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习历史,你会想到什么?课本、考试、历史知识点、年份数字……
很多情况下,历史学习往往被局限在学科知识的界限之中,让人感到庞杂且有应试压力。
其实,历史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饱含着对过往的思考与认识。不论是孩子们能接触到的历史读物,还是博物馆、文化遗产点,其实都是希望他们能透过曾经的故事,文物和建筑本身,感知过去的时代,理解面对世界的方式,获得对当下和未来的启发。
让孩子去了解历史,也并不是简单的去记忆学科知识。而是希望他们能对曾经的某个时代,某件事甚至是某个人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思考。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开篇中说,“再有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国历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作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
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不曾中断、延续传承下来的辉煌文明,我们的汉字,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开始一脉相承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无不都与历史典故有关。
但是,大部分孩子,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历史的认知,却还十分有限——能背诵出课本上一些有关历史地理中干巴巴的知识点,零零散散的记住几个历史景点,然而这些内容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却完全无法领悟。
这样走马观花的形式,不仅不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领悟,对开拓眼界、提升自我认知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上,也真的非常有限。
历史地理书中,或许只是几句话的简单描述,背后确是轰轰烈烈的王朝更迭、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条河流的改道,就代表着一群人流浪的故事;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人文历史景观,都在默默讲述着前人的生活轨迹、王朝的兴衰沉浮;名山大川更是烙印着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字、有意思的典故;一道流泉、一颗石头,也许就曾在古籍里留下诗词歌赋——
故宫里一共有多少间房子,拥有多少国宝,住过多少位皇帝,又发生过什么趣事?
你爬过赫赫有名的泰山吗?它为什么被封为五岳之首?唐代大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方又在哪里?
圆明园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被毁的?
兵马俑因何而造,为谁而造,又为何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夫子庙和孔子有什么关系?它背后又牵扯出怎样的古代科举文化?
历代帝王为什么都要去泰山封禅?
……
既有丰富、有趣、诗意的生活化知识,涉及地理、历史的文学典故、名人传说以及人文风俗,孩子怎么能不被深深吸引?
今天介绍的这套《写给孩子的国家地理宝藏绘本》(共10册)专为5-12岁孩子进行打造!不用于其他书籍枯燥的平铺直述,而是选择用“讲故事”的方式,贴近生活的笔触,讲述中国地理历史、引导孩子身临其境般感受壮美的中国山川、接触古代宝藏的秘密。
全套10册,分别是:《故宫》《长城》《圆明园》《兵马俑》《丝绸之路》《西湖》《南京夫子庙》《泰山》《敦煌》《长江三峡》,都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文明遗迹。
1300多幅画风超赞的手绘,超1200个丰富知识点,120+精彩有趣的故事,还特别赠送配套音频……
这套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地理绘本不一样,它主要是从历史人文、地理空间这两方面出发,带给孩子历史、地理、自然、诗词、名人、风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千幅精美手绘漫画
带孩子探索中国国家地理宝藏的秘密
更可以学历史、读诵诗词、了解人文风俗
足不出户,走遍中国、建立多学科知识体系
2.9折开团,还送配套音频故事!
点击下图,扫码购买!购买通道
长按识别进入
▼▼▼
注意:应疫情防控要求,即日起小部分地区暂停发货,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比如在《故宫》这本书中,大到故宫的由来、宫殿建设,小到“金砖”、神兽.....都一一做了生动而详细的介绍,让孩子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了解这个神秘宫殿!
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与历史的互相关联,也是山水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历史和文学,在这里也有了具体而立体的坐标!
它不仅是历史启蒙,更是地理、文学、国学的多方面启蒙!
比如在曾吸引了天下无数文人墨客,祭祀我国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南京夫子庙,就留下了非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有趣故事。
虽然这套书足足有1200多个不同类的知识点,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但是它一点都不显枯燥,相反还特别有意思,非常能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读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比如长城的攻城武器和守城武器大揭秘:铁蒺藜、撞车、拒马枪、守城木立、巢车……
以御林军为原型制作的兵马俑,到底是如何制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认真读完这十本书,他的眼界和谈吐格局,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而随着阅读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孩子还能调动灵活的思维,举一反三,提出独到的观点想法,对学习帮助很大!
假如带孩子去书中曾讲解过的地方旅游,孩子也能对当地的历史典故、地理特征和文化风俗等知识,孩子也能侃侃而谈了~
书中特意将知识点用手绘插图的形式呈现,这样很多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直观且更有场景感,非常贴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比如通过下面这个场景图,孩子就能体会到“长城的建造”是一件多么伟大却艰辛劳累的事..... 孩子觉得上学辛苦,就可以让他看看皇子读书的故事。
很多传说故事,用连环漫画的形式进行展示,比如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中讲的九色鹿的故事。
书中插画的表现力都特别强,有的高度还原胜似照片,细腻深刻的景观描绘,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圆明园中最豪华的中式建筑:海岳开襟(毁于战乱)
△雷峰塔(书中插图和实景对比)
△秦陵西侧出土的文物
这样一套能够带着孩子感受五千年中华沧桑巨变的文化宝藏,不仅可以让孩子领略历史地理的魅力,对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帮助也非常大!
读完这套书,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能提升好几个层次,甚至其中的知识点,有很多在初中和高中,都能用得上!
这样的一套颜值高、内容佳的绘本杀价只要89元/套,2.9折,相当于一本只要8块9!性价比无敌!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套书每一册都附赠专业主播朗读的配套音频!(扫描封面二维码可听)
强烈建议,收一套回去,全家共赏~
千幅精美手绘漫画
带孩子探索中国国家地理宝藏的秘密
更可以学历史、读诵诗词、了解人文风俗
足不出户,走遍中国、建立多学科知识体系
2.9折开团,还送配套音频故事!
点击下图,扫码购买!购买通道
长按识别进入
▼▼▼
注意:应疫情防控要求,即日起小部分地区暂停发货,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为什么强烈推荐?
1
以故事编排衔接
多角度了解每一处国家地理宝藏
内容丰富、脉络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每介绍一个遗址,都会从地理地貌、历史由来、趣味故事、历史遗址、特色美食、动植物、风俗文化、建造过程、历史典故等多个方面来描述。
这样有理有据,有条有理的讲解,就将每一处遗址的兴衰更迭梳理得清清楚楚,也有利于孩子打通历史地理的脉络!
比如,《西湖》这一本,光看目录,我们就能看出,这本书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为孩子描述!
描述的点也非常贴合:从西湖的历史、到西湖十景、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白蛇传、梁祝,再到东坡肉、相关古诗词……
这样一步步下来,孩子对西湖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且立体了!
千幅精美手绘漫画
带孩子探索中国国家地理宝藏的秘密
更可以学历史、读诵诗词、了解人文风俗
足不出户,走遍中国、建立多学科知识体系
2.9折开团,还送配套音频故事!
点击下图,扫码购买!购买通道
长按识别进入
▼▼▼
注意:应疫情防控要求,即日起小部分地区暂停发货,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2
生动的人文百科读物
从地理、历史、民俗等多方面扩展认知
1200+各类知识点、干货超多
不得不说,整套书的信息量极大,涉及地形地貌、文明古迹、传统文化、民俗饮食、动植物、古诗词……
串联了孩子的多学科知识面,也让知识更有体系了!
圆明园被劫掠的文物国宝都有哪些?
圆明园和雍正有什么渊源,怎么看出他是一个勤政又时髦的皇帝?
我们在评书和电视剧中经常听到“推出五门斩首”,午门真的是用来斩首的地方吗?
莫高窟是如何被发现的,文物又是如何流失的?
还有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动植物和特色美食等知识。
3
1300+精美手绘插图
图文全部针对孩子设计
牢牢抓住注意力
如此丰富的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消化,编绘团队真的是下足了功夫。
全书一共有1300多幅精美手绘插图,文字所占比重较低,把遥远的年代、人物用童趣生动的漫画表达出来。
文物、佛像、壁画的展示,惟妙惟肖。
汉代长城的管理体系是怎样的?一目了然。
莫高窟是如何建造的?插图直观展示了这一过程:修整崖面,凿出窟厂、窟门和甬道,架设窟檐,制作壁画和塑像……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地壳运动?一张图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书里的语句、标题等用词都是尽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摒弃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并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辅助说明。
随着孩子的成长,脑海中的文字储备量会不断丰富,慢慢就可以以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进行自主阅读,这套绘本还为亲子共读向孩子自主阅读架起过渡的桥梁。
总之,《写给孩子的国家地理绘本》,是一套集专业性、严谨性、趣味性、实用性等于一体的人文启蒙读本。
用这套书,带孩子们开启中国地理历史之旅,积累多领域知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千幅精美手绘漫画
带孩子探索中国国家地理宝藏的秘密
更可以学历史、读诵诗词、了解人文风俗
足不出户,走遍中国、建立多学科知识体系
2.9折开团,还送配套音频故事!
点击下图,扫码购买!购买通道
长按识别进入
▼▼▼
注意:应疫情防控要求,即日起小部分地区暂停发货,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
团 购 提 示
1、下单后48小时内发货,节假日、周末出版社不发货2、11点前的订单当天发出,11点之后的订单次日发出,节假日顺延
如对订单有疑问,可点击商品页面“联系商家”
我上学时也是这样子的,死记硬背永远都不会,试着把整篇连起来看,先知道它的大概故事(历史书每一课的人物都是乱七八糟的,还不一定是一个年代的)。知道了大概之后再看年份之类的,对于人名啦这些对着他的年份当言情小说看就对了,充分发挥想像力,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下整本书。我就是这样的,把书里大概一个年代的放在一起理顺,弄明白他们之间的故事,不要去按每一课来背,把整本书通读,分开看。
预祝你成功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怎样学好历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转摘 点击数:381 更新时间:2005-7-2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死记硬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