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了鳌拜康熙如何对待其后代的?
历史上的鳌拜并没有叛逆之心,这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政治智商根本就不高,没有篡位的野心。康熙也没有选择亏待鳌拜的后代,并没有选择追究。
鳌拜最后马上就亮出自己满身的伤痕,这也让康熙知道,鳌拜从来也没有过任何的谋利想法,康熙沉默了许久,最终免除死刑选择终身圈禁。
康熙在面对鳌拜的儿子时,也没有打算追究罪名,只不过是被革职。豪迈的家族中被猝死的只有弟弟,康熙在晚年的时候,也会觉得当初对鳌拜这么做很明显有一些过火,所以就决定恢复鳌拜之前的一些荣誉,更是也给鳌拜家族的后人送了一些一等男爵的爵位。不过这个时候鳌拜的儿子已经去世,所以康熙就让鳌拜的孙子继承男爵爵位。
鳌拜的孙子非常的勇猛,而且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雍正也打算去攻击准格尔,雍正马上就召集所有的皇宫贵族讨论到底能不能够有人主动的去攻击准噶尔。当时鳌拜的孙子第1个就站出来反对,认为准格尔相对比较狡诈,而且非常的团结,根本就不容易强行的攻击,应该选择以防守为主,等到时机到来时然后去选择攻击。
雍正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一直都希望能够有效平定边疆,避免受到准噶尔的骚扰,所以马上就让人去操作,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但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康熙对于鳌拜的子孙后代还是非常不错的。其实鳌拜虽然为人比较孤傲,而且非常的张狂,可是我们也会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做出过一些特别可怕的行为,只是很可惜,最终的结果也并不让大家满意,可能他根本就忘记什么叫做功高盖主。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历史上鳌拜有无叛逆之心擒拿鳌拜后,康熙是如何对待其后代的
鳌拜作为清朝前期的权臣,他虽然过于飞扬跋扈,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奸臣、庸臣。康熙皇帝扳倒鳌拜的目的不是杀死他,而是为他亲政搬开绊脚石。相比秦惠文王诛杀商鞅全族而言,康熙皇帝善待了鳌拜全家。最终鳌拜被囚禁而死,他的家人除了被软禁外,并没有遭到虐待,都得以善终。
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弓马娴熟,精于骑射,勇力非凡,皇太极亲自赐给他“巴图鲁”的称号。在后金国的统一战争,征伐朝鲜战争,攻击明朝战争中,鳌拜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皇太极与顺治帝的信任。在抵制多尔滚的权力斗争中,鳌拜是顺治帝的得力干将;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的大迫害有三次,小迫害则不计其数,但他都挺了过来。
皮岛之战时,鳌拜不顾明军火力凶猛,奋勇冲杀,率先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明军展开近身肉搏,最终攻下了皮岛。皇太极听闻后大喜,赐鳌拜“巴图鲁”的称号。
松锦会战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与明军骑兵相战,战而胜之。鳌拜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大有项羽当年九进九入秦军大阵的风范!此战后鳌拜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升任护军统领,成为八旗骁将之一。
皇太极去世后,鳌拜支持豪格为汗,跟多尔滚针锋相对;后来豪格跟多尔滚妥协,共立福临为顺治帝,鳌拜就忠心于顺治皇帝。摄政王多尔滚去世后顺治帝亲政,鳌拜成为顺治帝的股肱大臣,为顺治帝治国治军操劳不已,可以说鳌拜在顺治帝一朝是忠臣能将!
顺治帝死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让他们共同立誓辅助康熙皇帝。随着权力的上升,鳌拜野心膨胀,在索尼病死后,他诛杀了苏克萨哈,独掌大权,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鳌拜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他并没有篡逆之心,他只想身居高位,享受权利带给他的快感。
康熙皇帝毕竟不是平庸之君,他不甘心鳌拜独掌权柄,于是他秘密训练了一帮少年武士,在鳌拜来朝拜他时一举拿下。经过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鳌拜得到康熙的接见,他脱掉衣服露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念在鳌拜对皇太极、顺治两朝的忠心,且没有篡位的想法与行动,因此赦免了他的死罪。
被囚禁而失去权力的鳌拜不久就郁郁而终了,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被革职软禁,妻子女儿也被软禁,但都得以善终,康熙并没有诛杀鳌拜全家。
鄙人认为康熙早年抓到了鳌拜,康熙晚年又赦免鳌拜的罪行 的原因,大概是;
1, 强大的胜利者,宽容老臣
首先,众所周知,幸运而年少有为的康熙帝,在武英殿成功的抓获了壮年的权臣,瓜尔佳.鳌拜。使得君权再次避免旁落。而后和自己的祖母达成权力的平衡。进而在其未来的权力之路上,直接开启一代大帝的人生。至于康熙帝功绩在这里就不必要再作过多的累述。因为我们都知道康熙名为守成,实为开创!
所以当康熙囚禁着瓜尔佳.鳌拜,同时 也把内乱和外患悉数搞定后。康熙到了晚年完全有理由,回头看看,把酒仇敌!而相比成功的康熙帝,直接囚禁至死的鳌拜大人。在此时有不过是一只秃了毛的草鸡。所以康熙帝以一个胜利者状态,宽宥老臣,也是可以理解的。
2,帝王权术,留给儿子的政治宣传
其次,康熙帝本人是个封建主,有的是一肚子的君主权谋。所以作为年老的康熙,在暮年之时,为自己的嗣君出演一些政治戏码,也是理所应当的,要知道封建君王给自己的嗣君,赦免死了很久人,用一个虚头八脑的名份,给自己的儿子团结一些政治力量,营造一个嗣君上位前?温暖?的政治环境。也是封建君主的权谋之一。
再说,康熙帝一生经历的很多凶险,其遇见的生死政敌,更是多去了,可是相对来说,没有篡弑之迹的鳌拜,在这些政敌中,对于康熙帝来说,还算是温和的!所以,在暮年的康熙大帝,给鳌拜念念旧情,给他一个虚头八脑的封号,也是对这早死了人,进行?废物?利用!毕竟这样成本相对而言,可比笼络活着的功臣,权臣小得多。
鳌拜并没有谋反之心,只是因为当权者害怕鳌拜势力过大威胁自己统治采取的措施。 因鳌拜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却得以擅权自重,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因此康熙对鳌拜产生深深忌惮,于是设计暗中接管鳌拜军权,又于宫中将鳌拜逮捕擒拿,免死禁锢,其党羽或处死或革职。
注意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
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
作为满清入关的第二位皇帝,也是8岁就登基,却成为了清朝 历史 乃至中国 历史 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此他的一生,是在各种权利争斗的漩涡之中延续的,且他一直都是胜者。而在他经历过的那些争斗中,少年康熙携智擒鳌拜的可谓是中国封建 历史 上最为精彩的宫廷政治斗争 游戏 了。
康熙八年(1669)的五月份,一直仗着自己党羽多,资格老而专权于朝堂,欺压少年康熙的鳌拜。在一次如常的进宫议事途中,被康熙联合他挑选的五名侍卫一起制服。而这些当年帮助康熙一起制服鳌拜的少年之中,在后世也衍生杜撰出了太多的传奇。那么这些少年,到底都是哪几位呢?
就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鹿鼎记》和《康熙王朝》之中都曾对这件事情进行过艺术化的加工,可小说和正史是两个概念。我们也不能将小说中的人物与正史之中的人物画上等号,因此我们得去那漫漫史书之中寻找真相。不过在正史《清史稿·圣祖本纪一》中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只有短短一段话:
而《清史稿》修撰于民国年间,时代也有些久远了。因此,我们得在网上去寻找更近的史料。由于康熙九年(1670)才设立起居注官员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有关康熙其擒鳌拜最早的记载,应该就是的《康熙实录》了。而在这实录之中,对这件事情的记载也十分简略:
当然,同时期的野史也对实录有些不一样的记载。《清史稿》之中的那些记载应该是综合了《康熙实录》以及那些野史之中的记载而成的。就比如说在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的卷一的记载就稍稍清晰一些: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其实在 历史 记载之中仅有关于康熙智擒鳌拜这件事情的记载。而那群帮助康熙智擒鳌拜的布库少年真实身份,反倒没有具体记载。 《鹿鼎记》、《康熙帝国》等小说其实就是根据正史的记载杜撰了几个人物,然后将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已。
因此,关于那些布库少年最后的结局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那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满足我们遗憾了。而关于鳌拜,康熙在擒拿了其之后也并没有对其举起屠刀,而是念在其对大清有功的份上赦免了他死罪,将其圈禁了起来而已。
且鳌拜的儿子纳穆福也继承了鳌拜的二等功爵位,虽说后来他因为犯事而被革职了。但是鳌拜孙子达福却又续上,降级承袭了一等男爵的职位。后雍正五年(1727)的时候,其孙达福又因立功被封为一等公爵。雍正九年(1731)年,其又因战功获封一等超武公。
之后,鳌拜这些子孙便开始了自己世袭罔替祖传爵位 历史 ,可谓是真躺在了先祖的功劳簿上睡觉。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知其实爱新觉罗家族对于功臣之家,还是不错的。
本文由惯读史今原创撰写,感谢你的关注,带您一起涨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