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为何赐死其母钩弋夫人
当时的刘弗陵还很小,担心刘弗陵在成为皇帝之后就会被自己的母亲掌控,因此就决定杀掉刘弗陵的母亲。
钩弋夫人大名鼎鼎,其实这个孩子的出生本来就非常的奇怪,一般的人怀胎10月就可以出生,但是钩弋夫人却整整怀孕14个月。汉武帝却非常的高兴,毕竟这是自己老来得子,所以说一直都非常的宠爱有加。其实14个月怀胎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已经违背了人正常的生育规律,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孩子早就已经死了,因此这就是一个骗局。
汉武帝可能也知道在这背后有一些不对劲,马上就让自己的心腹去调查,在经过调查之后才知道太子真的是被冤枉的,而主要的元凶就是钩代夫人。
汉武帝在此时必然就会非常的生气,马上就选择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对方给自己陪葬,相信汉武帝也并不想要将钩代夫人的罪行直接公布在大家的眼前。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对这一个女子依然心有怜爱,而是因为已经选好了太子,不想要因为太子母亲犯下的罪过而直接毁掉太子。
刘弗陵那个时候才只有7岁,年龄真的非常的小,母亲二十几岁正值年轻的状态,所以汉武帝内心也会比较纠结,如果真的让小王子作为太子以后权力必然就会被他的母亲掌控,很有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太后专权的局面。想当初刘邦在去世之后,所有的权利全部都放在吕后的手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自然不可能会让自己的江山落入到外人的手中,因此就决定赐死。
也有人会觉得这可能就是红颜薄命,如果当初选择留在民间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通的女子,根本就不需要经过这些纷争,也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刘弗陵被选为太子,为何自己的母亲却被赐死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西汉第六位君王。8岁便登基做皇帝,14岁亲政,年仅21岁便暴病身亡。他的一生可谓是短暂的一生,但是他治理好了汉武帝晚年留下的烂摊子,为皇权的巩固,汉朝的良性发展,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巫蛊之祸发生的第四年,汉武帝刘彻病重,在卫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只剩四个儿子了。他们分别是三子:燕刺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还有小儿子:刘弗陵,这时候的汉武帝不得不在这四个儿子中挑选继承人。
刘胥汉武帝第四子,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封其为广陵王。据史书记载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所以一直不为汉武帝喜欢,他因此也早早被排除在立储之外。不过刘胥这位藩王寿命倒是挺长的在广陵王的位置上就有64年,估计最少活了70 岁以上,长寿这点倒是遗传了汉武帝。
刘闳。作为汉武帝的次子,在其哥哥刘据早早被立为太子情况下,刘闳被汉武帝封为齐王。后来在公元前110年,刘闳因病早亡。
昌邑王是汉武帝晚年非常宠幸的李夫人的儿子。这个时候李夫人已经死了。这个李夫人生了个儿子就是昌邑王,而李夫人的两个哥哥都因为她这个妹妹得到宠幸了。一个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这是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三大外戚,另外两个是卫青、霍去病。卫青、霍去病虽然是外戚但是都有军事奇才,但是李广利完全是个庸才。征和三年,匈奴入侵,汉武帝就派李广利出兵。李广利在出兵的时候和丞相刘屈髦密谈。他两是儿女亲家,关系非常近。而昌邑王是李广利的亲外甥。
二人密谈的内容就是让昌邑王做太子。昌邑王做了太子,他俩都是受益者。两个人就密谋了,但是被人偷听了,马上报给了汉武帝。大臣们私下议论皇储是杀头大罪。所以汉武帝立即就把丞相刘屈髦给抓了,一查,刘屈髦的妻子还有巫蛊。这事情就更大了,所以丞相刘屈髦被灭族,牵涉到李广利。结果把李广利的妻子、孩子也全杀了。而这时李广利还带兵在外面。结果李广利听说自己的妻子、儿子被杀,他想急于立功来求得宠幸。结果他贸然进兵,结果兵败投降。这件事情结束以后,昌邑王就绝不可能被立太子了。
首先说说燕王刘旦。刘旦是汉武帝的次子。刘据死后,刘旦成了事实上的老大。按照传统,他应该当太子。于是他迫不及待的派出了使者,请求能进京侍奉父亲。这明显是想要太子之位。刘旦不知道的是,太子之位只能是汉武帝给,他不能伸手要。他的行为惹怒了武帝。武帝将刘旦的使者下狱治罪,以此警告刘旦别作非分之想。之后,刘旦又因藏匿罪犯,被朝廷处罚,封地被削。从此刘旦彻底失去了武帝的欢心。
我们可以推断出,刘弗陵必不是武帝亲子,从赵婕妤与江充、苏文的关系上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出,刘弗陵可能是赵婕妤与江充的私生子。武帝在太子案平息后可能明白了这一点,此时江充已被太子所杀,武帝于是杀死了太监苏文。出于对皇帝尊严的考虑,武帝当时没有对赵婕妤下手。武帝死前,可能对刘弗陵的血统更加怀疑,但前事已成定局,武帝已无可替代刘弗陵的其他继位人可选,因此武帝托孤于霍光,让其拥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帝,并以“子少母壮,取乱之道”为名,处死了超婕妤。估计在托孤时,武帝已知太子之孙流落民间之事,武帝定会让霍光继续察查刘弗陵的身世之谜,并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秘密除掉这个冒牌货,将大汉天下重新交到武帝与卫皇后的后人手中。
汉昭帝刘弗陵
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刘弗陵是汉武帝老年得子,所以特别喜欢,征和三、四年间(前90年―前89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武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就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武帝临终指定了四个辅政大臣——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名为辅佐,实则监视。一有不轨,即刻诛之。后霍光果然查明刘弗陵并非武帝亲生,果断杀之。对外称病逝而已。
立太子对于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番折腾,汉武帝最终把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然后狠心赐死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当时的刘弗陵只有8岁,自然需要人照顾,照顾他的人便是其异母姐姐鄂邑公主。直到汉武帝去世刘弗陵当了汉昭帝,鄂邑公主一直在照顾着他的这个太子弟弟。
?
刘弗陵即位后,在朝中势力强大的上官家族中的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请托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弗陵当皇后。上官安许诺事成之后绝不会亏待丁外人,保举丁外人为列侯。丁外人是鄂邑公主的情人不是啥秘密,汉昭帝也是默许的,丁外人靠着这层关系,硬是办成了这件事,6岁的上官氏进宫当了皇后,说白了,靠的是鄂邑公主。上官安也该履行诺言保举丁外人毅列侯,但是遭到了当时第一权臣霍光的反对。
?
退而求其次,上官安有保举丁外人为光禄大夫,结果还是遭到了霍光的反对,导致上官家族和鄂邑公主都对霍光非常不满。而此时燕王刘旦由于年纪比较大,却没有当上皇帝,想要造汉昭帝的反。朝中另一个有权势的大臣桑弘羊想为子侄在朝廷里寻个官当当,也遭到了霍光的反对。
?
这便使得上官家族、桑弘羊、燕王刘旦以及幕后的鄂邑公主结成了反霍光集团,他们不仅仅要推翻霍光的统治,而且要废掉刘弗陵的皇位,让燕王刘旦当皇帝。刘旦以自己的名义给汉昭帝写了封信,想要进京勤王,除掉祸国乱政的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上官安等人也纷纷上奏汉昭帝,告发霍光谋反。结果还是霍光棋高一招,他深得汉昭帝信任,后先下手为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桑弘羊、上官桀、上官安这帮人全部处死。而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为皇室宗亲,汉昭帝念及亲情,赐他们自尽。所以并不是鄂邑公主被汉昭帝给杀了,而是霍光,是她从自有咎由自取的结果。
? ? ? ?在北魏的那个年代,每一次皇位继承的时候就会发生动乱。所以当时的皇帝为此制定了一条制度,也就是传说中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皇帝的生母垂帘听政,在皇子成为太子的时候就要处死他的亲生母亲。
? ? ? ?说起这个制度还是由汉武帝开始的,因为担心刘弗陵年幼,他母亲会专权摄政,所以就先把刘弗陵生母赐死了,到北魏的时候就把这个制度当成传统沿袭下来了。
? ? ? ?拓跋宏也挺可怜的,那时候才五岁,刚刚有点懂事,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没想到就被立为太子了。在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妈妈就被马上被赐死了。然后由他奶奶太后抚养长大的。他母亲被赐死就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原因。现在听来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后来拓跋宏他儿子当皇帝的时候因为信佛教,才废除的这个制度。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后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