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太宗去世前叮嘱太子此人要么杀要么封相,这个人究竟是谁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20:45:07

唐太宗去世前叮嘱太子此人要么杀要么封相,这个人究竟是谁

在历史长河中,李勣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唐太宗虽然是一个英明的帝王,但是其身上也并不是没有不足的。例如对于臣子,虽然李世民一直很信任,但是他信任的基础是这个臣子对唐朝忠心。

如果李世民不能确定这个臣子是否忠心的话,其也是可以对这个臣子下杀心的。而说起这个,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了。此人是唐朝时期的一代名将,但是唐太宗在离世前就告诫自己的太子李治,这个人要么杀要么封相。

这个人就是瓦岗的降将李勣,李勣对于唐太子李世民来说,其实是有恩情在的,并且对于李勣这个人的能力,李世民也是肯定的。并且因为这个人能力出众,所以李世民还任命李勣为太子的老师,而李世民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希望李勣将来能为李治所用。

但是对于李勣,李世民又不是十分的放心,原因就是李勣这个人心思难测,其从来没有像程咬金那样,向李世民表明要忠心的效忠唐朝的江山,并且在一些事情上,李勣也一直保持着比较中立的态度。

但是就政治而言,中立和敌对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等同,因此对于李勣,李世民自然不放心了。而一个帝王在行将就木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就是要安稳的过渡自己的江山,如果臣子不能忠诚于自己的接班人的话,帝王自然也就会铲除这个人了。

因此李世民在离世之前,就交代太子,对于李勣,要么杀,要么封相。而为了测探李勣,李世民还定下了计策,不过知道历史的人也清楚李勣最终成为了唐朝的名相。

李世民只带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最后这十人分别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帝,大肆封赏跟随他发动政变的10位心腹,这些人在贞观朝位尊爵显,好不风光。那么,这十位功臣都是谁?他们都获得怎样的官爵?最终的结局如何?

长孙无忌剧照

在“玄武门之变”中,功劳最大的有3人,即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和大将尉迟恭、侯君集,他们在唐太宗登基后,均得到重用。其中,长孙无忌长年担任宰相,封赵国公,唐高宗即位后,他又以国舅、首相的身份辅政,一时间权倾朝野。但由于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长孙无忌遭到武氏亲信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诬陷,被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尉迟恭在贞观朝官至泾州道行军总管、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意志消沉,整日沉迷于炼丹术、清商乐曲,杜门谢客长达16年。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恭病逝于家中,享年74岁。侯君集在贞观朝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因晚年党附于太子李承乾,并怂恿后者发动政变,事败后遭到处决,家人则被流放至岭南。

尉迟恭剧照

除长孙无忌等3人外,张公谨等7位功臣也获得程度不同的提拔。其中,张公谨历任代州都督、襄州都督,最终卒于任上;刘师立历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最终卒于始州刺史任上;公孙武达官至左监门将军,唐高宗即位后晋升为右武卫大将军,并最终卒于任上;独孤彦云官至幽州都督,封历阳郡公,贞观初年参加讨伐东突厥的战事,不幸阵亡。

侯君集剧照

杜君绰在贞观朝担任右领军将军、上护军,唐高宗在位时,转任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某日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郑仁泰在贞观朝官至左屯卫将军,封同安郡公,唐高宗在位时被调往边疆任职,最终卒于凉州都督任上;李孟尝在贞观朝官至黔州刺史,唐高宗在位时晋升为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乾封元年(666年),李孟尝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之中,终年74岁。

唐朝最不吉利的王位是什么,谁当谁死,将它追授给死人?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天下之主,谁都相当皇帝,但是皇帝却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既然当不了皇帝,那么古代的仁人志士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当,宰相、王爷,位极人臣,这其中被封为王可谓是荣宠至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在唐朝,却有一个王谁都不想当,谁当谁死,最后逼得皇帝不敢给这个封号了,只能追封给死人,那就是齐王。


在唐朝,第一位齐王封号获得者就是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吉,但是李元吉的下场如何呢?那都不能用惨来形容,因为支持太子李建成,结果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当场诛杀,自己的五个儿子也全被株连,自己的媳妇杨氏被李世民收入宫中为妃,一家人家破人亡,唯一剩的媳妇还被人掳跑了。

在李元吉之后,唐太宗对于这个封号也十分忌讳,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封赏给其他人,贞观十年,太宗皇帝将自己的五儿子李佑封为齐王,李世民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结果李佑在到达封底之后就跟变了个人是的,作威作福,结交奸邪之人,为非作歹,弄得封地乌烟瘴气,最后猖狂到起兵谋反,结果被唐太宗镇压,最后被赐死,贬为庶人,恰巧的是李佑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被发现,结果计划流产,李承乾被废,第二位齐王殿下不仅自己死了,还搭进去一个太子。


第三位齐王是唐肃宗的第三子李倓,李倓这个齐王是追封的,但是李倓的死比前两位更冤。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亡成都,唐肃宗登基,之后李倓领军作战多次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 ,李倓为人正直,多次向唐肃宗揭露李辅国,张良娣的罪行,李辅国和张良娣就诬陷李倓意欲谋害广平王李俶 ,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结果唐肃宗还真信了,将自己的儿子赐死了,后来李俶多次向肃宗表明李倓无罪,唐肃宗知道后也十分后悔,李倓身为皇子,大将最后却被诬陷致死,可真是冤死。

得到齐王这个封号的还有李纳、李凑、武攸宁三个人,李纳是唐朝地方割据藩镇李正己的儿子,他的齐王封号是自封的,在他归顺唐朝之后便自己取消了;李凑是唐穆宗第六子,早夭,被追封为齐王;

武攸宁是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在神龙政变之后被灭族,后被平反,追封齐王。

纵观齐王封号获得者,没一个好下场,可谓是唐朝最不吉利的王位。

李世民为夺权而诛杀太子、齐王之后,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

第一点:李渊现场妥协,稳定了局势,否则,一定会死在乱军之中了。

  玄武门喋血后,凶神恶煞般的尉迟恭(后来做了门神就是这爷)披甲执锐,带领武装力量闯进后宫来见李渊,在陈述了事变经过后,李渊深知四个儿子已去了三个(三儿子玄霸早走了),精神已经跨了下去,而凶神尉迟能进后宫,说明抵抗已经无望,因而作了妥协,主动让步。如果下令顽抗到底肯定是另一番情形。其实在笔者看来当时的秦王李世民肯定也是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了。即便是李渊顽抗到底,李世民也绝对不会手软。到了这个地步,只要自己不能够当上皇帝,等待自己的一定就是死亡的命运。为了保全李渊自己的性命。见惯了权力斗争、阴谋诡计的李渊,深深的知道,皇权面前无亲情。如果宁死不放弃皇位,难保李世民不会接着“弑父”。因为站在当时李世民的角度来说,已然没有退路。要吗与李渊达成政治和解,要吗只有死路一条。是人,都不想死。所以,在皇权与身家性命面前,李世民真的不会做出比“弑兄杀弟”更出格的事情来吗?

  第二点:李渊见风使舵的本领起了作用,同时也为了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动荡。

  政治高手李渊主动提出立李世民为太子,而这就是李世民变革要达到的目的.愿望实现了,没有必要让天下恐惶, 杀李渊会引起社会动荡,流血成河也是秦王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真的让李世民背上“弑父”的罪名,那么忠于李渊的文臣武将难保不会与李世民武力对抗。到那个时候,不光是玄武门、皇宫,乃至京城,甚至整个帝国都会爆发流血冲突,新生的大唐帝国很有可能陷入分裂。这也是李渊不想看到的。

  第三点:李世民的政治头脑,最先看出了李渊活着的巨大价值。

  聪明的人大多都会做出对的选择。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世民被册封为皇太子。不到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为太宗,改元贞观。李渊态度作了转变后,李世民的随机应变能力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他含泪"吮上乳"以表示亲昵,把自己的被逼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另一层意义,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王如果是太子的话,一定会孝顺老爸,这一箭双雕之举,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已经预示,秦王不同凡响,以后亲手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证明。

  在封建时代,君王的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只有李渊亲自下诏承认有这么一件事,他李世民才算是一身干净的赢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所以李渊绝不能死。再说杀兄杀弟在无情的帝王家并不算什么,可是一旦弑君弑父,那这麻烦就太大了,想想当年天下英雄群起而反隋的时候,不就打着隋炀帝“弑君篡位,杀兄取嫂”的旗号吗?再说,要获得法理上的权利就必须要得到李渊的许可,唯有如此,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合法继承人,不然,即便他皇帝做的再出色,在天下人眼中也不过是个乱臣贼子罢了。譬如说明成祖朱棣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