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新知|文化|生活
正确的历史观,比历史细节更为重要。北宋初年,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
此次北伐事关重大, 但不料太宗身负箭伤,无功而返。
从那之后,宋对辽由进攻转为防守,宋朝的弱小让大辽肆无忌惮地对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百姓民不聊生。
常年的对外征战,大辽也急需休养生息,因此萧太后提出了双方交换皇子作为人质的条件,若三年之内无战事,那么平安交还质子后,大辽退兵。
不料,党项族李继迁为了挑起两国战事,把大辽的质子耶律康杀了。此举让大辽怒不可遏,萧太后随即派萧挞凛挥兵南下。
战争一触即发。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通过质子交换事件这一艺术创作手段,来展现大辽和大宋文化的文化的不同,同时也将这场战役定位在亲情的基础上,而不是民族矛盾。角度新颖,令人深思。
此时的大辽并无胜算,瀛洲久攻不下,损失惨重,为了给能为萧挞凛争取更多南下的时间,她向大宋提出议和。
真宗明白,萧太后想一心拿下瀛州和莫州,议和或许只是缓兵之计,因此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果不其然,萧挞凛帅军行至黄河北面,战争一触即发。听闻皇帝御驾亲征,大宋的军民气势高昂,拆浮桥凿冰面,阻挡辽军渡河。
不久后,真宗终于抵达澶州,将黄龙旗插上了城楼,众将士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待萧挞凛攻至城下时,李继隆布下床子弩,撬开扳机后,萧挞凛中箭身亡。
宋军振奋,乘胜追击,大辽溃不成军。
在《大宋宫词》中,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非常详细。事件的来龙去脉,宋辽两国的利益权衡,都用一种边叙述边讨论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电影大片的质感,宏大的叙事镜头,战场上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远近镜头的交错使用,视觉冲击力强,也透露出了战争的残酷。
战马的嘶鸣、百姓的牺牲,在一片白色背景的渲染下,显得格外肃杀,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在这冰天雪地之中都很难透着欢天喜地的神色。
也让观众深思,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萧太后提出的议和,对宋真宗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进一步或遭百姓谩骂,退一步或遭后世谩骂。
深思熟虑后,他选择放下武器,派出曹利用与辽国商议和平条件。
1005年,宋辽两国缔结澶渊之盟,北宋每年向大辽提供30万的岁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自撤兵,休养生息。
提起澶渊之盟,很多人觉得宋真宗贪生怕死,签了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作为一个战胜国,为什么要赔款?
在这个问题上,这部剧没有通过真宗来直接讲述,而是由丁谓在朝堂上的一番论述来呈现的。
台词精炼,观点全面,《大宋宫词》通过对话的方式,更能让观众代入思考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事实证明,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都赢得了百余年的和平,双方经济往来密切,经济也有了空前的发展。用最小的投入换取国家的长治久安,屈己以安民,这不丢人。
02
宋朝在文化上的灿烂,少不了一个人的贡献,那就是刘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后世称“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在她当政的10多年间,开科取士录用的人才可谓大师云集,“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其余6位都活跃在仁宗时期。
历史上,刘娥身份一直是个迷,姐弟恋是真的,和赵恒相守一生是真的,没有篡位也是真的,但除此之外,我们对她所知甚少。
《大宋宫词》在没有破坏这些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对她丰富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精彩的填充,曲折有度,荡气回肠。
至于刘娥是15岁遇见赵恒还是30多岁遇见赵恒又有什么关系呢,也不会损坏历史的最终结果。
这也是电视剧和真实历史的不同之处。
刘娥这个角色的时间跨度大,人物的性格把握也极其考验演员的功力。
此前,刘涛演绎过多个大女主的角色,这次在《大宋宫词》中担任刘娥一角也是意料之中。
从一介平民,到踏上权谋之路,演员需要随着人物的成长而成长,在这一点上,刘涛的诠释可圈可点。
当赵恒将她带进宫中时,宋太宗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刘娥不吵不闹,她善待自己的爱情,安静地等待时机。
大辽提出交换质子以换取两国和平,郭皇后跪求刘恒不要带走她的孩子,刘娥明白,此时她只能为了家国大义忍痛将吉儿让出。而对于大辽的质子耶律康,她视为己出,因为她太明白这个孩子的重要性。
耶律康被杀后,她毅然扶着他的棺木北上,一来想救出自己的孩子,二来她想为大宋争取和解的机会,因为此时的大宋正在讨伐党项,若是再遇到大辽的攻打,那么大宋将危在旦夕。
这个阶段的刘娥已经初见雄才大略的气度。在大辽做人质时,宋军援救刘娥和吉儿,此时的刘娥本可以逃脱,但是为了大局和孩子,她决意继续被绑架,在守兵将领犹豫不决之时,刘娥果断命令他们赶紧撤退,自己毅然决然走向了敌军。
随着角色的不断深入,刘涛的妆容和展现出来的气势也逐渐强硬,这让观众十分期待踏上权力巅峰的刘娥会演绎出怎样的女性传奇。03
在以往的古装剧中,涉及到政治斗争、女人谋权的,画风难免凌厉。
但是《大宋宫词》展现出来的色调却是相对温和的,整部剧都在观感上保持了高雅的格调,这种创作灵感来源于各大传世名画。
古色古香的人物长卷,从片头中就开始展现,镜头所到之处,无不透露着审美的高级。
“群鹤翻飞,姿态百变,无有同者,翱翔生动,笔调精英,各极其态。”《大宋宫词》的定格背景,便是采用了宋徽宗的《瑞鹤图》。
周渝民一身道士装扮,埋头抚琴,这一场景取自宋徽宗的《听琴图》。
刘娥与侍女穿插在《十八学士图》里,朴素淡雅的装束,既表明了她蜀地民女的身份,也与刘娥一生的俭朴相呼应。
在剧集中,最令观众称道的还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生动还原。
秦王赵廷美因为有夺位之疑,选择在府中避嫌,时时宴请宾客,这种处境与被李煜怀疑的韩熙载相同,于是导演李少红选择用名画再现的方式来叙事。
从右向左依次展现了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这五段场景,赏画的过程与剧情完美结合,将尘封了千年的人物赋予了生命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文,这些文化现象的繁荣为后世的精神成长提供了养分。
宋朝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对教育的平民化推广,使得原本的贵族文化进一步下沉民间,让“俗”文化在广大百姓间孵化出了更多彩的模样。
而民俗繁荣的背后,也反映出了统治者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
04
历史有真相吗?
有,也没有。
在大的脉络上,我们能看到历史的骨架和走向,但我们无法搞清楚历史的细微处。在权利的更迭、主观的叙述、时间的涤荡下,所谓的“史实”早就失真了。
它就像一幅像素极低的画,我们能看到宏观,看不清楚微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以历史为背景的剧都会受到争议。
用电视剧的方式来展现某一个历史细节,本就是一种艺术化表达,它无法将那个逝去的时代完美重现,即便是每一个个体,他在用回忆的方式来复述自己的过去时,也会存在主观上的筛选和歪曲。
马未都先生说:“正确的历史观,比历史细节更为重要。”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一段历史故事中刻画着什么样的人性,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对人生有什么样的启发,这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至于历史的细枝末节,这是一个史学家需要穷尽一生去钻研的东西。
如果将看剧的偏见抛去,或许我们能收获更多。
跟清史相比,《大宋宫词》所选取的历史背景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并不多见,“澶渊之盟”也鲜少被人提及和思考。
它不是历史本身,而更像是一座渡船,用一种轻松唯美的方式将观众引渡到历史的入口,继而去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此剧的初心和最终诉求。无论这部剧是受追捧还是争议,它都用一幅精美画卷的方式,展开了对这段历史的某种想象,如果画中某一事一人能唤起你对历史的好奇心,能让你去挖掘这背后的故事,那么这部剧就是值得一看的。
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传达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变生活,信仰照进心灵。喜欢,就给文章一个“在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