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昆阳之战中,除了刘秀立下奇功外,刘秀的大哥刘縯也功不可没,因为他拿下了军事重地宛城,不但给自己留有后退的安身之地,而且还给新军以心灵上的沉重打击。因此,随着这一场世纪大战的结束,大家看刘和刘秀的眼光早已变了。
那些道貌岸然的绿林军,以及那个平庸的更始皇帝刘玄,视他们两兄弟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刘秀知道,只要他心态保持得好,拥有一颗超乎常人想象的平常心,就可以做到宠辱不惊,闲看眼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别人怎么看他,他毫不在意,因为他正在放眼苍穹。世界在他心中翱翔,他心怀天下。
刘縯却没有体悟。毕竟他的性格是属于那种豪爽型的,他做事向来喜欢我行我素,认为是对的,认定的事,就会雷厉风行地去做。因此,即便是有所感觉,他也不会往深里想,从而慎之又慎地为人做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快,刘玄手中的“屠龙刀”,就对准了刘縯。而在绿林军的眼里,绿林军将领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等人认为刘縯一天不除,他们就一天不得安宁。因此,他们交头接耳一番后,更始皇帝刘玄的办公桌前小报告便如雪花般飘来,今天这个人说刘的坏话,明天那个人说刘不好,到后来干脆联名上书,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杀刘縯,保江山社稷。
刘玄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开涮的对象是刘縯手下一个叫刘稷的将军。
刘玄选择拿刘稷为突破口,自然有他的理由。
刘稷和刘同是宗室子弟,是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深得刘的喜爱,两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刘稷一直视刘为皇帝的不二人选,但结果却大跌眼镜,让刘玄拣了个便宜。对此,刘稷相当不满,刘玄登基当天,他便以公开发表演讲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最先起兵革命的是刘縯、刘秀兄弟,再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刘玄来当皇帝,这是什么世道啊!”
都说祸从口出,刘稷为了逞一时口快,被刘玄抓住了把柄,他虽然当时气得有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但想想自己刚刚黄袍加身,想想自己贵为革命军之首,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没有选择“冲冠一怒”,而是选择了“隐忍”。因为刘稷发泄完心中的不满后,便马上打下了鲁阳。
刘稷立了大功,刘玄表现得很大度,马上就封他一个头衔——抗威将军。刘玄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刘稷你有功,封你为将军,但你竟敢公然在背后骂我,违抗我的龙威,那就叫你抗威将军吧。
按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刘稷应该收敛自己,好好反省思过才对,然而,性情刚烈的刘稷这次不再是“抗威”了,而是“抗旨”。他撕毁诏书,拒绝刘玄的封赏,将来使乱棍打出。
都说冲动是魔鬼,刘稷已经冲动一次了,心胸狭窄的刘玄早已对他怀恨在心了。但因为刘玄刚登基,根基未稳,再加上也不能因此就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给刘稷定罪。因此,刘玄收起了手中的屠龙刀。然而,这次刘稷继“言”之后,来了个“行”,公然抗旨,已犯了滔天大罪。
这一次,手握刘稷“把柄”的刘玄,没有再选择隐忍,而是利剑出鞘了。他立马派了几千人马把刘稷捆了个严严实实,押回宛城。拒绝封赏,那叫抗旨,撕毁圣旨,那叫谋反,殴打使者,那叫无法无天。因此,抓捕、定罪、砍头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证明,刘玄只做了“三部曲”中的抓捕和定罪,并没有直接砍刘稷的头。
这不是说刘玄不想砍刘稷的头,而是刘玄不能直接砍刘稷的头。
那是因为刘稷后台硬,他有刘撑腰,刘玄不敢一意孤行就直接砍了刘稷。聪明的刘玄想到了一石二鸟之计,他要利用刘稷这个“食物”,引刘这条“蟒蛇”出洞。
果然,刘縯听说刘稷被抓后,心急如焚,立马找到刘玄求情,刘玄显得很为难的样子,说了一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高论。刘縯不吃这一套,强硬地来了个“据理力争”:“必须马上给我放人,不然后果自负。”
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已毫无回旋余地了。刘玄的脸上没有一阵红一阵白,而是铁青,铁青得可怕。因为他的眼睛早已透露出一股杀气。
而直接引导这股杀气爆发的是大司马朱鲔和李轶。朱鲔就不用多提了,这个权倾朝野的新贵,因为有“拥立”之功,官位排名榜首。他早就视刘縯为眼中钉肉中刺了,想除之而后快。因此,他站出来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也在情理之中。但李轶也反戈一击就让人看不懂了。毕竟他和李通当年是最早联合刘氏兄弟举事的哥们之一。但如果你明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俗语就能理解,为什么李轶自刘玄当上皇帝后,会离开刘縯的怀抱而改投刘玄的怀抱了。
关键时刻,朱鲔和李轶两人合力将了刘一军,大概意思是说刘造反之心昭然若揭,不杀他,不足平民愤。
这哪儿跟哪儿啊?居然跟民愤扯上关系了。符不符合逻辑不重要,重要的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因为这对刘玄来说已经足够。他终于抓到刘的把柄了,找到杀他的理由了。
当下刘玄直接终止了跟刘縯的这场激烈的辩论赛,进行了总结陈词:“刘縯,你的部下抗旨谋反,乃是你放纵所致。”意思就是说你犯了包庇罪,之后,刘玄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直接把刘縯和刘稷送上了断头台。
可怜的刘縯到死时也不明白,声名赫赫的他怎么说被砍就被砍了呢?只留下恨意绵绵无绝期。
因为实力不够。刘秀的兄长名叫刘縯,他们兄弟二人在22年的时候分别于舂陵与宛城起兵。不久之后他们二人所在的绿林军于23年正月的时候建立更始政权,而该政权的皇帝刘玄因刘秀兄弟能力出众且还拥有颇高的声望而对他们二人心存忌惮。待刘縯与刘秀先后攻下宛城以及昆阳这两地之后,刘玄对他们的忌惮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基于忌惮,刘玄最终在他人的怂恿之下将刘縯诛杀。
刘縯被杀之时刘秀正南下攻城略地,所以他压根来不及营救自己的兄长。不过当他得知兄长的死讯时,他也没有立刻为兄长报仇。究其缘由,当时的刘秀虽拥有不小的声望,但是他终归是更始朝廷的朝臣。所以如若他找刘玄为兄报仇,那势必会引得更始朝廷将他定为叛贼。而就刘秀当时的实力来说,其实尚不足以与整个更始政权相抗衡。刘縯便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被刘玄轻易杀害。
为了不重蹈兄长的覆辙,刘秀还对刘縯被害一事表现得十分不在意,以借此打消刘玄对他的猜忌。刘秀先是第一时间赶回宛城向刘玄谢罪,然后又对昆阳之战的功劳推辞不受。除此之外,他也不曾为刘縯服丧,然后还特地在人前表现出?饮食言笑如平常?的模样。
在刘秀的韬光养晦之下,刘玄果真暂时打消了猜忌。虽说刘秀未像刘縯一样被杀,但是后来他还是被刘玄派到了龙蛇混杂的河北。不过刘秀在去到河北之后不仅未被当地多股势力所牵制,反而还在河北日渐坐大,最后甚至还在河北成功称帝。后来在39年的时候,顺利实现南北统一的刘秀将无辜枉死的刘縯追封为齐武公。
因为当时的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刘秀功高震主,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想要杀了他,因此,刘秀为了自保,自请卸下兵权。所以,昆明之战虽然使刘秀一战成名,奠定了日后夺取天下的基础,但也因为其功劳,引起了高层对他的忌惮,兵权也没有了,自然陷入了人生低谷。
刘秀年轻时其实也没什么理想抱负,可以说是胸无大志,但哥哥刘縯很有魄力,也有一展抱负的决心。刘縯成立了起义军,刘秀则跟着哥哥,在他手底下做事,他们的起义军被称为“舂陵军”,基本上是由刘縯结交的本家亲戚和当地豪杰组成的,但力量还是太弱小。于是刘縯加入当时最强大的绿林起义军,担任大将军一职,刘秀则还是跟着哥哥干。但刘縯与当时其他的绿林军将领一直不和。
后来刘玄称帝,刘縯、刘秀两兄弟屡建战功,尤其是刘縯攻占了重要城市宛,而刘秀打赢了昆阳之战,一战成名。自此,两人在军中一下就建立了威望。作为皇帝的刘玄自然心生不快,后来内部矛盾彻底激发,刘縯被刘玄用存在谋逆之意而杀害。
刘秀知道哥哥被杀害后,自然知道其中的原由,为了自保,便到刘玄面前,谎称请罪,自己卸下兵权。刘玄收回了兵权,自然也不好再痛下杀手,便封了为破虏将军。试想,通过昆明之战,刘秀本来一战成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定能得到提拔,没想到却引起了帝王的猜忌和内部矛盾,最后只得卸下兵权,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所以说,昆明之战反而还使刘秀陷入了人生低谷。但此战役奠定了刘秀日后夺取天下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给孩子读中国历史6:最大方的人
下一篇: 给孩子读中国历史14:最早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