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众妙之门 2023-06-17 16:54:27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朱元璋的学历,那真是可怜得很,他自幼家贫,没上过一天学。但这决不等于说他是文盲。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以后,就因为粗通文墨,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后来更是一路提升。他的文化从何而来,是他在黄觉寺当和尚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字。后来他发达起来,又跟着李善长等人学习文化,所以后来当上皇帝以后,就能批阅奏折。他是史上少有的草根出身的皇帝,文化不高,但他对儿子的教育却充满了教育智慧。下面就盘点一下他在教子方面的一些做法:

1、对世子朱标倾心培养

朱元璋早在做吴王的时候就把长子朱标立为世子,为了培养好这个接班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请来大学问家、大文豪宋濂给朱标讲经传,给朱标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还特别注重对朱标进行实践教育,他让朱标回乡省祖,让他借以了解沿途的风俗民情,了解父辈创业之艰。他告诫朱标,作为统治者,既要知父辈创业之难,又要了解百姓生活之苦,养成勤俭的美德。

朱元璋还带着朱标,让他随自己去观郊坛。朱元璋还让人带朱标深入农家,熟悉农家的服食和生活器具,以此了解农民的生活。朱元璋看到路边的荆楚,对朱标说:“古人为何要选荆楚做刑具?是因为荆楚能够去风,对人用刑只伤人,而不至于杀人。古人用心如此仁厚,儿当牢记在心。”朱元璋以此来培养朱标的仁德。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太子的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他为朱标选择的东宫官员都是当时德勋最高者。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他选的这几位重臣可以说有文有武,说明他在重视朱标文化教育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对他进行军事教育,以防备将来朱标登基以后会遇到突然变故。他还在太学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十多个国子生给朱标做伴读,并告诫诸生一定要端正心术,不可浮华奢侈,一定要给太子以最积极的助益。

朱元璋还命人建“大本堂”,收集古今典籍图书汇集其中,征召天下名儒做太子和诸王的老师,并选拔才俊之士做他们的伴读。安排老师和才俊轮流值夜。朱元璋对老师们说:“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邪?”朱元璋认为“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他还告诫老师们;“卿等宜辅以实学,毋徒效文士记诵词章而已。”朱元璋的这些话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这些观点即使放到今天可以说也充满了教育智慧。

朱标23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从今以后,政事交由太子处理,然后向他奏报。朱元璋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朱标练习处理国政,为他以后登基单独执政打下坚实的基础。朱元璋还教育儿子一定要做到仁爱、明察、勤政、谨慎。他还告诫儿子,作为生于富贵的守成之君,朱标具有天然的不足,所以必须下苦功研究执政之策。

1391年,朱元璋让朱标亲自到陕西考察,准备在那里建都。朱标遵嘱前往,一路按照朱元璋的要求省观风俗,慰劳秦中父老。但不幸的是,由于感受风寒,朱标回京之后,就一病不起,竟然因此去世。朱标为人仁慈宽厚,若能登基必是仁君。可以说,他是朱元璋良好家教的成果。

2、采取各种方法教育诸王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朱标立太子外,其余均封王。他对诸子的教育同样重视。其教子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编订《祖训录》以做家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不仅建立了大明帝国,而且制订了各种法律制度,他几乎把元朝的所以法律制度全部推翻。为了教育子孙,他把自己制订的各种制度汇编在一起,取名叫《祖训录》,他要求子孙严格遵守这些成法,不可更改一字。所以这本《祖训录》既是明朝的法规总集,又是朱家的家训。

第二,编《昭签录》劝诫子孙。朱元璋特命礼部尚书陶凯、主事张筹等,从历史典籍中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藩王的历史记载,编著成书,让子孙以古人为镜子,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作《诫诸子书》训诫诸王。朱元璋为了训诫诸子,亲自作《诫诸子书》。在这篇文章中,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诸子:“昔有道之君,皆勤政事,心存生民,所以能保守天下。至其子孙,废弃厥德,色荒于内,禽荒于外,政教不修,礼乐崩弛,则天弃于上,民离于下,遂失真天下国家。为吾子孙者,当取法于古之圣帝哲王,兢兢业业,日慎一日,鉴彼荒淫,勿蹈其辙,则可以长享富贵矣。”

第四,编歌训子。朱元璋还亲自编写歌曲,让诸子学唱,歌唱内容都是朱元璋训诫的金玉良言。据说朱棣当上皇帝以后,曾经在大宴群臣的宴会上,让人歌唱朱元璋所编写的歌曲,他并且说:“此先帝所以戒后嗣也,虽在军旅.何敢忘。”

第五,委以重任,锻炼诸子的才干。朱元璋还对诸子任以实职,使他们得到锻炼。有一段时期边疆吃紧,他要求诸王都要熟悉军事,凡是封在边地的诸王更要参与军务。朱元璋多次命令晋王和燕王领兵出塞,连大将冯胜和傅友德都受他们节制。随便说一句,燕王朱棣的军事才能就是在那时培养出来的。当然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会祸起萧墙。

3、教子体验

朱元璋曾经跟一位大臣交流自己的教子体验,他说:“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一言笑斥其妄;一饮食教之节;一服用教之俭。恐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恐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少服劳事。”也就是说,朱元璋不仅从大的方面想方设法教育诸子,而且非常注重细节,注重从言语行动和饮食服用等方面教育诸子。朱元璋教子可谓用心良苦。

纵观朱元璋的教子思想,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是成系统的。他既注重对诸子的知识教育,更注重对他们进行实践教育,他特别注重培养诸子的仁德,培养诸子对百姓的关爱。他强调“实学”,就是要培养诸子的实际能力和品德。他的教子理念可以说充满智慧,即使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朱标为何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又为什么敢于放权给他?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也是朱元璋着重培养的孩子。所以他百分之百信任自己的这个儿子,况且朱元璋本人也不担心任何人可以从他手里抢走权力。


朱标比较有能力。 朱标自幼便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耳濡目染朱元璋的教导。不管是在军旅生涯中,还是治理国家上,朱标都得到了朱元璋的一手教导。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他是一个天才,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通透。这样的老师,比饱读诗书的先生要强得多。

加上在战场上风吹雨打的生活,朱标的能力是比较强悍的。朱元璋岁数大了以后,逐渐开始放权让朱标全权管理朝政,可见朱元璋还是很赏识自己这个儿子的能力的。


朱标的品行很好。 朱标的性格和朱元璋完全不同,朱元璋是杀伐决断的人,而朱标却是一个十分柔顺的孩子。因为性格上的温和,所以他比朱元璋要善良得多。

朱元璋虽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性格,但是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所以朱元璋也只能尽量教育自己的儿子变得狠一点。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这个善良的儿子,当然是没有戒心的。不管是打天下的时候,还是坐江山的时候,朱元璋都能够完全对朱标放心。

朱元璋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皇帝,不管是能力还是地位,朱元璋都无可撼动。他在军队中是一把手,在朝政上也是一把手。

他不仅可以将军队训练成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治理国家上,也有自己的特殊手段。所以朱元璋压根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儿子朱标当成竞争对手。

这两个人的实力实在是差太多了,所以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不仅是出于朱标身上,更是出于自己身上。

没有多少文化的朱元璋,为何他能坐稳君王的位置?

朱元璋给人感觉,乃一无所有的农民兼有乞丐出身。而且,他也没读过多少书,没多少文化,却能从一个讨饭的乞丐爬到皇帝的龙椅宝座上,这靠朱元璋什么能力呢?其实朱元璋靠的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朱元璋自学成才朱元璋小时候是家境贫寒,幼年时候能吃饱一顿饭是不错了,更加是没钱去读书,先天条件不好,但他却是后天也很努力。

事实上,朱元璋从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之后,就意识到了自身文化不足,于是也是整日刻骨与披星戴月自学各种文化知识。他虚心向别人请教文化自己,自己也勤奋不已,在郭子兴的军队中也上过几个月的私塾。

这样,通过勤奋努力学习,朱元璋基本也认识了字,也有了吟诗作对的能力。而且,朱元璋最为可贵,就是虽然自己没文化,对文人知识分子却是很敬重。朱元璋喜欢与文人一起切磋诗句,自己在军队戎马生涯中也留下了很多名篇诗句。如这里就有一句朱元璋的诗《雪竹》

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的这一首诗,文字平易易懂,把自己成就事业的雄心壮志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建立明朝之后的朱元璋每到重大节日时候,都会诗兴大发自己吟诗或者做对联,自己也重用文人治理国家。可以看到,朱元璋是自学成才的类型。虽然没经过私塾学校读书,但也算是后天努力与大器晚成的类型。

朱元璋善待天下百姓?朱元璋能够坐稳皇位,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善待百姓。他乃穷苦的放牛娃出身,自然也知道老百姓最讨厌就是贪官污吏,也知道土地对农民生活的意义。所以,他当皇帝之后都是励精图治,体谅民情,一切都是为穷苦人着想。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大力整治贪污腐败,惩罚贪官污吏,修理压榨农民与穷苦人的政策。就是因为朱元璋的政策获得老百姓的用户,才不会有人起义造反,才会国泰民安。

朱元璋有优秀军事才华?朱元璋能从元末农民起义军群雄中崛起,打败当时诸多豪强,并且最终打败统治的元朝,还是在于朱元璋自身有优秀与杰出的军事才华。尤其在建立明朝时候,当时很多明朝军队都聚集在草原一带,对新生的汉族王朝——大明王朝进行致命的威胁。

?朱元璋为了抵御蒙古军队的威胁,命令手下部队采取正确的军事行动,制定正确军事战略对抗蒙古军队,消耗了元朝残余的军事力量,使得蒙古人没有能力组织强大军队对抗明朝,这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百姓生活稳定,使边疆百姓不再受蒙古人的进攻,有利于百姓的安定与生活富足,这能获得百姓们的拥护,这也是朱元璋能够坐稳皇帝宝座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修订律法朱元璋知道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需修订律法使人们共同遵守道德与法律上的事情,这样使百姓生活在安稳状态之中。于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亲自参与了律法的修订,修改不合理的法律条文,使法律更有利于农民种植土地,发展生产力与增强国力,使老百姓都能过上好生活。

当农民都有土地种植,都能够吃饱饭,精力都用在发展生产上,就很少有人主动集结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自然也坚定了老百姓对新王朝统治的信仰,也自然希望新王朝能够继续延续下来。这也是朱元璋能够坐稳皇帝宝座的根本原因。

?所以,从根本上说,朱元璋能够坐稳皇帝宝座,还是在于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路,拉拢了民心,自然也获得了民众的爱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