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开抢:历时2年,故宫院长为孩子创作了这套中华历史绘本,3折不到超划算

网络 2023-06-17 17:47:30

开抢:历时2年,故宫院长为孩子创作了这套中华历史绘本,3折不到超划算

--- Tips:【憨爸在美国】查看往期内容 ---

在漫画中学成语,在成语中学科学,小牛顿这套书让我大开眼界 | 点击这里查看

今天给你们推荐一套我近期物色到的,非常出彩的历史书——《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这套书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主编,是我看到的第一套针对3~8岁儿童的百科体、断代体历史启蒙书。

说它出彩,不仅仅是内容超赞,画风很好,更是因为性价比极高,每本才9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Part.1 超强的专家阵容

1. 最强主编: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

这套书的主编是原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陈丽华。陈院长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明清宫廷技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长。火遍全国的《故宫日历》就是她写的。

这套历史书从策划到成稿整整历时了两年之久,写了改,改了写,个中的辛劳也只有陈院长自己才能知道。当书正式印制出来时,她还忍不住和自己的心血拍了一张照片,拍摄于故宫博物院。

陈丽华院长先后在《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及其对漆器辨伪的重要意义》《由故宫藏永乐、宣德漆器看明早期漆工艺成就》等专业论文和文章五十余篇,出版专著《漆器鉴识》《故宫经典:故宫漆器图典》《故宫经典:故宫珐琅图典》等。

由她担任主编的这套历史启蒙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绝对有保证。

2. 满载情怀与关爱

陈院长不仅亲自主编了这套书籍,而且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阅读的机会,在创作书本的过程中还就书籍的定价向出版社建议,建议出版社重点考虑一般收入家庭。这是陈院长的原话:

中国历史是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应该了解的,只有了解本国历史才能更加自信。建议考虑到全国各级城市的消费能力,售价别太高。

出版社对此非常认同。这套书一共有11本,书籍页数总计504页,整套重量达到2.83KG,前后从策划到成稿耗时两年时间。因为书的成本特别高,所以最终定价为336元。但是为了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全中国的孩子能更多地接触到这套优秀的书籍,出版社最终将团购价定位99元,相当于三折不到的价格!只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手里拥有一套经典好书,因为好的书籍可以影响一生。

Part.2书的内容和特点

这套书是精心为3-8岁的儿童打造的历史启蒙书,不论是从书的内容,还是编排设计都特别好。书的内容准确权威,知识系统全面,而且针对孩子设计又兼顾了简单有趣。我从以下几点详细来说:

1. 架构完整,断代体儿童史书荟萃上下五千年历史精华

2. 内容丰富,百科体儿童史书包含超2000个各类知识点

3.图文全部针对低龄儿童设计,生动、有趣、好看

4.参照历史教科书精选内容,为孩子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5.精选故事做成音频,好听

套装一共包含11本书,分为两块:

其中10本分别讲述从上古时代讲到清朝晚期全部五千年的历史变迁。

另外有1本精装本《100历史大人物》是专门来介绍对历史进程有重大贡献或影响的100位人物。

10本历史书

1本人物书

我先介绍10本历史书,人物那本单独在最后作介绍。

1. 架构完整,断代体儿童史书荟萃上下五千年历史精华

在史书的编写中有一种专门的作品名称:断代体。断代顾名思义就是以朝代为断限。这种作品是事件介绍的很详细,但时间跨度短且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这套历史启蒙书就是断代体的历史书籍,前后用10本书,按朝代划分,串联起上下五千年的通史。分别是: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完整的架构体系,让孩子思路清晰,不混乱,打通历史脉络,每个朝代都清晰的讲解了始末兴衰的更迭过程,这中间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战争的爆发、明君和奸臣的斗争等历史的演进。不枯燥、不单调,从一个个历史“小场景”中找到趣味,轻松阅读。

以《春秋战国》这本为例。

春秋战国,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讲解五位霸主各自的一生,七个国家不一样的兴衰。为孩子讲述东周500年间的诸侯争霸史与诸子百家间的故事。

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出,这段历史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书从东周开始一直讲到秦国崛起。

最开始这一节叫”东周的天子“没面子”。整个一节通过“儿子是信物吗?”、“丢面子的王”、“叔侄之战”等6个历史事件,向孩子讲清楚周天子怎样一步步从拥有权威的“天子”到最后权威尽失的。当天子权威尽散,春秋五霸登场了。

每个朝代的历史进程都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事件的发展来推动的,有很多名留史书的著名事件,这些著名事件书里都会讲。比如春秋战国里著名的管仲改革。

这本书里并不用“管仲改革”这种专业的词为标题,而是用更易懂“一代名相”为题,用一组图,来说明管仲的改革内容和作用: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得到周天子的信任。

齐国把人分士、农、工、商四类,世代沿袭。

齐国减轻赋税,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

齐国训练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

4句话就概括除了管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作为,最终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图里还写了他说的名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以史为镜,不仅学古人的品德和智慧,也是积累中华文化的典故诗句,为写作储蓄素材。

2. 内容丰富,百科体儿童史书包含超2000个各类知识点

低幼历史绝不该只有一个个“成语故事”。这套书虽然是给3-8岁孩子设计的历史童书,但是知识含量却一点不含糊。整套书有超过2000个知识点,人物、经济、政治、发明、国宝、战役、节日、英雄、民俗,关于历史的各种知识应有尽有。像《春秋战国》这本中,将春秋战国的文化、战争、名人、生活、见闻、典籍、节日等一本全概括。

比如我们现在过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在春秋战国这本中,就讲了清明节的由来。首先定义清明节的日期和构成。一般公历的4月5日前后,由寒食节和上巳节共同组成。然后分别介绍这两个节。

因为相传清明节与他有关,所以通过配套的图文,接着讲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

最后展示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吃青团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文化碰撞激烈,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小说家、医家等涌现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比如孔子。

这本书讲孔子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语,没有儒家思想,就是给孩子讲了他的基本生平,并且用组图着重讲了他周游列国的故事,从鲁国,到齐国,再回鲁国,去卫国等等。他周游列国却发现没人采纳他的建议,失望之下回到鲁国投身教育,成了大教育家。

还有介绍当时人民的生活。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城市兴起,出现铁局,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了。书里用跨页的大图展示当时的社会面貌,在图中各处用文字标注出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面貌。能看到发达的建筑、毛笔的进步、大量的奴隶出现、染色工艺进步等等。

此外书里穿插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知识。有服饰的知识,像《三国·两晋·南北朝》里,讲三国时期的服饰的款式、颜色。

像在《秦·汉》这本书里,还讲了我们现今怎么来修复兵马俑的。

《清》这本里特意讲了皇帝的女儿的称呼,还很幽默的指出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叫法是错的。

像《隋·唐》这本里,讲到了椅子的出现。

中国的茶在世界上传播。

3. 图文全部针对低龄儿童设计,生动、有趣、好看

这套书的图片和文字都根据3-8岁儿童的阅读习惯精心设计。这个年龄段主要分两个阶段,3-6岁的孩子大都以看图片为主,亲子阅读。6-8岁逐步开始进行自主阅读。

先说图。

首先这套书的插图量非常大,一共有大约1600张图片,所以书里面的每一页都有大大小小的卡通图画,而且文字占比不高,这样就降低了低龄的孩子的阅读难度,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图片的内容全部贴合文字,也在竭力向孩子展现中华文化的瑰宝。像下面这个,来自《宋》,表现的是北宋都城东京城繁华的商业。第一眼看这幅图,就能想到绘于北宋时期的中国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

再说文字。

当孩子到6-8岁时,随着认字数的不断扩大,慢慢就可以开始结合文字进行自主阅读。书里给生僻字都标上了注音。像《夏·商·西周》这本里,女娲(wā)、伏羲(xī)、仓颉(jié)等都在字旁标注了拼音。

那些复杂的朝代变迁,通常需要几千字都难以理顺的多国混战,采用举例子、配图说明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如下图所示,从东汉朝廷衰败、群雄割据、明争暗斗几十年,再到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期间复杂的权利争斗、因果关系用短短五十余字清晰呈现。

而且书里的语句、标题等用词都是尽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摒弃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并通过插图里的对话框来辅助说明知识点。

比如《明》这本中,讲开国皇帝朱元璋没怎么读过书,所以他颁布的圣旨都是大白话,书里就画了一张圣旨,上面写道: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尔等

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 这帮家伙来杀了再说

比如讲蒙元初期的著名的历史政治家、数学家等人物时,用的标题是“学好’数理化’,“”横行’大元朝”。介绍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学霸中的学霸”。

4. 参照历史教科书精选内容,为孩子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历史目前是初中的必学科目,这套书在创作内容时,参考了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从两个方面来给孩子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作用一:扩展知识面、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比如在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里,有对五代十国时期的描述。下图就是教材。

可以看到关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介绍只有25个字。那么韩熙载是谁?夜宴请了谁?南唐跟唐啥关系?这画怎么就是传世名画了?

但是在《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中,是这样讲述这张名画的。

把“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过程像讲故事一样讲述出来,孩子认识了一个聪敏机智的韩熙载,了解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这个国家的处境和状态,更收获了一个难忘的历史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不再是一个生涩难记的图注,而是一段趣味盎然的故事。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历史,光把课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是不够的,一个简单的名词后面往往暗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只有通过从小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梳理才能让这些如同拼图一般的知识自然整合在一起。试想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历史是通过教科书上那些生涩的名词,略过大量历史背景和故事,只看到结果和结论,ta理解起来该是如何困难,又怎么会爱上历史呢?

《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更多教材上讲了,但是并没讲透的知识,让孩子在正式学习历史之前,积累足够的历史“百科知识”,在应试学习历史之前爱上历史。

作用二:理清历史脉络

再看一个三国的例子。下图就是教科书上关于三国的介绍,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孩子一定看得一头雾水,曹操、汉献帝、袁绍、孙权、刘备......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是哪国的?谁和谁是敌人?

让我们看看教材都略过了哪些内容?

进入三国时期前,东汉朝廷所处的局势。

群雄割据发生的原因

魏蜀吴的统领者分别是谁?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前,他们在做什么

各国的谋士、大将都有谁?各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些都不知道,怎么学课本上的知识?没关系,《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帮孩子把课本没讲的补全。

再举个例子,关于隋炀帝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历史课本上只有一些空泛的词汇,重大工程怎么就民不聊生了?屡次发动战争为啥就灭国了?辽东又是哪.... 等等。下图是教材。

《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把历史教科书上只讲结果,没讲过程的部分再现出来,比教材更有故事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5.精选故事做成音频,好听

这套书除了纸质书可阅读之外,还附赠了一套故事音频。音频可以用来搭配书本阅读,也可以单独听。因为,为了提高孩子收听时的趣味性,音频的内容并不是把纸质书的内容通篇全读一遍,而是精选了每个朝代最著名的事件,重新撰写成故事,再进行录制的。

每本书6个故事,每个故事约100秒,10本约100分钟。

这是部分音频列表:

这是“”岳飞精忠报国和“文天祥浩然正气”两个故事的音频。

音频收听方式在10本书的封底,扫码可听。

6. 最后介绍一下单独的一本《100历史大人物》

《100历史大人物》选取对历史进程有重大贡献或影响的100位人物,根据这些人物之间的相同之处,总结提炼出19组鲜明的人物特点。

比如“坐拥天下的帝王”“不屈不挠的英豪”“倾国倾城的美人”等。

比如在扭转劣势的黑马这组历史人物中,选了励精图治成就一代霸主的齐桓公、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从流亡公子到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封底偏远的刘邦庶子成为仁厚贤德的汉文帝、兢兢业业对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雍正等。

在“反面角色”和他们的终结者这一组人物当中,夏桀的残暴被商汤终结、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被周武王终结……

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很容易记住历史事实,并且不需要死记硬背。

Part.3 团购信息

《History of China我们的历史》适合年龄3-8岁,套装包含11本书,每本36~48页不等。页数总计504页,开本12开,190*230,重量2.83KG。定价336元,团购价99元,相当于3折不到的价格,每本才9元钱,确实超级便宜了!

团购时间:北京时间6月13日上午8点~6月16日晚24点。

北京发货,韵达快递,全国包邮(新疆、西藏加运费20元,港澳台不发货)。下单后3天内发货,周六日不发货。

可以开纸质发票,发票内容为图书。如需发票,下单时请备注好开票信息。

- 购买方式 -

点击左下角的八字命理学六爻卦,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想使用支付宝,有两种方法:

禅修禅学禅宗禅语后点右上角三个点的地方,然后下面出现的选项中点在新浏览器(我的是Safari)中打开就可以看到支付方式有支付宝一项

或者下载“微店买家版”APP,然后在店铺中搜索“憨爸在美国”,就能进入购买了

北京故宫简介和历史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的历史:

1、 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2、 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3、 明朝时期: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整20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4、 清朝时期: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同年十月,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6]。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5、 民国时期: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所以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分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恩德,积极扶持,溥仪退位后,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原来的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在皇宫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宫内依然还保有内务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机构,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遂使当时的紫禁城俨然成为“国中之国”。1917年7月1日,徐州军阀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为了让张勋投降,段祺瑞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师生加入战斗,用飞机轰炸紫禁城。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飞机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垃圾成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从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6、 现代状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21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2013年8月15日,寿康宫在进行原状陈列后,也正式展出。而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在2015年5月31日开馆。而按照2015年规模,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76%。紫禁城正在进行文物古迹修缮、环境整治、扩大陈列展览的开放区域。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对观众开放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等新的区域,使故宫的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2016年4月1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开放面积再增11%,达76%,并开放多种形式的新展览。同时,“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有1.2万盆从洛阳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于慈宁宫花园、乾清门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永康左门—右门、隆宗门外等区域,重现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开盛况。

2018年5月24日,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开始实行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此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试行分时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2019年3月4日,故宫公布了2019年下半年展览计划。

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日,据故宫博物院消息,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故宫博物院暂停对社会开放。

2019年10月2日,故宫“休整”11天后开门迎客,3日至5日门票售罄。

2021年11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门票预售期由10天调整为7天,其他购票规则不变。广大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售票网站、“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微信公众号,使用第二代身份证或护照等实名预约购票。

2021年12月,故宫等已落实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的规定。

北京的简介:

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9%。201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比2014年增长6.9%。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名字由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历史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燕郡。大业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4]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后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战争后,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1956年-1958年间,将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

自然资源: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约为29.21亿立方米,平均年可开采量约24~25亿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55.21亿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3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4%。其中,生活用水14.5亿立方米,增长4.3%;工业用水5.6亿立方米,下降3.4%;农业用水12亿立方米,下降3.2%。[6]

矿产资源:

2013年北京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产地476处,列入国家储量表的矿种4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5种。共有产地300处,其中黑色金属产地49处,有色金属产地3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产地43处,化工原料非金属产地6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地75处,煤炭产地30处。

植物资源:

北京市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间有温性针叶林的分布。大部分平原地区已成为农田和城镇,只在河岸两旁局部洼地发育着以芦苇、香蒲、慈菇等为主的洼生植被,但多数洼地已被开辟为鱼塘,在搁荒地及田埂、路旁多杂草;湖泊,水塘中发育着沉水和浮叶的水生植被。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表性的植被类型是栓皮栎林、栎林、油松林和侧柏林。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森林覆盖率增大,其下部以辽东栎林为主,海拔1000米至1800~2000米,桦树增多,在森林群落破坏严重的地段,为二色胡枝子、榛属、绣线菊属占优势的灌丛。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山顶生长着山地杂类草草甸。

动物资源:

北京地区的动物区系有属于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的区系成分,也有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的动物区系成分,故北京的动物区系有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截至2009年,此动物区系中有兽类约40种,鸟类约220种,爬行动物16种,两栖动物7种,鱼类60种。

区域文化:

北京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北京现有宗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传统建筑: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庙宇:

北京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后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北京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

京剧:

京剧是中国国粹。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