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的霸气女性角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往今来,巾帼不让须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女子有着诸如三从四德的约束,但总有卓越之人能打破社会的樊篱,展现自己的英姿。
更有甚者,他们像是有"家族遗传"一般,一家之中的数位女子,都不是依赖他人而生的菟丝草。
而这样的传奇家族,便是李唐的皇室,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家人。而至于这些不一般的女子,则是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母亲窦氏、姊妹平阳昭公主、妻子长孙皇后和妾室武则天。
独孤氏,即唐元贞皇后,生卒年不详。但她的家世,却分外羡煞人眼。独孤氏的父亲,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独孤氏的长姐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她的七妹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而她本人是唐世祖景皇帝李的皇后,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
独孤氏这位皇后,可谓是开了李家女子强势之先河。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称她"太后性严惧谴"、"性素严,诸姒娣皆畏"。也就是说,独孤氏凭借自己的威严和手段,将李家的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于她在病中,李家的媳妇们都因为害怕她而不敢前去侍奉。而唯一的例外,则是李渊的妻子窦氏。
窦氏,即李渊之妻太穆皇后。窦氏和独孤氏一样,也是出生于名门,其父窦毅是北周神武郡公,其母宇文氏是北周的襄阳公主。窦氏自幼便深得周武帝喜爱,在宫中被悉心教养,因而熟读史书,深谙政事。所以后来隋文帝受禅称帝,窦氏才会恼怒地说:"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即宇文氏)之难。"而在嫁入李家后,她也是唯一一个有魄力侍奉在独孤氏身边的人。
对于李渊而言,窦氏不仅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帮手。在李渊还在任扶风太守的时候,窦氏曾因当朝圣上爱好骏马而果断劝说李渊将手上的宝马敬献。起初李渊不肯,觉得窦氏不过是妇人之言,不足为信,结果他后来果然因为有宝马而不进献一事受罚。所以在窦氏四十五岁离世以后,李渊才会悲痛地告诉孩子们,如果他早点听窦氏的话,也不至于至此。
而李家下一代的媳妇长孙氏,即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也是一代贤后。长孙氏是唐朝名臣长孙无忌的胞妹,八岁以后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身边的重臣,而高士廉是唐初的宰相,所以长孙皇后也是名门之后,十三岁便嫁与李世民为妻。
长孙皇后的一生,留下的功绩主要有三项。其一,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李世民弑亲之后,长孙皇后揽下了安抚人心的重担,且完成得很好。其二,劝谏良佐。长孙皇后劝唐太宗虚心接
受忠臣进谏的故事,历来都是美谈。李世民能有从谏如流的美名,离不开长孙皇后在皇帝和朝臣中间做润滑油。其三,长孙皇后主张抑制外戚专权。古来皇后多是外戚夺权的纽带,但长孙皇后偏偏与他人不同,主动站在了抑制外戚的一边。
虽然长孙家本身就与李世民交好,长孙皇后又深得李世民宠爱,但她却多次阻止李世民给长孙氏族人赏官。即便是后来病入膏肓,长孙皇后也不忘恳请李世民不要给予长孙氏太多。所以唐人评价长孙皇后"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淑圣表于无疆,柔明极于光大",还真的不是什么场面话。
而李世民的姊妹平阳昭公主,不是"淑圣表于无疆",而是血汗撒于沙场。平阳昭公主,生年不详,闺名不详,但战功赫赫。在李渊起兵之后,平阳昭公主的丈夫也随老丈人出兵。而公主本人,在被留在家中后主动在后方平定各地的小叛军,收编了大量军队。这位百姓口中的"李娘子",率着她的"娘子军",不仅守住了重要的娘子关,多次大败隋朝名将屈突通,还陪父亲攻入了长安城。
有人说,如果这位李娘子不死,那么李唐的皇位可能落不到李世民手上。这种观点虽有些不负责,但也反映出平阳昭公主确实不凡。而公主她虽然没有继承天下,却因为赫赫战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由军队出殡的女性。这样的殊荣,就是千古唯一的女帝武则天都没有。
不过武则天,作为李世民妾室之中的佼佼者,也算是李家女性的一个巅峰。她的故事,太多。很多人对她的事也是如数家珍,所以我们在此便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李世民家的女人,三代皆出巾帼。其彪悍,无需再做解释。
刘盼遂的三篇《李唐为蕃姓考》和王桐龄的《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经过一再论证,认定李氏出自拓跋族。其主要理由是:一,据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李氏自言高祖李渊七世祖为西凉武昭王李暠,唐僧人法琳曾冒丧生之险,当着李世民的面加以驳斥:“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是拓跋达阇的苗青,自称陇西大族李氏之后,实属假冒。显然,法琳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决不敢口出狂言。二,唐朝刘5束《隋唐嘉话》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可见,李氏血统中的确有胡族因素。三,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宋书·柳元景传》等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而李氏在北魏时的先祖叫李初古拔。由此看出,李氏当出自朗族。四,李氏皇族中多次出现乱伦之事,如太宗死后,其于高宗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等,这与吐谷浑、鲜卑、突厥诸族的习俗相合。又李氏家族往往与胡姓通婚,如高祖的皇后为窦氏,太宗的皇后为长孙氏等,可证李氏绝非汉族。
然而,现代史学大师陈寅烙反对“胡族说”,他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一文中主张,李唐先世本为。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柏仁(即柏人县,治所在今河北隆尧西南尧山镇)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治所在今河北隆尧东)庶姓李氏之“假冒牌”。因为不是华盛之门,所以家风渐染胡俗,名不雅驯。李氏一族至西魏时才真正显贵起来,李渊祖父李虎入关后,东西分立局面已定,遂改赵郡之姓望为陇西,继而又伪称是西凉的嫡裔。如此看来,李氏血统本未与外族混杂,若仅就男系而论,则纯粹是汉族人。
现世唐文学者胡如雷在《李世民传》一书中,则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社会范畴,而不是一个种族生理范畴,既然李氏家族在长期的民族同化过程中已经汉化了,即使他们在唐代还保留某些胡族的习俗和遗风,也只能目之为纯粹汉人。就血统而言,子女的体貌特征可以继承自父母双方,且有隔代遗传,既然李氏素与胡姓通婚,“状貌类胡”也可来自母系方面,所以不能因此断定李氏祖先必系胡族。同时,母系胡姓窦氏、长孙氏等家族本身也早已汉化,到隋唐时更没有理由把她们看作少数民族了。至于乱伦之事,在唐朝皇族中毕竟只是少数特殊事例,在有唐近三百年中仍以遵循正常的人伦为主,何况这种事更多的是来源于剥削阶级的腐朽本性,未必完全出于民族习惯。总之,从南北朝到隋朝,正是一个胡汉各族同化的历史阶段,很多历史人物的血统是复杂的,很不单纯。即使李氏血统中的确有胡族因素,也并不影响李唐王朝以汉族统治者的身份统治国家。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李淳风、袁天罡便算出武媚娘就是“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箴言的主人公,太宗曾想杀之,袁天罡道留下此人尚可保留李唐一脉,若杀之,再出现更暴戾者,恐怕要杀尽李氏,太宗遂听之。果不其然,武则天专权以后,将李唐皇族杀得只剩下李治一脉,但问题是,李唐皇族号称铁血皇族,名人名将辈出,唐有天下,很大程度上都是宗室之功,区区一个武媚娘,怎么就能把李唐皇族杀得血流成河呢?这皆因为高宗年间长孙无忌一手炮制的一宗大案――房遗爱谋反案。
在开唐时期,李唐皇族可谓名将辈出,李渊刚一起兵,李神通便在关中响应,李世民和李孝恭更是一北一南一手打下了大唐江山,还有早逝的李孝基、李道玄,被诛杀的李元吉皆世之虎将,到高宗时,虽然李孝恭、李神通具已不在,但李唐皇族还是战力十足,但长孙无忌炮制的房遗爱谋反案,将李唐皇族精锐屠戮殆尽,我们看一下被长孙构陷杀害的皇族精锐。
荆王李元景
唐高祖李渊六子,任右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高宗年间进位司徒,当时是李唐皇族辈分最高、最持重者,可谓皇族族长,在房案中被赐死。
吴王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庶长子,任安州大都督,高宗年间进位司空、任太子太师,李恪是太宗诸子中最优秀者,文韬武略,素有贤名,甚得民望,太宗常称其类己,欲立为太子,怎奈受制于长孙无忌,未得成行,因此,李恪成了长孙无忌的头号假想敌,想方设法把他拉近谋反案处死,李恪死前道:无忌弄权,若祖宗有灵,当族灭乎?岂料一语成箴,预示了长孙无忌的结局。
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堂侄,与李孝恭并称宗室贤者,可以说是李世民之后的大唐宗室第一名将,早年追随李世民破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唐攻灭东突厥时为六大总管之一,长年守边经略突厥,后帅一路人马参与攻灭吐谷浑之战,征高句丽提出直捣平壤之计,后攻灭薛延陀,李世民称其与李绩、薛万彻为三大名将,在房案中被流放,病死途中。
驸马薛万彻
薛万彻,唐初名将,封武安郡公、左武卫将军,曾率军击败窦建德、刘黑闼、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吐谷浑等敌人,李世民将其列入三大名将,房案中被杀。
驸马柴哲威
平阳公主与柴绍长子,袭封谯国公,第三任安西都护,房案中被贬往交州,最终死于该地。
驸马柴令武
平阳公主与柴绍次子,房案中被杀。
驸马执失思力
唐初著名番将,封安国公、左骁卫大将军,一生为李唐四处征战,房案中被贬。
长孙无忌杀害、流放了这么多宗室名臣,最终也没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反倒替武氏夺权扫平了道路,真是可悲可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温有6个亲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养子
下一篇: 古代房价很贵吗哪一个朝代的房价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