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何记恨于魏延,甚至临死前都要杀魏延

以史为鉴 2023-06-17 18:54:52

诸葛亮为何记恨于魏延,甚至临死前都要杀魏延

还不知道:诸葛亮杀魏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一生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当他到中年的时候,回首往事依旧是毫无作为。但刘备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使他的精神,不放弃的精神,并且他也善于拉拢运用人才。自从刘备、张飞和关羽结拜为兄弟后,经历了多年的磨难,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最难得的是关羽,张飞宁愿放弃去别处发展的机会,也要跟随刘备去打拼。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是深得人心的。

魏延投降刘备的时候,刘备十分的器重他,并没有提防他。这一点,可以从刘备选取镇守汉中人选中时看出。汉中是蜀国的重地,但最后却让魏延去镇守,并且还封他为镇远大将军。为什么没有让张飞关羽这样的大将去镇守呢?这就体现出刘备善于运用人才了,他的这个举动是正确的,也是明智的。魏延与张飞相比,综合战力是强于张飞的,在魏延的镇守下,曹操可不敢靠近魏延半步,魏延身上所体现出的大将气势,对于刘备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刘备前半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遇到像魏延的人才。因此,刘备便更加珍惜魏延了。

诸葛亮为何记恨于魏延呢?甚至在死前也要安排人去杀了魏延。难道是因为魏延是“反骨”吗?未来是要反叛蜀国的人吗?其实,魏延的死是因为他投降前做出了这样一件事:他杀了一个人——韩玄。韩玄是魏延投降前的主公,魏延在韩玄手下一直不被重用,于是一直记恨于韩玄,终于在刘备攻打长沙的时候,忍无可忍,杀掉了韩玄,也借此向刘备邀功,借机投靠于他。

而诸葛亮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认为不能重用魏延。在诸葛亮看来,一个部下为了邀功竟然能杀掉自己的主公,这是小人的行为。虽然魏延有实力,也确实是为蜀国做出了贡献,但诸葛亮也依旧不看好魏延,诸葛亮可不愿意让这一幕重演,诸葛亮的想法是长远的。但刘备不这么看,在刘备看来,魏延这是表现自己忠心的一种方式,事实上魏延也确实是没让他失望,只是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临死前也要安排人把魏延杀掉。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一说到蜀汉大将魏延,很多人都会为其鸣不平。这么一位为蜀汉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却被诸葛亮认为其脑后有反骨的滑稽罪名,在诸葛亮的计划下,把魏延处死了。那么诸葛亮真的能看得见魏延所谓的反骨吗?其实这只是掩饰之词了,谁脑后有什么反骨?完全是骗人的把戏。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拿着“脑后有反骨”的罪名,把魏延给暗中处死了呢?其实还是有原因的,诸葛亮认为魏延有两个缺点,或许会重蹈关羽的覆辙,让蜀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魏延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最早出场在刘备逃亡江夏的时候,当时魏延打算迎刘备入襄阳,但遇到文聘等人马抵抗之后刘备弃襄阳直奔江夏地区了,而魏延因为被文聘人马杀退了投靠长沙太守韩玄之处,在他手下为将,值得一提的是黄忠也在此处。

曹操大败赤壁后关羽取长沙的过程中和黄忠大战数次,后韩玄问罪黄忠对关羽心慈手软,要将其问斩,魏延杀死长沙太守韩玄救下黄忠一起投降关羽。但是让魏延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拜见刘备和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直言要将其斩杀,其解释是脑后有反骨。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诸葛亮要斩杀魏延: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后来因为刘备对魏延比较看重,再加上投降之人被杀之后以后无人敢投靠自己。在刘备的一番劝说下诸葛亮饶了魏延,让魏延欠刘备一个人情,好为刘备效力。其实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是假的,除掉魏延有两个原因.

第一,魏延高傲堪比关羽

诸葛亮对关羽性格的评价是高傲,但关羽同样武艺高强,还是刘备的嫡系将领,他高傲自然没有什么事情,只需要刘备在平时对其规劝一番就不去追究了。但魏延没有什么 资本也高傲了起来,这实属不应该了。

魏延在入川之时和黄忠合作,但欺黄忠年老多次看不起黄忠。在葭门关单挑马超之际,魏延也认为自己可以战马超,不比张飞差。从这一点来看,魏延没有自知之明了。

魏延高傲的性格在蜀汉武将中没有什么朋友,即使位高权重也被排挤圈外。在诸葛亮去世之际,魏延和杨仪夺权,两人互相向刘禅告对方的状,刘禅问了身边的大臣蒋琬等人,没有一个人帮魏延说话,都认为杨仪不会反,而魏延会反,其实两人都想夺权,从这里看出魏延和同僚之间的关系有点差。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还想亲自领兵北伐,大呼不能因为诸葛亮死了就终止了北伐大业。还对他的对手杨仪进行了一番贬低,人物杨仪就是一个长史,不能统领大局,只需要他送诸葛亮的灵柩返回成都即可。通过这些时期足以说明魏延为人高傲,且不容易与他交友。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

“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3

第二,魏延虽有才但喜欢冒险,蜀国国力小不能这样被他玩

魏延此人还是颇有才华的,不管是川蜀之战中还是后来汉中之战中,表现都是上佳,被刘备委以重任汉中太守足以见其能力。魏延在担任汉中太守期间,也曾多次击退了魏国来犯,有一种一将当关的能力。

虽然魏延军事才能不错,但与此同时喜欢冒险。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的奇谋,用五千兵马穿过子午谷线直插长安城,诸葛亮引大军在前面诱敌的套路。但这个建议被诸葛亮否决了,原因就是过于冒险了,蜀国冒不起五千人马有去无回的险境。

蜀国失去荆州之后国力大不如从前了,远远落后曹魏几倍。诸葛亮每次北伐人数也就几万人马,还得小心点用。而魏国就派往东线战场上防备东吴的兵马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了,在陇西,长安等地区的驻军也不下于十万人,要不然曹魏打街亭怎么会有五万人马。

如果诸葛亮在死之前不除掉魏延的话,让他带兵兵行险招,很可能因为一次的冒进让蜀国几万兵马陷入万劫不复,那时候蜀国的北伐就完全结束了,还会遭到灭国的危险,所以诸葛亮为了自己死后阻止魏延在蜀汉掌权,不得已将劳苦功高的魏延用计策杀害了。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诸葛亮之所以杀魏延是因为魏延在军中的威信,功高盖主。

诸葛亮知道在自己死后,朝廷里功劳最大的就是魏延了,一旦自己死去自然没人管得住魏延。而魏延又与杨仪水火不容,所以,诸葛亮不想把功高盖主如同野马的魏延留下来,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牺牲魏延,来保蜀国内部的太平。

根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军中自感将不久于世,便背着魏延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袆、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决定“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

文件精神按规定要传达到主要将领,却偏偏将魏延无端排除在外;如此违反组织原则安排后事已经不合适,偏偏作出的又是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错误决定,而来执行这个错误决定的偏偏又是个错误的人。显然是诸葛亮对自己身后事全都安排好了,魏延功劳太大,为人又骄横,若他不死,恐怕蜀汉无人可以管得了他,即使魏延,没有反心,诸葛亮也不会让他活下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蜀汉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魏延?

鄙人所知蜀汉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魏延的大拿答案大概是:

1,诸葛近妖,突出厉害

首先,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个在后世文宣作品中,被人神话的历史人物,其人因为后世人们对于他的喜爱,往往其行为是近妖的,故此当诸葛亮临死前,一定要杀掉头上有反骨悍将魏延,所以这就是以上这个问题的传统的答案,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不就是想被后人夸上一句幸亏,诸葛孔明智慧过人,在临死时还在为了蜀汉的安定考虑问题,好在拼命要为蜀汉除奸吗!

所以,这样的诸葛亮这个好厉害,真的让人敬佩,诸葛亮死了,真的好让读者,观众伤心啊!故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倒霉的魏延,必须被诸葛亮临终杀死,为的就是完成自己衬托诸葛亮的宿命。


2,悍将难驯, 边将朝臣不合

其次,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魏延是基层出身,靠着军功当上汉中地区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其人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一直有着前锋的作用,而后诸葛亮主力撤退时,他被诸葛亮安排悍将断后。但是他所带部众,选择了和主力争抢道路的问题,他本人也因为杨仪的相互看不惯,相互忌恨擅自离岗位,将蜀军主力直接暴露给了魏军。故此这样的罪过,在蜀汉看来,他是该死了,而且魏延抢路还有,突击成都之嫌。所以,蜀汉把他直接处理掉了。而这时诸葛亮早就死掉了。

所以,这也就是说,其实干掉魏延的是刘掸和蜀军主力的官员们,因为魏延的举动,不但不能解释,而且嫌疑极大。但是死诸葛对这件事,是不用负责的,因为根本无法知道,他死后的事情发展,以及蜀军面对的风险。至于诸葛亮杀了魏延,不过时被人借了名义!扯了虎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9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