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国灭亡之后,魏晋为什么等了16年才南征东吴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20:05:47

蜀国灭亡之后,魏晋为什么等了16年才南征东吴

蜀国灭亡之后,东吴独木难支,为何魏晋又等16年才南征东吴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公元263年,邓艾偷袭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率众投降,蜀国正式灭亡。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贾充都督,六路大军南征东吴,第二年东吴正式灭亡。

历史上,夷陵之战后,孙权与刘备幡然醒悟,东吴与蜀国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斗则必亡,必须联手才能抵抗曹魏,任何单独一方都无法抗衡魏国,所以夷陵之战后吴蜀建立了真正联盟。但263年蜀国灭亡之后,东吴已经独木难支,魏晋又有灭蜀之威,为何魏晋一直没有南征东吴,反而又过了16年才伐吴?魏晋为何耽搁了16年之久,司马昭难道没有一统天下之心?

其实,早在262年时,司马昭就制定了灭蜀三年之后,水陆并进灭吴的计划,只是遭遇一系列突发事件,导致该计划暂时流产。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钟会大军与姜维对峙剑门时,邓艾偷袭阴平,一举攻到成都城下,刘禅随之投降,宣告蜀国灭亡。按照计划,魏军休整三年之后,水军沿长江东进,襄阳、淮南之兵从陆路攻吴,水陆并进两路伐吴。

但蜀国灭亡之后,魏国却迎来一场内乱,打乱了司马昭一统天下的计划。

作为伐蜀军的统帅,手握20余万重兵的钟会,灭亡蜀国之后却滋生了野心,先是陷害邓艾,随即又与姜维合谋割据益州,最后依靠监军卫瓘的足智多谋才平定钟会之乱。

钟会之乱虽平,但带来的余波却很大,司马昭忙于整合内部,处理隐藏在内部的反叛者,短期之内根本无暇考虑东吴问题。我们都知道,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了魏国大权,让司马氏得以鸠占鹊巢,因此司马氏非常警惕和担心别人也这么做,就如宋朝非常担心手下大将玩黄袍加身游戏一般,于是钟会之乱让司马昭非常紧张,首先要考虑稳固司马氏的地位,而不是外部的东吴。

更为重要的是,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接任相位之后,立即逼迫曹奂禅让,建立了晋朝,魏晋交替之际,司马炎首先要稳定江山,而非伐吴。

269年,司马炎稳定内部之后,开始积极筹划灭吴战争,以实现统一华夏的大业。

《晋书》有云:“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司马炎任命大将军卫瓘镇守临淄,司马伷坐镇下邳,特地调任羊祜(hù)为荆州诸军都督,驻地为魏晋南征的军事重镇襄阳。所谓羊祜,是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会用兵也会收拢人心。

当时,吴国北线防御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东部的扬州和西部的荆州。其中,荆州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当年孙权不顾孙刘联盟偷袭关羽,本质上还是为了东吴安全,因为从荆州江陵可以顺江而下,直抵南京,对东吴威胁太大。因此,羊祜坐镇的荆州,处于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司马炎任命羊祜都督荆州,用意不言自明。

羊祜赴任之后,立即做伐吴准备工作,但经过西陵之战失败后,羊祜判断认为“东吴国势虽已衰退,但还有一定实力,尤其还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因此伐吴不宜操之过急。”于是,羊祜调整战略,采取逐步蚕食与攻心的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尤其攻心战略,以至连东吴名将陆抗都中招,称赞羊祜“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立即使人送药过来,陆抗手下怕有诈,劝他谨慎服用,但陆抗却直接服药,云:“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连东吴主将陆抗都对羊祜信服不已,更何况羊祜刻意攻心之下的其他人?

276年,万事俱备只等令下,羊祜上书《请伐吴疏》,认为晋国天时地利人和皆具,此次伐吴必胜,不能给吴国留下太多时间以防有变,尤其吴主孙皓昏聩残暴,导致上下离心,一旦孙皓突然去世东吴迎立新主,那么局势可能生变。于是,司马炎有心伐吴,拜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但羊祜为人过于正直,嫉恶如仇,因而受到贾充(毒女贾南风之父)、荀勖、冯紞等的忌恨。因此,这一伐吴建议立即遭到众多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的态度尤为激烈,不想让羊祜立下不世奇功压制他们一头,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该两线作战。当时,恰逢鲜卑树机能打下凉州,尽管羊祜认为“东吴平定,则胡人自然安定,当前只应迅速完成灭吴的大业”,可惜多数人不支持羊祜。最终,因为鲜卑树机能打下凉州,司马炎将重心放在了西北,这一次伐吴计划不了了之。

278年,羊祜去世,留下一生遗憾。

279年,羊祜已死,西北事了,司马炎决定伐吴,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这一次无人阻拦,最终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第二年吴主孙皓自缚其手主动投降,吴国灭亡。

因此,魏晋之所以等待16年才再次伐吴,一方面是时机不成熟,东吴尚有一战之力,而魏晋又不愿损失过重或再次遭遇失败,所以才谨慎的等待了10多年;一方面魏晋内部纷争不已,既有钟会之乱、司马昭之死、司马炎代魏等带来的动荡,需要安定内部,亦有内部倾轧,尤其是贾充等对羊祜的反对,推迟了伐吴战争进程。

消灭蜀国后,司马炎为何用了15年时间,才吞并了东吴?

公元263年,魏国两路夹击,最终吞并了蜀国。两年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国皇帝退位,自己建立了西晋王朝。但是接下来,西晋与东吴却一直处于对抗的状态。到了280年,也就是15年之后,司马炎才最终消灭了东吴政权。那么,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司马炎为何用了15年时间。其实,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军。

当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最终却没能取得胜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水军不行。东吴依靠自己的水军优势,几次击败了对手。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之后,在荆州建立了自己的水军。西晋水军的总数超过了7万人,从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东吴水军。从战船水平上,也超过了东吴。经过长期的训练,西晋水军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由于西晋已经拥有了西川之地,因此可以从长江的上游和中游同时用兵。

除了训练水军需要时间之外,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中原地区的经济并不景气。整个西晋地区只有几百万人,储备战争物资也需要时间。在10多年时间里,西晋政权一直在储备战争物资。还有一个问题牵制了西晋,当时,西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叛乱。西晋王朝的主要精力就是平叛。这次战争不仅消耗了西晋的国力,而且战争物资也消耗了很多。因此,西晋需要重新积攒物资,这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局面,西晋建立的初期,东吴皇帝孙皓也是刚刚继位。对于这个对手,司马炎并不了解。因此,因此需要观察这个对手水平如何。后来的事实证明,孙皓是一个暴君,在东吴做了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既然皇帝的水平不行,那就任由他胡乱折腾。其实东吴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很多人对孙皓已经产生了反心。

最后就是双方实力上的差距,为了进攻东吴,西晋集结了20多万大军,从6个方向进攻东吴。不得不说,由于西晋从6个方向进军,东吴也需要分兵防御。这样一来,东吴的兵力更加分散。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东吴军队都不是西晋的对手。最终,西晋吞并了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结束,这场长期的分裂,极大的消耗了华夏的整体实力。

其实,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也并没有高兴多久。司马炎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基本上是水平最差的。司马炎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宁可把皇位传给了傻瓜儿子司马衷,也没有选择英明的弟弟司马攸。司马衷继位之后,皇后贾南风乱政。西晋王朝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随后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在历史中,一个新的乱世又开始了。

魏灭蜀后,东吴是如何独自面对魏(晋)16年,做了什么事应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来说,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蜀汉灭亡开始就被打破。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在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婵向邓艾的大军投降。不过,在蜀汉灭亡之后,孤独的东吴却没有立即的被消灭。一直到公元280年,也就是蜀汉灭亡的第16年,东吴才被司马昭建立的西晋所消灭。为何灭蜀汉之后,孤独的东吴是怎样坚持了16年的呢?

公元263年,曹魏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进攻蜀国,蜀军虽利用有利优势和对方展开了僵持战。但是却没有料到邓艾率精锐部队通过绕道阴平,越过700里山峦的阻碍凿山开路,最后迂回到了蜀汉腹地绵竹。蜀军后方没有足够精兵抵挡邓艾,刘禅选择投降后蜀国也就此灭亡。和蜀国这么快灭亡不同的是,东吴在那之后仍坚持了十几年,最后才在西晋的大举进攻下不得不投降。东吴之所以能够坚持和西晋对峙那么久,是因为其实力显著强于蜀汉。

蜀汉灭亡后不久,司马炎逼迫魏帝退位,由于上任比较突然,因此内部政权巩固需要一段时期来磨合。加上西晋的元老反对接着继续伐吴,无奈之下,司马炎只得暂缓伐吴的计划,这个时期西晋外部环境的动荡也使得其伐吴的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在西晋刚建立的时候,北方的匈奴、鲜卑开始出现动乱,加上蜀汉地区还得派兵进行驻守,一时间,西晋忙于巩固其国内和国外环境的稳定,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继续伐吴。但是蜀汉灭亡后,东吴的实力和曹魏差距俨然增大了不少,即使一段时期内西晋不敢轻易招惹它,也只是短期内的稳定。

以那时东吴的实力,在和西晋的对峙中其虽不足以占到太大优势,但也能令西晋的形势有所动荡。这对于东吴来说无疑更加有利,然而东吴自持实力能与西晋相抗衡,也没有过多主动采取进攻措施。最后西晋从动荡中恢复过来之后,派二十万大军分六路伐吴。面对西晋大军压境,吴主孙皓最终只得投降。

蜀国和东吴之所以会被击退,跟他们的目光短浅有很大的联系,两者都更加倾向于自保。一味地自保求存只会越发陷入被动地步,所以诸葛亮才北伐,以进攻作为防守,蜀国才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这种的角度来看,东吴的灭亡也会有一定原因的。

蜀汉灭亡后,为何东吴还能抵御魏晋了十七年呢?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是最早灭亡的,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三路大军伐蜀,邓艾采取偷渡阴平的策略,奇袭江油,在绵竹大败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被迫献城投降,蜀汉灭亡。按照正常情况,司马家本应该一鼓作气,乘势攻灭东吴,实现大一统。



而且此时的东吴,政局动荡,比蜀汉内部更为混乱不堪。司马家面对如此时机,为什么没有立马对东吴组织进攻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东吴依靠什么又坚持了十七年?

从现实原因考虑,东吴之所以能将自身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其实离不开江东地区发达的造船业,这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项硬核技术。

一、东吴发达的造船业

魏晋时期,由于中原饱受战乱侵袭,导致全国经济、政治中心出现一定下移,并逐渐形成以长江为分界线,南北互相对立的政治格局。

据《元和郡县制》记载:"东汉改为侯官,吴于此立点船都尉,主滴徙之人作船于此。"不难看出,为大力发展造船业,东吴还特设相应官职,令其督造战船。可见造船业对东吴来说,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武器这一高度了。



二、东吴战船的先进性

决定一场战争的因素向来复杂,因此东吴若只是拥有足够数量的战船,未必能总是在水战中取得优势。事实上,不仅东吴战船的规模与数量十分可观,就连它的造船技术,亦是十分先进。

《太平御览》注引《南州异物志》中说:"随舟大小,或做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木头,叶如脂形,长丈余,织以为帆…...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急浪,所以能疾。"

由此可见,东吴战船中上的船帆,已经得到极大改进。这种复合式船帆不仅能让东吴战船得到更加充足的推进力,而且也能风浪、天气等因素随意调整升降,从而在保证战船快速奔袭的同时,还能使得战船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东吴战船的载重量也很可观。《三国会要》中提到,东吴有一种楼船,"载坐直是士三千人",可见其规模之大,已经远超同时代的战船。



综上,江东能屡次在水战中取得胜利,并一次又一次将敌军拒之门外,离不开东吴战船在速度、稳定性与规模方面上的先进性。换句话说,也正是因为东吴造船业的飞速发展,江东水师才总是能在水战中占据先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长江是自西向东而流。晋军从西蜀出发,可以顺利而下"直捣黄龙",直接对东吴都城建业造成威胁。因此不难看出,西晋对荆州出兵伐吴的计划并不看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点:东吴水师尽管有所衰落,但依旧强大且不容忽视。

为什么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又坚持了几十年才灭亡?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巅峰时期,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吴灭亡之前,蜀汉已经于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派遣的大军消灭了。由此,在蜀汉灭亡后,东吴和司马氏抗衡了17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东吴靠什么坚持了17年之久?



首先,在魏蜀吴三国中,东吴虽然在实力上略微强于蜀汉,但是,其和曹魏之间的差距可谓十分明显。在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后,蜀汉的益州之地也被司马氏掌控的曹魏所得。在此基础上,东汉十三州的疆域,至少10个州已经被西晋占据了。不过,虽然实力悬殊,但是,东吴依然坚持到了公元280年才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在此背景下,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



虽然孙皓这位皇帝是东吴的亡国之君,但是,据《江表传》记载,孙皓这位皇帝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由此,对于孙皓来说,一开始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东吴国力的恢复,为东吴抗衡西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孙吴不断向晋发动战争,孙皓亲率大军屯驻东关,令吴军攻打晋江夏、襄阳、合肥等地。对于东吴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也即通过不断的进攻,导致西晋大军疲于防守,而无法集中兵力进攻东吴。



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吴的这一策略,无疑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攻势防御不谋而合,成为东吴可以坚持到公元280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陆抗、陆凯等忠臣良将的存在,也是东吴可以抗衡西晋的重要原因。在陆逊病逝后,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吴凤凰元年(272年),陆抗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而陆凯则是东吴丞相陆逊之侄、大司马陆抗族兄,孙皓即位,陆凯迁任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又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陆凯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而闻名。



最后,就司马氏和西晋来说,司马昭在消灭蜀汉后,不久就病逝了(司马昭于公元265年去世)。由此,司马昭没有在消灭蜀汉后,一鼓作气地对东吴用兵。在司马昭病逝后,晋武帝司马炎一方面要取代曹魏,建立西晋,这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经历。另一方面,西晋北方、西北等地的游牧民族,也对西晋造成了不小地威胁和袭扰,这也间接帮助了东吴。综上,在多个原因的影响下,蜀汉灭亡后,东吴又苦苦支撑了17年之久,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晋所灭。在消灭东吴后,西晋终于结束了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时代。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