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衣局是用来干什么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在古装宫廷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震怒之余,会把犯错的宫女或者罪臣的女眷发送到教坊司和浣衣局。比如穿越剧《步步惊心》的女主角若曦因为抗旨就被罚没到浣衣局整整8年。
对于教坊司,历代皇帝都是很清楚它的职能的。教坊,原本是唐朝时用来教习宫廷演乐的地方,现在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当时的乐户属于贱籍,身份并不高。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乐户干脆和官妓牵扯到了一起。
而且教坊司也新增了一项职能,就是管理官办青楼。史书就明确记载说:“乐户即官妓也,故京城有教坊司。”这种官方性质的机构,也成了皇帝处罚罪臣妻女的最佳场所,而且皇帝也很清楚这些女囚会遭遇什么。朱棣靖难成功后,就把所有反对他的大臣妻女发配到了这里,以示羞辱。
那么经常跟教坊司并列的浣衣局又是做什么的呢?
光听名字,似乎是皇宫里洗衣服的地方。但按照《明史》记载的说法:浣衣局,是发配年老的官人和罢退废者的地方,设掌印太监一名。
如果仅仅按照职能划分来看,被发配到浣衣局似乎要好过去教坊司,毕竟浣衣局只是做做苦力,不像教坊司那么凄惨。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浣衣局是八局当中唯一一个在皇城之外的,除了管理人员是太监外,在这里的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年老的宫女,被安置在这里等死;另外一种就是嫔妃和罪臣的妻女。
靖康之变时,宋徽宗的3000嫔妃、帝姬(公主)和大臣就被金人掳掠北上,而多数的嫔妃、帝姬最终被金人安置在了洗衣院,就连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也在其中。
洗衣院名曰洗衣,其实连教坊都不如,实际上就是金人以胜利者姿态恣意玩乐的地方。当然,明朝的时候已经不存在所谓的战败国和战胜国了。但这个时候的浣衣局还是会有一项特殊的作用,而且太监们很喜欢去。
当然,太监们到这里可不是为了寻欢作乐的,就算有那个想法也没那个条件。上面提到过,皇帝处罚有罪的嫔妃、宫女一般是两个地方:教坊司和浣衣局。但作为皇帝身边的人,罚去教坊司那种地方,显然有损皇家颜面。
所以一些稍有地位或者跟皇帝有某种关联的人就会被发配到浣衣局,而这个时候太监们立功受赏的机会也就来了。比如崇祯皇帝继位后,铲除了魏忠贤一伙,但对于他的老相好客氏却不大好处理,毕竟这个女人是天启皇帝的乳母,所以就被罚到了浣衣局。
掌事太监自然心领神会,趁着笞杖的机会,结果了客氏的性命。类似的还有争宠失败的宫嫔被罚没到这里后,其他嫔妃买通太监来这里故意羞辱对方的,拿着赏赐还能满足下扭曲的心理,太监们可谓乐此不疲。毕竟这里是皇城的法外之地,即便杖杀几个人是没人过问的,皇帝更不清楚这里会发生什么。
太监机构经过历代不断完善调整,到明代已相当完备。明代太监机构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二十四衙门的职责如下。
司礼监职责为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太监管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太监管章奏文书,按内阁票拟批殊。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最有权势的部门,往往由得势的大太监掌控,如刘瑾、魏忠贤等。
内官监掌管木、石、瓦、东行、西行、油漆、火药、婚礼、塔材等杂务,以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等,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及冰窖各事。
御用监掌管凡皇帝跟前使用的围屏、床榻各种木器和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各种玩物及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项事物。
司设监掌管卤簿、仪仗、帷幕等事。
御马监掌管皇帝马匹和大象驯养。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尚膳监掌管御膳及宫内食用、筵宴等事。
尚宝监掌管皇帝玺宝。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及铁券、请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事。
直殿监掌管各殿、廊庑清理打扫等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冠冕、袍服、履舄、靴袜等事。
都知监随护皇帝外出前导、警跸。
惜薪司负责宫中所用薪炭等事。
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和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各种杂戏。
宝钞司负责制造各种粗细草纸。
温堂司负责宫内沐浴等事。
兵仗局负责制造兵器,下设火药局。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品。
浣衣局凡宫人年老、罢退、残废者发配到此局居住,任其自毙,防其外泄宫中之事。唯此局在皇城外,位于内城德胜门里。明末熹宗乳母客氏在此处被处以笞刑杀死。
巾帽局掌管宫中宦官帽靴、驸马冠靴和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缝制宫中衣服。
内染织局负责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下属城西蓝靛厂。
酒醋局负责宫内食用之酒、醋、糖、酱、面、豆等物品。
司苑局负责蔬菜、瓜果供应。
除二十四衙门外,另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西什库、御酒房、御药房、御茶房等二三十个库、房,也由太监负责,以供宫廷生活之需。
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
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
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宦官
内务府是管内务的,比如说皇宫里用的东西的采买,皇子成婚住的房子等等,就像后勤部
御膳房是管饭的,厨房
钦天监是负责算命的,皇子成婚的日期需要他们提供选项,天文历法归他们管
洗衣局是洗衣服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