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夏侯惇犯错曹操为何还升他的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大宦官,有权又有钱,但没有儿子。就从夏侯家领了一个孩子,取名曹嵩,当儿子养育。因此,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有血缘关系;与曹仁、曹洪,是宗族兄弟。
曹家和夏侯家,又都树大根深。一个是曹参的后人,一个是夏侯婴的后人,属于强强联合。所以,曹操一手“五色棒”,打死了“十常侍”蹇硕的叔父蹇图,也只是被降为县令,而宦官不敢真动他。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不怕事的也不止曹操一个,夏侯惇也是个暴脾气。有人羞辱他的老师,14岁的夏侯惇手起刀落,就是一桩命案。关羽早年杀人,逃到了幽州涿郡;徐福犯下人命,吓得改名徐庶;可夏侯惇杀了人,人们都夸他英烈勇武。这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能量,也是两家人才辈出的物质基础。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曹操起兵之初,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些兄弟,组成了他的初始团队。他们个个弓马娴熟、精通兵法,又忠心耿耿,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曹操的一生,是推心置腹对这些人的: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
曹操出征,最喜欢留两个人看家:一个是荀彧,一个是夏侯惇。这意味着,曹操对这两个人,有着十足的信任。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可是张邈勾结吕布反叛,驻守濮阳的夏侯惇,不坚守城郭,却选择保鄄城的曹家老小。结果半路,遇到吕布大军。一番交战,吕布偷了防备空虚的濮阳城,还得了大批粮草辎重。
鄄城是保住了,可整个兖州,丢的只剩下了三个县。徐州前线的曹操,没了后勤补给,初期被吕布压着打。如果不是曹操军事能力卓绝,夏侯惇此举,可与张飞失徐州相媲美。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兖州丢的剩三个县不说,夏侯惇身为一军主帅,还被刺客绑架了。吕布派来诈降的刺客,把刀架在夏侯惇脖子上,索要金银粮草。留守兖州的大军,因为失去主帅,差点一哄而散。
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关键时刻,是韩浩挺身而出,镇住了场子。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韩浩义正言辞,说道:“你们这些逆贼,竟敢劫持大将军,我看是不想活了!我韩浩受命讨贼,今天岂能因为一个将军,放了你们这些逆贼”?
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夏侯将军对不住了,国法无情啊”!韩浩一边哭泣,一边指挥大军,包围刺客。完全不顾人质夏侯惇的感受,摆出了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
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刺客们一看,这肉票将军不顶用,人家压根不管人质死活。于是,吓得跪地求饶,夏侯惇得救。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曹操得知此事后,夸赞韩浩的做法,可为万世表率。并专门修改了法律:今后,再有劫持事件,直接攻击劫匪,不用管人质死活。这条律令一颁布,再也没有劫持人质的事情发生了。
夏侯惇身为主帅,不仅将兖州丢得只剩三个县。还因为自己大意,被诈降之人挟持,差点导致全军溃散,这换成谁都是死罪。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可曹操并没有追究夏侯惇失地之罪,相反还加封他为建武将军、高安乡侯。这份偏袒,显而易见。与此对应的是,夏侯惇的“辉煌战绩”:
曹操征伐陶谦,夏侯惇留守濮阳,自己都被绑架了;
曹操回援兖州,夏侯惇反击吕布,兵败后眼也瞎了;
吕布围困小沛,夏侯惇前去救援,刘备妻儿城破团灭;
新野刘备来犯,夏侯惇前往迎战,火烧博望坡后被伏击。
作为一个合格的“名将沙包”,遇到过夏侯惇的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天下名将。但曹操没有处罚过他,甚至连一次责问都没有,反而对他礼遇有加。
建武将军、高安乡侯、伏波将军、前将军。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也没停过。曹操给他便宜行事之权,如刘备之用关羽;百战百胜的于禁督七军,百战不胜的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夏侯惇可以不用通报,来到曹操床头;曹操驾车出行,身旁坐的还是夏侯惇。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渐渐的,老是打败仗的夏侯惇,也觉得对不起曹操的恩情,他转型成了屯田将军。他卸下了盔甲,进入了泥泞的稻田,背着满筐的泥土,对抗旱灾、蝗灾。
他生活节俭清贫,不经营任何产业,家中无余财,成为了曹魏的道德模范。因此,夏侯惇虽然打仗没赢过,但他的威望、人品,是有目共睹的。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再后来,他成了曹魏的模范代表,和屯田大将。于禁、张辽、徐晃,个个都比他能打仗,但没一个能总督二十六军。就算襄樊之战,关羽混得风生水起时,于禁也不过督七军而已。没有战事之时,他们掌控的兵力更是寥寥无几。
这就是曹操的智慧所在,他太清楚了:他唯才是举,各阶层的人都有,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曹魏的稳定,兵权必须在宗室手中。世家大族如:荀彧、荀攸、陈群、司马懿;寒门士子如:郭嘉、戏志才。元老武将:李典、乐进、于禁;降将代表:张辽、徐晃、张郃。此外,还有忠于汉室之人。让这些人都一条心,可能吗?
曹魏的内部结构,极其不稳定,而且十分依赖曹操的个人权威。所以,五子良将也好,谋士文臣也罢,曹操一直在用,但一直都没有重用。
各地的兵权,大多由曹氏和夏侯氏的人都督。只有战时,五子良将才能在这些人的监督下,调动部分兵马。这就是夏侯惇,不管怎么打败仗,曹操都不生气,而且不断给他升官的原因。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而夏侯惇也没辜负曹操的信任,他们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数十年间始终同心同德。直到曹操病逝,登上王位的曹丕,加封夏侯惇为大将军。
他的一生没打过胜仗,但他还是成了大将军,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高兴不起来。他总是梦到曹操。但一觉醒来,发现再也找不到曹操了……不久之后,夏侯惇抑郁而终。
继任者曹丕,显然没有体察到曹操的担忧,洞察到曹魏的潜在危机。曹植、曹彰,兄弟猜忌;宗亲子弟,大肆打压;九品中正,重用士族。曹丕一步步,推翻了曹操的做法,将曹魏宗室挤到了角落里。
曹丕之后,司马懿、陈群为代表的士族权力急剧膨胀,完全可以与曹真、曹休、曹爽等宗亲分庭抗礼。这种看似平衡的对抗,却潜伏着无限的危机——曹家、夏侯家就算人才辈出,又怎能代代比得上天下士族?
这就是夏侯惇,相比张辽、徐晃、于禁略显平庸,但曹操始终重用的原因。曹操原谅夏侯惇失兖州的第55年,司马懿以智商压制,士族摇摆支持的优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的夺权失败,意味着曹魏灭亡的开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家4代人,挖空了曹魏的江山。
这55年间,曹操从三县之地,打下了天下大半。曹丕又以天下大半,排挤兄弟宗族,尽失曹魏江山。曹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个九品中正,开启了魏晋门阀时代。
夏侯惇姓夏侯,曹操本姓也是夏侯,只不过曹操他父亲夏侯嵩过继给了曹腾做儿子,所以改成曹嵩。所以曹操按照家谱来排,夏侯惇就是曹操表弟。
夏侯惇在少年时就以勇气而著名于乡里,之后曹操起兵讨董卓时下区专用,是曹操最早的一个将领。在虎牢关曹操与吕布交战的时候,曾经被吕布气晴或作为人质之后又被吕布部下所放在刘剑射瞎左眼。之后三足鼎立时,夏侯惇又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在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防的时候,他又率领军民阻断太寿河合水。以及住陂塘灌溉农田时,让老百姓得到了许多好处。其功勋卓著。夏侯惇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
最后一直做到了大将军,然后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公元233年就是青龙元年。得以配享太祖庙亭。小春虽然一生都在军旅,但是他仍然不忘记自学,他经常亲自去出云老师虚心求教,他为人简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了教师,自己一分不拿,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里也没有多余的一分财产。其中他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夏侯惇带兵打仗有一手加上他本人也很勇猛,在兴平元年也就是194年,曹操讨伐陶谦,留下夏侯惇守濮阳。在其守濮阳的期间,濮阳的张邈和陈宫叛变出演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甄城。夏侯惇知道之后非常的暴怒,然后就直接率军轻装前去救援。在救援的途中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由于夏侯惇十分勇猛,吕布率军退回。在退回途中,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之后吕布又派部下假装去向夏侯惇投降,前几集和夏侯惇的一个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并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肖敦的士兵非常恐慌。这时,劫持夏侯惇的两个将军其中有一人趁夏侯惇不注意,一箭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然后夏侯惇不顾疼痛,直接把箭从左眼里拔出来,连带着眼珠。
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话,眼睛乃父母之精血,弃之不孝,说完就把拔出来的左眼一口吞了下去,并且顺利救出曹操家眷。所以,综上所述,曹操会如此器重夏侯惇。
夏侯惇没打过胜仗却升官不停,曹操仍然特别重视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夏侯淳和曹操时一起长大的,他对待曹操十分忠诚;夏侯淳军事不行但是他的政治谋略以及军事后勤做得十分不错;夏侯淳是夏侯家的负责人,可用来稳定夏侯家族。
第一,夏侯淳和曹操时一起长大的,他对待曹操十分忠诚。夏侯家和曹操家族是存在血缘关系,夏侯淳和曹操两人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夏侯淳的军事才能虽然不怎么样,但夏侯淳对曹操十分的的忠心耿耿,夏侯淳从曹操一开始起兵就跟随他鞍前马后,为他招兵买马,对曹操言听计从,并且夏侯淳被吕布抓去的时候没有投降反而是更加拥护曹操,为曹操说话。
第二,夏侯淳军事不行但是他的政治谋略以及军事后勤做得十分不错。夏侯淳一生中跟随曹操左右,只在一开始的时候打过一次胜仗,此后再也没有打过胜仗。虽然夏侯淳的军事作战能力很差,但是被调往后勤之后他把军队安排得井井有条。夏侯淳在陈留、济阴等地做太守的时候,遇到大旱,是他组织阻断河流筑堤灌溉农田,解决了当地的民生问题,也让曹操五后顾之忧。夏侯淳还有一定的谋略,他劝阻曹操不要太着急当帝王,不要鲁莽的去夺取东汉的权势,不然曹操的下场会跟王莽的下场一样。要曹操不要太过着急,先平定天下夺取更多的地域和权势之后再去谋划帝王之位,这样才能手到擒来。
第三,夏侯淳是夏侯家的负责人,可用来稳定夏侯家族。夏侯淳是夏侯家族这一辈的老大哥,最具有发言权,曹操正是在夏侯淳的动员之下,夏侯家族才支持他建立了第一支军队。此后也是夏侯家族帮助曹操到处招兵买马,所以曹操的大军军权仍是在夏侯家族中。因此即使夏侯淳基本没有什么胜仗的军功背身,但他在军营中的威望是非常大的。夏侯淳的弟弟夏侯渊就是负责帮助夏侯家赚取军功但是他没有实际的掌家权。所以有夏侯淳,曹操就牢牢的抓住了军队的使用管理权。
夏侯惇并非没有战功,也是有一些战功的,只是不如其它曹魏将领那么显著。不是所有人都是靠战功才导致地位高的,夏侯敦在魏国的地位很高,并不是因为战功。先说说夏侯惇的战功。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夏侯渊的妻子与曹操的妻子丁夫人是姐妹,同时夏侯家与曹家都是沛国谯县人,同为当地的大族。
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出自《曹瞒传》,那么曹操就跟夏侯惇是族兄弟。夏侯惇是随曹操最早起兵的将领,早在184年,曹操平定黄巾起义时,夏侯惇就一直跟随,如果曹魏也有建军节的话,那么曹操和夏侯惇就是曹魏军队的创建者,那么夏侯惇就是曹魏集团地位仅次于的曹操的功臣,夏侯惇的第一战功,就是与曹操一起创建的曹魏的军队。曹操讨伐董卓时,夏侯惇跟随,曹操被董卓的部下徐荣打的大败,夏侯惇不离不弃。
曹操南征陶谦,夏侯惇留守后方,陈宫联合张邈反叛曹操迎吕布,攻打曹操唯一的地盘的兖州,夏侯惇当时作为曹操留守军队中唯一的武将,与荀彧、程昱一起抵抗吕布,夏侯惇在被叛军俘虏,生命受到威胁,并且因为力战而瞎了一只眼睛,也没有背叛曹操
终于为曹操守住兖州三城,这可是曹操仅剩的地盘,曹操要是失了这三城,就变成了流寇,哪有后面的争夺天下的资本,这一战,夏侯惇居功至伟,还弄瞎了一只眼睛,这是夏侯惇的第二战功,也是最大的战功,不仅仅是战功,而且夏侯惇表现的忠心无二,深得曹操赏识。
在这之后,史书上关于夏侯惇的战功,基本上没有,只有一些粗略的记载,如协助刘备抵挡吕布帐下的高顺和张辽,被击败;博望坡之战,被刘备击败;夏侯惇随钟繇一起平定河东的叛乱;之后还随曹操一起参加了对汉中张鲁的战争,直到216年,夏侯惇成为曹魏东线军区总司令,节制曹操手下二十六支军队,位高权高。
并且夏侯惇还是曹操在世时,第一个受封四方将军的将领,受封为前将军,并且夏侯惇的食邑在众将中也是最高的,达到2500户。曹操去世后,曹丕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成为曹魏名义的最高军事统帅。
可以说,夏侯惇的战功并不太突出,为何如此受到曹操的器重,在魏国地位如此之高?如果你和曹操一样,经历过近乎白手起家的创业,并且在四分五裂的乱世中,始终有这么一个人,忠心无二,尽心尽力的跟着自已,你也会把夏侯惇视为最亲信的人。
决定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战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而忠诚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亲信的绝对因素,夏侯惇无疑是一个对曹操绝对忠诚的人。与曹操一同创建曹魏集团的军队,成为军队的创建者,类似于刘备集团的关羽;在曹操出外征战时,夏侯惇为曹操守住后方,类似于刘邦集团的萧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侯惇就是曹操能够放心在外出征的重要原因,夏侯惇的定位至始至终都与其它武将不同,类似于曹操的合伙人与忠诚的创业伙伴。
在领导者的眼中,忠诚远比能力重要,信任远比战功重要,夏侯惇就是曹操眼中最信任的人,况且夏侯惇颇有能力,不仅能打仗,还能屯田种地,开垦水利,而夏侯惇一生清廉、低调简朴、勤而好学的性格,也是曹操较为赞赏的。至于地位,理所当然是曹魏集团中仅次于曹操的高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6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