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这个野合而生的私生子,竟然是中国历史最有影响力的人!

网络 2023-06-17 21:46:02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鲍鹏山

看孔子,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鲍鹏山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读到这里,颇为诧异。笔者对“野合”的了解,应该追溯到17岁,从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癫狂云雨。

难道孔子就是这样出来的“野种”?

唐代文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认为:“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可见,在唐代时期,人们认为孔子的父母的 “野合”是指不合礼数,而非真正的野外苟合。

这种认识要追溯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古代,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结婚。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在时已72岁,故称之为“野合”。清代文人高士其也在《天禄识余》中一书说: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这就是说孔子的父亲年龄超过六十四岁而与孔子年轻的母亲颜徵在结合,是一对“非常男女”的非常礼仪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不合乎常规的“野合”。也有说颜徵在属贱民阶级,叔梁纥却是士大夫,迎娶于礼不合,故称“野合”。

崔适的《史记探源》一书却说:“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于尼丘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曰野合”。于是,世上便有了孔子“野外苟合而生”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他快六十岁的时候也去赶桑社,在尼山之上,对一位颜氏女子一见倾心,一夜风流之后,颜氏女子便怀上孔子。”

关于这种解释,甚至有人用孔子的名字来分析解释:说孔丘,字仲尼,孔是指山洞,丘是指野合的地点,在一座小山丘的山洞里。仲是他的排行,伯仲叔季,他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孩子,这说明他父亲已经结婚,而母亲,是未婚少女。尼,通假字,通“泥”,大概是他父母野合的直接证明,因为在山洞里,所以两个人身上都沾了不少泥土。这尽管是无稽之谈,但是,孔子的“野合”而生传闻便不胫而走,以致于流传至今。

这里所谓的的“野合”和我们现在的“打野战”类似。

那么,司马迁所说的叔梁纥和颜徵在“野合”是野外交合,还是不合礼仪呢?

钱穆先生在他的《孔子传》中说:“《史记》称叔梁纥舆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又如汉高祖母刘媪, 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遂产高祖。所云野合,亦犹如此。欲神其事,乃诬其父母以非礼,不足信。至谓叔梁老而征在少,非婚配常礼,故曰野合,则是曲解。”

这种说法,用“不足信”批评了司马迁;又用“曲解”否定了司马贞。

刘方炜在《孔子纪》中提出了第三种看法,即“高禖”说。他认为“高禖”就是“郊禖”,是商族遗留下来直到春秋战国还流行的一种郊外野合的婚配风尚。每年仲春(农历十二月至来年一月)男女去郊外某些地点欢会、野合。

鲍鹏山先生认为这一解说非常精彩。于是进一步论证:“郊禖”不仅不是私下结合,而是“受命结合”。因为《周礼·地官·媒氏》有云:“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出台“不禁野合”、不野合者须“罚之”的政策,与每年的“春祭”有关。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此时祭天,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子孙繁衍、国泰民安。古人为什么会有去千山万水寻求性交对象这种风俗呢?因为上古人类认为越是走得远才能找到“神级的性对象”,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有“神力”。

“野合”而生孔子,是符合礼仪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中国最神秘的姓氏,全国仅她一人,祖先是千年前来中国的锡兰王子
中国这座古城,是世界唯一的八卦城、水中城,没门票且少有人知
中国最神秘的皇陵,至今无人敢盗墓,周围数里寸草不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