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裕霸气北伐灭掉后秦,为什么会失去长安呢

以史为鉴 2023-06-17 21:49:44

刘裕霸气北伐灭掉后秦,为什么会失去长安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5年,66岁的辛弃疾来到京口(今镇江),登上北固亭,回忆着北伐中原的往事,希望自己能继续驰骋沙场,收复失地,于是写下了这首热血与悲凉并存的词。

辛弃疾在词中提到的孙仲谋(即吴大帝孙权)、寄奴(即宋武帝刘裕)、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佛狸(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和年号。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南方政权为扩张疆土,或收复失地,不断北伐中原,却鲜有成功者,其中,只有刘裕的北伐最为成功。

东晋末年,刘裕曾发动过两次北伐,前一次灭掉南燕,后一次灭掉后秦。刘裕灭南燕是直接从建康(今南京)北上,夺取山东;灭后秦则是先从建康北上,夺取河南,再从河南西进,夺取关中。而且,当时的河南是东晋和北魏、后秦的交界处,刘裕稍有不慎,就会把北魏卷入战争中。故而,刘裕北伐后秦实为他两次北伐中最困难的一次,但刘裕发挥自己出众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才能,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了辛弃疾仰慕的英雄。

时机来临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场战役像淝水之战这样败得如此有戏剧性,产生的影响又如此深远。看似强大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分崩离析,中国北方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中。而看似弱小的东晋在淝水之战后迅速收复失地,把国境线推进至黄河,使都城建康彻底摆脱了强敌的威胁。东晋没有了强敌的威胁,皇室和士族的斗争很快激化,于是,中国南方也陷入战争的泥潭中。

东晋名将谢玄创立的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和随后的北伐中发挥重大作用,在东晋的内战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北府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399年,已经34岁的刘裕加入北府兵,先后成为北府兵元老孙无终和刘牢之的部将(孙无终和刘牢之都是谢玄最早招入幕府的将领,随着东晋内争的加剧,北府兵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此时的刘牢之已背叛士族王恭,投靠皇族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

399年11月,孙恩利用道教在会稽发动叛乱,刘裕跟随刘牢之平叛,刘裕虽然是初阵,但他勇猛无畏,手执长刀,在敌军中入无人之境,由此一战成名。此后,刘裕在会稽、建康屡败孙恩,迅速成为刘牢之的麾下干将。

402年,刘牢之背叛皇族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又投靠士族桓玄(桓温的儿子),桓玄杀死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剥夺刘牢之的兵权,从此掌握东晋的大权。403年,桓玄废黜晋安帝司马德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楚。而刘裕不愿服从桓玄的统治,遂联合何无忌、刘毅、诸葛长民、檀道济等在第二年发动起义,推翻桓玄的统治,收复建康。405年,刘裕消灭桓玄的残余势力后,把晋安帝从江陵迎回建康,从此成为东晋的再造功臣。

寒门出身的刘裕秉政后,不若王导、谢安等士族那样求稳求安逸,他野心勃勃,对权力的欲望无止境,他容不得别人和他分享权力,也容不得别人冒犯他的权威。刘裕就像一头饿狼那样,时刻能敏捷地抓住机会对敌人出击,以加强自己的权威。409年,南燕慕容超为补充宫中的乐工而进攻东晋,掠夺数千男女而去,刘裕当即回应慕容超,率军北伐南燕。第二年,刘裕指挥晋军攻占南燕的都城广固,俘虏慕容超,收复山东。慕容超为享乐,不仅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其家族成员也在建康全部被杀,又付出了灭种的代价。

其后,刘裕平定卢循(孙恩的妹夫)、司马休之、鲁宗之的叛乱,除掉政敌刘毅和诸葛长民,消灭谯纵在四川的割据政权,把东晋打造成了一个没有内乱、政令统一的强国。当刘裕清除东晋国内的所有威胁后,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后秦。

后秦是淝水之战后,羌人姚苌在384年趁乱建立的政权,姚苌、姚兴父子和周边政权苦战数十年,最终占据关中和河南,成为对东晋威胁较大的政权。415,司马休之和鲁宗之叛乱失败后,结伴投靠后秦,姚兴不仅全部收留,还在次年派鲁宗之的儿子鲁轨进攻东晋。显然,姚兴是在像慕容超那样挑衅刘裕,刘裕自然不会忍让,但后秦比南燕强大,刘裕并没有立即出手,而是静静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很快,刘裕想要的机会来了。416年1月,姚兴病重,其子姚愔发动兵变,企图夺取帝位。姚兴拖着病身,利用自己的权威平定叛乱后,安排叔叔姚绍辅佐太子姚泓即位,然后怀着巨大的悲痛离开了人世。姚泓一即位就杀死弟弟姚愔,又对另一个弟弟姚恢产生怀疑,这就为姚恢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后秦内乱的情报传到建康后,刘裕毫不迟疑,在次月便开启了期盼已久的北伐行动。

刘裕北伐前的北方形势

收复河南

416年8月,刘裕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准备后,正式开始北伐后秦。刘裕安排智囊刘穆之留守建康,自己率领晋军主力驻兵彭城,派遣诸将分兵五路而进:

第一路为陆军,由王镇恶、檀道济率领,朝洛阳方向进攻——此为晋军的西路,以收复河南为主要目标;

第二路为陆军,由朱超石、胡藩率领,朝阳城方向进攻——此为晋军西路的右翼,以牵制后秦在河南的兵力;

第三路为陆军,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领,朝武关方向进攻——此为晋军西路的左翼,以牵制后秦在关中的兵力;

第四路为水军,由沈林子、刘遵考率领,朝石门方向进攻——此为晋军的中路,负责挖通从汴水到黄河的航道,保证前线粮道的通常。

第五路为水军,由王仲德率领,从巨野泽出兵——此为晋军的东路,负责挖通从泗水到黄河的航道,保证后方粮道的通畅。

刘裕对担任先锋将的王镇恶收复河南给予了厚望。王镇恶是前秦宰相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后,王镇恶跟随叔叔王曜归降东晋。王镇恶虽不善骑射,却擅长谋略,刘裕北伐南燕时,王镇恶受到刘裕的赏识,从此成为刘裕的部将。412年,刘裕派王镇恶率水军偷袭荆州刺史刘毅,王镇恶巧使计谋,迷惑刘毅,从而一举击败刘毅,攻占江陵。

王镇恶临行前,刘穆之特意嘱咐前锋将王镇恶说:‘“公(指刘裕)愍此遗黎,志荡逋逆。昔晋文王委伐蜀于邓艾,今亦委卿以关中,想勉建大功,勿孤此授。”王镇恶信心十足,应道:“不克咸阳,誓不复济江而还也!”王镇恶和檀道济进入后秦国境后,一路势如破竹,两个月内相继攻克项城、许昌、荥阳等地。10月,王镇恶和檀道济在柏谷坞击败镇守洛阳的后秦将领姚洸的军队,乘胜进逼洛阳,姚洸不战而降东晋,东晋遂收复河南。

其他几路晋军配合王镇恶和檀道济的行动,亦同时进兵。由于汴水上游的石门水口已经湮塞多年,水量无法保障航行,沈林子、刘遵考只得放弃乘船,改为从陆路进军。沈林子、刘遵考攻克仓垣后,乘胜占领石门,此后,两人开始分头行动,前者继续沿陆路进兵洛阳,后者留在石门开通河道。

王仲德抵达巨野泽后,留下部将竺灵秀等开通河道,自己沿黄河南岸进兵,进逼北魏占领的滑台,滑台守将尉建不敢迎战晋军,仓皇放弃城池,渡河逃回北魏,王仲德遂不战而得滑台。北魏闻讯,立即对东晋出兵,王仲德派人向北魏解释道:“刘太尉(刘裕)只是想向你国借道,收复洛阳,并无意对你国开战,但是你国的守将自己放弃城池逃亡,这与我国无关。我军借空城休息兵马后,便继续西进,你们大可放心!”

此时的北魏皇帝是明元帝拓跋嗣,他的皇后是姚兴的女儿,即姚泓是拓拔嗣的小舅子。眼见小舅子有难,拓跋嗣以国家利益为重,选择了冷眼旁观,当他确认东晋对北魏没有企图后,便没有计较滑台的丢失,和东晋重归于好。

洛阳成功收复后,刘裕从彭城派人回到建康,讽朝廷求九锡——用战功提升政治地位,并最终取代晋朝皇帝,这是司马昭的套路,刘裕亦用之,可谓是“刘裕之心,路人皆知”。12月,朝廷封刘裕为宋公,加九锡,刘裕谦虚地推辞了——有野心可以,但是不能赤裸裸,这便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潜规则。

刘裕虽然推辞了,但是他的目的达到了,既然河南已经收复,下一个目标便是关中。冬季来临后,刘遵考和王仲德开通航道的困难加大,致使两地的工程迟迟未能完成,陷入旷日持久的状态,刘裕虽倍感焦急,却十分无奈。

收复关中

416年12月,后秦再次爆发内乱。姚泓的弟弟姚懿忽然在蒲阪发动叛乱,自立为帝。姚泓当即派姚绍镇压叛乱,姚懿的叛乱不得人心,姚绍很快便攻克蒲阪,平定了叛乱。转过年来,姚泓的弟弟姚恢也在关中发动叛变,并向长安发起进攻,姚绍闻讯,慌忙从蒲阪回师关中,防守潼关的姚赞亦率军回援,姚恢寡不敌众,遂被姚绍和姚赞击败,并被杀死。

内乱从来没有赢家,姚恢的叛乱造成后秦在蒲阪和潼关的防备松弛,这让身处前线的东晋将领王镇恶、沈林子等看到了如收复洛阳那样,轻松收复长安的希望。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镇恶、沈林子等诸将等不及和刘裕会合,便抢先西进,对后秦发起了进攻。

王镇恶、沈林子等攻占渑池后,分兵两路,前者直接进攻潼关,后者渡河进攻蒲阪,以绕过潼关,从侧翼进攻关中。此时,王仲德终于抢在刘遵考前面开通了从泗水到黄河的航道,刘裕得以从彭城沿泗水北上,开赴洛阳——这条航道离洛阳最远,又可能会受到北魏的骚扰,但刘裕也等不及了。

王镇恶、沈林子等没有料到刚经历内乱的后秦军依然有着顽强的斗志。后秦反应迅速,很快又派姚绍等救援潼关和蒲阪,蒲阪城坚兵多,沈林子等苦战两个月,最终未能攻破蒲阪,于是只得在617年3月回师潼关,帮助王镇恶等。姚绍是后秦诸将中难得的将才,他在潼关战败后退守定城,占据险要的地形和晋军展开鏖战,令王镇恶等顿兵不前,计划受阻。

打仗不仅要靠将军,更要靠粮食。王镇恶等和姚绍展开持久战后,随军带来的粮食很快告急,军心动摇,王镇恶无奈,只好向刘裕求援。刘裕本来的计划是让王镇恶等在洛阳等待自己,然后一起进攻关中,而今,王镇恶擅自行动打乱了他的计划,刘裕见到王镇恶派来的使者后,气不打一处来,坐在船上指着黄河北岸的北魏军队说:“我语令勿进,今轻佻深入。岸上如此,何由得遣军!”刘裕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自己惹麻烦,别让我擦屁股,我自己还忙不过来呢!军粮的问题,你们自己看着办!王镇恶等见刘裕不悦,只好自己想办法筹集粮食,暂时缓解了危机。

王镇恶等擅自进攻关中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激发了后秦将士保家卫国的斗志——关中是后秦起家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能丢失。同时也让北魏明元帝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问题——东晋去年只说要收复洛阳,今年便要消灭后秦,后秦灭亡后,北魏会不会是东晋的下一个目标呢?于是,北魏明元帝改变中立的态度,派娥清、阿薄干率领十万大军屯兵黄河北岸,牵制刘裕率领的晋军主力。

刘裕为摆脱北魏大军的威胁,在4月派2700个步兵和100辆战车在黄河北岸摆下却月阵,以战车为屏障,强弩为武器,向北魏军发起了挑战。北魏全军出动,四面围攻却月阵,晋军阵中的朱超石见普通弩箭不能击退北魏军,便把1000多张槊改造成大型弩箭。改造后的弩箭威力巨大,一箭便能洞穿三四人,北魏军深受震撼,抵抗不住,被迫撤军,晋军乘胜追击,当场斩杀阿薄干。北魏明元帝受此挫折后,见识到了晋军的实力,从此不再干涉刘裕,刘裕遂能顺利抵达洛阳。

刘裕抵达洛阳后,身在前线的东晋主将备受鼓舞,愈战愈勇。姚绍屡次被王镇恶、沈林子等击败,最终发病呕血而亡,姚赞于是代替姚绍指挥后秦军继续阻挡晋军晋兵。8月,刘裕抵达潼关,开始亲自指挥晋军和后秦军作战。刘裕派朱超石进攻蒲阪,蒲阪守军勇猛反击,大败晋军,于是,晋军后路出现了有可能被后秦军切断的危险。姚赞见晋军势大,索性放弃定城,退守郑城,继续凭借坚城阻挡刘裕前进。一时间,晋军主力和后秦军陷入了僵局。

这时,沈田子、傅弘之历经一年的苦战后,终于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在峣柳大败姚泓亲自率领的后秦军,逼近了长安。身在东线战场的王镇恶听到消息后,不甘人后,于是向刘裕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自己率领水军沿渭河西进,袭击长安。刘裕同意王镇恶的计划后,王镇恶把士兵都藏在小船中,以迷惑沿岸的后秦军,后秦军皆为北方人,不习水性,以为这些小船都是晋军丢弃的旧船,便没有在意。于是,王镇恶率领水军安全无恙地抵达渭桥,成功袭败后秦军,乘胜攻进长安,姚泓顺势投降了王镇恶。姚泓投降后,还在抵抗晋军的后秦将士全部投降。

9月,刘裕进入长安,后秦宣告灭亡。刘裕对敌人从来不会留情,姚泓的下场是被送到建康斩首,其全族遭到屠杀,落得个和慕容超一样的下场。

复失关中

正当刘裕考虑把东晋的都城从建康迁回洛阳,使东晋的发展重心向中原转移时,建康传来了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怕政敌趁机夺权,遂在11月仓促回师建康,留下王修、王镇恶、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辅佐年仅12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

刘义真没有任何才能,而诸将骄横跋扈,为争夺权力发生矛盾,418年,赫连勃勃派夏军进攻关中,诸将不能团结一心,共抗敌军,反而自相残杀起来,沈田子先杀掉王镇恶,刘义真又杀掉沈田子,其后,傅弘之暂时击退夏军,关中转危为安。几个月后,刘义真听信谗言,冤杀王修,诸将由此人心涣散,再无斗志,赫连勃勃趁机再次进攻关中,大败晋军,攻占关中。晋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众多精兵悍将皆丧命疆场,刘义真死里逃生,侥幸逃回建康,和父亲刘裕重新相聚。

此时的刘裕已经接受宋公的封号,并加九锡,朝取代晋朝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18年12月,刘裕杀死晋安帝司马德宗,另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皇帝,司马德文是为晋恭帝。419年,晋恭帝又晋封刘裕为宋王,一年后,宋王刘裕称帝,建立宋朝,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代。

刘裕的军事才能在东晋100多年的历史中难有匹敌者,他北伐南燕和后秦,成功收复山东、河南和关中,其使用的战术和策略可圈可点,取得的成果远超桓温北伐前秦和前燕,也远超谢玄和刘牢之在淝水之战后的北伐。但是,刘裕的北伐犯了和东晋士族一样的错误,那就是,这些北伐的目的并不是真心为了帮东晋收复失地,而是为了加强自己在朝中的权威,以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因为这种私心,东晋的北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总是很难善始善终,桓温最后败了,谢玄最后败了,刘裕最后也败了,只是败得不那么完全而已。

建立在东晋躯壳上的宋朝即将在中原未能完全收复的情况下面对新的敌人,这便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背景,那么,这段历史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敬请下期精彩内容。

宋武帝刘裕北伐为何失败?历史上对刘裕评价如何?

刘裕北伐为何失败 历史上对刘裕北伐的评价非常高,但也让后人时常惋惜刘裕北伐的最终失败。那么,刘裕北伐为何失败呢?目前广泛被人接受的观点便是篡位说。

?

当时刘裕第二次北伐,已经将后秦势力从长安赶了出去。同时长安的民众对刘裕大军十分的欢迎与支持,如此好的局面下,刘裕却辜负了长安百姓的期盼,慌忙的回到建康主持朝政大局,仅留年幼的儿子刘义真在长安镇守。就是因为刘裕的仓促回朝,使得本来形势大好的北伐后秦以失败告终,但刘裕成功篡位,最终成为宋朝的开朝皇帝宋武帝。

但是就当时的朝政局面来说,刘裕的智将刘穆之死亡无人主持朝政,司马氏一族对皇权虎视眈眈,如果刘裕不立刻返回东晋,那么他不仅会失去唾手可得的皇位,更会失去他的性命。但是刘裕不该草率的任命刘义真为长安掌权人,毕竟稚子年幼,无法真正的把握局势。所以王震恶被沈田子杀死,夏王赫连勃勃趁机窃取了刘裕的北伐成果。

追究刘裕为何草率重托于刘义真,其一不过是刘义真是他最为信任的后代,其二则是刘裕轻视了长安混乱的局面与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最后的原因则是刘裕手下真正受他信任的大将谋士很少甚至没有,如此的情况下,刘裕选择王镇恶以及沈田子辅助刘义真也是盲目无奈之举,所以刘裕最终北伐失败有着必然的原因,现在你知道刘裕北伐为何失败了吧!

刘裕简介 刘裕,又名刘德舆,生活的时间是公元364年到422年,徐州人氏,自称是刘邦的后代,祖上是贵族,到父亲一代没落,刘裕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贫寒,他只能寄养在他人家,又叫刘寄奴。

?

刘裕年长后参入伍军,逐渐展示出他统领军队的能力,平定桓玄,迎接晋安帝回到皇位,赶走桓玄的党羽势力,他被推到政治舞台的中央。消灭南燕,解除东晋北方的威胁;带兵平定叛将卢循等人,保朝廷安全;攻灭后秦,扩大东晋北方的疆域;实力雄厚后 ,谋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晋恭帝,逼恭帝让出皇位,建宋国,号宋武帝。

刘裕称帝后,收军权于中央,削弱地方势力;整顿官吏制度,重用寒门子弟;抑制地主大肆兼并土地,解放农民;减免赋税,重视农业发展;重视文化教育,整理书籍;生活勤俭朴素,不因女色耽误国事。

刘裕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刘义符继承皇位,公元422年去世,享年六十岁。在位仅仅三年,却给宋国的繁荣打下坚实基础,后来宋国成为东晋南朝时期领土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

历史上对刘裕看法不统一,有人说他篡位,害死晋安帝和晋恭帝,手法残忍,为人狠毒,后代统治者对他多有贬低。有人说他是一位军事奇才,擅长以少胜多,指挥各种战役都能取得胜利;是一位政治家,治国方面有很多创新的举措,他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宋武帝刘裕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宋国。三是赵匡胤创立的宋朝。历史上为区别赵氏宋朝,就称刘裕创立的宋国为南朝宋或者刘宋、水宋。

?

刘裕出生寒门,寄居在他人家,性子贪玩爱赌博。长大后,参军入伍,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很快就受到重用,此间正值乱世,朝廷动荡不安,几经周折,刘裕掌握朝廷大权,先后废除两位皇帝,自行称帝,建立宋朝。

刘裕掌握国家后,采取了许多政策来稳定和发展国家。一是体恤百姓削减赋税,注重发展农业。二是解决圈地问题,抑制土地兼并,把土地拿来分给更多的人,禁止私自隐瞒人口。三是施行廉政,对于皇亲国戚中骄奢淫逸的人全部罢黜,任用寒门人士,摒弃任人唯亲,或者任人看地位的做法。四是注重文化教育,收藏和整理图书,改善社会风气。

刘裕被历史上称为宋武帝,应该是对刘裕军事才能的肯定,刘裕征战一生,打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胜利,大多数还是以少胜多,他发明的?却月阵?,用水军和步兵共同作战,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作用,创造以两千将士打破对方三万人马的传奇。

刘裕当皇帝时已经是五十七岁,励精图治,为宋国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位三年,国力是整个南朝时期最强盛的,可惜的是刘裕的子孙不是昏庸无能就是惨无人道,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五十九年,公元479年,南朝宋灭亡。

刘裕北伐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东晋权臣刘裕自元兴三年桓玄之变后掌握东晋军政大权,便积极组织北伐,于公元409年至公元417年连续发动了北伐战争,先后灭掉南燕,收服巴蜀,攻克后秦。当刘裕正准备依据关中剑指北魏的时候,替刘裕坐镇东晋南方的左仆射刘穆之逝世,刘裕担心东晋政局有变,即南返,结束了东晋南北朝最有影响力的北伐征程
将帅星数:刘裕王镇恶檀道济朱龄石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5★★战争类型:备战决定一场征伐战命运的,往往是后方的政治稳定、后勤补给等众多因素,刘裕失去刘穆之,北伐根基不再
战争深度解析:公元417年,小雨纷纷的长安,长安的百姓站在城外,目送着一个英雄的离开
他们只想说一句话:寄奴莫走!一百年了,关中父老终于看到了汉人的军队,然而,眼前发生的又证明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的梦幻
刘裕离开的时候心情复杂。他一生好赌,也敢赌,想当年在北府还是一名中下级军官的时候,家贫手头银子并不多的刘裕就敢与当时的豪门士族子弟刁逵豪赌,欠下了刁逵三万钱,差点被砍手断脚,幸亏遇到了王导之孙王谧,赏识刘裕,替他还了这笔钱
刘裕更大的赌局还是在政治上:以二十七将近千余兵就掀起讨伐桓玄的大旗;东晋国内匪患未除,就发动了对巴蜀和后燕的北伐战争。刘裕总是用最少的筹码获取了最大的利益
占据关中后,凭借关中富庶,东晋后方的支持,加上手下如云的战将,刘裕有资格再赌一把,剑指北魏
毕竟,他的祖上刘邦同志就是在此地发家的
然而刘裕却没有勇气去赌这一把,这或许是他人生的赌局中第一次感觉到胆怯和心虚
他终于放弃了这场赌局
胆怯和心虚,一切缘于在东晋的大后方,他已经失去了他的底牌刘穆之
公元404年,刘裕率北府二十七将起事平定桓玄之乱,成为东晋军政大权的独掌者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为自己找一个秘书长
刘裕有政治眼光,更是军事奇才,但他明白,自己读的书太少了。他没有文化,可是他尊重文化人,更明白政局的稳定、江山的治理是离不开读书人的
这时候,部将何无忌向他推荐了刘穆之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京口人,算起来是刘裕的远亲,曾为济阳建武将军、琅邪内史江_的琅邪府主簿,在刘裕起事时赋闲在家
恋爱中的男女有一见钟情和心有灵犀,而政治上的搭档也会有。刘裕还未到,刘穆之就做了个梦,梦见与刘裕同坐一条船,左右有白龙护送。没多久刘裕就来启用他,刘穆之很欣然地接受,出任刘裕的主薄,从此这对政治搭档开始了十三年亲密无间的合作
刘穆之这个秘书长干得不是一般的好,从军政大事到私密点滴,他都为刘裕打理得妥妥当当。重大的治国方略和军事部署刘裕对他言听计从,东晋宽泛废弛的朝政也显现了一片振兴气象。而生活中的小事,刘裕也能接受自己军师的建议。刘裕没什么文化,大权在握后恶补了一阵,但速成的效果和从小饱读诗书的文化肯定区别相当大,那手字就有点对不住观众。对此刘穆之向他建议,大能掩拙,更显霸气,建议刘大将军在批示公文意见时把字写大。刘裕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刘大将军的公文批示,一纸只写六七个字,堪为史上最大字批示
刘穆之对自己的上司也是知无不言。穆之幼年家贫,苦日子过够了,跟随刘裕发达后,生活起居过得相当豪华,一个人吃饭,也得上足够十多个人享用的美宴。对自己的缺点,刘穆之也直言不讳,说我也想节约,不过穷怕了,真不愿再过苦日子。除了这点,真没什么对不住老板的了
刘裕对刘穆之的这点不良嗜好很是理解,很大气地说,跟着我混难道这点嗜好也满足不了你吗?于是每年给刘穆之布万匹、钱三百万,竭力满足其物质需求
有了刘穆之为刘裕操持政务,刘裕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事,开始了他精彩的北伐征程
五胡割据的北方,经由前秦短暂统一,在淝水之战后又陷入分裂,先后出现了北魏、后秦、西燕、南燕、后凉、夏等割据势力,东晋又迎来了北伐的最佳时期,刘裕怎能错过这样的战机
刘裕的第一个猎物是南燕
南燕是由鲜卑慕容德所建立的国家,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被北魏拓跋_在参合陂大败,拓跋_夺取后燕都城中山,将后燕一分为二,后燕大将慕容德率户四万南徙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滑台后为北魏所占,慕容德又攻取青、兖,入据广固
南燕邻接东晋,在诸胡中实力较弱,慕容德死后由其兄子慕容超即位,此子一天到晚不理政事,只知游猎玩乐,本来就是刘裕眼中北伐的第一盘开胃菜
谁知道这道开胃菜自己找上门来了。义熙五年二月,南燕慕容超主动进攻淮北,俘获了阳平郡太守刘千载、济南太守赵元
刘裕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师。公元409年,刘裕自率十余万人从建康出发,从水路自淮入泗。五月,到达下邳。刘裕留下船舰、辎重,率军徒步取道琅邪北进。所过之处,皆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南燕骑兵袭击粮道和退路
面对刘裕大军的逼近,南燕大将公孙五楼向慕容超提出,晋军远道而来,要么凭据大岘山之险抵抗晋军,使晋军不能深入,再或者坚壁清野,据城死守,待机断晋粮道。两种建议慕容超都没有选择,他认为鲜卑的骑兵是天下无敌的,他要在北方平原上与刘裕一决高下
在临朐南,南燕的九万大军刘裕的十万大军展开决战。在平原上,南燕鲜卑的骑兵是有优势的,当初不可一世的战神冉闵就是倒在了鲜卑铁骑的铁甲连环阵下。刘裕深知鲜卑铁骑在平原上的威力,晋军在骑兵方面的劣势只能通过极高的战术素养来弥补。刘裕在此战中祭出了已经淡出了中国古代战场的兵种战车,战车、步兵、骑兵相结合,充分运用庞大的战车来抵御鲜卑的铁骑的冲击和掩护晋军的步骑兵,有效减弱了鲜卑骑兵的威力
在临朐南,燕、晋大战,半日已过,双方杀得惨烈,胜负难分。这时刘裕接受了参军胡藩的建议,派胡藩、檀韶、向弥率军潜出燕军之后,直取空虚的临朐城
攻占临朐城,燕军军心大乱,死伤无数。慕容超率残部逃往广固,晋军随即围困广固。南燕方面向后秦姚兴求援,唇亡齿寒,后秦也不想看到南燕被灭,但此时后秦正与夏国赫连勃勃激战,抽不开身,只得派人威吓刘裕说,将派十万大军援燕。姚兴的威胁没吓住刘裕,刘裕回话说,三年后我们关中见,当然如果你现在来更好,省了我的车船费。晋军继续攻燕,最终于公元410年二月攻克广固,俘获慕容超,送至建康斩首,南燕被灭
灭燕行动结束得恰到好处,东晋国内,卢循、徐道覆农民义军乘晋大军攻燕,率军从广州南上,连克长沙、豫章,杀江州刺史何无忌,大败刘毅,锋芒直指建康,东晋皇帝吓得差点跑北方投奔刘裕了
刘裕及时地杀了个回马枪,稳定了局势和民心,用了一年的时间率部平定卢循、徐道覆农民义军,并顺便清除了内部几个不听话的刺头
公元413年二月,刘裕拜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朱龄石为帅,统兵两万讨伐脱离东晋宣布独立的后蜀谯纵。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朱龄石的名望才能都难当此任,刘裕力排众议,让朱龄石挂帅。朱龄石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巴蜀之地
刘裕的下一个目标是后秦
后秦为羌族姚苌所建,都城为长安,鼎盛时地盘扩张到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是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胡国
公元416年八月,刘裕兵分五路伐秦:第一路为步军前锋,由龙骧将军王镇恶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自淮水、淝水开往许昌、洛阳;第二路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领,自襄阳进阳城;第三路由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自襄阳进攻武关;第四路是由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的水军,出石门,自汴水入黄河,直逼洛阳;第五路也是水军,是由北兖州刺史王仲德统领,开通巨野泽入黄河。而刘裕率后部大军屯彭城,沿黄河西进,待前锋五路大军会师洛阳后,与前五路大军合力取关中
各路大军进展顺利。王镇恶、檀道济部更是连连告捷。秦将王苟生以漆丘降王镇恶,秦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降檀道济。檀道济再攻占新蔡,斩太守董遵,进克许昌,俘颍川太守姚桓及大将杨业。沈林子、刘遵孜由汴入河,攻占仓垣,秦兖州刺史韦华降
随后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三路会合,占据了潼关,又一鼓作气攻克了洛阳
王仲德军开通巨野泽进入黄河,溯河而上。北魏在黄河南岸的惟一据点滑台守将兖州刺史尉建弃城逃走,滑台被王仲德占领
面对魏、晋的冲突,刘裕采取低调的处理措施,一再向北魏方表示,东晋无意与北魏开战。然而北魏方怎么可能让东晋轻易占领后秦,坐视其独霸,很快派了十万魏军到黄河北岸,威胁刘裕亲率的后续晋军,并沿岸扰袭
刘裕明白不给北魏军点颜色看,北魏军是不会罢休的,于是登岸与北魏军大战。在此战中,刘裕祭出了一种全新的水、步、车三种兵种组成的新颖战阵却月阵。大败北魏兵,让北魏明帝不再干涉晋、秦之间的战争
刘裕后部水军及时抵达陕县,在失去了北魏的支持后,后秦在东晋大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下阵脚自乱,渐渐失去了抵抗力,沈田子、傅弘之在青泥大败后秦军;王镇恶率领水军自黄河进入渭水,直取长安。后秦皇帝姚泓投降,后秦灭国
经过二次北伐,一次西征,刘裕消灭了南燕、后蜀、后秦三个割据势力,将东晋的领土扩展到四川、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统一中原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行百里路半九十,就在刘裕准备驻扎关东,以图北魏和夏国时,传来了刘穆之病逝的消息
刘裕是一个赌徒,却是一个精明的赌徒,一个现实主义者,常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出手,更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收手
不顾关东父老的挽留,刘裕义无反顾地回师南返,结束东晋王朝最成功也是最后的一次北伐征程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王镇恶:刘裕的手下良将如云,而以王、檀二人为首将。起始是前秦名相王猛之孙,起始并非刘裕的嫡系,在讨伐南燕时,刘裕方认识王镇恶,封王镇恶为青州治中从事
此后为刘裕屡立战功,被封为博陆县五等子侯。后刘裕讨伐刘毅,王镇恶为先锋,率轻舸百艘奔袭江陵,杀刘毅一个措手不及,逼刘毅自杀。王镇恶以此战扬名
北伐后秦,王镇恶更是一马当先,见神灭神、见佛杀佛,一口气就杀到了长安,并没有等刘裕的后续大军动手
刘裕南归,以王镇恶为征虏将军领西安司马,镇守关东。然而把关中这样一个重地交给这样一个战功过于显赫的大将,刘裕并不放心,除了留下自己的二儿子刘义真外,还把与王镇恶素来不合的沈田子留下以制约王镇恶
王镇恶虽能征善战,却有一个毛病:贪财。打入长安后,他就纵容手下兵士四处收敛财物,后秦皇帝姚泓的宝座也被他给抢了,后来有人给刘裕打了小报告。刘裕一查,宝座王镇恶倒是不敢要,椅子上的珍珠奇宝全被他挖了
刘裕南归,王镇恶更加无法无天了
而沈田子有了刘裕的撑腰与暗示,胆子也大了,抓住了王镇恶的小辫子不放,并上纲上线,说王镇恶造反,派人暗杀了王镇恶
一代大将没有死在北征的战场上,却死于内讧,一切都缘于刘裕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误了名将命
据说刘裕得知王镇恶死讯后,登城北望,泪流不止。他知道王镇恶一死,一统中原的希望就此破灭
很快,沈田子又被长史王修所杀。内乱,缺乏精诚团结,东晋军很快被夏国赫连勃勃赶出了关中
檀道济:王镇恶一死,檀道济成为了刘裕麾下的第一战将。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世居京口,后加入北府兵,是最初随刘裕起事伐桓玄的二十七将之一。在征伐后秦的战争中,他与王镇恶的功劳最大。但檀道济的风格与王镇恶完全不同。当初攻下洛阳后,有人劝他杀俘,道济却把俘虏全放回家,为刘裕获得了很多民心
刘裕死后,檀道济辅助宋文帝刘义隆,多次和北魏方作战,屡立战功,演出了唱筹量沙的经典之作
刘义隆死后,宋朝陷入了皇室争权内乱中,檀道济作为朝中威望最高的三朝武将,卷入这场政治风波,被彭城王刘义康所杀
北魏方面听说檀道济一死,纷纷拍手称快,都说道济已死,南方无忧矣
战争猜想:这场战争最大的猜想就是刘裕当初如果不选择南归,历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是刘裕一路高歌,一统中原,尽驱五胡,还是半途中后院起火,前进不得,后退不能,身败名裂?一切都只能寄于无限的联想。而刘大将军的一生,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一千年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赞他,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是刘穆之。刘穆之之于刘裕,就如诸葛亮之于刘备、王猛之于坚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史上对他的评价相当的高,比他后来篡晋的老板刘裕声望还要高。司马光更给刘穆之脸上贴金,说当时刘穆之是听到自己辅助了十三年的刘裕向朝廷索要九锡,又气又愧,很快病死
事实上司马光的这段记载太过于高大全了,以刘穆之的政治智商和个性,以及刘裕刘穆之二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不可能不知道刘裕野心的。所谓的刘穆之听闻刘裕篡位意图而气死的说法,其实非常可口可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