。要有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所教育他的。我们要培养德育思想,培养善心、慈悲之心。


  『父母责,须顺承』。


  做子女的,从小我们也要有一种心,父母对我们所说的,我们要专心来聆听,态度要很诚恳的接纳。有很多学生会跟我反应,他说:妈妈很无理,她都这样严格的要求我。我就会告诉他:教不严,师之惰;同理,子不教,父之过,母之过。所以妈妈要你好,她才会严格教你;老师要你好,才会严加督促你。父母严格的督促,完全出自于一片的慈悲之心。


   我们看完第二条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条: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则温』,什么意思?「温」就是温暖的意思。『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此地就是指子女渐渐稍微长大的时候,对父母应该尽的这种孝心,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做?就是从关怀父母的起居开始。此地只有讲冬还有夏,春、秋也一样。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在照顾方面会比较费心。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我们晓得年纪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对父母就要特别的照顾他,不要让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让他睡得安稳。现在借着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有暖气,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夏天让父母睡得很舒爽,很凉爽,我们也可以借助空调、电风扇,可以让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适。


  『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问早安。同时问完早安之后,还要关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稳?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这些都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含有孝敬的这一份心。「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为什么?能看到子女每天来问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兴的!


  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今人看了,虽然我们也深觉现在的环境的确与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的精神。什么样的精神?关怀父母的精神不变,体贴父母的精神也不变。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顺了。我们再看: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孔老夫子他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当父母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也一定要讲明我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为什么?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后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在外面已经立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象到处漂泊流浪一样。所以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们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要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心。这个也是为人子女所应该特别注意的。尤其在现在的社会里头,几乎子女长大之后,都是自己在外居住。在外居住不会照顾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什么?人要懂得会照顾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创业,你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种体力跟精神。


  『业无变』,这个「业」,我们可以说事业、学业,或者说你的工作。我们晓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两个月,他就很想再换一个工作,这个都是不对的。学习任何的才艺,或者我们求学的过程,我们也要专注,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如果没有定心,不能一门深入,可以说将来一事无成。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你没有这个忍的功夫,你就会经常变换。人无定,事业经常更换,父母当然也会为你操心,这个都是为人子女应该要避免的。


  我们看到「冬则温,夏则凊」,一直到「居有常,业无变」,也告诉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应该要如何来孝养父母。从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经逐渐告诉我们,长大之后,你的方向应该要如何的孝敬父母。在我们日常生活起居,也应该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事业方面都应该懂得自己如何来安排规划,以免让父母操心。能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7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